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测试含答案

    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测试含答案第1页
    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测试含答案第2页
    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测试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测试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苏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检测六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和艾弗里做的转化实验相同
    B.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只有2个有放射性
    C.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的沉淀物也可能出现少量放射性
    D.用含有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搅拌离心后观察沉淀物和上清液的放射性
    答案 D
    解析 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用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只有2个有放射性,B正确;35S标记的是噬菌体外壳,离心后的沉淀物可能会有少量的噬菌体外壳与大肠杆菌没有分离,导致出现一定强度的放射性,C正确;本实验中应分别设置实验组用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观察上清液和沉淀物,而不能同时用含有32P和35S标记的T2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D错误。
    2.(2022·无锡模拟预测)2020年新冠病毒(SARS-CoV-2)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易发生变异。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冠病毒的核酸类型和HIV的相同
    B.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相比新冠病毒更稳定
    D.能在含18O的培养基中培养并标记新冠病毒
    答案 D
    解析 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生存,新冠病毒的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正确;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双链DNA,结构较稳定,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结构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变异,C正确;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不能用培养基培养,D错误。
    3.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细菌内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分子上,使这种R型细菌转化为能合成荚膜多糖的S型细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会改变
    B.进入R型细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C.整合到R型细菌内的DNA分子片段,表达产物都是荚膜多糖
    D.S型细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合成一条肽链
    答案 B
    解析 R型细菌和S型细菌的DNA都是双链结构,其中碱基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后的DNA中,嘌呤碱基总比例不会改变,依然是占50%,A错误;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即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每个基因都具有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因此进入R型细菌的DNA片段上,可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B正确;荚膜多糖不属于蛋白质,而整合到R型细菌内的DNA分子片段,其表达产物是蛋白质,C错误;S型细菌转录的mRNA上,可由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肽链,提高翻译的效率,D错误。
    4.人类肿瘤细胞细胞质中含大量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的环状DNA(ecDNA),其上普遍带有癌基因。癌细胞内ecDNA可大量扩增且癌基因能高效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ecDNA中的每个脱氧核糖与一个或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B.ecDNA上带有癌基因且能够复制,所以人类的癌症能够遗传给下一代
    C.ecDNA容易复制和表达,可能与其呈裸露状态,易解旋有关
    D.ecDNA通过复制后能平均分配至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答案 C
    解析 DNA中ecDNA为环状DNA,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每个脱氧核糖连接两个磷酸基团,A错误;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癌变能够遗传下去,B错误;ecDNA存在于细胞质中,复制后随机分配至子细胞中,D错误。
    5.用3H充分标记某细菌拟核中的DNA分子,已知该细菌拟核中的DNA共有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有60个,将其放在不含3H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4代。结果不可能的是(  )
    A.含3H的DNA分子占1/8
    B.只含有1H的DNA分子占7/8
    C.复制过程中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答案 C
    解析 1个被 3H标记的DNA分子在含1H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共产生24=16个DNA分子,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其中含有3H的DNA分子有2个,只含1H的DNA分子有14个,A、B、D正确;每个DNA含有400个碱基,其中腺嘌呤有60个,则含有鸟嘌呤140个,复制四次,需要鸟嘌呤的数量为(24-1)×140=2 100个,C错误。
    6.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位点,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以后启动基因的转录。许多基因的启动子内富含CG重复序列,若其中的部分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就会抑制基因的转录。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一条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B.胞嘧啶甲基化导致已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C.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无关
    D.胞嘧啶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
    答案 D
    解析 在一条单链上相邻的C和G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A错误;胞嘧啶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的转录过程被抑制,对已表达的蛋白质结构没有影响,B错误;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基因的甲基化程度有关,C错误;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以后启动基因的转录,而胞嘧啶(C)被甲基化成为5-甲基胞嘧啶,就会抑制基因的转录,据此可推测,胞嘧啶甲基化会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D正确。
    7.核糖体RNA即rRNA,是三类RNA(tRNA、mRNA、rRNA)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的一类,它可以与多种蛋白质结合成核糖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装配机器”。核糖体中催化肽键合成的是rRNA,蛋白质只是维持rRNA的构象,起辅助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rRNA的合成需要以DNA的一条链作为模板
    B.合成肽链时,rRNA可以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
    C.在真核细胞中,rRNA的合成与核内某结构有关
    D.核糖体的内部只有氢键的形成没有氢键的断裂
    答案 D
    解析 RNA是通过转录合成的,转录是在细胞核中,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A正确;根据题干中rRNA催化肽键的合成,所以可以降低氨基酸间脱水缩合所需的活化能,B正确;真核细胞中,rRNA的合成与核仁有关,C正确;核糖体的内部发生翻译过程,可以发生tRNA和mRNA分离的过程,有氢键的断裂,D错误。
    8.下列关于基因和基因表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都可能发生变化
    B.反密码子是tRNA上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碱基
    C.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的多个核糖体,每个都能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D.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基因的表达和生物的性状也可发生变化
    答案 C
    解析 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的多个核糖体,每个核糖体合成一条肽链,C错误;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因的表达和生物的性状也可发生变化,D正确。
    9.(2022·徐州模拟预测)Qβ噬菌体的遗传物质(QβRNA)是一条单链RNA,当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QβRNA立即作为模板翻译出成熟蛋白、外壳蛋白和RNA复制酶(如下图所示),然后利用该复制酶复制Qβ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QβRNA的复制不需经历一个逆转录过程
    B.QβRNA的复制不需经历形成双链RNA的过程
    C.一条QβRNA模板能翻译出多条肽链
    D.QβRNA复制前,复制酶基因已经开始表达
    答案 B
    解析 RNA复制酶可催化RNA复制过程,说明该病毒能以RNA为模板,直接合成RNA,没有逆转录过程,A正确;RNA虽然为单链,但复制过程中必然有合成的新链和原来的母链形成双链RNA的过程,B错误;从题图中可看出,不同蛋白质由不同的肽链组成,C正确;结合题意可知,RNA复制前需先合成RNA复制酶,再催化RNA的合成,D正确。
    10.如下图所示,生活在水池中的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呈肩平片状,浸在水中的叶则呈狭小细长的丝状。下列分析和推测合理的是(  )

    A.丝状叶是水诱导水毛茛产生的变异
    B.扁平叶是显性性状,丝状叶是隐性性状
    C.两种形态的叶,细胞的基因组成是相同的
    D.若减少水池中的水,则露出水面的丝状叶将变成片状叶
    答案 C
    解析 丝状叶是水环境条件影响的结果,不是诱导水毛茛产生的变异,A错误;扁平叶和丝状叶是由环境引起的,其基因型相同,没有显隐性关系,B错误;叶片来自同一株水毛茛,因此组成这两种叶的细胞基因组成是相同的,C正确;浸在水中的叶成狭小细长的丝状,基因已经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是不可逆的,不能再变成片状叶,D错误。
    11.在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的调控中存在一种负转录调控机制,阻遏蛋白对于操纵基因有很高的亲和性,在缺乏诱导因子时,阻遏蛋白总是结合在操纵基因上,使得邻近的结构基因不能转录。但当诱导因子存在时,它和阻遏蛋白结合形成了阻遏蛋白复合体,使阻遏蛋白不再和操纵基因结合,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与图示过程的碱基有5种,RNA有3种
    B.在细菌内先进行过程①后进行过程②
    C.诱导因子通过抑制阻遏蛋白基因的表达来发挥调控作用
    D.负转录调控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 A
    解析 图示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构成DNA和RNA的碱基共有5种,分别是A、T、C、G、U,RNA有3种,分别是mRNA、tRNA和rRNA,A正确;在细菌内过程①转录和过程②翻译同时进行,B错误;诱导因子并不影响阻遏蛋白基因的表达,而是通过是否与阻遏蛋白结合来发挥调控作用,C错误;阻遏蛋白不是酶,负转录调控通过环境中的诱导因子发挥调控作用,没有体现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D错误。
    12.(2022·盐城高三月考)如图为基因表达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DNA,以其中的一条链作为转录的模板,此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
    B.②上有n个碱基,则新形成的肽链含有n/6-1个肽键(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C.③是核糖体,翻译过程③将由3′向5′方向移动
    D.④是tRNA,不同生物的细胞中,tRNA是相同的,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
    答案 D
    解析 ①是DNA,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该过程RNA聚合酶可起到解旋和催化子链合成的作用,故无需解旋酶,A错误;翻译时,若②mRNA上有n个碱基,由于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构成一个密码子,故指导合成的多肽中氨基酸的个数为n/3个,则合成的肽链中最多有肽键n/3-1个,B错误;③是核糖体,图中④从核糖体上脱离下来,则翻译的方向为5′向3′,C错误;物质④是tRNA,tRNA上有反密码子,可以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不同生物的细胞中,tRNA是相同的,D正确。
    13.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一个DNA分子中,G与C数量的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48%,其中一条链(甲链)的碱基中T占28%,C占22%,那么,以甲链为模板转录的信使RNA分子中,U占碱基总数的24%
    B.如果将某雄性动物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2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含14N的原料,该细胞经1次减数分裂后所形成的四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为100%
    C.某隐性遗传病患者来自多子女家庭,其双亲表现正常,则其同胞兄弟姐妹中患病的最大概率为1/4,且没有性别差异
    D.某蛋白质由4条多肽链组成,含有100个氨基酸,每个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该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最多为11 072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双链DNA分子中,G+C=48%,G=C=24%,A=T=26%,又知,甲链中T=28%,C=22%,则另一条DNA链中,T=(26%-28%÷2)×2=24%;甲链中的A与另一条DNA链中的T相等,为24%;则以甲链为模板形成的RNA中的U与甲链的A碱基比例相同,为24%,A正确;如果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该细胞DNA复制一次,所有的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故该细胞经1次减数分裂后所形成的四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为100%,B正确;某隐性遗传病患者来自多子女家庭,其双亲表现正常,则该病有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其同胞兄弟姐妹中患病的最大概率为1/4,且没有性别差异,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其同胞兄弟姐妹中患病的最大概率为1/4,但有性别差异,患者都为男性,C错误;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条数=100-4=96个,则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128×100-96×18=11 072,D正确。
    14.(2022·苏州联合调考)下图为遗传信息在生物大分子之间传递的中心法则图解。被艾滋病病毒(RNA病毒)感染的人的细胞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④
    答案 D
    解析 HIV病毒为逆转录病毒,会在被感染的人细胞中发生③逆转录、①DNA复制、②转录、⑤翻译过程,不会发生④RNA复制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同位素标记法是生物学实验和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来研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
    B.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人、鼠细胞质膜上的蛋白质,证明了细胞质膜的流动性
    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的放射性高,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D.15N标记的细菌在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后提取DNA并离心,含15N的DNA占1/2
    答案 BC
    解析 科学家证明细胞质膜具有流动性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用到了荧光标记法,B错误;S是蛋白质的特征元素,用含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正常操作,发现上清液放射性高,而沉淀物中很少,该实验事实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15N标记的细菌在普通培养液中培养两代后得到4个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含15N的DNA有2个,占1/2,D正确。
    16.2020年8月,清华大学施一公院士团队获陈嘉庚生命科学奖,获奖项目为“剪接体的结构与分子机理研究”。在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分三步进行,分别由RNA聚合酶、剪接体和核糖体执行转录、剪接和翻译的过程(如图所示)。剪接体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和小分子的核RNA。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剪接体可对信使RNA前体进行剪切和拼接,过程中涉及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生成
    B.剪接现象的发现是对传统中心法则的重要补充,剪接体的形成与基因无关
    C.若剪接体剪接位置出现差错,则最终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D.剪接体结构的揭晓,为进一步揭示与剪接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坚实基础
    答案 ACD
    解析 剪接体能将前体mRNA剪切拼接后得到成熟mRNA,此过程涉及切断磷酸二酯键,也涉及磷酸二酯键的形成,A正确;剪接体的主要组成是蛋白质和小分子的核RNA,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B错误;剪接位置出现差错,形成的mRNA与正常的mRNA不一样,但最终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C正确。
    17.艾弗里完成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后,持反对观点者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已知S型肺炎链球菌中存在能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这种对青霉素的抗性不是荚膜产生的)。下列实验设计思路不能反驳上述观点的是(  )
    A.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
    B.R型菌+抗青霉素的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
    C.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S型菌
    D.R型菌+S型菌DNA→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
    答案 BCD
    解析 R型菌与抗青霉素的S型菌混合,没有S型菌的蛋白质,若预期出现抗青霉素的S型菌,则说明DNA是转化因子。
    18.(2022·连云港模拟预测)已知组蛋白乙酰化与去乙酰化,分别是由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和去乙酰化转移酶(HDAC)催化的,HAT和HDAC催化的乙酰化反应在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两种酶通过对核心组蛋白进行可逆修饰来调节核心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从而调控转录的起始与延伸。一般来说,组蛋白的乙酰化促进转录,而去乙酰化则抑制转录。染色质包括具有转录活性的活性染色质和无转录活性的非活性染色质,染色质上的组蛋白可以被乙酰化,下图表示部分乙酰化过程。下列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活性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而非活性染色质无蛋白质
    B.HDAC复合物使组蛋白去乙酰化伴随着对基因转录的抑制
    C.由图可知激活因子使组蛋白发生乙酰化可改变染色质的活性
    D.细胞中HAT复合物的形成有利于RNA聚合酶与DNA的结合
    答案 BCD
    解析 活性染色质和非活性染色质都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只是染色质构象不同,导致活性染色质具有转录活性,而非活性染色质无转录活性,A错误;由图示可知,HDAC复合物使组蛋白去乙酰化,成为非活性染色质,从而无转录活性,伴随着对基因转录的抑制,B正确;由图可知激活因子使组蛋白乙酰化,使染色质成为活性染色质,所以可改变染色质的功能,C正确;在HAT复合物作用下染色质具有转录活性,RNA聚合酶与DNA结合便于转录,D正确。
    19.萱草为多年生雌雄同株植物,其花色有黄色、白色和红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其关系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用黄花和白花亲本杂交,F1均为黄花,F1自交得到的F2表型及比例为黄花∶红花∶白花=9∶3∶4。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亲本黄花和白花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B.让F2中红花自交,子代红花植株的比例为5/6
    C.将F2中全部的黄花植株自交,其中2/9的黄花植株自交后代有两种花色
    D.由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答案 ABD
    解析 让F2中红花植株(2Aabb,1AAbb)自交,后代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3+2/3×3/4=5/6,B正确;F2中全部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9AABB、4/9AaBb、2/9AaBB、2/9AABb,若这些黄花植株严格自花传粉,其中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黄花植株自交后代有两种花色,这两种基因型的黄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2/9+2/9=4/9,C错误;图中颜色转变都有相关酶的催化,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7分。)
    20.(12分)将蚕豆幼苗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即3H-T,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使染色体带有放射性,培养过程如图甲。随后,将幼苗转移到普通培养基(1H-T)中培养一段时间,图乙是跟踪检测根尖细胞部分染色体某时期变化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完成图甲的培养过程,核DNA至少经过________次复制。若某核DNA含有90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则第3次复制需要________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图乙的B过程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此过程产生的两条染色体中,含3H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值为________。
    (3)图乙中________(填“A”或“B”)阶段发生DNA的半保留复制,出现相应实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 3 600 (2)有丝分裂后期 1/4 (3)A 开始时染色体中的DNA含有一条3H-T链和一条1H-T链,A过程进行半保留复制,使所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中,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无放射性
    解析 (1)甲图表示将不含放射性的DNA放在含有3H-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产生了两条链都具有放射性的DNA分子;由于DNA分子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次复制形成的两个DNA分子都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第二次复制形成的四个DNA分子中有两个DNA分子的双链都具有放射性。故完成图甲的培养过程,核DNA至少经过2次复制。已知某核DNA含有900个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由A=T可知,该DNA含有900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则第3次复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23-1×900=3 600(个)。(2)图乙中A过程表示染色体的复制,B过程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幼苗的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故图乙的B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过程产生的两条染色体共有2个DNA分子,即4条DNA单链,2条染色体中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1条染色体无放射性,因为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故有放射性的染色体中,只有1条DNA单链有放射性,故含3H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值为1/4。
    21.(12分)如图为某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图中过程Ⅰ所合成的RNA链不易与模板分开,形成了R环(由一条RNA链与双链DNA中的一条链杂交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过程Ⅰ表示____________,过程Ⅱ表示________。某同学判断该图表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他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过程Ⅰ中,A物质是_______。R环结构的形成往往会与DNA分子中某种碱基对的数量有关,则推测该片段可能含有较多的________碱基对,能使mRNA不易脱离模板链。
    (3)对真核生物来说,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可发生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在分裂期很难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Ⅱ中,每个核糖体与mRNA结合的部位会形成________个tRNA的结合位点。据图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
    答案 (1)转录 翻译 转录和翻译在同一场所进行 (2)RNA聚合酶 G—C(或C—G) (3)DNA复制、转录和翻译 DNA复制和转录 分裂期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不易解旋 (4)2 从右向左
    22.(11分)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图1中①~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的作用机制,其中②表示抗生素通过损伤细胞质膜从而达到抑菌的作用。字母a、b、c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F、R表示不同的结构。图2表示该细菌细胞中某基因的表达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将N个细菌的F用32P标记后,放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m次,含31P标记的细菌有________个。
    (2)根据题意,图1中①表示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④表示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________从而起到抑菌的作用。
    (3)细菌在正常状态下,c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也会有损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a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如果图中信使RNA对应的DNA片段连续复制5次,共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________个。
    答案 (1)2mN (2)细胞壁的形成 DNA转录 (3)mRNA上有些碱基序列不编码氨基酸,如终止密码子 (4)RNA聚合酶 217
    解析 (1)F为大型环状DNA分子,用32P标记后,放在31P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m次,能形成2m个F,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2m个F都含有31P(有两个F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故N个细菌的F最终含31P标记的细菌有2mN个。(3)细菌在正常状态下,c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也会有损失,其原因是mRNA上有些碱基序列不编码氨基酸,如终止密码子,这样终止密码子后的遗传信息也不会传递下去。(4)图2中a过程为转录,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是DNA上的一条链。图中信使RNA含6个碱基U,说明DNA模板链中有6个A,非模板链中有6个T;信使RNA含1个A说明模板链中含一个T,故信使RNA对应的DNA片段中含7个T,连续复制5次,共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目为(25-1)×7=217个。
    23.(12分)操纵子是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由调节基因(Ⅰ)、启动子(P)、操纵基因(O,不编码蛋白质)、结构基因(编码蛋白的多个基因)等部分组成。如图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乳糖代谢所需酶(结构基因LacZ、LacY、LacA编码)的合成及调控过程。图1表示环境中没有乳糖时,结构基因的表达被“关闭”的调节机制;图2表示环境中有乳糖时,结构基因的表达被“打开”的调节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过程②需要用到的转运工具是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知,当培养基中仅有葡萄糖而没有乳糖时,调节基因的表达产物______________会与操纵基因结合,阻碍______________与启动子结合,从而抑制结构基因的表达。该调节机制既保证了大肠杆菌能量的供应,又可以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从图2可知,如果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其________改变而失去功能,则结构基因表达,合成的酶催化乳糖分解。乳糖被分解后又可导致结构基因________(填“表达”或“不表达”),该调节机制为________调节。
    (4)图1和图2所示调节过程反映了基因与基因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精细地调控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答案 (1)拟核 tRNA (2)阻遏蛋白 RNA聚合酶 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空间结构 不表达 反馈 (4)基因与基因表达产物 基因与环境
    解析 (2)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是启动子,作用是催化转录过程。由图可知,当大肠杆菌培养基中仅有葡萄糖而没有乳糖存在时,调节基因的表达产物——阻遏蛋白会与操纵基因结合,阻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结合,在转录水平上抑制结构基因的表达。该调节机制既保证了大肠杆菌能量的供应,又可以避免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24.(10分)(2022·淮安高三模拟)完成关于基因的部分探索历程的填空。
    (1)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实验证明了基因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
    (2)在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细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细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型细菌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细菌,有人认为S型细菌的出现是由于R型细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细菌全为________型,否定了这种说法。
    (3)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来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进而科学家们发现基因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片段。
    (4)以下是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实例。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图。

    ①以上实例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②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经研究发现“红脸人”体内只有ADH。则“红脸人”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饮酒后会因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
    答案 (1)染色体 (2)SⅢ (3)碱基排列顺序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4)①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②4
    解析 (2)加热杀死的SⅢ型细菌能让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若是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基因突变产生的,则可以转化成多种S型细菌,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结果出现的S型细菌均为SⅢ型,这就否定基因突变的说法。(4)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而题图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据图可知,红脸人只有ADH,说明其体内含有A基因没有bb基因,即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四种。

    相关试卷

    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遗传的分子基础作业含答案,共19页。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测试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遗传的分子基础单元测试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