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模块A卷单元检测含答案
展开2023届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稳态与环境模块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红蛋白位于图中的c
B. c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
C. 图中a处的CO2浓度最高
D. 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b进入c
2.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多少”的比较,正确的是()
A.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数量少于记忆B细胞
B. 浆细胞内DNA数量等于染色体(染色质)数量
C. 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外K+浓度明显高于膜内
D. 组织水肿是因为组织液中渗透压高于血浆中的渗透压
3.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 图示的结构含有2个突触
B.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 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5.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不能由①→②传导
B. 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此过程不耗能
C. 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与抗体的释放方式相同,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6.下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升清水或静脉输入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浓度的曲线图(箭头处是饮水或注射的时间)。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
A. 30~90min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B. a代表饮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
C. c代表饮清水后血浆浓度变化
D. 如果b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表明该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
7.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分泌物)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A. 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
B. 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
C. 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
D. 如果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那么靶细胞可能会是肌肉细胞
8.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
①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 ②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 ③不手术
④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⑤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 ⑥不注射
A. 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④⑤ B. 实验组:①③;对照组:⑥③
C. 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②④ D. 实验组:④⑤;对照组:①⑤
9.下图为人体内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①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B. 细胞②分泌的物质B能促进细胞③的分裂与分化
C. 物质A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
D. 细胞④和⑤能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发挥作用
9.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
B. 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果实发育中都起作用
C.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在调节细胞分裂时协同作用
D. 脱落酸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起的作用是相反的
10.利用发生了向光弯曲的燕麦胚芽鞘制作成切片并观察,绘制出如下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细胞形态示意图,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①
B. 生长索能促进细胞伸长,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②
C.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②
D.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①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B.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必须大于或等于1,并且保持不变
C. “J”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不一定多于“S”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
D. “1 mm3的培养液中分布了50个大肠杆菌”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12.下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甲、乙、丙种群中,甲种群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B. 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乙种群与丙种群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 若甲、乙、丙种群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乙种群和丙种群的能量去向完全相同
D.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13.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锁阳与小果白刺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
B. 锁阳与小果白刺都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该地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但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D.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14.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只影响血细胞的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
B.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且血浆中的蛋白质一定不能进入组织液
C.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渗透压,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回渗血浆速度降低,会造成组织水肿
D. 和淋巴相比,血浆中没有大量淋巴细胞,在抵御疾病时几乎不发挥作用
15.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B. 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 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相同
D. 预防该病发作的措施之一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哮喘发病的过敏原
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比较,正确的是()
A. 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并且都分布在细胞膜上
B. 都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器官)等特点
C. 植物激素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D. 动物激素调节往往受到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控制
17.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研究发现,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侧芽部位施加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已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生长素只促进核的分裂,与细胞质的分裂无关,而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对细胞质的分裂起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的原因是其影响了生长素在侧芽处的积累
C. 验证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时需在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溶液并摘除顶芽
D. 细胞分裂素促进分裂的效应需要在生长素存在时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来
18.如图是在a、b两支试管中接种相同数量的酵母菌后,培养过程中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t1时刻,两支试管中都会产生较多的酒精
B. t2时刻,即使改善培养条件,酵母菌的数量也不再变化
C. a试管的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可能高于b试管的培养液中的
D. 向a试管中通气的量可能小于向b试管中通气的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9.(13分)中医讲究“阴阳平衡”,指的是代表机体相互对立面的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保持在一定限度内,总体呈现相对稳定、协调的状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中医学中的“阴阳平衡”与内环境的_______类似,人体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来维持这种平衡。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营养不良时,血浆渗透压会_______,水分会更多进入________,从而引起组织水肿,导致“平衡”被打破。
(3)“春捂秋冻”是老人们常说的一句养生谚语,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与人体体温调节密切相关。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____________,“春捂”_______(填“会”或“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秋冻”的感觉是在_________形成的,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产热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但如果因感冒发烧体温持续上升,此时产热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20.(16分)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②低血糖患者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21.(15分)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下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及突触的差异,请回答:
(1)在兴奋由图中A点传导到D点的过程中,B处兴奋时膜外为______电位,C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兴奋由图中C点传递到D点比从A点传导到C点的速度_____。(填“快”、“相等”、“慢”)
(2)Aβ 积累会引起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量____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等功能障碍,由此推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部位为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增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 AD的症状。人体在运动时机体产热会增加,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此时机体的散热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
22. (15分)请回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
(1) 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的主要生物以及这些生物的营养关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图2
①与我省的太湖相比,太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高,原因是______。
②鞭毛藻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a. 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b. 被下一营养级利用;c. _______。
(2) 图2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草原上的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牲畜、昆虫、鼠等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③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牧草的多样性会____。图中鹰和狐狸虽为捕食关系,但二者却在草原上长期共存,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叫作____。
④若鹰食物有3/5来自鼠,1/5来自食虫鸟,1/5来自狐狸,则从理论上讲,鹰增加1 kJ能量,至少消耗牧草___kJ。假如鹰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1/5,食虫鸟的比例变为3/5,消耗相同的植物,鹰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
模块检测卷 稳态与环境模块
A卷 基础过关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个小题。第1-13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2分,第14-1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表示人体不同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红蛋白位于图中的c
B. c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
C. 图中a处的CO2浓度最高
D. 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b进入c
【答案】B
【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水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血浆中的水可来自组织液、淋巴和消化道等,B正确;CO2在组织细胞中产生,所以图中d处的CO2浓度最高,C错误;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大部分经组织液进入血浆,D错误。
2.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多少”的比较,正确的是()
A.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数量少于记忆B细胞
B. 浆细胞内DNA数量等于染色体(染色质)数量
C. 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外K+浓度明显高于膜内
D. 组织水肿是因为组织液中渗透压高于血浆中的渗透压
【答案】D
【解析】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数量多于记忆B细胞,A错误;浆细胞内的DNA分布在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上和细胞质的线粒体中,故细胞内DNA数量多于染色体(染色质)数量,B错误;神经细胞静息时,细胞膜外K+浓度明显低于膜内,C错误;组织水肿是因为组织液中渗透压高于血浆中的渗透压,D正确。
3.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 图示的结构含有2个突触
B.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 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答案】D
【解析】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A正确;在B、C神经元之间,B是突触前膜,C是突触后膜,若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据此可推知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B正确;静息时,外正内负,兴奋时外负内正,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C正确;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如刺激C点,兴奋可以传至d点,但不能传至b点,因此电流计的指针只偏转1次,D错误。
5.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不能由①→②传导
B. 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偏转两次,此过程不耗能
C. 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与抗体的释放方式相同,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 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答案】B
【解析】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在图乙所示结构上即突触中的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而不能由突触后膜释放,所以兴奋不能由①→②传递,A正确;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电位计会偏转两次,此过程中钠钾泵“排钠吸钾”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抗体的释放的方式都是胞吐,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兴奋无法传至神经中枢,无疼痛产生,D正确。
6.下图为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升清水或静脉输入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流量和血浆浓度的曲线图(箭头处是饮水或注射的时间)。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
A. 30~90min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B. a代表饮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
C. c代表饮清水后血浆浓度变化
D. 如果b代表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则表明该生理盐水的浓度为0.9%
【答案】A
【解析】30~90 min时段,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是减少,尿量才增加,A错误;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将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流量增加,随着机体的调节,尿量又会逐渐恢复,a代表饮清水后的尿流量变化,B正确;正常人在快速饮入1L清水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将降低,c代表饮清水后血浆渗透压变化,C正确;当静脉输入1LNaCl溶液后(0.9%的生理盐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不变,则b代表静脉输入1LNaCl溶液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D正确。
7.如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分泌物)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A. 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载体蛋白
B. 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为垂体细胞
C. 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靶细胞不可能是性腺细胞
D. 如果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那么靶细胞可能会是肌肉细胞
【答案】B
【解析】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原因是因为靶细胞膜上有受体蛋白,A错误。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分泌物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抑制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所以靶细胞可能是垂体,B正确。如果分泌细胞是垂体细胞,分泌物可以是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的靶细胞是性腺细胞,C错误。如果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所以其靶细胞不可能是肌肉细胞,D错误。
8.内环境中性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与性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和分级调节有关。为探究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否存在负反馈调节,下列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处理恰当的是( )
①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 ②进行手术并切除性腺 ③不手术
④注射适量的生理盐水 ⑤进行手术不切除性腺 ⑥不注射
A. 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④⑤ B. 实验组:①③;对照组:⑥③
C. 实验组:②①,对照组:②④ D. 实验组:④⑤;对照组:①⑤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可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是否注射促性腺激素为自变量,因变量是测定小鼠体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为了排除小鼠体内产生的性激素对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都应切除性腺,只是实验组小鼠要注射适量的促性腺激素,对照组小鼠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综上分析,实验组处理为②①,对照组处理为②④。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9.下图为人体内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①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B. 细胞②分泌的物质B能促进细胞③的分裂与分化
C. 物质A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能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
D. 细胞④和⑤能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细胞①是吞噬细胞,②是T细胞,③是B细胞,④是记忆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A、B分别是抗体、淋巴因子。①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②T细胞可产生多种淋巴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正确;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消灭,抗体(本质为免疫球蛋白)不会被婴儿的消化道分解,会被婴儿的消化道吸收,C正确;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浆细胞,二者都只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D错误。
9.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
B. 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果实发育中都起作用
C.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在调节细胞分裂时协同作用
D. 脱落酸和赤霉素对种子萌发起的作用是相反的
【答案】C
【解析】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A正确;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果实发育中都起作用,B正确;脱落酸(抑制)和细胞分裂素(促进)在调节细胞分裂时起拮抗作用,C错误;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和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对种子萌发起的作用是相反的,D正确。
10.利用发生了向光弯曲的燕麦胚芽鞘制作成切片并观察,绘制出如下背光侧和向光侧的细胞形态示意图,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①
B. 生长索能促进细胞伸长,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②
C.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②
D. 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是①
【答案】B
【解析】植物之所以能够显示出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线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的分布多。这样背光一侧的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得快,结果使茎朝向光源的一侧弯曲生长。接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图示正好证明了这一点。故选:B。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B.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中λ必须大于或等于1,并且保持不变
C. “J”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不一定多于“S”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
D. “1 mm3的培养液中分布了50个大肠杆菌”描述的是种群的空间特征
【答案】C
【解析】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应该用血细胞计数板法或者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对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研究,A错误;“J”型曲线没有最大值,所以其λ必须大于1,并且保持不变,B错误;“J”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不一定多于“S”型增长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要考虑到其基数的大小,C正确;该选项描述的是其数量特征,而非空间特征,D错误。
12.下图是某群落中甲、乙、丙三个不同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甲、乙、丙种群中,甲种群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B. 若甲、乙、丙都是动物种群,乙种群与丙种群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C. 若甲、乙、丙种群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乙种群和丙种群的能量去向完全相同
D.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答案】D
【解析】甲种群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乙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丙种群的年龄结构是衰退型,甲种群的数量会越来越多,A错误;只由题图中的数量关系判断不出乙种群与丙种群的种间关系,B错误;乙种群的能量去向有四个,分别是呼吸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遗体残骸流入分解者和未利用;丙种群的能量去向中可能没有流入下一营养级,C错误。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正确。
13.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干旱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锁阳与小果白刺经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了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
B. 锁阳与小果白刺都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该地区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低,但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D.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答案】D
【解析】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锁阳为寄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错误;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C错误;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D正确。
14.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血浆只影响血细胞的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
B.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且血浆中的蛋白质一定不能进入组织液
C. 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渗透压,组织液中水分增多,回渗血浆速度降低,会造成组织水肿
D. 和淋巴相比,血浆中没有大量淋巴细胞,在抵御疾病时几乎不发挥作用
【答案】ABD
【解析】血浆渗透压等理化性质的改变,对其他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也会造成影响,A错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血浆中的有些蛋白质可以进入组织液,如抗体、胰岛素等,B错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小于组织液渗透压,组织液中水分增多,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速度降低,会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血浆中含有淋巴细胞和抗体,在抵御疾病时也会发挥重要作用,D错误。
15.如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B. 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
C. 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相同
D. 预防该病发作的措施之一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哮喘发病的过敏原
【答案】AD
【解析】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过敏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者体内不会发生过敏反应,A正确;临床治疗哮喘应该是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B错误;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不同,C错误; 预防该病发作的措施之一是避免再次接触诱发哮喘发病的过敏原,D正确。
1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比较,正确的是()
A. 激素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并且都分布在细胞膜上
B. 都具有微量、高效、作用于靶细胞(器官)等特点
C. 植物激素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D. 动物激素调节往往受到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控制
【答案】BD
【解析】激素的受体有的位于细胞膜上,有的位于细胞内(如性激素的受体),A错误;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都具有微量、高效,且作用于靶细胞(器官)等特点,B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并非所有植物激素作用都具有两重性,C错误;不少内分泌腺本身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此时内分泌腺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动物激素调节往往受神经系统的直接或间接的控制,D正确。
17.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研究发现,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侧芽部位施加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已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生长素只促进核的分裂,与细胞质的分裂无关,而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对细胞质的分裂起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 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的原因是其影响了生长素在侧芽处的积累
C. 验证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时需在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溶液并摘除顶芽
D. 细胞分裂素促进分裂的效应需要在生长素存在时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来
【答案】BC
【解析】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抑制了侧芽的生长,即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结合题意,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协同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表现出生长现象,B错误;验证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时,单一变量为是否涂抹细胞分裂素,所以在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溶液时要保留顶芽,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细胞分裂需要核和质共同分裂才能完成,生长素促进核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质分裂,所以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需要在生长素存在时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来,D正确。
18.如图是在a、b两支试管中接种相同数量的酵母菌后,培养过程中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t1时刻,两支试管中都会产生较多的酒精
B. t2时刻,即使改善培养条件,酵母菌的数量也不再变化
C. a试管的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可能高于b试管的培养液中的
D. 向a试管中通气的量可能小于向b试管中通气的量
【答案】ABC
【解析】t1时刻,两只试管中酵母菌细胞密度增加都较快,说明此时氧气充足,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或产生的酒精较少,A错误;t2时刻,细胞密度不再增加,是受营养物质等条件的制约,此时改善培养条件,如补充营养物质,酵母菌的数量还会增加,B错误;根据a试管和b试管最大细胞密度相同,说明两试管中的葡萄糖浓度应相同,C错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可通过出芽生殖快速繁殖,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通过孢子生殖,繁殖速度较慢。根据a试管中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需要的时间长,可知a试管中通气的量可能小于向b试管中通气的量,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9.(13分)中医讲究“阴阳平衡”,指的是代表机体相互对立面的阴阳双方的消长变化保持在一定限度内,总体呈现相对稳定、协调的状态。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中医学中的“阴阳平衡”与内环境的_______类似,人体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来维持这种平衡。内环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营养不良时,血浆渗透压会_______,水分会更多进入________,从而引起组织水肿,导致“平衡”被打破。
(3)“春捂秋冻”是老人们常说的一句养生谚语,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与人体体温调节密切相关。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在____________,“春捂”_______(填“会”或“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秋冻”的感觉是在_________形成的,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产热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但如果因感冒发烧体温持续上升,此时产热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
【答案】(14分)(1)稳态 (1分) 神经—体液—免疫(1分)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2分)
(2)降低(2分) 组织液(1分)
(3)下丘脑(1分) 不会(1分) 大脑皮层(1分) 等于(1分) 大于(2分)
【解析】(1)“阴阳平衡”时,总体呈现相对稳定、协调的状态,与内环境的稳态类似,稳态维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合成不足,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3)下丘脑中存在人体体温调节中枢,“春捂”不会使人体体温升高;“秋冻”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体温相对稳定,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持续上升,说明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20.(16分)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空腹≥7.0 mmol/L,餐后2h≥11.1 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②低血糖患者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答案】(16分)(1)氧化分解(2分) 肝糖原分解(2分) 胰高血糖素(2分)
(2)甲、乙 (2分) 大脑皮层(2分)
(3)①④(3分) (4)①③(3分)
【解析】(1)正常人进食后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参与氧化分解,还可以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也可以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同时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
(2)由图可知,甲和乙餐前和餐后的血糖浓度均高于正常值,符合糖尿病的血糖标准,故可能是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复查。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一方面引起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另一方面将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3)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尿糖;一次性摄糖过多也会出现暂时性尿糖;低血糖患者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不会出现尿糖;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不会引起尿糖;肾小管会重吸收水、葡萄糖、氨基酸等成分,若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则可能会出现尿糖。故选①④。
(4)由图可知,乙餐后的胰岛素分泌量很高,但是血糖水平远远高于正常值,故可能是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或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降血糖的作用。若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则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与题意不符;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若仅仅胰岛B细胞膜上的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其他细胞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正常,则乙的血糖应该正常或稍微偏高,胰岛素水平也会正常或稍微偏高。故选①③。
21.(15分)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下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及突触的差异,请回答:
(1)在兴奋由图中A点传导到D点的过程中,B处兴奋时膜外为______电位,C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兴奋由图中C点传递到D点比从A点传导到C点的速度_____。(填“快”、“相等”、“慢”)
(2)Aβ 积累会引起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量____________(“增加”、“不变”、“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等功能障碍,由此推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部位为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增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 AD的症状。人体在运动时机体产热会增加,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此时机体的散热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
【答案】(15分)(1)负(1分) 电信号→化学信号(1分) 慢(2分)
(2)减少(2分) (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以胞吐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β 积累导致线粒体膜损伤无法提供能量,神经纤维膜损伤无法正常胞吐释放神经递质(3分)
(3)大脑皮层(海马区)(2分)
(4)下丘脑 (2分) 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2分)
【解析】(1)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当兴奋后,钠离子内流,产生了外负内正的膜电位,所以在兴奋由图中A点传导到D点的过程中,B处兴奋时膜外为负电位;C是突触小体,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需要借助神经递质完成兴奋的传递,所以兴奋由图中C点传递到D点比从A点传导到C点的速度慢。
(2)Aβ 积累会引起突触小体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减少,原因是(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以胞吐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β 积累导致线粒体膜损伤无法提供能量,神经纤维膜损伤无法正常胞吐释放神经递质。
(3)AD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等功能障碍,由此推测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部位为大脑皮层(海马区)。
(4)研究发现,增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 AD的症状。人体在运动时机体产热会增加,调节体温的中枢位于下丘脑,此时机体的散热途径主要有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等。
22. (15分)请回答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问题:
(1) 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的主要生物以及这些生物的营养关系如下图1所示。
图1
图2
①与我省的太湖相比,太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高,原因是______。
②鞭毛藻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a. 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b. 被下一营养级利用;c. _______。
(2) 图2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草原上的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牲畜、昆虫、鼠等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③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迁走,则牧草的多样性会____。图中鹰和狐狸虽为捕食关系,但二者却在草原上长期共存,不断发展,这种现象叫作____。
④若鹰食物有3/5来自鼠,1/5来自食虫鸟,1/5来自狐狸,则从理论上讲,鹰增加1 kJ能量,至少消耗牧草___kJ。假如鹰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1/5,食虫鸟的比例变为3/5,消耗相同的植物,鹰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
【答案】(15分)(1) ①太湖的生物种类较为繁多,营养结构比较复杂(2分) ②被分解者利用(2分)
(2) ①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分) ②(E1+E2+E3)/E×100%(2分) ③下降(2分) 共同进化(2分) ④6513/21(3分)
【解析】 (1) ①与太湖相比,太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高,原因是太湖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②鞭毛藻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一是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二是被下一营养级利用,三是被分解者利用。(2) ①草原上的牧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牲畜、昆虫、鼠等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②牧草是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E,牲畜、昆虫、鼠同为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E1+E2+E3。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1+E2+E3)/E×100%。③没有了第二营养级,不同种草之间竞争增加,有的种类可能会被淘汰,故草的多样性下降;鹰和狐狸为捕食关系,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也使猎物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共同进化。④若鹰食物有3/5来自鼠,1/5来自食虫鸟,1/5来自狐狸,则从理论上讲,鹰增加1 kJ能量,至少消耗牧草1×3/5÷20%÷20%+1×1/5÷20%÷20%÷20%+1×1/5÷20%÷20%÷20%=65 kJ。假如鹰的食物中,鼠的比例变为1/ 5,食虫鸟的比例变为3/5,消耗相同的植物,设鹰同化的能量为x,则有x×1/5÷20%÷20%+x×3/5÷20%÷20%÷20%+x×1/5÷20%÷20%÷20%=65,解得x=13/21,则鹰同化的能量是原来的13/21÷1=13/21。
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特训卷模块清通关卷模块三稳态与环境: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生物复习特训卷模块清通关卷模块三稳态与环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模块B卷单元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稳态与环境模块B卷单元检测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B卷单元检测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人教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B卷单元检测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三营养级,四营养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