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章末检测卷(十) 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
(时间:7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小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仪器使用错误的是( )
A.实验室所用的FeSO4溶液、氯水一般需现用现配
B.酸碱中和滴定接近终点时,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
C.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要控制在蒸馏烧瓶容积的13~23之间
D.制备硝基苯和制备乙酸乙酯均需使用温度计控制温度
2.下列实验仪器使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3.60 mL重铬酸钾溶液
B.饱和氟化铵溶液需保存在橡胶塞棕色玻璃细口瓶中
C.实验室可用稀硫酸和碳酸钙超细粉末制备少量CO2
D.向KIO3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振荡,再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下层呈紫色
3.(2021山东烟台三模)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无水CaCl2干燥NH3
B.用水鉴别苯和己烯
C.加热后的蒸发皿用坩埚钳移走
D.浓硝酸保存在带橡胶塞的棕色瓶中
4.(2021广东适应性测试)提取海带中I2的实验中,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装置或仪器
操作
灼烧
溶解
过滤
分液
5.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NO(NO2)
H2O、无水CaCl2
B
Cl2(HCl)
H2O、浓硫酸
C
NaCl溶液(MgCl2)
NaOH溶液、稀盐酸
D
FeCl2溶液(FeCl3)
Fe粉
6.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在图1装置的大试管中加入硝酸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可制备氨气
B.图2装置可用于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C.图3装置可用于制备二氧化硫
D.图4装置可用于验证锌和铁的金属活泼性强弱
7.(2021湖南师大附中一模)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可制取C2H4
B.在装置乙中蒸干MnCl2溶液,可制取MnCl2·4H2O
C.将碘水转移至装置丙中,加入CCl4,塞上玻璃塞用力振摇,以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D.用装置丁可以比较KMnO4、Cl2、S的氧化性强弱
8.(2021山东潍坊三模)根据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B
缓缓加热0.5 mol·L-1
CH3COONa溶
液到60 ℃,并用pH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溶液中c(H+)逐渐增大,c(OH-)逐渐减小
C
常温下,将50 mL苯与50 mL CH3COOH混合
所得混合溶液的体积为
101 mL
混合过程中削弱了CH3COOH分子间的氢键,且苯与CH3COOH间的作用力弱于氢键
D
利用电导仪测定碱性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反应中电导率的变化(溶液温度不变)
随着反应进行,电导率逐渐减小
OH-的电导率大于CH3COO-的电导率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常温下,用pH计分别测定等体积1 mol·L-1 CH3COONH4溶液和0.1 mol·L-1 CH3COONH4溶液的pH,pH均为7
同温下,不同浓度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B
向盛有NaBr溶液的试管中,依次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非金属性:Cl>Br
C
将NH4HCO3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某溶液,溶液变浑浊,继续通入该气体,浑浊消失
该溶液是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D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10.(2020湖南永州三模)碲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它在地壳中丰度值很低,某科研小组从粗铜精炼的阳极泥(主要含有Cu2Te)中提取粗碲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①“焙烧”后,碲主要以TeO2形式存在。②TeO2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焙烧”用到的硅酸盐仪器主要有:坩埚、泥三角、酒精灯、玻璃棒
B.“碱浸”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TeO2+2OH-TeO32-+H2O
C.“碱浸”后所得的滤渣中含有Au、Ag,可用稀盐酸将其分离
D.“还原”时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11.(2021广东佛山摸底测试)在一定条件下,向Al2O3和过量C粉的混合物中通入纯净的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AlCl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3Cl2+3C2AlCl3+3CO,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
B.装置b、c中盛装的分别是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
C.装置d、e之间应添加一个干燥装置
D.此实验的尾气,除氯气外都可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装有溴和汽油混合溶液的无色透明试剂瓶放在实验台上,经过一段时间后溶液竟然褪色了。为找出褪色原因,该小组成员做了两个对比实验:
①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滴加汽油,无明显变化
②将溴的汽油溶液放置在冷暗处,经过相同时间也没有明显变化。
下列溴和汽油混合溶液的其他实验,现象预测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溶液褪色后,立即向试剂瓶内缓慢地通入氨气
产生白烟
B
溶液褪色后,立即向试剂瓶内滴加硝酸银溶液
无明显变化
C
加热褪色后的混合溶液
溶液变回橙红色
D
其他条件相同,将混合溶液改为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溶液褪色
13.(2021广东汕尾新世界中英文学校)从淡化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试剂可用Na2SO3饱和溶液
B.步骤Ⅲ的离子方程式:2Br-+Cl22Cl-+Br2
C.工业上每获得1 mol Br2,需要消耗Cl2 44.8 L
D.步骤Ⅳ包含萃取、分液和蒸馏
14.根据装置和下表内的物质(省略夹持、净化以及尾气处理装置,图1中虚线框内的装置是图2),能完成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中的
物质
b中的
物质
实验目的、试剂和操作
实验目的
c中的物质
进气方向
A
浓氨水
碱石灰
收集氨气
饱和NH4Cl
溶液
N→M
B
稀硝酸
Cu
收集NO
水
N→M
C
浓硝酸
Na2SO3
检验SO2
的漂白性
品红溶液
M→N
D
浓盐酸
MnO2
检验Cl2
的氧化性
Na2S溶液
M→N
15.(2021广东深圳龙岗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反应
装置
实验
目的
测定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除去NaCl中混有的NH4Cl
续 表
选项
C
D
反应
装置
实验
目的
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制备乙酸乙酯
16.(2021广东广州白云中学高三月考)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金属钠在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产生大量白烟且瓶内有黑色颗粒产生
CO2具有氧化性
B
向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1 mL蔗糖溶液中滴入2~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再加入新制Cu(OH)2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
D
向大豆油和煤油中分别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加热,一种液体仍然分层,另一种液体不再分层
分层的液体是大豆油,不再分层是煤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6分。
17.(14分)以下是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消毒剂。
ⅰ.“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
ⅱ.消毒液A,其有效成分的结构简式为(简称PCMX)。
ⅲ.双氧水消毒液,是质量分数为3%~25%的H2O2溶液。
(1)“84”消毒液需要在阴暗处密封保存,否则容易失效,用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
①NaClO+H2O+CO2NaHCO3+HClO;
② 。
(2)实验室通过测定不同pH环境中不同浓度NaClO溶液的细菌杀灭率,以探究“84”消毒液杀菌能力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如下表。
NaClO溶液浓度(mg·L-1)
不同pH下的细菌杀灭率/%
pH=4.5
pH=7.0
pH=9.5
250
98.90
77.90
53.90
500
99.99
97.90
65.54
①结合表中数据可推断,相同条件下,HClO的杀菌能力 (填“强于”“弱于”或“相当于”)NaClO的杀菌能力。
②下列关于“84”消毒液及其使用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84”消毒液的杀菌能力与其浓度有关
b.长期用于对金属制品消毒,不会使金属腐蚀
c.不能与清厕灵(含HCl)混合使用,否则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
d.喷洒在物品表面后适当保持一段时间,以达到消毒杀菌效果
(3)消毒液A常用于家庭衣物消毒。
①PCMX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是 (写名称)。
②若将消毒液A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会大大降低消毒效果,从物质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 。
(4)研究小组将某“84”消毒液与双氧水消毒液等体积混合,有大量无色气体生成,经检验为氧气。生成氧气的可能原因:2H2O22H2O+O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8.(14分)(2021广东珠海二模)按图连接好装置,如下表清单分别放入不同药品,做多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
A
B
C
D
E
1
70%的硫酸溶液
Na2SO3固体
Br2的CCl4溶液
BaCl2溶液
碱石灰
2
浓盐酸
浓硫酸
CCl4
淀粉-KI溶液
碱石灰
3
饱和氯化钠溶液
电石
?
Br2的苯溶液
碱石灰
4
?
?
CCl4
FeCl2和KSCN混合溶液
碱石灰
5
苯和液溴的混合物
还原铁粉
CCl4
AgNO3溶液
碱石灰
6
浓氨水
CaO
Br2的CCl4溶液
水
—
(1)实验1中,试管内溶液C褪色,溶液D中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
(2)实验2中,试管内的现象为 。
(3)实验3中,溶液C应该为 ,则D中溶液褪色,证明有乙炔生成。
(4)实验4中,溶液D变为红色,则A和B分别为 。
(5)实验5中,同学们观察到溶液D中出现淡黄色沉淀,据此推断出圆底烧瓶内发生了取代反应,请问这个推断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6)实验6中,溶液C褪色,并出现白色沉淀,请写出在溶液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在实验1、2、6中,溶液C还有一个共同的作用: 。
19.(14分)(2021山东泰安四模)葡萄糖酸钙是一种常用的药物,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某实验室对葡萄糖酸钙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先以葡萄糖
[CH2OH(CHOH)4CHO]和H2O2溶液为原料制备葡萄糖酸[CH2OH(CHOH)4COOH],再用葡萄糖酸与碳酸钙反应制备葡萄糖酸钙。已知:30%H2O2溶液的密度为1.1 g·cm-3,回答下列问题:
Ⅰ.制备葡萄糖酸(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X的名称为 ;Y处为冷凝回流装置,下列仪器使用正确且效果最好的是 (填字母)。
(2)滴入双氧水,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无色透明的葡萄糖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Ⅱ.测定葡萄糖的转化率,确定合适的反应温度。
(3)用移液管取出三颈烧瓶中的反应液2.00 mL置于锥形瓶中,以酚酞作为指示剂并加20 mL蒸馏水稀释,用0.04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
①滴定管使用的正确的操作顺序为蒸馏水洗涤→标准液润洗→ → → → →洗净→放回滴定管架(填字母)。
a.滴定结束后,记录刻度
b.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略靠下,记录刻度
c.装入标准液并排净尖嘴处的气泡
d.将未滴定完的标准液回收
②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 。
③滴定过程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0 mL,反应后三颈烧瓶内溶液的体积为V1 mL,实验条件下葡萄糖的转化率为 (用含V0和V1的代数式表示)。
④若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对转化率的影响为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Ⅲ.制备葡萄糖酸钙。
将CaCO3分散于适量蒸馏水中形成浊液,加入葡萄糖酸,至无CO2气体放出为止,煮沸,并趁热采用下图装置抽滤,滤掉未反应的CaCO3,得到澄清透明的葡萄糖酸钙溶液。
(4)抽滤时自来水流的作用是使瓶内与大气形成压强差,与普通过滤操作相比,抽滤的优点是 。
20.(14分)我国有丰富的Na2SO4资源,2020年10月,中科院工程研究所公布了利用Na2SO4制备重要工业用碱(NaHCO3)及盐(NaHSO4)的闭路循环绿色工艺流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该流程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用以下实验装置图进行流程中的“一次反应”。
①装置A中盛装浓氨水的仪器名称为 ;橡皮管a的作用是 。
②装置B中加入CCl4的目的是 。
③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④装置C中的试剂b是 。
(2)在“二次反应”中,硫酸铵溶液与过量的硫酸钠反应生成溶解度比较小的复盐Na2SO4·(NH4)2SO4·2H2O,分离该复盐与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3)依据该流程的闭路循环绿色特点,“一次反应”与“煅烧(350 ℃)”的实验中均采用下图所示装置处理尾气,则烧杯中的X溶液最好选用 溶液。
(4)测定产品硫酸氢钠的纯度:称取12.5 g所得产品,配成1 000 mL溶液,每次取出配制的溶液20 mL,用0.100 0 mol·L-1 NaOH标准溶液滴定,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标准溶液体积/mL
20.05
18.40
19.95
20.00
所得产品硫酸氢钠的纯度为 (以百分数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章末检测卷(十) 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
1.D 解析 FeSO4溶液中Fe2+易被氧气氧化,氯水中的HClO见光容易分解,故易发生变质,所以实验室使用时一般现用现配,A正确;中和滴定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会沾在锥形瓶内壁,用水冲洗可将未反应的溶液冲入锥形瓶中,B正确;为保证液体沸腾时,不会冲出,蒸馏时液体体积一般控制在13~23之间,C正确;制备乙酸乙酯不需要温度计,D错误。
2.C 解析 重铬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易腐蚀橡胶管,应该用酸式滴定管量取13.60 mL重铬酸钾溶液,A错误;氟化铵溶液中存在HF,能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瓶盛放氟化铵溶液,B错误;稀硫酸和碳酸钙超细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水,实验室可用稀硫酸和碳酸钙超细粉末制备少量CO2,C正确;氯气与碘水反应可以生成碘酸根离子,所以向KIO3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反应不能发生,不可能生成碘单质,CCl4层也就不会呈紫色,D错误。
3.C 解析 CaCl2能与氨分子结合成CaCl2·8NH3,不能用氯化钙干燥氨气,A错误;苯和己烯均不与水反应,均不溶于水,密度均比水小,加水后苯和己烯均在上层,不能用水鉴别,B错误;加热后的蒸发皿,因温度较高,需用坩埚钳移走置于石棉网上或者干燥器中进行干燥,C正确;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故不能将浓硝酸保存在带橡胶塞的棕色试剂瓶中,D错误。
4.D 解析 灼烧应该用坩埚,图示用的蒸发皿,A错误;溶解不需要用容量瓶,B错误;过滤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且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C错误;分液时需要使用分液漏斗,漏斗下口紧靠烧杯内部,D正确。
5.C 解析 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反应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部分氯气与H2O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MgCl2与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MgCl2+2NaOHMg(OH)2↓+2NaCl,过量的NaOH溶液可用HCl除去:HCl+NaOHNaCl+H2O,此过程中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2FeCl3+Fe3FeCl2,此过程中Fe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
6.A 解析 硝酸铵受热分解容易发生爆炸,因此不能利用硝酸铵制备氨气,A错误;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气球中加入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将固体加入到试管中若出现沉淀则为碳酸钠,不出现沉淀则为碳酸氢钠,B正确;圆底烧瓶中加入亚硫酸钠,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硫酸可以制取SO2,C正确;Zn的活泼性比Fe强,将Fe片加入到ZnSO4溶液中不会出现明显现象,故可以判断Zn和Fe的活泼性强弱,D正确。
7.D 解析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 ℃制取乙烯,控制混合液温度,温度计要插入液面下,A错误;MnCl2溶液含有的Mn2+会水解,产生Mn(OH)2和HCl,随着加热和水的蒸发,HCl挥发,水解反应向水解方向移动,最终会完全反应,生成Mn(OH)2,无法得到MnCl2·4H2O,B错误;萃取操作,振摇分液漏斗时要将分液漏斗倒转,使液体充分接触,C错误;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黄绿色的Cl2,Cl2和硫化钠反应生成黄色的硫单质沉淀,只要观察到试管中出现黄色沉淀,即可说明氧化性:KMnO4>Cl2>S,D正确。
8.B 解析 金属钠点燃后伸入CO2集气瓶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生成了C,说明CO2中碳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A正确;升高温度,促进CH3COO-水解,溶液碱性增强,c(OH-)增大,由于KW也增大,c(H+)也增大导致pH减小,故这种情况是KW改变与水解平衡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误;一般情况下,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小于两者之前体积之和,但此时苯与CH3COOH混合后体积增大,说明混合过程中削弱了CH3COOH分子间的氢键,且苯与CH3COOH之间的作用力弱于氢键,C正确;由乙酸乙酯的碱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CH3COOCH2CH3+OH-CH3COO-+CH3CH2OH可知,反应前后电导率的差别在于OH-和CH3COO-两种离子(CH3COOCH2CH3和CH3CH2OH为非电解质,不电离),故OH-的电导率大于CH3COO-的电导率,D正确。
9.B 解析 越稀越水解,所以浓度越小的CH3COONH4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越大,所以水的电离程度不同,A错误;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说明生成了溴单质,所以氯气的氧化性大于溴,非金属性:Cl>Br,B正确;NH4HCO3受热分解得到等物质的量的氨气和二氧化碳,将产生的气体同时通入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中会产生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继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因为氨气的存在,二氧化碳不会和碳酸钙或碳酸钡反应,所以沉淀不会消失,C错误;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时,要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然后加入银氨溶液,否则过量的稀硫酸会和银氨溶液发生反应,从而不产生银镜,无法验证是否水解,D错误。
10.C 解析 粗铜精炼的阳极泥(主要含有Cu2Te),通入氧气焙烧,可生成TeO2和CuO,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碱浸,生成可溶于水的Na2TeO3,过滤得到的滤渣含有CuO,滤液含有TeO32-,再加入稀硫酸酸化得到含有Te4+的溶液,最后加入亚硫酸钠还原并过滤得到粗碲。
焙烧固体,应将坩埚放在泥三角上,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A正确;TeO2是两性氧化物,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TeO2+2OH-TeO32-+H2O,B正确;“碱浸”后所得的滤渣中含有的Au、Ag,均为不活泼金属,不溶于稀盐酸,无法用稀盐酸将其分离,C错误;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SO32-+Te4++2H2OTe↓+2SO42-+4H+,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正确。
11.D 解析 向氧化铝和过量C粉的混合物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易水解的氯化铝,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可生成氯气,b中饱和食盐水可除去HCl,c中浓硫酸干燥氯气,d中反应制备氯化铝,e为尾气处理装置。
装置a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A项正确;b为饱和食盐水,可用于除去氯化氢,c为浓硫酸,起到干燥作用,B项正确;氯化铝易水解,则应在d、e之间添加一个干燥装置,防止e中的水进入d中,C项正确;尾气除氯气外还有CO,不能直接排放,D项错误。
12.A 解析 溴和汽油混合,颜色褪去,若汽油中含有不饱和键,则可能会发生加成反应;也可能是光照下的取代反应;两个对比实验说明发生了取代反应,生成HBr。HBr和氨气反应生成溴化铵,产生白烟,A项正确;由于溴化氢存在,滴加硝酸银会出现淡黄色沉淀,B项错误;溴与汽油发生的是取代反应,加热不可逆,C项错误;四氯化碳很稳定,不会与Br2发生反应,D项错误。
13.C 解析 向淡化海水中通入氯气,氯气氧化溴离子生成单质溴,得到低浓度的溴水。向低浓度的溴水中通入空气吹出Br2,用X溶液吸收,如用Na2SO3溶液吸收溴单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然后再通入氯气氧化溴离子,得到溴的浓溶液,经萃取、蒸馏、分液,可得到液溴。亚硫酸根离子可以和具有较强氧化性的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可以用Na2SO3饱和溶液吸收溴单质,故A正确;氯气具有氧化性,可以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步骤Ⅲ的离子方程式为2Br-+Cl22Cl-+Br2,故B正确;先后发生两次反应2Br-+Cl22Cl-+Br2,故每获得1 mol Br2需要消耗2 mol氯气,在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44.8 L,但未告知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无法判断氯气的体积,故C错误;从溴水中提取溴可以采用萃取、分液和蒸馏的方法,故D正确。
14.B 解析 氨气能够溶于饱和NH4Cl溶液,不能用排饱和NH4Cl溶液的方法收集氨气,A错误;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NO,NO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题给图示试剂、装置均合理,B正确;浓硝酸将Na2SO3氧化成Na2SO4,不会生成SO2,无法用品红溶液检验SO2的漂白性,C错误;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需要加热,缺少加热装置,无法制取氯气,D错误。
15.C 解析 若用长颈漏斗,生成的氢气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应该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除去NaCl中混有的NH4Cl,应该直接加热固体,故B错误;如题图可以组成闭合回路,若电流表指针偏转,则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正确;制备实验中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溶液发生倒吸且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挥发出的乙酸和乙醇,故D错误。
16.A 解析 瓶中产生大量白烟和黑色颗粒,说明有C和Na2O生成,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因此CO2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A选项正确;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所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B选项错误;向1 mL蔗糖溶液中滴入2~3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反应过后应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若不加NaOH溶液,原溶液中未反应完的硫酸会和Cu(OH)2发生反应,不会生成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是否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C选项错误;大豆油的主要成分为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够水解生成溶于水的物质,煤油的主要成分是烃,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向大豆油和煤油中分别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加热,分层的是煤油,不分层的是大豆油,D选项错误。
17.答案 (1)2HClO2HCl+O2↑
(2)①强于 ②acd
(3)①(酚)羟基 ②PCMX含有酚羟基,具有还原性,NaClO具有氧化性,二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ClO-+H2O2Cl-+O2↑+H2O
解析 (1)“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其消毒原理是NaClO先与空气中的CO2和H2O反应生成HClO,如果HClO见光分解,则会失效,HCl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O2HCl+O2↑。
(2)①通过题给表格数据分析,NaClO溶液浓度相同时,pH越小细菌的杀灭率越高,而pH越小则说明生成的HClO越多,故HClO的杀菌能力强于NaClO。
②由题给表格数据可知,当pH相同时,NaClO溶液浓度越大则杀菌率越高,a正确;“84”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HClO等酸性物质,会腐蚀金属,b错误;“84”消毒液如与清厕灵混用,会发生反应:HClO+HClCl2↑+H2O,故两者不能混用,c正确;喷洒后适当保持一段时间有利于HClO的生成,达到杀菌效果,d正确。
(3)①中含氧官能团为(酚)羟基。
②PCMX()含有酚羟基,具有还原性,而NaClO具有氧化性,两者会反应,影响消毒杀菌效果。
(4)H2O2中O元素为-1价,为中间价态,有还原性,可能会被NaClO氧化为O2,离子方程式为ClO-+H2O2Cl-+O2↑+H2O。
18.答案 (1)BaSO4
(2)没有明显现象,C中有气泡,D中气泡消失
(3)CuSO4溶液(或NaOH溶液)
(4)浓硝酸和Cu(或H2O2溶液和MnO2或H2O和Na2O2或浓盐酸和KMnO4等,合理即可)
(5)不合理,因为挥发的Br2溶解于CCl4中跟AgNO3溶液接触,也会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
(6)8NH3+3Br2N2+6NH4Br↓
(7)防止倒吸
解析 (1)圆底烧瓶中70%的硫酸溶液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SO2气体,SO2与BaCl2不反应,SO2被Br2氧化后生成硫酸根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促使浓盐酸挥发,氯化氢难溶于四氯化碳,故C中会冒气泡,溢出的氯化氢上升被淀粉-KI溶液吸收,所以D中气泡消失,但不发生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3)电石与水反应制备乙炔:CaC2+2H2OC2H2↑+Ca(OH)2,电石中因含有少量钙的硫化物,致使生成的乙炔中混有硫化氢等杂质气体,为了得到纯净的乙炔气体,可以先经CuSO4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4)溶液D变为红色,说明溶液A与物质B反应得到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可将亚铁离子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具有氧化性的常见气体可以为:浓硝酸和Cu反应得到的NO2;H2O2溶液和MnO2或H2O和Na2O2反应得到的O2;浓盐酸和KMnO4反应得到的Cl2等。
(5)苯和液溴在FeBr3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溴化氢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溴化银淡黄色沉淀,但因为挥发出来的溴溶解于CCl4中,跟AgNO3溶液接触也会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所以此推断不合理。
(6)浓氨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说明氨气与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可判断产物为氮气和溴化铵白色沉淀(溴化铵难溶于四氯化碳),化学方程式为8NH3+3Br2N2+6NH4Br↓。
(7)实验1、2、6中圆底烧瓶出来的气体均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溶液C均能防止倒吸。
19.答案 (1)恒压滴液漏斗 A (2)CH2OH(CHOH)4CHO+H2O2H2O+CH2OH(CHOH)4COOH (3)①c b a d
②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0.04×V0×V1×10-30.2×100% ④偏低 (4)过滤速度快,减少产物损失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制备葡萄糖酸钙,首先利用双氧水氧化葡萄糖得到葡萄糖酸,为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反应过程中利用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将CaCO3分散于适量蒸馏水中形成浊液,加入葡萄糖酸,至无CO2气体放出为止,煮沸,为防止葡萄糖酸钙析出,趁热抽滤,得到澄清透明的葡萄糖酸钙溶液;测定葡萄糖的转化率时,利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葡萄糖酸,葡萄糖酸为一元酸,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1)根据仪器X的结构特点可知其为恒压滴液漏斗;冷凝回流应选用球形冷凝管,冷凝水下进上出,故选A。
(2)双氧水将葡萄糖中的醛基氧化为羧基,得到葡萄糖酸,化学方程式为CH2OH(CHOH)4CHO+H2O2H2O+CH2OH(CHOH)4COOH。
(3)①滴定管使用时应先用蒸馏水洗涤,为防止稀释标准液,再用标准液洗涤,然后装入标准液并排净尖嘴处的气泡,并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略靠下,记录刻度,然后开始滴定,滴定结束后,记录刻度,将未滴定完的标准液回收,再洗净滴定管放回滴定管架,所以顺序为c→b→a→d。
②滴定过程中葡萄糖酸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滴定终点时NaOH稍过量,溶液显碱性,指示剂为酚酞,所以溶液会变为粉红色,所以达到滴定终点时的现象为当滴入最后一滴NaOH标准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20 mL 30% H2O2溶液中含有n(H2O2)=20 mL×1.1 g·cm-3×30%34 g·mol-1≈0.19 mol,所用n(葡萄糖)=18 g180 g·mol-1=0.1 mol,则理论上葡萄糖可以完全反应生成0.1 mol葡萄糖酸,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为V0 mL,则2.00 mL反应液中n(葡萄糖酸)=0.04V0×10-3mol,所以V1 mL反应液中n(葡萄糖酸)=0.04V0×V12×10-3 mol,其转化率为0.04×V0×V1×10-32mol0.1mol×100%=0.04×V0×V1×10-30.2×100%。
④若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V0偏小,根据计算式可知结果会偏低。
(4)抽滤时形成负压,水流得更快,所以与普通过滤操作相比,抽滤过滤速度快,可以减少因溶液温度降低而析出葡萄糖酸钙造成损失。
20.答案 (1)①分液漏斗 平衡气压,使氨水能顺利滴下 ②防止倒吸 ③CaCO3+2H+Ca2++CO2↑+H2O ④饱和NaHCO3溶液 (2)烧杯、玻璃棒、漏斗 (3)Na2SO4 (4)96.0%
解析 由实验装置可知“一次反应”中A装置是用浓氨水和碱石灰作用制备氨气,NH3通入CCl4溶液中可以防倒吸,装置D为实验制备CO2的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装置C则是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用于除去CO2中的HCl,装置B为反应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2NH3+2H2O+2CO22NaHCO3↓+(NH4)2SO4,然后过滤分离出硫酸铵溶液,进入“二次反应”,硫酸铵溶液与过量的硫酸钠反应生成溶解度比较小的复盐Na2SO4·(NH4)2SO4·2H2O,然后对复盐进行煅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NH4)2SO4·2H2O2NaHSO4+2NH3↑+2H2O↑,“一次反应”和“煅烧”均产生含有NH3的尾气,由该流程的闭路循环绿色特点可知,应用硫酸钠溶液吸收,计算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应将明显误差的第2次数据舍去再进行计算。
(1)①装置A中盛装浓氨水的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橡皮管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氨水能顺利滴加。
②NH3和CO2不溶于CCl4,装置B中加入CCl4的目的是防止倒吸。
③装置D中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H+Ca2++CO2↑+H2O。
④分析可知,装置C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应选用饱和NaHCO3溶液。
(2)分离该复盐(沉淀)与溶液的操作是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漏斗。
(3)依据该流程的闭路循环绿色特点可知,使用Na2SO4溶液吸收尾气。
(4)舍去偏差较大的第2次数据,平均使用NaOH标准溶液20.00 mL,所得产品硫酸氢钠的纯度=120 g·mol-1×20.00 mL×0.100 0 mol·L-1×10-312.5 g×20 mL1 000 mL×100%=96.0%。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57综合实验探究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57综合实验探究含答案,文件包含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57综合实验探究含答案docx、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57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60综合实验探究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60综合实验探究含答案,文件包含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60参考答案docx、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60综合实验探究含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分层作业60 综合实验探究 (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课时分层作业60 综合实验探究 (含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