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专项练习:溶液的形成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专项练习:溶液的形成 (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 g 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溶液的形成考点一:溶解的吸放热现象1.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蔗糖 B.硝酸铵C.氯化钠 D.氢氧化钠2.小茜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在A中加入下面的固体和液体后,不会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的是( )A.水 B.氢氧化钠和水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镁条和稀盐酸3.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白的方案为:先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塞紧橡皮塞,把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面以下,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内,小白认为通过观察烧杯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在导管内是否形成一小段水柱,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请你对小白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你的观点是什么?如不完善,如何改进?4.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2)NH4N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_____________而增强。考点二:溶液的组成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B.固体物质的水溶液下层比上层密度大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是一样的D.静置后有沉淀析出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2.铁和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A.只有硫酸亚铁 B.只有铁C.只有硫酸铁 D.有硫酸亚铁和硫酸3.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氯化钠晶体C.蔗糖 D.铜4.关于溶液有如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④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氯化钠 C.面粉 D.高锰酸钾6.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便于观察现象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加热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7.将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8.6.5 g锌与5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1)稀硫酸中溶质、溶剂的质量;(2)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考点三:乳化现象1.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去蔬菜上的泥土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稀盐酸除水垢2.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碘易溶于水B.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C.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可形成乳浊液D.乙醇能与水互溶3.学完有关溶液的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_________条件有关;小松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3)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了衣服上,他立即用水和洗洁精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和用洗洁精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考点一:溶解的吸放热现象1.小琪同学往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蔗糖 B.硝酸铵C.氯化钠 D.氢氧化钠【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涉及物质溶于水后,溶液温度的改变情况。蔗糖、氯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基本没有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故选D。2.小茜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图),其气密性良好,在A中加入下面的固体和液体后,不会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的是( )A.水 B.氢氧化钠和水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镁条和稀盐酸【答案】A。【解析】要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应使A 中气压增大,所以应有不溶于水的气体生成或者温度升高使气体受热膨胀。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升高;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能生成氧气;镁条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同时会放出热量。故选A。3.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白的方案为:先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塞紧橡皮塞,把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面以下,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内,小白认为通过观察烧杯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在导管内是否形成一小段水柱,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请你对小白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你的观点是什么?如不完善,如何改进?【答案】小白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够完善,该图中装置组成了一个封闭体系,且广口瓶的容积一定,故里面所含的空气的量固定,当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中时,会把广口瓶内的空气挤压出去,即使广口瓶内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导管口也会有气泡冒出。改进后的装置图如下(装置1、装置2、装置3可任选其一): 【解析】由于广口瓶内密封着一定体积的空气,当水流入广口瓶时,无论固体溶于水是否放热,由于水挤压空气,总会在导管口出现气泡;改进后的装置应满足只有固体溶于水,温度发生变化时才会出现明显现象。4.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将NH4NO3固体加入到水中搅拌,观察到两侧玻璃管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不同。(1)由于试管内气体的压强_______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使得玻璃管内液面上升。(2)NH4NO3固体溶于水_______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3)活性炭吸附气体的能力随温度_____________而增强。【答案】(1)减小 (2)吸收 (3)降低【解析】玻璃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压强降低;NH4NO3溶于水,左侧玻璃管液面上升,说明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右侧玻璃管液面在加硝酸铵后比加硝酸铵前液面上升,说明加活性炭的试管在随温度降低时,压强降得更低,故低温时活性炭吸附能力更强。考点二:溶液的组成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B.固体物质的水溶液下层比上层密度大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是一样的D.静置后有沉淀析出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答案】C。【解析】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选项A说法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故固体物质的水溶液下层与上层密度相等,故选项B说法错误;溶液具有均一性,故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是相同的,故选项C说法正确;静置后有沉淀析出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溶液,如泥沙水静置后有泥沙析出,但泥沙水不是溶液,故选项D说法错误。2.铁和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A.只有硫酸亚铁 B.只有铁C.只有硫酸铁 D.有硫酸亚铁和硫酸【答案】D。【解析】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得到硫酸亚铁溶液,由于硫酸过多,所得溶液中含有硫酸溶质,硫酸亚铁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亚铁。故选D。3.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的是( )A.氯化钠溶液 B.氯化钠晶体C.蔗糖 D.铜【答案】A。【解析】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氯化钠晶体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但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A。4.关于溶液有如下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④溶质一定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有的溶液中的溶质是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另外酒精和汽油等也可作溶剂;有的溶液中的溶质有多种,如海水;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溶剂中的,如蔗糖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5.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氯化钠 C.面粉 D.高锰酸钾【答案】C。【解析】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而蔗糖、氯化钠、高锰酸钾都能溶于水形成溶液。6.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要在溶液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便于观察现象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加热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答案】D。【解析】在溶液中反应物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能更好地接触,发生反应的机会较多,反应速率快。7.将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答案】【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溶液在命名时,通常溶质的名称在前,溶剂的名称在后;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溶剂是水;碘酒中的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稀盐酸中的溶质是氯化氢,溶剂是水。8.6.5 g锌与50 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1)稀硫酸中溶质、溶剂的质量;(2)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答案】(1)9.8 g 40.2 g (2)16.1 g 40.2 g【解析】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Zn + H2SO4====ZnSO4+H2↑65 98 1616.5 g x y65∶98=6.5 g∶x,解得x=9.8 g65∶161=6.5 g∶y,解得y=16.1 g因此稀硫酸中溶剂水的质量为50 g-9.8 g=40.2 g,所得溶液中溶剂即是稀硫酸中的溶剂水。考点三:乳化现象1.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自来水洗去蔬菜上的泥土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用稀盐酸除水垢【答案】B。【解析】用自来水洗去蔬菜上的泥土,是利用水的流动,将蔬菜上的泥土冲走;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酒精作溶剂,使碘溶解形成溶液;用稀盐酸除水垢是利用盐酸与水垢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使油污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从而随水流走。2.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碘易溶于水B.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C.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可形成乳浊液D.乙醇能与水互溶【答案】A。【解析】碘易溶于酒精,不易溶于水中,A错误;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难溶于汽油,B正确;水和植物油用力振荡能形成乳浊液,C正确;乙醇与水可以任意比混溶,D正确。3.学完有关溶液的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和_________有关。(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_________条件有关;小松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_________。(3)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了衣服上,他立即用水和洗洁精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在家庭去碘污渍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和用洗洁精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溶质的性质 溶剂的性质(2)温度 溶剂的量(3)汽油 汽油除去斑点的原理是碘污渍溶解于汽油中,形成溶液;而洗洁精除去油污的原理是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使油污以细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解析】(1)由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可知溶解能力与溶剂的性质有关;由蔗糖易溶于水,碳酸钙不溶于水,说明溶解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有关。(2)由生活经验可知,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温度有关,如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多。在探究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时,温度是变量,需在选定溶质和溶剂的前提下,控制其他影响溶解能力的变量,如溶剂的量。(3)碘难溶于水,达不到去碘污渍的目的;苯能溶解碘,但有毒;酒精不能将碘全部溶解;碘易溶于汽油,又汽油无毒,是最佳选项。汽油把碘溶解而除去,洗洁精除油污的原理是乳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专项练习:生命之源 (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净水方法中能将硬水软化的是,去年月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化学方程式配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专项练习:水 (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专项练习:溶液 (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下列对水的说法中明显错误的是,让我们感受一下“化学生活”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