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章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二节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三章测评(一) 试卷 1 次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精练
展开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必备知识基础练
我国根据各生态功能区对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性,以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土壤、防风固沙等主导生态调节功能为基础,确立了众多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区(简称重要生态功能区)。读我国局部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最主要生态功能为保持土壤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N地区相比,M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原因是( )
A.年降水量较小
B.土壤深厚,易被侵蚀
C.植被覆盖率较低
D.丘陵山地,坡度较大
野生亚洲象食量大,每头象至少需要10~12平方千米的采食范围。近年来,西双版纳的勐养自然保护区中野象大量取食当地农作物、人象冲突的事件频发。下图为勐养自然保护区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勐养自然保护区中人象冲突的原因不包括 ( )
A.保护区面积过大
B.人类活动增多
C.公路阻碍大象迁徙
D.农作物属于大象食谱
4.下列关于减少人象冲突的措施,可行的是( )
①适当增加人工投食 ②建设生态通道 ③全部生态移民 ④国家补偿农民损失 ⑤建动物园圈养野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珠峰自然保护区观测资料显示,该地区冰湖数量不断增加,冰湖面积扩大。黑碳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吸光性物质,观测发现,冰湖数量增加与黑碳物质的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图示意珠峰自然保护区1961—2018年平均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近年来,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冰湖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降水增加
B.大气温度升高
C.植被覆盖率增加
D.地下水补给增多
6.目前珠穆朗玛峰所在地区的黑碳等大气污染物输入不断增多,其主要来源地可能是( )
A.南亚地区
B.中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我国西北地区
武汉是国内较早以政府令形式划定生态控制线的城市。依照武汉市城市规划,武汉都市发展区中的约55.6%(1 814平方千米)被界定为生态保护范围,其中分为生态底线区和生态发展区。生态底线区是城市生态安全的最后底线,遵循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要求。下图示意武汉市城市规划。据此完成7~8题。
7.武汉市城市规划划定生态控制线的主要目的是( )
A.控制城市规模,防止无序蔓延
B.增加绿地面积,美化城市环境
C.预留发展空间,促进产业转型
D.协调城乡发展,提升经济水平
8.生态底线区适宜布局的产业是( )
A.房地产业 B.农产品加工业
C.金融服务业 D.休闲旅游业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十大沙地之一,这里分布着温带榆树稀树草原。近几十年来,该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京津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当地政府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该地生态环境。下图为浑善达克沙地温带榆树稀树草原分布示意图。
(1)指出该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推测榆树的生长习性。
(3)分析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恶化对京津地区影响严重的原因。
关键能力提升练
下图为科研人员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所绘制的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均值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分析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
A.土壤含水量增加
B.森林火险等级增加
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
D.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11.该山地自然保护区中有可能生长的成片阔叶树应为( )
A.桦树林 B.胡杨林
C.榕树林 D.桑叶林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泛称,由于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备的条件不同,其有多种类型。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自然保护区、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3个类别。读图,完成12~13题。
12.我国在P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天然林 B.地质遗迹
C.草场 D.湿地
13.图中P地的沼泽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为 ( )
A.提供灌溉水源
B.发展生态旅游
C.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
D.提供多种水产品
鄱阳湖区是亚洲最大的候鸟栖息地,每年10月,从西伯利亚、蒙古及我国东北等地区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翌年4月离去。江西省在鄱阳湖区候鸟最集中的吴城和南矶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必要条件:适当的水深;充足的食物,主要为鱼、昆虫和沉水植物等;安全的环境,即白天觅食、夜间栖息的地点。江西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调节鄱阳湖区水位。读鄱阳湖区简图,完成14~15题。
14.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内候鸟的影响是( )
A.水域面积增大,增加栖息地
B.生物量更丰富,食物更充足
C.候鸟活动的栖息地发生变化
D.候鸟在鄱阳湖区活动时间延长
15.春季,鄱阳湖区候鸟迁回原迁出地的原因是原迁出地( )
A.白昼时间变长 B.湿地面积更广
C.食物种类丰富 D.森林覆盖率高
16.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甘肃省及其周围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2013年1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该方案指出,甘肃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处,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1)图中甲、乙两地既属于季风区,又属于内流区的是 。
(2)根据材料,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生态条件角度分析甘肃省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原因。
(3)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应采取哪些措施?(提示:从资源方面、经济结构方面、人口方面回答)
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2.1.D 2.D 第1题,读图可知,甲分布的地区主要为松嫩平原、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等地,这些地区的主要生态功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A项错误;乙分布于大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等地,这些地区地势相对较高,为周边地区的水源地,主要生态功能为涵养水源,B项错误;丙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中部,气候较干旱,生态功能以防风固沙为主,C项错误;丁分布于黄土高原和鲁中山区,是我国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其生态功能以保持土壤为主,D项正确。第2题,M地为丘陵山地,地形坡度大,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易被侵蚀,因此M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D项正确。
3~4.3.A 4.B 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头野象的采食范围较大,保护区面积较大,能够增加野象的活动范围,会缓解人象冲突;由图可知,该自然保护区内村庄较多,人类活动增多会破坏野象的栖息地;野象食用农作物会加剧人象冲突;高速公路穿过自然保护区会影响野象迁徙,加剧人象冲突。A项正确。第4题,为了减少人象冲突,可以适当增加人工投食以减少野象对农作物的食用;可以在迁徙路线沿途建设生态通道,减少高速公路对野象的影响;对于农作物受到损失的农民也要给予一定的补偿。①②④对,B项符合题意。
5~6.5.B 6.A 第5题,读图可知,近年来,珠峰自然保护区的气温波动上升,由于气温升高,冰川融水增多,所以,珠峰自然保护区内冰湖数量不断增加,B项正确。由图可知,大气降水呈波动变化状态,总体降水并没有增加,A项错误。材料没有植被覆盖率增加和地下水补给增多的相关信息,C、D两项错误。第6题,南亚地区距离珠穆朗玛峰所在地区较近,且夏季南亚地区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会将南亚地区的大气污染物带到珠穆朗玛峰所在地区,A项正确。中亚地区、西亚地区和我国西北地区距离珠穆朗玛峰所在地区都较远,而且有山地、高原阻挡,带来的大气污染物少,B、C、D三项错误。
7~8.7.A 8.D 第7题,生态底线区是城市生态安全的最后底线,因此生态控制线是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严格控制城市增长边界的“红线”,A项正确。划定生态控制线后,生态底线区不能随意被侵占,因此主要目的是保护现有绿地,B项错误。生态底线区是不能被侵占的,因此并不是为城市预留发展空间,C项错误。该规划为城市规划,与城乡协调发展无关,D项错误。第8题,生态底线区是城市生态安全最后的底线,遵循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要求。因此生态底线区主要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区域,房地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金融服务业都不适宜在此区域布局,A、B、C三项错误。休闲旅游业具有较好的生态功能,适宜布局,D项正确。
9.解析 第(1)题,读图分析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得出,该地的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由东南向西北距海越来越远,夏季风的影响逐渐减弱,水汽越来越少,导致降水量减少。所以影响因素为大气环流和海陆位置。第(2)题,结合图文材料可知,榆树分布区(浑善达克沙地)年降水量为300~400毫米,干旱少雨,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土壤瘠薄,多大风天气,夏季晴天多,光照强,冬季寒冷,故可推断榆树耐旱,耐瘠薄,抗大风,喜光,耐寒。第(3)题,从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和其与京津地区的距离两个角度分析。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为林地面积减少,防风固沙能力减弱,风沙快速移动,沙地面积扩大,沙源增多。而且从地理位置来看,沙地距离京津地区较近,并且位于其西北部,冬季西北风强劲,会将沙地中的大量沙尘吹到京津地区。
答案 (1)分布特点: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影响因素: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2)耐旱,耐贫瘠,抗风,喜光,耐寒。
(3)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林地、草地面积减少,防风固沙功能减弱;沙地面积扩大,沙源增多;沙地位于京津地区西北部,且距离京津地区较近;冬季盛行西北风,风力大,输沙能力强。
10~11.10.A 11.A 第10题,由图可知,该时段内,气温均值降低,蒸发量减少,而降水量均值增加,说明土壤含水量增加,A项正确;该时段内,降水量均值增加,气温均值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降低,B项错误;降水量均值虽然增加,但是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地表径流不会逐年增加,C项错误;由于降水量均值增加,气温均值降低,土壤水分增加,水土流失减轻,故植被覆盖率上升,基岩裸地减少,D项错误。第11题,由图可知,该地年平均气温较低,年降水量为600~800毫米,应位于我国北方纬度较高的半湿润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因此可能为桦树林,A项正确;胡杨林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区,B项错误;榕树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桑树喜欢暖湿环境,C、D两项错误。
12~13.12.D 13.C 第12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P地是三江平原,三江平原地区由于过度开垦,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我国在P地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湿地。第13题,三江平原的沼泽具有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服务功能。A、B、D三项不属于生态服务功能。
14~15.14.C 15.A 第14题,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可提高枯水期水位,使水域面积增加,淹没地区面积增加,浅滩、沼泽面积缩小,适宜候鸟栖息的面积缩小,故A项错误;鄱阳湖的水位提高,水深增加,食物量减少,故B项错误;水位提高,使适合候鸟捕食的水域发生变化,候鸟活动的栖息地也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候鸟活动时间受气候影响较大,受水利枢纽工程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第15题,春分日后,北方地区白昼时间变长,候鸟觅食的时间变长;原迁出地与鄱阳湖区均有适合候鸟栖息的湿地;候鸟迁徙受食物数量影响大,受食物种类影响小;候鸟主要生活区域为浅滩、沼泽等地区,而不是森林。故A项正确。
16.解析 第(1)题,依据图中两条分界线判断即可。第(2)题,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处,地理位置具有过渡性特征;甘肃省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处,气候特征具有过渡性;甘肃省地处内流区与外流区的交界处;甘肃省包含四类干湿地区,地处草原和荒漠及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地位重要;等等。第(3)题,甘肃大部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干旱,要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经济上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节约型、生态型经济;该地生态环境较脆弱,应促进人口有序转移,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答案 (1)乙
(2)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交会处;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交界处;地处内流区与外流区的交界处;地处草原和荒漠及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生态地位重要;等等。
(3)节约水资源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人口有序转移;等等。
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巩固练习,共9页。
第45讲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这是一份第45讲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共14页。
高中地理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达标测试,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减少人象冲突的措施,可行的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