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语】黄山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4.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1)《蒹葭》中,展现出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 ① , 。”成语“秋水伊人”源自《蒹葭》中的:“ ② , 。” (4分)
(2)中国向巴基斯坦、塞尔维亚等友好国家援助新冠疫苗,在展现大国风范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③ , ”的温暖。(2分)
(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象,这是经典诗文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借助这种创作手段,我们还可以展现“ ④ , ”(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2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9分)
盛唐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全盛时期。山水诗清新闲雅,空灵淡泊。孟浩然的《春晓》借雨后的落花抒写淡淡的怜惜,王维的《竹里馆》借竹林的幽静表现内心的澄明。边塞诗雄浑开阔,悲壮高kàng。高适的《别董大》写挚友离别,洋益着前程万里的信心;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绘塞外奇观,表现雪中送客的不舍和为国戍边的豪情。山水诗派的牧歌情调与边塞诗派的英雄气魄,构成了盛唐诗坛的别样风貌。
(1)根据注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高kàng( ) 戍( )边
(2)上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正确的写法是 。(2分)
(3)根据材料内容,完成下面的对偶句。(2分)
田园骚客寄情山水, , 。
边塞诗人放歌风雪,《别董大》诉说离情,抒发戍边人豪迈雄心。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8个字。(3分)
3.《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对这部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的经典做了梳理与讲解。本期班刊以“走近《诗经》”为主题,请你参与完成下面任务。(8分)
(1)【任务一:辨析正误】下面对《经典常谈.<诗经>第四》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诗言志”是一句古话,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
B.孔子采取断章取义的办法,用诗来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C.《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之上。
D.《毛传》只在有比的地方标出,不标赋、兴;想来赋义是易见的,比、兴虽都是曲折成义,但比在发端,往往关系全诗,相比更重要些,所以便特别标出了。
(2)【任务二:理解运用】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诗经》名句与理解相符。
《诗经》名句 | 出 自 | 理 解(4分)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诗经·周南·桃夭》 | ①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 《诗经·大雅·抑》 | ②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诗经·小雅·鹤鸣》 | ③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诗经·南·关雎》 | ④ |
A. 以雎鸠的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
B. 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好。
C. 现在化作成语“投桃报李”,用来比喻互相赠答,礼尚往来。
D. 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那一束光(13分)
李朝德
挂上电话,我立刻就后悔了。
车窗外,最后一抹余晖落下,远山只剩下黛色的模糊轮廓。
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
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
那天,我从昆明乘火车去一个叫宣威的小城参加会议,这趟城际列车要穿过家乡的村庄。我家离铁路并不远,直线距离也就五六百米。
火车夜过家乡,最熟悉的景致与最亲近的人就在窗外一闪而过,兴奋激动转眼间成远离失落,那种感觉难以描述。
十多分钟前,我打电话告诉母亲我要坐火车去宣威,要路过村里。母亲很是高兴:“去宣威做什么?大概几点钟到?”我一一回答,但有些遗憾:“可惜村里没有站,不然可以回家看看。”母亲说:“你忙你的,我身体好好的,不用管。”说完这句,电话里一阵沉默。
我理解这时的沉默,我与母亲都不太善于表达感情,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
父亲在世时,彼此都习惯这种沉默,即便一句话不说,却也温暖而坦然。但现在的沉默却让我内心紧缩,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近些年,我隔三岔五总要打个电话问问,很多时候不为别的,就为听听母亲的声音。
如果不是假期或者有特殊事情,我一般很少回家,母亲总是说:“你哥你姐就住在村里,我身体好好的不用挂念,打个电话就行了,那么远,跑来跑去浪费车费!”
我理解母亲的本意:儿子好不容易在城里立足,她希望我小心翼翼走好每一步路,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不要有半点闪失。因此,她不愿意耽搁儿子的时间,在母亲眼里,总是把孩子看得重于泰山,却把自己看得轻于鸿毛。
但是,车过村庄,母子相距几百米却不能相见,对我来说终究是一个大大的遗憾。于是,我打破沉默:“妈,要不火车快到的时候,我打电话给你,你去村里的铁路口等我,我在7号车厢的门口,会向你招手,你就可以看见我,我也可以看见你了。”
这个突然的提议,我自己也觉得有点意外和为难,夜色中叫母亲在路口等着见我,算怎么一回事?但是母亲很高兴,一口答应下来。
我们都知道那个路口,那个叫小米田的路口是连接村庄与田地的一个主要路口。近些年火车多次提速,由单线变成复线后,铁路沿线早在十多年前就全线封闭了。
小米田路口虽然还在,但已被栅栏隔断,现在只剩下几米宽的道口。火车通过那个道口需要多长时间呢?估计就是一闪而过吧,我与母亲相互能看见吗?
火车一过沾益县城,我就给母亲打电话让她去道口等着。沾益县城离老家松林村不到二十公里,估计不到十分钟我就可以看见母亲。
此时一明一暗,车里车外仿佛两个世界。我把脸贴在7号车门的玻璃上,努力寻找熟悉的山川轮廓。
窗外模糊一片,夜色包裹着车厢,我计算着时间与路程,却总不能看见熟悉的村庄。焦躁中,却看见远远的公路上有车流的灯光,黑夜中流光溢彩。
正纳闷这是哪一条路呢,远远的路上放着光芒的“施家屯收费站”白色大字突然出现了。我心里一阵酸楚,“施家屯”已是隔壁村庄,火车刚在一分钟前驶过松林村,我竟然没有看见我熟悉的村庄与站在路口的母亲。
我颓然地打电话告诉母亲:“妈,天太黑了,我还没等看见你,火车就已经到了施家屯了。”
母亲也说:“刚才有趟火车经过,太快了,没有看见你。我想应该就这趟火车,知道你坐在上面,就行了。”
我为自己的粗心愧疚不已,说不出话来,年迈的母亲在黑夜的冷风中站着,我在明亮、温暖的车厢里坐着,本想让她看见我,我也看见她,却害得她在路边白白等待和空欢喜一场。
我不甘心,对母亲说:“妈,要不明晚我返回时,在最近的曲靖站下,站上有到村里的汽车,半个小时就到家了,住一晚再回昆明,方便得很。”
电话里,母亲慌忙阻止,语气固执而又坚定,仿佛我如果这样做,都是因为她引起的。我没有办法,告诉母亲,那明晚还是在这个路口,到时候我会站在最后一个车厢的车门旁招手,我们一定可以看见对方。
翌日返程,我早早地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车门旁。黑夜的火车如一条光带在铁轨上漂移,伏在玻璃上我把眼睛使劲睁大,可还是很难看清车窗外的任何景物。
这时候,我又看见了“施家屯”这几个字。
车内外温差大,窗户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我慌忙用手掌擦拭玻璃,用双手罩住眼眶,以遮挡车内的亮光,在微弱的光线下仔细搜寻外面的一景一物,我终于能看见车灯照出几米远模糊的路面轮廓,还看见了如萤火样的村庄里的昏黄灯光。
就在一个路口,我突然看见有束电筒光在黑暗中照着火车!我刚要摇手呼喊,火车却又过了!
我忙掏出电话,颤抖着告诉母亲:“妈,我看见你在路口了。”
母亲在电话里说:“我也看见你了。”
两句话说完,车外再没有了村庄,母亲越来越远了。
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那个叫做小米田的道口,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而站在路口等我的母亲,她还没有一米六高啊……
(选自《意林》,有删改)
4.文章第四自然段“火车在夜色中呼啸。望着车窗外的阑珊灯火,我一路忐忑。”作者“忐忑”的是什么?请用文章中的原句回答。(2分)
5.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父亲过世后,母亲常说,时间过得慢,太阳总不落山,天黑后,天又总也不亮。
6.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作用?(4分)
7.本文在选入《散文选刊》时,题目为《黑夜的火车》,《那一束光》和《黑夜的火车》这两个题目,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4分)
(二)12分
材料一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或调节径流的能力,还体现在森林各结构层次在各水文过程中的作用,包括产水、净水、拦洪、补枯等各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以其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等通过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表明,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4种气候带54种森林综合涵养降水能力值在41~166毫米,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一般在100毫米以下,华南、东南、西南等地区一般在100毫米以上。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自上而下是怎么调蓄水源的呢?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对垂直降雨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④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为拦截雨水作出贡献,增加林地土壤入渗能力。
⑤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多孔疏松、透水性强,林地土壤不仅能蓄持雨水,还可以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⑥森林是“水库”,作用也很大。森林的蒸腾和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量,增加蒸发量参与水分小循环,形成降水。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⑦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达1.37亿立方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9日,略有改动)
材料二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各结构层次图
材料三
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8. 根据材料一的说明内容,材料二中的A、B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2分)
9. 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它的作用。(4分)
10. “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一般在100毫米以下”中的“一般”“以下”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具体分析。(2分)
11. 请你用说明性的语言把材料三中的信息有条理地写出来。(4分)
(三)10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翌日,饭于①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平地数寻,日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山回转,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饭于林虑( )
1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
1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2分)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① 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② ,后来途经槐林,③ ④ ,宿于连云阁。
15.【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分)
三、写作(35分)
1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黄山、泰山……都是自然界壮美秀丽的山,理想、成就……都是人生要努力攀登的山,苦难、挫折……都是人生要跨越的山。
请以“面对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四、卷面书写(5分)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25分)
1.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②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给分)
2.(1)亢 shù (2分)(2)洋益 洋溢 (2分)
(3)示例:《竹里馆》书写幽美 描绘士大夫诗意生活(2分)
(4)示例:山水诗淡泊清新、边塞诗雄浑悲壮,构成了盛唐诗坛两种风貌。(3分)
3.(1)D(4分) (2)① B ② C ③ D ④A (4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13分
4.火车还有一个多小时才经过村里,那时天早就黑了,那么晚让母亲站在路口做什么呢。(2分)
5.母亲总嫌时间过得慢,一个“常”字和两个“总”字的否定句,体现了哀怨的语气,表现出母亲在丧偶后生活的无聊以及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3分,意思对即可)
6.还没有一米六高的母亲,夜色中站在不过只有三四米宽路口等“我”,“尽管我在夜色的火车中,不过是一晃而过的黑点”,母亲依然站在故乡的铁路口给“我”点亮一束光,表达了母亲对“我”的牵挂和深深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和家乡深深的思念。 (4分,意思对即可)
7.示例:我喜欢《那一束光》。①“那一束光”的意蕴丰富,一是“那一束光”是手电筒的光,表明“我”在黑夜中看到了母亲的身影;二是母亲就是那一道光,照亮“我”人生的前进的路;三是母亲让“我”在黑夜中能够找寻到故乡,不让我迷失人生的方向;四是那道光是对“我”内心思念母亲及思乡的抚慰。②含蓄的表达主旨:表现了“我”对母亲以及对家乡深深的思念,而《黑夜的火车》这个题目没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和作用。(4分,意思对即可)
(二)12分
8. ①枯枝落叶层 ②林地土壤层 (2分)
9.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用等(2分,答出两种即可)。如“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一般在100毫米以下,华南、东南、西南等地区一般在100毫米以上”一句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直观地说明“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和“华南、东南、西南等地区” 森林综合涵养降水能力值不同。(2分,意思对即可)
10.“一般”意为“通常”,也有特殊例外情况;“以下”指不超过,这里指这些地区的森林综合涵养降水能力值通常不超过100毫米。(2分,意思对即可)
11. 2021年我国完成造林种草666.67万公顷,其中,完成造林360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06.67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44万公顷。(4分,意思对即可)
(三)10分
12. ①表示约数 ;② 名词活用作动词,吃早饭。(2分)
13. 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分)
②山泉叮咚作响,夹着道路而流,(路边的)怪石和珍奇花草,数不清。(2分)
14. ①潭周边景物 ②中午到达桃林村 ③下午在环翠亭休息 ④傍晚到达明教院(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5.①小石潭水声悦耳,游鱼灵动、可爱,让作者感到快乐。②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触发了作者内心被贬谪的悲凉,让作者感到忧伤。(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三、写作(35分)
16.略
四、卷面书写(5分)
【8语】亳州市涡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8语】亳州市涡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7语】黄山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7语】黄山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语】黄山市休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8语】黄山市休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