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3 唐诗五首课件PPT

    第13 唐诗五首课件PPT第1页
    第13 唐诗五首课件PPT第2页
    第13 唐诗五首课件PPT第3页
    第13 唐诗五首课件PPT第4页
    第13 唐诗五首课件PPT第5页
    第13 唐诗五首课件PPT第6页
    第13 唐诗五首课件PPT第7页
    第13 唐诗五首课件PPT第8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3 唐诗五首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13 唐诗五首课件PPT,共35页。
    唐诗五首野望--------王绩王绩 王绩(585—644),唐代医生、著名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今属山西河津市)人。绩尝任秘书正字,后借故辞归,专心以医药济人。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在隋唐之际,曾三仕三隐,心念仕途,却又自知难以显达,故归隐山林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 王绩《野望》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 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译文: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总结:黄 鹤 楼崔颢  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气势轩昂宏伟。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借景抒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抒发漂泊思乡之情。 这首诗意境开阔,虚实相映,情景交融,情味悠长。全诗借景抒情,抒写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与思念故乡的情怀。小结: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五言律诗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首创泼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宋朝苏轼曾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历史背景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王维奉使出塞宣慰。本篇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这道诗作于赴边途中。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首联:叙事—出使边塞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颔联:抒情—内心抑郁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我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点出出使的季节—春天,暗写诗人的激愤和抑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 颈联:绘景—塞外风光尾联:叙事——战事繁忙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借候骑之口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使至塞上——王维叙事抒情 内心抑郁绘景塞外风光叙事战事繁忙情由事发出使边塞景由事终小结渡荆门送别李白交代了地点—荆门,事件—送别。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杜甫曾给予李白的诗篇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作者简介 这首诗是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6)辞亲远游,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友人而作。写作背景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巴山尽头现出平川,长江水流入广阔无际的原野。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从远处的荆门山外渡江,远去古老的楚国漫游。 理解诗句 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1.诗的颔联是从哪一(动静态?)角度来写的?  2、诗的颈联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   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巩固扩展 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3、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总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 ,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作者简介 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此前诗人曾因得罪权贵而被贬为江州司马,精神上因此受到严重打击,思想上也由“兼济天下”转为“独善其身”。这时,他为避免在朝为官遭受党争之祸,主动要求到外任杭州刺史。离开了京师,心情恬静一些,该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写作背景地点:钱塘湖时间:春事件:游玩解题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梳理内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早飞回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哪家刚飞回的燕子忙着啄泥筑巢。“争”字用得巧妙,巧妙在哪里?(修辞角度)拟人,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突出初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随处开放的野花渐渐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小草才刚刚能够没过马蹄。用“乱”修饰“花”,用“浅”修饰“草”有什么好处?用“乱”修饰“花”:写出了花的繁多,化静为动,写出了花争芳斗妍情态。用“浅”修饰“草”:突出了初长芳草的鲜嫩。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我最爱湖东这个地方,总觉得走不完,看不完似的,那碧绿的杨树荫里有多美的白沙堤啊!“行不足”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心情愉悦。 《钱塘湖春行》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丽明艳、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表达对西湖、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小结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