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2、《礼记》二则 教案

    22、《礼记》二则第1页
    22、《礼记》二则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2、《礼记》二则 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22、《礼记》二则,共4页。
    珠海市第八中学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课时备课模版)项目集体备课内容教学内容《礼记》二则2  课时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 
    3.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本课时亮点能对照注释翻译课文。教学方法、策略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步骤活动个性化二次备课内容第一课时 《虽有嘉肴》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帖《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等等。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 领悟为学之道。 
        二、自主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注意,认准字形 
        嘉肴(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弗学(fú)  教学相长(zhǎng) 
        2.文言知识梳理 
        (1)古今异义词 
        ①虽有至道古:即使今:虽然 
        ②不知其旨也古:味美今:意义 
        ③教然后知困古:困惑今:困难 
        ④教学相长也古:促进今:增长 
        (2)一词多义 
        ①学学学半(xiào)(教导) 学学半(xué)(学习) 
        ②其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不知其旨也(它的) 
        (3)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味美。 (4)通假字 ①兑命:“兑”同“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②学学半:“学”同“ xiào”,教导。 3.《礼记》简了解《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扫清文字障碍。 
      2.自读课文,对照诠释了解文章的意思。 
      3.《虽有嘉肴》写的是什么内容? 
      【交流点拨】短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步骤三质疑问难深层探究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交流点拨】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用“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解读句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1)翻译此句的大意 【交流点拨】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品尝,不知道它的甘甜、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不知道它的好处。 
      (2)仿写句子“虽有……弗……不知……” 
    【交 流点拨】虽有异想,弗闻,不知其妙也;虽有万卷书,弗读,不懂其道 也。 
      步骤四 探究主旨 把握主题 
      1.若用一个词语概括文章,你会选哪个词?它是何意? 
      【交流点拨】“教学相长”,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2.读完课文,你有何体会? 
      【交流点拨】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3.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交流点拨】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 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如果说学是一支红烛,那教只是红烛上的火苗;如果说学是一只春蚕,那教只是春蚕嘴里吐出的一根丝线。学是整个人生的常态,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才能有更多的感想与别人分享。 
      2.拓展延伸 
      搜集关于学习的名言,背诵感悟最深的。 
      【交流点拨】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第二课时 《大道之行也》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的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年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世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天下为公(wéi)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矜(guān) 
      男有分(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2.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 
    (2)古今异义 
    ①讲信修睦古:培养。今:修改。 
    ②女有归古:女子出嫁。今:归来,归属。 
    (3)一词多义 
    ①为天下为公(动词,是)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②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前一个是动词,以……为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亲) 
    (4)词类活用 
    选贤与能(动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3.文学常识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一)朗读指导 
    注意课文中下列句子的朗读提顿: 
    【交流点拨】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二)疏通文意 
    1.结合文下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三)整体感知 
    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步骤三理清脉络质疑问难 
    1.默读课文,把短文分成三层: 
    【交流点拨】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谋大同”:是全文的总括。 
    2.朗读课文,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交流点拨】“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步骤四探究主旨把握主题 
    1.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交流点拨】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这三句话可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大同 ”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交流点拨】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的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短文 
    同学们,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两千年来一直被许多思想家追求,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2.拓展延伸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中的理想社会。 
    【交流点拨】人际关系上应重礼尚往来,人人讲文明,有道德修养,注重社会公德,以礼为度,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