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届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4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质检卷(四)自然环境的特征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3届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4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质检卷(四)自然环境的特征含答案第1页
    2023届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4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质检卷(四)自然环境的特征含答案第2页
    2023届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4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质检卷(四)自然环境的特征含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届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4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质检卷(四)自然环境的特征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4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质检卷(四)自然环境的特征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质检卷() 自然环境的特征一、选择题(2021江西二模)植物的开花受光周期的影响,短日照植物只有昼长12小时以下时才能开花,而长日照植物则只有昼长12小时以上时才能开花。下图示意北半球长日照植物开花时间随纬度的变化(只有一条曲线正确)。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长日照植物开花时间的曲线是(  )A. B. C. D.2.我国双季稻产区每年78月份为双抢季(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由此可知(  )A.早稻晚稻均为长日照植物B.早稻晚稻均为短日照植物C.早稻为长日照植物,晚稻为短日照植物D.早稻为短日照植物,晚稻为长日照植物3.下列自然地带没有短日照植物分布的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C.温带草原带 D.苔原带答案:1.A 2.C 3.D解析:1,由材料可知,长日照植物只有昼长12小时以上时才能开花。昼长大于12小时,北半球为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故纬度越高,长日照植物开花越早。甲、丙曲线均表示随纬度增加,开花时间越早,甲曲线在较低纬度处变化较快,在纬度50°~60°的地区由于受到热量的限制,开花时间相差较小,A正确,C错误;乙、丁曲线都是随纬度增加,开花时间越晚,BD错误。第2,早稻78月收割,其生长季主要在夏半年,夏半年昼长夜短,故早稻为长日照植物;晚稻7-8月种植,主要生长季在冬半年,冬半年昼短夜长,故晚稻为短日照植物,故选C。第3,在低纬度地区,只具备短日照条件,如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般只分布着短日照植物,AB错误;在中纬度地区,昼长差别较大,所以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均有分布,C错误;在高纬度地区,长日照条件和短日照条件都具备,但在短日照条件下,温度极低,不适宜植物生长,所以高纬度地区只有长日照植物分布,苔原带位于高纬度,D正确。(2021天津二模)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气候、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度。下图为我国某山脉410月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统计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根据图中的海拔信息,该山脉可能为(  )A.盘山 B.天山C.秦岭 D.南岭5.图中甲区域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是(  )A.植被类型相似 B.人类活动相似C.水热条件相似 D.地势、土壤相似答案:4.C 5.B解析:4,410月为我国绝大部分植被的生长季,图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在1 000~3 000米处约为90%,说明该山脉植被覆盖率较高;2 000米以下的位置,南坡植被覆盖度总体较高,说明在2 000米以下的相同海拔处,南坡水热条件好。盘山平均海拔为400~600,不符合本山的海拔,A错误;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为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其植被覆盖度较低,北坡受北冰洋和大西洋水汽的影响,水分条件比南坡好,所以北坡应比南坡植被覆盖度高,B错误;秦岭是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雨热同期,水热丰富,植被覆盖率高,且秦岭海拔接近4 000,南岭海拔较低,海拔仅千余米,C正确,D错误。故该题选C。第5,根据上题分析,该山脉为秦岭,南坡为阳坡和迎风坡,所以南坡水热条件比北坡好;甲处南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且北坡坡度较陡,南坡较缓,土壤不同,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南、北两坡植被覆盖度不会相同,AC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因素还有人类活动,南、北两坡人类活动相似可能使植被覆盖度基本一致。故该题选B(2021山东济南月考)山地林线指高山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下图中的曲线为横断山区28°N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图。据此完成6~8题。6.高山针叶林之上的自然地带是(  )A.冰雪荒漠带 B.常绿阔叶林带C.灌丛草甸带 D.针阔叶混交林带7.PRMN四地中,最不适宜针叶林生长的是(  )A.P B.R C.M D.N8.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海拔 C.气温 D.风力答案:6.C 7.B 8.A解析:6,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的水热条件会变差,所以高山针叶林之上为灌丛草甸带,故选C。第7,山地林线指高山针叶林分布的上限,关键词是上限,即林线以下为针叶林生长地,R地在林线以上,已经不适合针叶林的生长,故选B。第8,林线的一般规律为: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该地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山脉的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导致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2021安徽宣城模拟)研究森林土壤水分是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森林环境综合效益的基础。鹤北流域坡向朝向正西,林带为高大乔木,但林下草被生长旺盛,林带两侧均为农地,种植大豆。下图示意黑龙江省鹤山农场鹤北流域2号小流域的横坡林带和8号小流域的顺坡林带不同位置1米深处土层监测期内平均含水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9~11题。9.导致横坡林带上坡和下坡土壤含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上坡大气降水多于下坡B.下坡蒸发大于上坡C.林带拦截上坡地表径流D.上坡农地灌溉水量多于下坡10.顺坡林带内部左侧边缘土壤含水量高于右侧边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风力 B.太阳辐射C.土壤结构 D.人类活动11.横坡林带、顺坡林带土壤含水量都远低于林带两侧,主要是因为林带(  )A.引水较少 B.降水较少C.蒸腾较强 D.下渗较少答案:9.C 10.B 11.C解析:9,读图可知,林带上坡土壤含水量高于下坡土壤含水量,主要原因是林带拦截上坡地表径流,下坡地表输入的水量减少,下渗量减少,C正确;林带上下坡距离差异不大,降水量与蒸发量差异较小,AB错误;下坡农地灌溉水量较多,D错误。第10,由材料信息可知,顺坡林带坡向朝向正西,再加上林带遮荫,使林带内左侧边缘部分地面很少照到阳光,土壤水分蒸发弱,土壤含水量较大,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B正确。顺坡林带内部左右两侧风力大小差异不大,对土壤含水量影响较小,A错误。从题目信息来看,顺坡林带内部左右两侧的土壤结构没有较大差异,林下都是草被生长旺盛,林带两侧均为农地,C错误。人类活动对该处林地影响差别较小,D错误。第11,通过图片信息,横坡林带、顺坡林带土壤含水量都远低于林带两侧,其原因在于林带植被茂盛,植物的蒸腾量较大,C正确。二、综合题12.(2021重庆预测卷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铁路沿线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相映成趣。(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该地区沙漠、雪山、碧水、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简述R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3)分析图示地区气候的形成原因并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方面,说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答案:(1)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有众多海拔超过5 000米的高山,夏季气温低于0 ,有冰川分布,形成雪山景观;夏季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河流沿线绿洲(草原)广布,形成碧水、草原景观。(2)导致气候更加干旱,风沙危害频发;地下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沙漠化面积扩大。(3)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由于水分不足,河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地表径流很少,多季节性河流;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解析:(1),结合区域特征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知,雪山的成因和气温低有关,该区域是我国河西走廊局部区域,区域中有海拔较高的祁连山,由于海拔高,有高山冰雪,形成雪山景观;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受当地降水的影响,当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水汽受到重重山岭的阻挡难以到达,所以气候干旱,形成沙漠景观;碧水形成要有水,当地地处西北内陆,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所以高山冰雪融水发育成河流、湖泊景观,河流沿线由于有水源补给,有利于植被生长,形成绿洲(草原)。第(2),该地地处内陆地区,河流带来的水资源是当地植被生长的主要水源补给,上游河流来水减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气候更加干旱,风沙频发;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植被水源补给不足,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缺少植被的固沙作用,沙漠化面积扩大。第(3),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地位于中纬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距海远,气温变化大,水汽难以到达,形成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注意从气候对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影响方面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烈,形成大片沙漠和砾漠;由于降水少,水分不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水源补给量有限,地表径流很少,且冬季没有融水补给,冬季多断流,多季节性河流;缺少水源的补给,无法满足植被的生长需求,植被稀少,多耐旱植物,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13.(2021贵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在横断山区,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部分地区出现了谷底生长低伏灌丛、山坡上生长高大乔木的分布状况。下图中左图示意金沙江某河段,右图示意28°15'N附近金沙江两岸植被的垂直分布。(1)分析横断山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2)简析图示河谷地带气温年较差较小的原因。(3)说明28°15'N附近金沙江河谷东岸为阳坡的理由。(4)分析谷底附近形成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带的原因。答案:(1)中低纬度地区,水热条件较好,可生长的物种较多;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垂直带谱丰富。(2)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受山地影响,加之纬度较低,冬季冷空气不易进入。(3)该处河谷呈东南西北走向,东岸坡面朝向西南,受阳光照射时间较长,为阳坡(河谷西侧分布有亚冰雪带)(4)位于亚热带地区,虽然海拔较高,但谷底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气温较高且降水较少;植物为适应干热河谷的生境,形成了小叶灌丛。解析:(1),横断山区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山麓地带是热带、亚热带植被。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水分充足。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明显。所以生物多样性丰富。第(2),在横断山区,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北部有高大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不易进入,气温年较差较小。第(3),从图中可以看出,28°15'N附近的河谷呈东南西北走向,东岸坡面朝向西南方向,阳光照射时间较长,光照充足,为阳坡(河谷西侧分布有亚冰雪带)。第(4),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该河谷位于亚热带地区,虽然海拔较高,但谷底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形成焚风效应,气流下沉增温明显,形成干热河谷。气温较高,空气干燥,植物为适应干热河谷的环境,减少蒸发量,形成了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带

    相关试卷

    【期中单元考点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考点卷):

    这是一份【期中单元考点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考点卷),文件包含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考点卷原卷docx、期中模拟卷鲁教版2019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自然环境的特征单元考点卷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专题复习】鲁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2——期末备考专题05:自然环境的特征:

    这是一份【期末专题复习】鲁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2——期末备考专题05:自然环境的特征,文件包含期末专题复习鲁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2期末备考专题05自然环境的特征解析版docx、期末专题复习鲁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12期末备考专题05自然环境的特征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②地的说法,正确的是,关于图中信息,说法不正确的是,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