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原卷版.docx
    • 解析
      《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解析版.docx
    《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原卷版第1页
    《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原卷版第2页
    《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原卷版第3页
    《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解析版第1页
    《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解析版第2页
    《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文件包含《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解析版docx、《爱莲说》-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总复习《爱莲说》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一、原文及翻译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甚爱一作:盛爱)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 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十分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就很多人了!二、字词理解1)字词注释甚:很,十分。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之:的。可爱:值得怜爱。者:花。甚:很,非常。蕃:多。自:自从。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独:只,仅仅。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长出。淤()泥:污泥。:沾染(污秽)。濯(zhuó):洗涤。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通:贯通;通透。直:挺立的样子。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不蔓(m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益:更加。清:清芬。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挺直的样子。植:竖立。:只能。亵玩:靠近赏玩。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 ‘‘’’,助词。谓:认为。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鲜(xiǎn):少。闻:听说。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爱牡丹的)应当有很多人吧。宜乎:当然(应该)。:众多。 2一词多义陶后鲜有闻(副词,少)芳草鲜美(形容词,鲜艳)《桃花源记》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菊之爱(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3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生蔓”“长枝2、香远益清(远、清:形容词作动词,译为远播”“显得清幽3、濯清涟而不妖(妖:名词作动词,美丽而不端庄) 4特殊句式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判断句)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菊之爱,即爱菊,对菊的爱;“为宾语前置标志)三、文章理解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文章结尾,作者一叹真正隐逸的高士极少,二叹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见,三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很多,这使文章更具思想特色。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四、实战演练1.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C.文章用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昧。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C.《陋室铭》中的,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D.《爱莲说》中的,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3.下列句子中的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何陋 B李唐来/怡然C.濯清涟不妖/人不知不愠 D爱者甚蕃/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蕃:        鲜: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是哪句? 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香远(             )2)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3)陶后有闻(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   蕃:多 B.亭亭净     植:竖立C.香远     益:好处 D乎众矣     宜:应当13.下列句子中的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A.何陋 B.徐以杓酌油沥C.无丝竹乱耳 D.岂能为暴涨携14.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莲的生长环境这一角度赞美了莲的美好品质,表明了作者喜爱莲的原因。B.文中的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C.文中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的美好形象,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了当时人们对国色天香的牡丹的喜爱。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自《爱莲说》)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亭亭净2乎众矣:1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9.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的?分别写出了莲哪些品质?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芳草    陶后有闻B李唐来    三峡七百里中C淤泥而不染    则无敌国外患者D.中通外    系向牛头充炭(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D.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4)下列链接资料与原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链接资料】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楚之逐臣: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薄丛;贫瘠的丛林。不见:不被人知道。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注:任:推荐。簿:官名。文中龙图阁学士、军司理参军、转运使皆为官名。狱:案件。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仕:指做官。2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有闻           芳草                  屡见不B.香远益             两袖                  涟而不妖C.有仙则             金榜题                  其妙D.水陆草木         菊,花隐逸者也          一年计在于春2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且不显得妖艳。【乙】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翻译: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上级,我不做。23.甲文运用________(写作手法),借表述自己________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写人叙事,通过快速判决案件________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________、为官正直的特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释】贵:以……为贵。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曾在《离骚》里以兰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薄丛:贫瘠的丛林。无闷:这里指内心无忧或没有烦闷。不见:不被人知道。萧艾:艾蒿、臭草。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可爱者甚2乎众矣25.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2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一处。清风过之其香蔼然27.【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然不同,但都具有_____________的品质。 2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注释:丛薄:丛生的草木。芳:花草的香气。见:表示被动,译为蔼然:形容香气浓郁的样子。(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李唐来  公亦以此 B.香远  良师C.予  吕蒙曰 D.陶后有闻  为人知(2)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理解:世上开得好看的花很多。B.濯清涟而不妖。理解:菊花经过清水洗涤后就不显得妖艳了。C.亭亭净植。理解:莲花洁净地挺立在那里。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理解:牡丹喜爱的,和众人喜欢的是一样的。(3)【甲】、【乙】两文都借花喻人,赞扬了君子品格。【甲】文借莲喻君子,最能表明君子洁身自好的一句是“①______”;【乙】文借②______喻君子,赞美君子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即使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4)中国人素来对花情有独钟。请默写任意两句写或含有的诗文。2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ㅤㅤ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李渔《山茶》)【注释】殆:大概。(1)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香远清:更加 B.陶后有闻:很少C.一开尽者:就 D.山茶戴雪而:光荣(2)翻译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3)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文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本:根。体:体悟。虚受:虚心接受。实:充实,充满。3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可爱者甚(     )    2)陶后有闻(     )3(     )    4)故君子人多之为庭实焉(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32.【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33.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________、风度气质、________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________”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________________,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关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中模拟金卷(二)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中模拟金卷(二)原卷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简要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中模拟金卷(一)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期中模拟金卷(一)原卷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古诗文,虎年春节即将来临,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爱莲说》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考前单元复习+专项练习+模拟金卷(部编版) 《爱莲说》原卷版+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濯清涟而不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