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地理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第一章 单元测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2节构造地貌的形成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图文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清单,地壳运动,软流层,相对稳定,板块运动与地貌,地质构造,运输设施,相对和缓,名师助学,断层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前 | 必备知识·自主夯实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该诗句描述的是我国西岳华山。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之说。
华山的地质构造属于哪种类型?形成华山挺拔如削雄姿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华山属于断块山,属于断层中的地垒。岩层受挤压断裂,华山所在的一侧沿断层面上升,形成挺拔如削的雄姿。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1.概念:岩层的________和变位,称为地质构造。2.常见的类型 (1)褶皱。①概念:在__________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______弯曲。
②褶皱基本形态及形成的地貌。
[小提醒]“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为地形倒置,是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小提醒]断层和断裂的区别。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现代山区交通线路建设(1)方式:采用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2)影响。①有利: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有效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②不利:桥隧比例增加,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小科普: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是指地表以下岩层的弯曲、断层等形态,有背斜、向斜和断层等类型。(2)构造地貌是指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表形态,如山地、谷地、盆地等。(3)判断地质构造不能仅根据地表形态来判断。如山地既可能是由背斜形成的,也可能是由向斜或断层等形成的。
小科普:断层崖和断层三角面在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中,上升盘常常形成陡崖,称为断层崖。若断层崖受到与崖面垂直方向的地表流水侵蚀切割,则形成沿断层面分布的三角形陡壁,称为断层三角面。
新视点:常考的板块边界
小拓展:三类隧道建设根据隧道所在位置可将其分为山岭隧道、水下隧道和城市隧道三大类。(1)为缩短距离和避免大坡道而从山岭或丘陵下穿越的隧道称为山岭隧道,这是目前修建最多的一类隧道。(2)为穿越河流或海峡而从河底或海底通过的隧道称为水下隧道。(3)为适应铁路通过大城市的需要而在城市地下穿越的隧道称为城市隧道。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A.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侵蚀B.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侵蚀C.地壳运动→断裂陷落→流水堆积D.地壳运动→褶皱凹陷→流水堆积【答案】C
2.下列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A.渭河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台湾山脉【答案】A3.岩石圈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大洋的是(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答案】B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完成第4~5题。
4.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答案】A
5.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课堂 | 关键能力·探究提升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而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也不能仅从形态上进行区分。背斜一般成山,向斜一般成谷,但有时背斜也会成谷,向斜也会成山。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答案】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形成山岭;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形成谷地。但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1.典型地质构造的判断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1)看岩层弯曲形态。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2)看岩层新老关系。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如图A为背斜,图B为向斜)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②利用断层找水:岩隙中的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断层处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2)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①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如果岩层中含有某种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了。
②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
(3)工程建设——修隧道选背斜,工程建设避断层。①背斜部位是隧道良好的选址。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修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而背斜不易积水;背斜呈拱形,结构稳定,修隧道不破坏岩层的连续性,不易塌陷,安全性强。②在断层地带开展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考向1:地质构造的判断]下图为我国境内某低山丘陵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不同时期形成的同类型岩层采用同一图例表达。读图,完成第1~2题。
1.上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向斜、背斜、断层B.背斜、背斜、断层C.背斜、向斜、断层D.向斜、向斜、断层2.M附近的岩层接近垂直状态,并与两侧的岩石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原因可能是( )A.外力侵蚀B.外力堆积C.岩浆活动D.地壳运动
【答案】1.C 2.D[解析]第1题,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丙处岩层出现错动位移,为断层构造。第2题,图中M处岩层接近垂直状态,且左侧有断层分布,可能是由于地壳水平挤压强度大而使岩层发生变形。
[考向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某地质勘探组对某一堆积岩层进行探测后,得到如下表数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三个探测点,表中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区的海拔(单位: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据此完成第3~4题。
3.乙地地形可能属于( )A.向斜谷B.背斜谷C.向斜山D.背斜山4.下列有关三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地地形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适合在乙地寻找油气C.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最适宜选择在乙地D.在甲、丙两地钻井可能会发现同一煤层
【答案】3.B 4.A[解析]第3题,从地表的海拔分布分析,该地为谷地;从堆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分析,该段岩层向上拱起,表明该地质构造为背斜。第4题,由上题结论可知,乙地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故乙地地形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乙地为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在背斜岩层下修建隧道,岩层稳定,水向两侧流走,所以适宜在乙地修建一条南北走向的隧道;甲、丙两地位于背斜的东、西两翼,两地存在相同的岩层,因此在这两地钻井可能会发现同一煤层。
冰岛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全岛共有火山200~300座,其中有40~50座活火山,被誉为“极圈火岛”。冰岛的温泉数量居全世界之首,全岛约有250个碱性温泉。去这座“火岛”看看火山、泡泡温泉,是每个旅行爱好者的梦想。下图为六大板块示意图。
(1)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冰岛多火山、地热、温泉的原因。【答案】冰岛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比较活跃。板块的交界也是地壳的断裂带,地幔的熔岩能顺着这些断裂带涌出地面形成火山景观,或侵入地壳中形成地热、温泉。
(2)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大西洋、地中海未来变化趋势及原因。【答案】大西洋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因为它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处于张裂中;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块消亡边界,板块处于碰撞挤压中。
1.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考向1:板块的类型与分布]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第1~2题。
1.该地区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D.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2.埃特纳火山喷发出的熔岩来自地球内部的( )A.硅铝层B.硅镁层C.岩石圈D.软流层
【答案】1.D 2.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该地区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多火山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第2题,软流层一般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考向2:板块运动与地貌]大陆边缘是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平行于大陆—大洋边界﹐宽几十至几百千米。根据板块构造运动与构造地貌特征,大陆边缘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读大陆边缘类型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 )A.①是岩浆发源地B.②是岩石圈C.a是板块生长边界D.b是稳定型大陆边缘4.示意图中的大陆是(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美洲大陆
【答案】3.D 4.D[解析]第3题,图中①位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地带,并没有进入软流层,不会是岩浆的发源地,A项错误;②是地壳,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B项错误;a为海沟,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C项错误;b位于板块内部,地壳较为稳定,属于稳定型大陆边缘。第4题,图中大陆的西海岸是海沟,为消亡边界,结合六大板块图可知,亚欧大陆的东侧是消亡边界,非洲大陆西侧及澳大利亚大陆的西侧均与图示不符合,只有美洲大陆西海岸处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符合图示信息,故D项正确。
在山区有许多被称为“通天大道”的盘山公路(如图甲),似玉带环绕,层层叠起,这样的景观在平原地区很难见到。山地的地貌特征影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和延伸方向。图乙是某地交通线示意图。下表是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对比表。
(1)山区为何在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上优先选择公路?【答案】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小,受坡度限制小。(2)交通线示意图中,a、b两处弯曲是否合理?为什么?【答案】a处弯曲不合理,a处地形平坦,应选最短线路;b处弯曲合理,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可减缓坡度。
山区交通线路的选取原则及原因
山区交通线选址的技巧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1)尽量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安全。(2)尽量穿过等高线稀疏地区: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且较安全。(3)选择地势较低处修建:鞍部地势相对较低,可修建公路或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交通线的工程量比较小。
【 学 以 致 用 】[考向:地形对交通线路选址的影响]读某岛屿城市和铁路分布图,完成第1~2题。1.该岛的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该岛最主要的地形是( )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
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有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是鞍部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答案】1.B 2.D[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为日本的本州岛,以山地为主的地形成为其交通线建设的主要阻碍,铁路多沿四周的低平地区修建。第2题,虚线处虽然是直线,距离近,但最可能因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修建铁路。
(2020年山东济南模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下图示意褒斜古道线路。据此完成第3~4题。
3.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堆积作用4.在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的对策是( )A.沿河成路B.陡峻盘旋C.岭横越垭D.险绝而栈【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利用的是热胀冷缩的原理。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因岩石内外受热不均,导致岩石崩碎。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与受热不均无关。第4题,甲地为褒斜古道的一部分,没有河流经过,不可能沿河成路。图中甲地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应该是分水岭处。陡峻盘旋指的是沿着陡峭的山地迂回盘旋,修“之”字形道路。分水岭不一定是单独的山峰,图中显示是直接通过,没有盘旋修路。甲处为古道线路,并无栈道遗址,不是险绝而栈。从分水岭处横贯通过,最可能的是修隧道或在地势较低处直接穿过,即岭横越垭。
拓展 | 素养提升·增效培优
教材第26页 导入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挤压使地形不断隆起抬升。教材第28页 活动1.图中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向下弯曲的为向斜。2.图中岩层发生错断的为断层,断层两侧岩层相对上升,中间岩层相对下降。3.略。
教材第32页 活动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2.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公路选线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说明人口和聚落的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因素。
野外地貌观察为提高野外工作实践能力,拓宽知识面,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广州市白云区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利用“五一”假期到附近某景区进行野外地貌考察。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工作。【考察主题】野外构造地貌观察,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工具准备】该区岩层资料、指南针、相机、地质锤、笔、纸。【地貌观察】同学们发现一处典型的地貌景观,进行拍摄并仔细观察。
(1)结合褶皱类型——背斜和向斜,观察岩层的弯曲。【答案】略。(2)尝试判断1~5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答案】1最老,5最新,由老到新的先后顺序是1、2、3、4、5。【相互交流】(1)假设我们想要打一口水井,应该选择背斜还是向斜?为什么?【答案】向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2)假设要修建一条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答案】甲地。甲地为背斜,不易积水,岩层呈拱形,结构稳定,修建隧道不破坏岩层的连续性,不易塌陷,安全性强。
【人地关系】为了探究地形与交通线分布的关系,该研学小组对本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分布进行了调查。下面是他们绘制的示意图。
(1)从地表形态对交通线分布的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答案】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2)探究并简述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分布的原因。【答案】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修建,既可避洪水,又可减少地质灾害的威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评优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篇·自主梳理知识,课堂篇·研习重难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评课ppt课件,共55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说课课件ppt,共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