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地理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第2章 第1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2章 第2节构造地貌的形成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1节常见天气系统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
第二章 第三节 【A基础练·等级考测试】时间:20分钟 总分:44分[知识点1:河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知识点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读某地理事物发育过程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 D.丙—丁—甲—乙2.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冰川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 D.流水的搬运作用【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根据河谷的发育,从初期到后期,河谷由窄变宽,可判断其形成过程是丙—丁—甲—乙。第2题,河谷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知识点1、2]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第3~4题。3.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分别是( )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B.洪(冲)积扇、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4.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 )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河流淡水【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位于河流流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最有可能发育洪(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开阔的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第4题,a区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知识点2]下图为我国晋南地区汾河流域龙山时期(距今约4 350—3 950年)和东周时期聚落分布图。据此完成第5~6题。5.与冲积平原相比,台塬地区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C.热量充足 D.水患较少6.东周时期比龙山时期气候较( )A.冷干 B.冷湿C.暖干 D.暖湿【答案】5.D 6.A [解析]第5题,塬指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地貌呈台状,四边陡,顶上平。因此台塬地区比冲积平原海拔高,离河流相对较远,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小,水患较少,D项正确。与冲积平原相比,台塬地区地形不会更平坦,土壤不会更肥沃,热量不会更充足。第6题,图中显示,与龙山时期相比,东周时期分布在河流沿岸冲积平原地区的聚落比例增加(说明出现洪灾的可能性变小),海拔较高地区聚落比例减少(说明海拔高处变冷,获取水源变难),由此可知东周时期总体上比龙山时期气温低、降水少,A项正确。[知识点2]读某区域地形图,完成第7~8题。7.仅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四聚落中受泥石流威胁最大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8.四聚落中( )A.甲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取水最方便,形成最早B.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但发展缓慢C.丙聚落在河流凹岸,水深易建码头,发展最快D.丁聚落地形平坦,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慢【答案】7.C 8.B [解析]第7题,图中丙聚落位于河谷地区,河流上游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甲、乙、丁三聚落所处河谷较为平坦,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第8题,丁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附近,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形成最早、发展最快。乙聚落地势最高,洪涝灾害少,但发展缓慢,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0分)[知识点1、2]9.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1)图中A、B两处河谷特征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4分)(2)说出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并分析其成因。(4分)(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4)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6分)【答案】(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河谷窄而深,呈“V”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浅而宽,横剖面呈“U”形。(2)冲积扇。河水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6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堆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时间:20分钟 总分:47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综合思维]河流主流线是河槽各断面流速最大处的连线。我国某河段比降较小,河道被河间湿地分隔成网状河道;该河段所在区域人烟稀少。30年来,该河段河道及河间湿地总面积变化较小,主流线摆动明显,河间湿地个数明显增加。下图示意该河段降水相近的4个年份丰水期的河道平面形态。据此完成第1~3题。1.图中该河段河道平面形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2.在该河段,对河间湿地总面积几乎无影响,而对河间湿地个数影响较大的指标是( )A.输沙量 B.河道宽度C.主流线位置 D.河床平均深度3.该河段30年来主流线摆动明显,而丰水期河岸线变化不明显,原因可能是( )A.位于峡谷,河岸基岩坚硬B.河岸植被茂密,抗冲性强C.地壳持续抬升,抵消侵蚀D.位于平原,沿岸堤坝牢固【答案】1.A 2.C 3.B [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30年来,该河段主流线摆动明显,河间湿地个数明显增加,对比可发现①湿地个数最少,故①最早,其次是②。对比③④河道主流线的位置,可以进一步判断先④后③。第2题,河流主流线是河槽各断面流速最大处的连线,因此不影响河间湿地面积,但流速的快慢会影响流水的侵蚀和堆积,进一步影响湿地的个数。第3题,材料显示“河段比降较小”,故不可能位于峡谷,A项错误;主流线摆动明显说明不同的年份河流流速差异明显,但河岸线变化不明显,说明受到保护,B项正确;地壳持续抬升,丰水期水位高,侵蚀更严重,会影响河岸线,C项错误;平原地区,河流流速变化较小,主流线摆动应该不明显,D项错误。[区域认知]冲(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为祁连山北麓冲(洪)积扇的局部示意图,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农业生产很少利用。据此完成第4~6题。4.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的原因是( )A.祁连山后退 B.河流搬运作用减弱C.祁连山上升 D.河流堆积作用减弱5.新洪积扇上部利用很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缺乏土层C.光照不足 D.降水稀少6.在古冲积扇上,酒泉成为聚落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气候凉爽 B.降水丰富C.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答案】4.B 5.B 6.C [解析]第4题,与古冲积扇相比,新洪积扇后退,说明河流径流量减少,搬运能力减弱。第5题,新洪积扇的上部以砾石为主,缺乏土层,难以进行农业生产,因而利用很少。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酒泉位于源于高山的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人地协调观]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图甲为该流域人口密度和人口数量随高程的变化图,图乙为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关系图。读图,完成第7~9题。甲乙7.图示信息显示( )A.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并不明显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增加C.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8.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9.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A.与村级比,乡镇居民点选址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水时间上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正北方向【答案】7.C 8.B 9.A [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该河流流域人口密度随高度变化明显,故A项错误;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程增大迅速减少,故B项错误;5 000米以上的河流源头地区人口数量接近0,所以可能有大片无人区,故C项正确;从图中无法得出流域内人口南北分布的态势,故D项错误。第8题,人口分布密集地区,土地生产力水平一般比较高,所以与人口密度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第9题,读图可知,在东南、正南、西南三个向阳方位,乡镇级居民点更多,乡镇级居民点对坡向的选择较村级居民点更趋向采光好的方向,故A项正确,B项错误。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光时间上,较长时间的采光不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有利于居民家庭能源的节省,因此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在坡向的选择上会明显受到流域内山体走向的影响,故C项错误;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少的是西北方向,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20分)[综合思维]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 沙洲又称江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堆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甲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图中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堆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图乙为A、B、C采样点堆积物比例。甲乙(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4分)(2)阐释河流中泥沙堆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堆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8分)(3)长江下游许多沿江城市附近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江心洲,有人提出要大规模开发,有人则反对。你是否赞成?请表明态度并阐明理由。(8分)【答案】(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大量的泥沙堆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堆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2)河流流速与所携带泥沙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堆积物的颗粒大,流速慢的河段,河中堆积物的颗粒小;A点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慢,因此堆积物颗粒小;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堆积物颗粒小;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堆积颗粒大。(3)赞成。开发成旅游区,可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好的去处;开发成新城,可减轻市区用地压力;开发可改善洲上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或不赞成。开发会影响河流自然形态,导致河流水文状况的改变;江心洲是天然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开发后会影响其生存环境;开发可能会加剧对长江的污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4] 第4章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含解析),共6页。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与练第10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含详解),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河流地貌,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4章 第3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时作业(含详解),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