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必背知识清单07+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必背知识清单07+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1页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必背知识清单07+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2页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必背知识清单07+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考点必背知识清单07+人体的呼吸+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展开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人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组成。2、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1)说出呼吸道的组成(图中①②③④⑥                 气管  支气管(2) 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有结构。        既是呼吸器官,又是消化器官。        既是呼吸器官,又是发声器官。3、肺: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4、肺位于胸腔内,左肺有2叶,右肺有3叶。5、肺由许多肺泡组成,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外面包围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二、呼吸道的作用 1、呼吸道的作用 保证呼吸道内的气体顺畅通过——呼吸道都有软骨作支架。 能对气体进行处理, 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的温暖湿润清洁        温暖——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湿润——鼻腔内黏膜分泌的黏液、气管内表面腺细胞分泌的黏液        清洁——鼻毛、气管壁的纤毛,鼻腔内黏膜和气管内表面腺细胞分泌的黏液2、呼吸道对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3、的形成:痰形成的部位是气管支气管。气管内表面的纤毛向咽喉部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 4、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的原因: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误进入气管,就会引起剧烈咳嗽。是食物和气体共同的通道,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气体无法进入喉,故吞咽和呼吸不能同时进行。        感冒时呼吸不畅主要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        胸围差= 尽力吸气时的胸围-尽力呼气时的胸围。        呼吸频率:一分钟16次左右。         吸入气体的成分为: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水0.07%。呼出气体中的成分为:氮气占78%氧气占16%二氧化碳占4%水1.1%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还是高于二氧化碳含量。三、呼吸全过程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原理:呼吸运动) (a)呼气(甲):膈肌和肋间肌舒张,胸廓容积缩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外界气压(AB段)。(b)吸气(乙):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外界气压(BC段)。              呼吸运动不是呼吸作用。        呼气和吸气结束的瞬间(B、C 点)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原理:气体扩散作用) (1)气体扩散作用:指气体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扩散。 (2)氧气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进入肺泡(血液中二氧化碳降低)。 (3)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 肺泡数量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3、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原理:气体扩散作用)(1)氧气从血液扩散到组织细胞(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扩散进入血液。(2)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表达式: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氧气浓度: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浓度: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常见有氧运动有散步慢跑做操等。4、气体交换过程中穿过细胞层数和细胞膜数等一类问题。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层上皮细胞构成,非常薄,适于进行物质交换        营养物质从小肠内进入血液需要穿过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共2细胞。        营养物质从小肠内进入组织细胞被消耗需要穿过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进和出),共3层细胞。        氧气从肺泡内进入血液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共2层细胞,4层细胞膜。        氧气从肺泡进入到组织细胞被消耗需要穿过肺泡壁1次、毛细血管壁2次(进和出),共4层细胞,9层细胞膜。       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产生到被呼出,穿过3层细胞,7层细胞膜。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是由血浆(55%)和血细胞(45%)组成的。 (1)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运输氧气不是血浆的功能。         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在含氧高的地方与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分离(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贫血: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以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更多。        体内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身体有了炎症        血小板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二、血流的通道——血管 1、观察小鱼尾鳍实验:        (1)选用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的小鱼。        (2)实验时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 鱼的头部鳃盖和躯干部,目的:保持正常呼吸        (3)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2、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三种血管的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号脉、把脉,摸的是动脉脉搏,动脉搏动是心脏收缩舒张引起的。        ②“青筋静脉        输血、抽血、输液选择静脉的原因:分布较浅,管腔大管壁薄(便于针刺入),血流速度慢(容易止血)。        输液需要扎橡皮管,使静脉隆起(有利于针刺入)。        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主动脉等动脉血管中没有动脉瓣(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 图) (1)图中的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2)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心肌)构成(3)左心室()最厚,输送血液的距离最远。(4)瓣膜:防止血液倒流a)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图中 f 和 e):朝向心室开,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b) 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图中 h 和 i):朝向动脉开,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c) 心脏左侧血液流动方向:肺静脉(c)左心房(A)左心室(B)主动脉(a)。(流动脉血) d) 心脏右侧血液流动方向:上、下腔静脉(d、g)右心房(C)右心室(D)肺动脉(b)。(流静脉血)。        口诀:上房下室、左右相反,左室主动右肺动,左房肺静右腔静        心脏四个腔上下相通左右不相通,可以使得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2、心脏工作示意图3、人体的体循环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体循环意义:为全身组织细胞运输氧和营养物质,带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肺循环意义:肺泡中氧与血液中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结合,血液中二氧化碳进入肺泡排出体外。         肺动脉中流静脉血,肺静脉中流动脉血        主动脉中流动脉血,上、下腔静脉中流静脉血        动脉血和静脉血只跟血液含氧量有关,跟营养物质无关。        血液成分:体循环中动脉内流的是动脉血,静脉内流的是静脉血,肺循环则是静脉内流的动脉血,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        血流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心室4、冠脉循环: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属于体循环,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5、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6、脉搏是随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出现相应的扩张与回缩,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        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而产生的,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7、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        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做收缩压        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最低数值叫做舒张压8、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结构中血液流动示意图,表示某器官或结构,①③表示血管,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则:        表示小肠,则内血液中营养物质增多,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表示,则内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表示肾脏,则内血液中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表示大脑,则内血液中营养物质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表示肾小球,则都是动脉血管,都流着动脉血。四、输血和血型 1、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时,会发生生命危险。 2、安全输血:(1)基本原则: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大量输血只能输入同型血(1)异型输血:缓慢少量输入,否则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反应。         规则如右图:O型可以输给 A、B、AB 型;AB 型可以接受 A、B、O 型 。(2)成分输血原则:缺什么补什么。        创伤性失血(输全血)。        大面积烧伤(输血浆)。        血小板功能低下者(输入血小板)。        贫血(输红细胞)。3、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煤气中毒原因:红细胞与煤气中的一氧化碳结合,使人体缺氧。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