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考物理第六次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20610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考物理第六次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20610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考物理第六次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20610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初中物理中考物理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考物理第六次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考物理第六次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
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中考物理第六次联考试卷
1. 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 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 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 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2. 以下关于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江河湖海里的水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
B. 水蒸气上升形成云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
C. 雪的形成过程中需要放热
D. 宿迁市有骆马湖、洪泽湖,淡水资源丰富,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
3. 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B. 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
C. 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D. 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
4. 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具座上的光屏得到一清晰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 10cm B. 20cm C. 30cm D. 40cm
5. 以下描述中的“发热”现象,其改变内能的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锯木头锯条发热 B. 阳光下路面发热
C. 铁丝反复弯折后发热 D. 搓手时手掌发热
6. 下列生活事例采取的做法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火车钢轨下垫上枕木 B. 禁止货车超载
C. 刀刃磨得锋利 D. 雪橇板做得比较宽大
7. 如图是一款磁悬浮蓝牙音箱,可实现与手机的无线信息传递,底座通电后,上面的磁体音箱就会在底座产生的磁场作用下悬浮起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音箱悬浮时在竖直方向受到两个力,即重力和磁场的作用力
B. 底座通电后能产生磁场,与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相同
C. 音箱悬浮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D.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8. 如图是人们采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松动的锤头紧紧套在锤柄上的情景,这主要是利用了下列哪一个物体有惯性( )
A. 凳子 B. 手 C. 锤柄 D. 锤头
9.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 B. 以乙物体为参照物,甲物体一直在运动
C. 第4s∼第19s,甲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D. 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10. 小明同学参加了中考体育模拟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掷实心球时手对球施加了力的作用,球对手没有施加力的作用
B. 小明掷实心球时,球离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推力的作用
C. 小明立定跳远时,离开地面后在空中的运动状态不变
D. 小明跑步穿的运动鞋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11. 某输液警报器能在药液流完时,通过电铃发声报警。该报警器内部有一可变电阻R,其阻值随管内液体的减少而减小。通过电铃的电流需要达到一定大小时电铃才能发声。下列几个电路中符合报警要求,且当输液管内液体越少,电表的示数也越小的是( )
A. B.
C. D.
12.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保持不变,R1=3Ω,R2=18Ω,灯泡L标有“6V 3W”字样,假定灯丝电阻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灯泡L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2Ω
B. 当只闭合开关S1时,电阻R1消耗的功率为1.2W
C. 如果开关S1、S2和S3同时闭合,灯泡L短路不工作
D. 此电路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与最小电功率之比为25:12
13. (1)如图甲所示,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
(2)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 N。
14. 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看到“绿树”是树叶______(填“反射”、“折射”或“吸收”)绿光;“倒影”是正立、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像。
15. 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用F1=30N的水平力作用在B物块上,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 N;若将F2=50N的水平力按如图乙所示作用在A物块上,它们仍一起做直线运动,则地面对A物块的摩擦力为______ N。
16. 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的同学在做仰卧起坐运动。若该同学上半身的质量为全身质量的60%,则她上半身的重力为______ N,她在1min内做了40个仰卧起坐,每次上半身重心上升的距离均为0.3m,则她在这段时间克服重力做的功为______ J。
17. 截至目前,我国核电发电量达到3780.4亿度,在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达到5%左右。核能属于______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中铀核______ (填“裂变”或“聚变”)时产生的内能,通过汽轮机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发电机发电时,其原理是______ (选填“电磁感应”或“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8. “珍爱生命,安全用电”是同学们日常生活必须具备的安全意识。在家庭电路中,为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必须把用电器的开关安装在______ 线上,用测电笔辨别火线、零线时,图中执笔方式正确的是______ 。
19. 如图,当闭合开关S1、S2,且甲、乙为电压表时,甲、乙两表示数之比为4:3,则两电阻R1、R2之比为______ ,此时电路总功率为P1。同时更换两电表为电流表,调整开关状态,使两表均有正常示数,此时电路总功率为P2,则P1、P2之比为______ 。
20. 请完成图中光通过透镜后的光路。
21. 如图所示,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G和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
22. 如图所示,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请在括号中标出:
(1)电源右侧的极性(用“+”或“-”表示);
(2)小磁针静止时右端的磁极(用“N”或“S”表示)。
23. 小伟在地质公园进行研学活动时,捡到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他想知道小矿石的密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实验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 台上。图甲是小伟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请你指出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______ 。
(2)纠正上述错误后,小伟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矿石的质量。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则小矿石的质量为______ g。
(3)在量筒内先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则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 cm3,小矿石的密度是______ kg/m3。
(4)小伟将小矿石放入量筒中时,在量筒壁上溅了几滴水,所测的矿石密度会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4.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
(1)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2)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在进行探究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其中序号b中物体P所受浮力大小______ N;
(2)在进行步骤c时,如果悬挂物体P的细线断了,则P在水中将会______ (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
(3)分析a、c、d三次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______ 三次实验,可知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分析a、d、e三次实验,可知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______ (选填“越大”或“越小”);
(4)本实验不仅可以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从实验数据还可求出物体P的密度为______ kg/m3。(已知ρ水=1.0×103kg/m3,g取10N/kg)
25.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物理量
实验次数
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4
0.1
1.8
0.3
2
6
0.1
2.4
0.3
83%
3
4
0.1
1.4
0.5
57%
4
4
0.2
1.4
1.0
57%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沿竖直方向尽量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结果保留整数)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4次实验是用______图做的。[(a)/(b)/(c)]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是______。
(5)分析第______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
26.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可供实验器材有:三节新的干电池(电压为4.5V)、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2A”字样)、定值电阻5个(5Ω、10Ω、15Ω、20Ω、50Ω),开关一个,导线若干。小静等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实物图连接完整,要求:滑片向右移动时电阻变大;
(2)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可能是:______ ;
(3)排除故障后,将定值电阻由5Ω更换为10Ω时,应向______ (选填“左”或“右”)适当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
(4)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定值电阻的I−R图象,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 ,其数值为______ ;
(5)实验中,在接入50Ω的定值电阻后,小静同学无论怎样移动滑片,都不能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原来的数值,为了能完成这次实验,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可行的是______ 。
A.调高电源电压
B.更换一个最大阻值为30Ω的滑动变阻器
C.再串联一个10Ω的电阻
27. “五一”期间,小明一家驱车外出旅游,如图所示,当车经过高速路段A点路标时,时间是8点15分;当车经过高速路段B点路标时,时间是8点45分。假设汽车在上述行驶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为1150N,消耗的汽油为3kg。(汽油的热值为4.6×107J/kg)求:
(1)汽车在AB之间的速度;
(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
(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28. 如图甲所示为某同学家的电中药壶,有“猛火”和“文火”两个挡位,工作电路简化为图乙所示,其中S′为挡位开关,R1、R2为定值电阻,A、B为阻值可忽略不计的指示灯。当电中药壶处于猛火挡时,红灯亮;处于文火挡时,绿灯亮。已知电中药壶额定电压为220V,猛火挡的额定功率为2420W,R2=180Ω。
(1)判断A灯是红灯还是绿灯(不需要写计算过程);
(2)求R1的阻值;
(3)求文火挡的额定功率;
(4)暑假的一天晚上,小艺用电中药壶帮奶奶熬药,先用猛火挡加热6min至沸腾后,再用文火挡慢熬30min,共消耗电能0.3kW⋅h,由此计算电中药壶的实际电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
C、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声音在同温度的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
(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本题通过“编钟”考查声音的产生、乐音的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区别,注重了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2.【答案】C
【解析】解:A、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
B、水蒸气上升形成云的过程,是水蒸气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雪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C正确;
D、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且存在分布不均匀,还得节约用水,故D错误。
故选:C。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其中凝固、液化、凝华放热;汽化、升华、熔化吸热;
(2)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丰富,且存在分布不均匀。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以及节约用水,难度不大。
3.【答案】A
【解析】
【分析】
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规律和根据折射规律作图的认识,属于一道基础题。
【解答】
人在岸上观察到水中点光源S成的像S′,是水中S射向水面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了比S浅的虚像S′(S′在①直线上),故A正确。
故选:A。
4.【答案】A
【解析】解:A、如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像出现在光具座70∼80cm之间,故A符合题意;
B、如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则此时的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像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即大于40cm,像出现在光具座100cm以外,所以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如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此时的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不成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如凸透镜的焦距为40cm,此时的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进行判断: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u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物理试卷,共9页。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五校联考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