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26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26页)第1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26页)第2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26页)第3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26页)第4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26页)第5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26页)第6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26页)第7页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件】(26页)第8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质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优质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朱元璋,这是谁的档案,学习目标,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知识拓展廷杖制度,科举考试的变化,思想的僵化,活学活用,经济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 年-1344 年 放牛 1344 年-1347 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 年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 造反(这个猛) 1368 年-1398 年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了解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基本史实。2.掌握明太祖和明成祖强化皇权的措施和作用,3.认识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改革影响,过于死板,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4.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
    ①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②起义;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于至正十年(1350年)发行新纸币,造成货币迅速贬值。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剥削,压迫和歧视,纷纷拿起武器起来斗争,导致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就是在农民起义过程中崛起于群雄之间,成就霸业的。
    阅读材料思考元朝末年面临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阅读66-67页找到明朝建立的信息?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明史·地理志》
    大明政权已经建立,我该如何治理这个国家?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67页,找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目的?
    堂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亲自处理政务),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大权独揽)…… ——《明实录》
    元朝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
    针对元灭的两个原因思考朱元璋会从哪些方面来加强皇权?
    政治(中央、地方)、军事、监督、思想
    (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
    地方: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阅读67页找到朱元璋地方上强化皇权措施?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作用:使行省权利分散, 加强了中央集权。
    作用: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特点:权力三分,互不统属,互相牵制。
    朱元璋分封诸子的措施达到预期效果了吗?
    前期对稳定明王朝统治作出重要贡献,……后期藩府成为只享禄米寄生集团,并成为明中晚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中央: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明朝丞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更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擅自决定官员等的生杀升降。  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牵连被杀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并借此废丞相。
    阅读材料思考朱元璋会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他该怎么做?
    胡惟庸势力(丞相)逐渐扩大,威胁皇权。
    → 作用:加强了专制皇权。
    思考: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有何弊端?
    仅在洪武19年9月14日至21日,朱元璋就处理诸司奏章1660件,平均日处理291件。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 。 ——《明代政治史》
    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
    阅读68页相关史事找到谁解决了朱元璋的苦恼?
    废除宰相,皇帝大权独揽,政务繁忙
    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中央①:废丞相、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 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 作用:皇帝掌握军事大权,加强皇权。
    p67页问题思考: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拆分权力+互相牵制)
    (二)措施——③特务机构
    图片及材料描述的是什么机构?谁设立?职责是?还有其它类似机构吗?
    “宋濂请客”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吃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的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目的:监视官民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 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成为皇帝耳目和爪牙,加强皇权。
    明太祖时,为提高皇帝权威,采用“廷杖”惩处大臣。大臣进谏若触怒皇帝,或大臣有过失,在殿廷或午门外受廷杖处罚,用木棒打屁股。遭廷杖的大臣在众目睽睽之下受辱,有的甚至被当场打死。明世宗时,有一次被廷杖大臣达134人,其中有十几人被打死。 廷杖击人一端削成槌状,包有铁皮,铁皮上有倒勾,一棒下去顺势一扯,受刑人身上连皮带肉会被撕下一大块。行三十,皮肉被撕得稀烂。不少受刑官员,死在廷杖之下。即便不死,十之八九也会落下终身残废。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
    68页材料研读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目的是为防止朝臣专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根据材料思考化皇权的举措有何影响?
    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吴晗《朱元璋》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巩固了统治,稳定了政局,有利于经济发展。
    地方严格服从中央,无独立性;易形成专权,决策偏颇,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统治埋下祸患。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最重要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武举;唐玄宗将诗赋作为重要考试内容,高官主考。
    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增加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从优则官,升迁迅速
    阅读68页思考科举制到明朝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根据材料归纳八股取士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明朝八股取士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结果,增大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以后考试有借鉴意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凡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日知录》
    ①加强了专制皇权;②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①禁锢思想,扼杀人才(皇帝旨意的顺从者);②阻碍科技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知识拓展:明朝“文字狱”
    “光”—光;“生”—僧;“则”—贼
    有一次,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在书上用“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等语赞美朱元璋,结果被朱元璋杀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思考哪份考卷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说明理由?
    甲:喜标新立异,观点独特创新,构思精妙。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名人警句。丙:文章文体灵活多样。丁:能一字不漏按《四书集注》上观点答题。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削弱相权,加强专制皇权。
    分散行省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皇帝掌握军事大权,加强了皇权。
    设五军都督府,军权归兵部;
    厂卫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设立东厂。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地方
    成为皇帝耳目和爪牙,加强了皇权。
    加强思想控制、皇权;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禁锢思想,扼杀人才;阻碍科技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引进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作物成熟周期短、产量高,解决粮食紧张问题。
    从南推向北,南北方都涌现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凡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天工开物》 2011香港苏富比秋拍,明永乐年间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拍出1.3亿人民币。
    ①商品经济活跃,出现北京和南京两个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②出现了山西晋商、安徽徽商等有名的商帮。
    晋商,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以票号最为出名。徽商,指徽州籍商人总称 。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商帮: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
    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明朝建立 1368年 南京;疆域辽阔
    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分封诸子为王(威胁皇权)
    农业:引进美洲高产作物
    商业:商业城市 商帮(晋商、徽商)
    手工业:景德镇制瓷业中心 苏州丝织业中心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3.明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恭览庶政,大臣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 )A. 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管理朝政 B. 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C. 废除丞相,强化君主专制 D. 大兴文字狱,禁锢知识分子思想
    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创设和废除分别是( ) A.秦朝和明朝 B.汉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唐朝和清朝
    5.明初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别掌管地方的民政、财政、司法和军务。该措施有助于( )A. 扩大地方权力 B.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C. 缓解中央与地方对立 D. 提升丞相权力
    6.“秦以后中国文化曾遭受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科举制。”明初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原因是( )A. 注重考查诗赋 B. 打破门第限制 C. 采用八股取士 D. 考生任意发挥见解
    7.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A.君主专制加强 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 D.图书出版发达

    相关课件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农民起义,建立者,应天府南京,朱元璋明太祖,元末的灭亡,朱元璋的故事,孰真孰假,明朝的建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政治腐败,何以立国,得之难治之更难,何以集权,胡惟庸案,君主专制的强化,朝政的僵化,何以震慑,何以控心,例如民贵君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公开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公开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元框架,布衣崛起成帝王,帝王权术固江山,经济富国农工商,草根皇帝朱元璋,建立者,监控地方巩固皇室,西周分封制,西汉郡国并行,大都督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