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420827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欧洲西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欧洲西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欧洲西部 第 2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读图说明欧洲西部地区的范围、位置;在地图上找到主要的国家及首都,说明本区重要的地理环境特征。2.通过图表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上的差异,说明制造业在本区工业中的主导地位,读图说明本区工业区的分布特征。3.分析欧洲传统畜牧业的发展条件,明确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对地区农牧业的重要影响。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地图、统计图表说明欧盟在本区内的作用以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片和资料或课下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欧洲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繁荣的旅游业。情感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对比及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发展观念。3.使学生从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中获得启示。【教学重点】:1.欧盟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2.欧盟主要成员国及分布。3.欧洲西部工业区的分布。4.发达的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5.欧洲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教学难点】:1.众多国家的名称及分布。2.各种图表的判读与分析。3.本区气候的成因和特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述):从人文方面看,历史上,欧洲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个地区有不少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和博物馆。如意大利首都罗马,是欧洲最古老的名城之一,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名胜古迹。再加上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如西班牙斗牛等,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过渡:那我们现在就去欧洲的旅游胜地游览一圈吧!模拟一次欧洲旅行。(老师事先准备好一些有关欧洲西部旅游景观的图片,老师充当导游,同学们充当游客)(承转)同学们,吃过西餐没有?西餐都吃些什么?(可以让吃过西餐的同学起来描述)我们一起来看一张西方人的餐桌。看一下欧洲人每天都吃些什么?(学生齐说)可以看到欧洲人每天的餐桌上都离不开各种牛羊肉制品和各种乳制品。为什么欧洲人爱吃牛羊肉呢?好,有的同学看书已经知道了,因为欧洲的畜牧业发达。电脑展示课本64页图8.23“欧洲西部的地形”。1.学生看图找出本区主要平原和主要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等)2.启发思考:本区地形特点?学生回答:地势低平、南北多山地、中部平原广大。3.老师提问:本区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西部沿海。4.老师提问:山脉的走向以什么为主?学生回答:东西走向为主。引申思考:本区这种地形特点会对气候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学生从本区海陆位置和盛行风带来考虑)学生回答:本区常年盛行西风,西风从海洋向陆地吹来,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本区形成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老师反问:如果阿尔卑斯山脉不是东西走向,而是南北走向,会形成海洋性气候吗?学生齐答:不会。老师小结:由于本区平原在沿海,山脉是东西走向,有利于来自大西洋上的温暖湿润的西风气流由西向东深入内陆,给沿途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而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过渡:那仅有温暖湿润的气候是不是就可形成发达的畜牧业呢?学生回答:不行。老师反问:还需要什么条件?学生齐答:广阔草场。出示资料:欧洲西部草场面积广大,英国、法国的草场面积分别占本国面积的1/2和1/4。引申提问:本区草场的分布与地形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本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评价小结:由此可以看出,以平原为主的地形也是本区畜牧业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过渡:我们了解了本区发达的畜牧业得益于本区平原为主的地形和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那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怎么形成的?它的气候特征如何?电脑展示:课本63页图8.22“欧洲西部的气候”。学生思考:①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②欧洲西部有哪些气候类型?哪种气候分布最广?③综合分析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三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状况,描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学生A:根据图上标注的纬线可判断本区大部分位于温带。学生B:本区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学生C: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三地最冷月(1月)气温均在0℃以上,最热月(7月)气温均在20℃以下,可看出这三地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气候比较温和;从三地年降水量来看,各月均有,可看出降水分配较均匀。评价小结:同学们分析得非常透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区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是全年温和多雨。对比分析:投影展示课本图6.9和图6.10,比较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差异。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比较并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是冬冷夏热,降水较少。综合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可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言)老师小结: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大部分草场可常年放牧,适合发展畜牧业,也较适合水果、蔬菜和花卉的种植,但由于阴雨日较多,日照不足,雨热不同期,部分粮食作物的生长会受到不良的影响。(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欧洲西部发达的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此外,畜牧业之所以发达也与当地人的重视有关,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为“绿色金子”。在英国,畜牧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70%以上,法国和德国的农业产值中,畜牧业比重也略高于种植业。荷兰、丹麦等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其中丹麦的乳畜产品在出口总额中占30%以上,火腿、熏肉、香肠、乳酪是主要的出口产品。那欧洲西部国家的农业结构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呢?学生朗读:课本62页阅读材料。提出问题:本区是一种什么样的农业结构?以什么为主?学生回答:畜牧业与种植业相结合,以畜牧业为主。引申思考:这种农业结构的形成除了受自然条件影响,还与什么社会经济条件有关?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提示学生从畜产品与农产品价格比较)学生回答:畜产品价格高,农产品价格低。老师小结:这种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结构的形成还受社会经济的影响。因为深加工的各种畜产品的附加值远高于种植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更高的利润。提出问题:本区劳动力短缺,而农业还高度发达的原因是什么?投影展示:课本62页图8.21“乳产品的生产过程”,老师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得出结论: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专门化和社会化。(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欧洲西部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