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的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中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计上出人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的映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对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是集中于对新世界的探索以及对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起来的蕨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幻小说就会沿着自己的方向前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的小说,不等于科学技术。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三体II•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三体III•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类型小说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感作细致描绘。
B. 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索上较为随意。
C. 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
D. 材料三认为当下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有变化,这里的“文学思维”的含义不同于材料二论及的科幻小说的“文学性”。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慈欣看重科学设定的宏大和新奇,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他对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也有借鉴和吸收。
B. 《三体》被一些读者评价为“细致不足”,是因为这些读者还是以阅读传统的文学作品形成的审美习惯来看待它。
C. 科幻作品激发的阅读快感通常是一种令人倍感惊奇的体验,也是一种比传统文学所激发的阅读快感更有力的体验。
D. “文学性”这个概念应该与时俱进,避免固化,保持边界的开放,以更公允地评价科幻文学等文学样式。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定义的困难性,主要在于科幻小说是一种跨门类的、延展广阔的文学。
B. 科幻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其丰富的故事资源,这种资源由科技的进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
C. 只要不违反基本的科学原理,作家完全有权利在作品中加进自己的天才臆测。
D. 现代科幻文学对科学最新进展的表现很有限,大量故事的核心仍基于古典科学。
4. 材料二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科幻小说是否合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D 2. C 3. B
4. ①以问句开篇,引发关注;②采用辩驳的论证结构,先立再驳;③论证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等。(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5. 观点一:不合理。①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是基于文学史建构起来的,已经形成一种相对封闭的审美惯性,不适用于评价科幻小说这种文类;②科幻小说依托科技发展。长于构建幻想的新世界,给读者提供一种惊奇的审美体验,这是一种新的“文学性”。
观点二:有一定的合理性。①科幻小说毕竟还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类;②科幻小说可以借鉴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在细节描写、叙事形式探索和情节模式等方面取长补短。(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
A项,由材料二中的“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显得疏阔”“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是集中于对新世界的探索以及对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可知,不是“无暇”,而是不愿意着力于此。
B项,材料二中说“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不用力”不等于“较为随意”。
C项,材料二并未指出“被传统的文学所排斥的刻板的文风恰是科幻文学需要的”,而是重点阐述“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是集中于对新世界的探索以及对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项,材料二中说的是“形式探索无法与对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的阅读快感”,这并不等同于“比传统文学所激发的阅读快感更有力”。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谈论是科幻文学的优势,可以作为材料二的论据。
A项,谈论的是科幻小说定义的问题。
C项,谈论的是作家对自己作品的建构权利。
D项,谈论的是科幻文学与古典科学的关系。A、C、D三项都与材料二的观点不符。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等。
从论题或论点的提出看,材料二以“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开篇,引发读者的关注。从论证的方式看,材料二采用先立后驳的方式,先分析论证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的原因,然后再反驳用传统的文学性来看待科幻小说的错误观点。从论证方法看,材料二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第二段先是运用对比法,将一般的小说与科幻小说的写法进行对比;然后运用例证法,以《三体》为例,论证科幻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大框架上,作品就显得疏阔的观点;第四段运用引证法,引用卡勒的观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考查学生阅读文本、提取筛选、整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得出自己的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先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阐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答“合理”,也可以答“不合理”,关键是结合材料来分析,言之成理。如果答“合理”,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思考。材料一说到刘慈欣创作科幻作品时,起初有过把科幻从文学中剥离出来激进想法,后来意识到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这说明,从创作实践上看,科幻小说也要有文学性。从材料三的观点看,科幻小说虽然不同于传统的文学,但它还是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文类。如果答“不合理”,从材料二看,则主要有以下依据:从文学性的来源看,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源于文学史,已经形成惯性,不足以涵盖新文学样式;从科幻小说的特点看,它是一种新的小说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性,如果用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来评价,不合理。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镇的黑夜与白天
迟子建
我是迈过鲁迅故居的门槛的,我不敢踩它,怕那像历史卷轴一样的门槛会被踏碎了。只记得它很大,门是一重接着一重的,所有的房间都陈设着古旧的家具和器皿,它们就像老人们历经沧桑的眼睛一样,沉静而又略嫌冷淡地望着我们。我注意到屋子没有大窗口,那栗色的窗子又一律是木格的。木格很细碎,就仿佛是横在窗上的一把把剪刀一样,把射进屋的阳光给凭空剪得零落而黯淡,所以几乎很难看到一间阳光充足的屋子。当年的“迅哥儿”流连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住在永远暮气沉沉的房子里,他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就会更为迫切。而由这寂静和昏暗生发出的幻想,也会像河里游荡的小鱼一样活跃。
这是绍兴,而绍兴在我的心目中就是鲁镇。已是子夜时分了。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大排档正在高潮上。那排档是南北向的一条长巷,有些歪斜,而正是这歪斜,使它显出了随意、世俗和浪漫的气息。巷子里湿漉漉的,这当然不是雨的滋润,而是摊主洗菜时泼出的水。摊位一座连着一座,清一色的塑料棚顶,每个棚子大约放四五张圆桌,每张桌都能容七八个人。摊前的煤火通红通红的,炒菜的声音和着摊主招徕客人的声音,让人觉得亲切和温暖。这种时刻,我心中鲁镇的影子一闪一闪地呈现了。我仿佛看到了孔乙己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情形;我还看到了吕纬甫在酒楼上讲述两朵剪绒花故事时怅惘的神情。我甚至想,如果不远处的护城河下泊着一条船,我们登得船上,在夜色中划桨而行,一定能够看到真正的社戏,喝到戏台下卖的豆浆。如果碰到一个老旦坐在椅子上咿咿呀呀地唱个不休,我也一样会烦得撑船就走。如果偷不成别家的豆子在船上煮着吃,就姑且偷一缕月光来当发带,束着我随风飘扬的长发。夜越来越深了,是凌晨时分了,我们却毫无睡意。
次日,我起得很迟。沿着绍兴广场的护城河北走,没有多远,老街就呈现出来了。见到它,我的眼睛蓦然一亮,感觉它仿佛扭着身子活跃地动了几下。在狭窄的老街上闲走,我会无限地放松和陶醉。这种时刻,你觉得那街分明像河流一样,它潺潺地流动着,等着你的脚踏出阵阵水花。这街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它的两侧是层层叠叠的老房子。房前的门楼各具特色,有的高而窄,有的矮而阔。房子多数是两层的小楼,但也有三层的。它们的色彩以栗色和苍灰为基调,屋顶的瓦却基本是深灰的,灰得年头久了,就泛黑了。不过它们与天色是极为协调的,仿佛它们就是天的底座。你不要小觑了这老街,看着它不长,走起来就长了,长得仿佛没有尽头。而且也不是笔直的,略略地弯着,它这种弯不是老人的那种透出暮气的驼背,而是一个少女笑得不能自持时妖娆的弯腰,风情万种。
街上很少有行人,石板路上干干净净的,给人以明净、妥帖之感。我推开了几处门楼,进得院子,更想直接地接近老房子,真正的老屋比比皆是,它们保持房屋原来的状态,格局是老格局,窗户也是老窗户。如果不是有现代的人影闪现在房子里,我会误以为回到了一百年前的鲁镇,听见了单四嫂子在空虚寂静的夜晚呼唤宝儿的哭声,嗅到了华老栓买来的人血馒头被火焰舔舐过所发出的奇怪的香味,看到了在祝福声中被主人呵斥后凄凉地放下烛台的眼神呆滞的祥林嫂。这是鲁镇,是鲁迅笔下那个永远不会消失的鲁镇。那屋檐上的荒草,那窗棂上所弥漫的蒙昧天光,那院子中的桂花树,那天井中放置的杂物,似乎都透着旧时代的气息,它让人有某种伤感和惆怅,又让人有某种辛酸后的喜悦。
在那条老街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着白衣的盲人。他用一根细而长的竹竿探着走路,走得不急不躁,有板有眼。看来他对这老街熟稔之极,老街也许是他的眼睛仅能看到的一道光。当我们走完老街在一家茶楼坐下时,透过拉起的窗户,我能望见护城河上的拱形石桥。那桥是灰色的,上面匍匐着一些绿色藤萝,有棵高高的柳树越过石桥,它仿佛是一个淘气的少年,赤脚站在水里,笑嘻嘻地看着流水。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再远一些,便可望见老街上的房屋,看见灰瓦和飞檐,它们像漂浮在鲁镇上空的凝重的浮云,让我陷于回忆和思索之中。
我总想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从他的故居到老街,我感受到的是栩栩如生的鲁镇,它闲适、恬静、慵懒、舒缓,这是能让人的想象力急遽飞翔的地方。孔乙己是现实的,但也是浪漫的,只不过那是被苦难压榨出的辛酸的浪漫:他赊账喝酒,他偷了书被人打断腿时为自己的辩解,都体现了鲁迅在其身上倾注的浪漫主义的热情。还有那个让人过目不忘的阿Q,他对革命的无知的游戏态度,他自甘其辱的精神上的自我安慰,直至他为自己生命的终结而努力画上的那个圆圈时,都仿佛是神秘的、可爱的,让人憎恨而又同情。而在《故事新编》中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挥洒自如。《出关》里骑着青牛的老子,还有《铸剑》里在滚烫的大金鼎里那颗如泣如诉的报仇的人头,不都是些有光彩、有魅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浪漫主义人物么!
绍兴似乎总是阴气沉沉的,我心目中的鲁镇因了这特定的天色而一直伫立在眼前。它的白天和黑夜仿佛是没有界限的,白天有暗夜的气象,而黑夜又有白天隐约的影子,一如鲁迅作品带给我的气息。待我把目光再转到石桥上时,竟然又看见了先前在老街里遇见的那个盲人,他怀抱着竹竿,沉静地坐在石桥上……但他不是沉静地坐着,他不时地转身,用竹竿去抚弄柳树,于是就有一些微黄的柳叶天女散花般地被打落。它们落在水里,向下游荡来,渐渐地接近我们所坐的茶楼。我多想在它们经过的一瞬间泼一杯清茶在它们身上,可我怕同行者笑我痴狂,而且我也不敢肯定,它们确乎能够领受茶的芬芳之气,于是只是静看着它们一摇一摆地远去。
(迟子建同名散文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立足于绍兴黑夜与白天的色调,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了眼前所见的大排档、老街等景象,极具画面感。
B. 作品将绍兴的现实场景与鲁迅作品中的众多人物自然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C. 老街上的白衣盲人给作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不急不躁,有板有眼”的步态,让作者感受到老街生活的从容平静。
D. 作者认为绍兴是一个让人想象力急遽飞翔的地方,正是这一方乡土促使鲁迅形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7. 作者为什么认为绍兴就是鲁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8. 作者为什么以“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①绍兴是鲁迅小说中鲁镇的原型。
②绍兴孕育了鲁迅,鲁迅用作品创造了鲁镇,绍兴与鲁镇联系紧密。
③这是作者游览绍兴时的独特感受,作者身处绍兴,仿佛置身于鲁迅笔下的鲁镇,绍兴与鲁镇融为一体。
8. ①用以概括文章的内容:绍兴黑夜的大排档和白日的老街,引发了作者关于鲁镇的联想与感悟。
②用以形象的揭示鲁迅作品的特点:既揭露黑暗,又传递光明。
③用以象征鲁迅的特点:既有现实的冷峻,又有浪漫的温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 项,“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表述错误。作者认为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他笔下的人物也不乏浪漫主义色彩,但并不是说鲁迅的创作风格是“浪漫主义”的。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概括、筛选的能力。
作者为什么认为绍兴就是鲁镇?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根据文本“我心中鲁镇的影子一闪一闪地呈现了。我仿佛看到了孔乙己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情形;我还看到了吕纬甫在酒楼上讲述两朵剪绒花故事时怅惘的神情。我甚至想,如果不远处的护城河下泊着一条船,我们登得船上,在夜色中划桨而行,一定能够看到真正的社戏,喝到戏台下卖的豆浆。如果碰到一个老旦坐在椅子上咿咿呀呀地唱个不休,我也一样会烦得撑船就走。如果偷不成别家的豆子在船上煮着吃,就姑且偷一缕月光来当发带,束着我随风飘扬的长发”可知,①绍兴是鲁迅小说中鲁镇的原型;根据文本“如果不是有现代的人影闪现在房子里,我会误以为回到了一百年前的鲁镇,听见了单四嫂子在空虚寂静的夜晚呼唤宝儿的哭声,嗅到了华老栓买来的人血馒头被火焰舔舐过所发出的奇怪的香味,看到了在祝福声中被主人呵斥后凄凉地放下烛台的眼神呆滞的祥林嫂。这是鲁镇,是鲁迅笔下那个永远不会消失的鲁镇”可知,②绍兴孕育了鲁迅,鲁迅用作品创造了鲁镇,绍兴与鲁镇联系紧密。根据文本“ 我总想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从他的故居到老街,我感受到的是栩栩如生的鲁镇,它闲适、恬静、慵懒、舒缓,这是能让人的想象力急遽飞翔的地方”可知,③这是作者游览绍兴时的独特感受,作者身处绍兴,仿佛置身于鲁迅笔下的鲁镇,绍兴与鲁镇融为一体。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作者为什么以“鲁镇的黑夜与白天”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根据文本第二段可知,作者着重描写绍兴黑夜的大排档,而三、四、五、六段则抓住了绍兴白日的老街,从而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鲁镇的联想与感悟。由此可见,标题“鲁镇的黑夜与白天”恰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文本“它的白天和黑夜仿佛是没有界限的,白天有暗夜的气象,而黑夜又有白天隐约的影子,一如鲁迅作品带给我的气息”可知,从更深层的角度考虑:用以形象的揭示鲁迅作品的特点:既揭露黑暗,又传递光明。根据文本“我总想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可知,从象征的角度考虑,标题用以象征鲁迅的特点:既有现实的冷峻,又有浪漫的温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亭即驿亭,是由驿站所设置的供行旅途中歇宿的处所。
B. 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 所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 相国是辅佐君主治理国政的最高长官。韩信死后,丞相萧何被刘邦拜为相国。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 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 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 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韩信。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
②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13. 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答案】9. D 10. A 11. C
12. ①(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许可,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
②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而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
13. 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疑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为他设卫队,名为宠信,实际是为了监视他。
【解析】
【分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句子意思是:沛公当了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人口多少,兵力强弱的地方,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
“而去”与前面的“烧咸阳”是紧密相连的动作,主语都是“项王与诸侯”,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C两项;“以何”是“因为萧何”的意思,表示原因,后面的“具得秦图书”为结果,故两者不可断开,排除B项。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亭长是管理亭的官吏”说法错误,战国时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并不是管理亭的官吏。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错,原文为“群臣皆莫敢言”,可见并非心悦诚服。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
(1)“可”,认可、赞同;“从事”,做、施行;“辄”,第一个“辄”:总是,第二个“辄”:就;“便宜”,最合适的方式;“闻”,使……知道。
(2)“徒”,只是;“议论”,发表见解;“文墨”,指文书辞章,也指从事文书辞章写作;“不战”,从不上战场;“顾”,表转折,却,反而;“何也”,为什么。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
本题要求学生简要说明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要结合人物性格,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根据上文“淮阴侯谋反关中”,淮阴侯造反引起了刘邦的警觉怀疑,萧何“徒持文墨议论,不战”却位居高官,对萧何“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萧何守在关中,没有什么需要冒危险的事情却给萧何卫队,表面上看是体现了皇上对萧何的宠信和保护,实际上是为了监视萧何。最后萧何拒绝封赏的事实证明召平的担忧是对的,因为“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说明刘邦是以此试探萧何是否怀有二心。别人没有看出这一点,唯有召平看出了,因而他为萧何感到忧虑。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萧相国何,是沛县丰邑人。高祖担任亭长,(萧何)经常帮助他。等到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沛公当了汉王,让萧何当丞相。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人口多少,兵力强弱的地方,百姓们的疾苦,都是因为萧何完整地得到了秦朝的文献档案。萧何(向汉王)进言(推荐)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汉王率领军队向东平定三秦,萧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在后方,(负责)收服巴蜀,镇守安抚,发布政令,告谕百姓,为(在前方作战的)军队供给粮食。汉王二年,汉王联合诸侯一起攻打楚国,萧何留守关中,侍奉太子,在栎阳处理政务。(他)制定各种法令规章,建立宗庙、社稷、宫殿、县邑。(诸事)总要奏请汉王,许可,获准了就执行倘若来不及奏请汉王,就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汉王来了再报告。汉王五年,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汉王)要评定功劳,进行封赏。(由于)群臣争功,过了年多仍然没把功劳(的大小)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把他)封为酂侯,给他的封地很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铠甲,手执兵器作战,多的打过一百多场仗,少的也经历了几十次战斗,攻破敌人的城池,夺取敌人的土地,或大或小,都有战功。如今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管文书案卷,发发议论,不打仗,反而功居我等之上,为什么?”高祖说:“诸位懂得打猎吗?”(功臣们)回答:“懂得。”(又问:)“你们知道猎狗的作用吗?”答道:“知道。”高祖说:“打猎的时候,追赶扑杀野兽兔子的是猎狗,能够发现踪迹(向猎狗)指示野兽所在之处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诸位只能奔走追获野兽,不过是有功的猎狗。至于萧何,(他)能发现踪迹,指示方向,是有功的猎人。何况你们都只是自己本人追随我,至多不过加上两三个亲属。而萧何全宗族几十个人都跟随我,(他的)功劳是不能忘记的。”群臣(听了)都不敢再说什么。汉王十一年,陈稀反叛,高祖亲自统率军队,到达邯郸。(战事)还没有结束,淮阴侯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高祖听说淮阴侯已经被杀(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食邑五千户,命令安排五百名士兵由一名都尉率领充任相国的卫队。(当时)许多人都(向萧何)道贺,只有召平表示忧虑。召平对相国说:“(您的)祸患从此开始了。希望您辞让封赏不予接受,再把自己的全部家财私产拿出来赞助军需,这样皇上心里就会高兴了。”相国听从了召平的计策,高祖果然大为高兴。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
陈文龙[注]
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
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
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
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写得慷慨悲壮,从多方面体现出作者临危不惧、忠义爱国的精神品格。
B. 本诗颔联写了作者愿珍惜生命,但要死得其所,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
C. 虽家族多人已相继死难,作者仍对尚存的第二个儿子表达了自己的不屈之志。
D. 诗中“支”“移”“时”“旗”“知”押韵,朗朗上口,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
15. 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临难不苟的气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这一联的含意是:宁肯被敌人杀掉以血衅鼓,也不会屈服;②上下句形成了转折关系,有力地表明了诗人为国捐躯的决心;③“须信”“未闻”两个词语不仅起到关联的作用,且对仗工稳,音节铿锵,强化作者凛然殉国的豪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错误。而是“表达了慷慨悲壮英勇无畏的殉国精神”。颔联采用了用典和对比的手法来写。“自经沟渎非吾事”化用了《论语宪问》中孔子的语意,表明自己志向宏远,绝不做无谓的牺牲,而要为国立功;“自经沟渎”又与下句的“臣死封疆”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慷慨悲壮英勇无畏的殉国精神。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临难不苟的气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需要明确使用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和表达的情感等。“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累臣”是古时被拘囚于异国的官更对所在国家的自称。结合注释“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及首联内容分析,虽然形势危急,小城难以支撑,但诗人在极端艰危之中并不动摇,表现出诗人守土抗敌,坚忍不拔的志向和矢志保卫国家的思想感情。表达必死的意向,运用典故表达自己临难不苟的气节。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指现实善恶错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应有的天道公理形成鲜明对比。
(4)《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与爱人分隔两地,无限惆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为国以礼 ②. 其言不让 ③. 浴乎沂 ④. 风乎舞雩 ⑤. 咏而归 ⑥.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⑦. 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⑧. 同心而离居 ⑨. 忧伤以终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注意下列字的写法:沂、雩、延。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笔墨最先成熟于书法之中,后来书法入画,使得笔墨在中国画中形成了 的魅力。书法入画,进而产生了水墨写意人物画,这一书一画之所以能融合在一起,是因为都以笔墨为本,讲究骨气、格韵。书法、中国画都是以笔墨语言来 物体形象,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是通过造型来表达笔墨精神的,笔墨是书法与中国画的核心。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墨法苍润、干练流畅,全文234个字,蘸墨仅7次,文中出现了大量的枯笔,每一笔都 着强烈的悲痛之感。文中墨色由浓变淡,笔画由粗变细,点画间牵丝映带,都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反映,通篇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的情感融为了一体。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描绘的是一位袒胸露腹的老者形象,整幅画用笔豪放,墨色变化丰富多彩,质感强烈,给观赏者一种 的感觉。画面虽然只详细勾勒了面部和腹部,其他地方大笔横扫,( ),这就是对“一笔藏万笔”的真实体现。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别具一格 创造 表达 自由洒脱 B. 别具一格 塑造 流露 酣畅淋漓
C. 独树一帜 创造 流露 自由洒脱 D. 独树一帜 塑造 表达 酣畅淋漓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却只用寥寥几笔
B. 寥寥几笔之后,但其表现力却是无穷无尽的
C. 寥寥几笔带过,但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D. 为读者创造无尽想象空间时,却只用了几笔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表现艺术形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
B. 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每个人的笔墨中都承载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C. 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表现艺术形式,每个人的笔墨中都承载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
D. 无论书法还是中国画,都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
【答案】17. B 18. C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别具一格:指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单独树立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白成一家。句中指笔墨在中国画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魅力,故用“别具一格”更恰当,故排除CD。
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塑造:指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句子指书法、中国画都是以笔墨语言来表现物体形象,故用“塑造”更符合语境,故排除AC。
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流露:指意思、感情等不自觉地表现出来。句子指每一笔枯笔都在不自觉地展现出悲痛之情,故用“流露”更符合语境,故排除AD。
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舒适,常指文章、绘画等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自由洒脱:形容潇洒自然,不拘束。句子指《泼墨仙人图》用笔豪放,墨色变化丰富多彩,质感强烈,给观赏者饱满充沛的感觉,故用“酣畅淋漓”更符合语境,故排除AC。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文中“一笔藏万笔”,是指绘画中以少当多,用笔少而想象空间大。C项中,“寥寥几笔带过”和上文“画面虽然只详细勾勒了面部和腹部,其他地方大笔横扫”形成对照,后句“给我们留下了尤尽的遐想”则与后文“一笔藏万笔”相关联。依据邻近原则,把握语意之间的前后衔接, C项最恰当。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原句的错误有两处,错误一是“运用墨的变化来显现艺术形式”搭配不当,可将“显现”改为“表现”,故排除BD;
错误二是“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表现在每个人的笔墨中”与前文“运用墨的变化”“艺术形式”语意衔接不当,可改为“每个人的笔墨中都承载着独特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故排除AD。
故选C。
【点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
“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看我在杯盘狼藉的几张桌子之间犹豫,一个女孩子走过来,用手里的筷子和盘子向门外指了指,对我建议。店门外是摆了几张桌子,那里肯定凉快,可是我固执地挑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让女孩子把桌子收拾干净,然后要了六个门钉肉饼和两碗小米粥。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B.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 到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D. 你不能用这么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21. 文中画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20. D 21. ①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解析】
【分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本“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内容写想起专卖门钉肉饼小店,后面写“去吃门钉肉饼”,前后内容形成语意的跳跃。
A.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本草纲目》”是对“这部药学经典”的解释说明。
B.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跳跃,前面写“再去看看他”,后面写“有什么看头啊”,前后内容相近,形成语意的跳跃。
C.破折号的作用是语意的转折,“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与“山上打柴的记忆是幸福而快乐的”在语意上构成转折。
D.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通过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方式,对“一个人”进行补充说明。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从强调的重点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重点在“一扫而光”,强调吃的结果;原句重点落在“又心满,又意足”,能更好的表达“我”吃完肉饼后心情的舒畅与满足,强调的是吃完的心情,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似乎话还没说完,给人以结尾收束匆促之感;原句“又心满,又意足”,运用短句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语意完整,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从语体风格来看,改句“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表达比较普通;原句“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老教授问:“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 一棵细,你砍哪一棵?”大家都说:“当然砍粗的了!”老教授一笑:“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老教授又问:“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老教授说:“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终于,有人问:“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老教授收起笑容,说:“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请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答案】例文:
拒绝诱惑
诱惑是什么?它可以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棒棒糖,可以是学生们最沉迷的游戏,可是大人世界里的金钱、权利、名誉,可以是……对于拥有思想的人来说,有了欲望便有了诱惑的存在。所以诱惑是应人的欲望而生,只要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着许许多多的诱惑在我们身边,不时地挑逗、打动着我们的心弦。但我们能就这样接受诱惑吗?不,对于所有不利甚至有害的诱惑,我们应坚决拒绝!
如果刘邦在攻进咸阳后,没有拒绝金钱美女的诱惑,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战胜项羽,那么中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封建王朝。
如果李白以违背平日之志要换取仕通通畅,中国诗歌文学中也许就少了一位豪爽奔放的伟大诗人……
如果那些伟大科学家们接受诱惑,那么他们肯定都不能作出如此之大的成就,那么整个人类文明就不会有如此之大的进步。
所以,拒绝诱惑,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品质,它不管对个人,或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拒绝诱惑,能使你的心灵保持一份纯洁与宁静。这个世界实在是太五彩缤纷,要在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着实不易。但是,有位哲人说过:“一切的罪恶都缘于人的欲望。”所以只要消除欲望,人心自然也就宁静起来。而消除欲望,就要坚决拒绝诱惑。所以,拒绝诱惑吧,为了心中的一片宁静。
拒绝诱惑,能使你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安于宁静毕竟不是人的最终目标,想成为陶渊明的人只是少数。人们总会有自己的理想,并总想为实现理想奋斗。而当我们在拼搏过程中取得一定成就时,迎接我们的是鲜花与掌声,我们会怎么做?有的人只是快速穿过这一片美景,大步向前,最后取得成功。而有的人则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为什么他们的结果不同?那是因为前者坚决拒绝了诱惑,而后者则沉迷于诱惑。他们对诱惑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们最后的成功与否。所以,拒绝诱惑吧,让我们不断向前,不会停于中途。
所以,拒绝诱惑吧,不要为失去了那一点诱惑而叹息,它们并不会给你带来多余的什么。但是,如果拒绝了它们,你将发现,换回的将是更加光明的一切!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做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把握好审题立意。我们首先要读懂材料,材料以对话的形式叙述了整个故事。至于砍那棵树,这只是材料的形式。材料的关键点在于“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由此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确定本题的立意:
1、目的、目标和信念。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做事不能盲目,随时变动,否则一事无成。
2、认识自我。自己需要什么,自己该向哪个方面努力,要正确认识自我。
3、人生的规划。没有规划的人生,是失败的人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关键在于规划。
4、明确立场,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明确自己的所需,不可随便改变自己的原则。
5、坚持,人生贵在坚持,恒心铸就成功。
6、诱惑。人生有许多诱惑,不能因诱惑而迷失自己我。
【名人言论】
①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查士德斐尔爵士
②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蒙 田
③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伏尔泰
④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⑤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恰普曼
⑥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⑦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白哲特
⑧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黑格尔
⑨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爱因斯坦
⑩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
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