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巩固卷(二)-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复习巩固卷(二)-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语言表达,判断题,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中复习巩固卷(二)-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填空题1.读拼音,写字词。 zhuān 头 bǎng 架 qī息 áo zhōu bì免 zhēng 发 fén 烧 pái huái 2.请用“ ”画出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并改正在后面的横线上。(1)消逝(sì) 筷子(kuài) 犬牙(quǎn) 黄焖鸡(mèn) (2)搀扶(chān) 鸿毛(hóng) 铁锹(qiān) 搪瓷碗(táng) (3)荒芜(wú) 惆怅(zhōu) 栗子(lì) 水潺潺(chán) (4)暂时(zàn) 关押(yā) 刨土(páo) 奄奄一息(yān) 3.将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练习。万( )( )新 ( )七八( ) ( )( )非福( )灯( )彩 不可( )( ) 永无( )( )(1)表示一切景象或事物都变得面貌一新的词语是____________;形容永不罢休,永不停止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2)用画线的词语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匆匆》是著名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紧扣“_____”二字,刻画了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更有早行人。(3)《腊八粥》围绕__________讲述了八儿母亲熬煮腊八粥的过程和全家人喝腊八粥的画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图景。(4)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 。——《寒食》 二、语言表达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1)这一定是附近的野人留下的脚印。(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八儿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照上面的句式,写一写你曾经流逝的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口语交际。近年来出于环境保护需要,政府要求春节期间不得燃放烟花爆竹,但也有不少人非常怀念爆竹的声音和烟花的美丽,感觉现在少了些年味儿。围绕“春节期间是否应该允许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话题,说说你的看法,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7.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按习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8.阅读时,抓住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人的性格和精神。( )9.“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的“迢迢”和“皎皎”互文见义,都指“遥远”。( )10.“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这个句子是设问句,意思是“还能有办法来反抗。”( )1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 ) 四、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铁杵成针》,完成练习。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①,弃去。过是②溪,逢老媪方③磨铁杵④。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⑤,还⑥卒业⑦。注释:①未成:指学业没有完成。②是:这。③方:正。④铁杵: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⑤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⑥还:回去。⑦卒业:完成学业。1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2)太白感其义,还卒业。“其”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13.翻译下列句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列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jǐn jìn)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nín níng)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16.这段话选自散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17.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18.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从这个排比句我感受到了 。19.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0.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过去了。21.选择填空:朗读这段话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___。(豪迈、坚定、感慨)22.时间这样的来去匆匆,自古有志者都很珍惜时间,请你写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来时刻提醒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一碗馄饨》。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女孩愣住了。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23.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疲惫不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而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25.女孩第一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第二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她会想:__________________26.读了这篇短文,我懂得了今后应该这样做: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27.习作天地。题目:如果我是 提示:同学们对未来往往充满美好的憧憬,有的想当解放军战士,有的想当农业专家,有的想当老师……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如果你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又怎么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呢?请插上想象的翅膀,写一篇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可填“老师”“公安民警”“节目主持人”……),再作文;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想象合理、丰富;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1.【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绑”“栖”“熬粥”“蒸”“焚”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2.(1)sì shì(2)qiān xiān(3)zhōu chóu(4)yān yǎn【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1)消逝(sì)——shì:慢慢逝去,不再存在。(2)铁锨(qiān)——xiān:铲砂、土等东西的工具,用熟铁或钢板制成,长方形片状,一端安有长的木把儿。(3)惆怅(zhōu)——chóu:失意,伤感。(4)奄奄一息(yān)——yǎn:呼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形容即将死亡。3. 象 更 零 碎 焉 知 张 结 思 议 休 止 万象更新 永无休止 张灯结彩 今天的数学作业弟弟竟然全做对了,真是不可思议!【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选词填空和词语造句。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零七八碎:零碎而杂乱。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张灯结彩:张:设置,悬挂。结:系。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喜庆或节日的繁华景象。不可思议:原为佛教用语,指思想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后来形容无法想象,很难理解。永无休止:永不罢休,永不停止的意思。(1)根据词义,表示一切景象或事物都变得面貌一新的词语是“万象更新”;形容永不罢休,永不停止的词语是“永无休止”;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的词语是“张灯结彩”。(2)学生按照要求运用“不可思议”这个词语造句即可,注意书写正确、规范。示例:他孤身一人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了十三年,真是不可思议。4. 朱自清 匆匆 时间流逝的踪迹 时光流逝的感慨 莫道君行早 腊八粥 八儿在一旁等着吃腊八粥的情态和急切的心情 淳朴、温馨的 轻烟散入五侯家【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填空。(1)《匆匆》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出自:古训《增广贤文》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别以为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3)《腊八粥》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看到粥的惊异以及吃到粥的满足,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作者用娴熟的笔法、细腻的笔调叙述了腊八节浓郁的民俗风情,使课文犹如一张腊八风俗画,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整篇课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神态和心情,展现了一幅纯朴、和谐、温馨的图景。对话贯穿全文,从八儿向母亲焦急的询问,到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到惊讶,展现八儿的的天真和童趣。(4)“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是寒食节本应禁火,但黄昏时皇宫中却传赐蜡烛燃火,那蜡烛的轻烟飘散在近幸大臣之家。5. 这不可能不是附近的野人留下的脚印。 八儿让妈妈抱他起来看看。 上学的时候,时间从轻快的脚步声中穿过;考试的时候,时间从紧张的呼吸中溜过;放学的时候,时间从一声声欢呼中飞过。【详解】本题考查改双重否定句、改转述句、仿写句子。(1)本题考查改双重否定句。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的方法和步骤: 一找: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二换: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e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绝对”等词语,三删: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特别”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四查: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根据方法,原句改为:这不可能不是附近的野人留下的脚印。(2)本题考查改转述句。改写时,掌握“两改一查”的方法,即改标点、改人称,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做题时,把说话内容中的“您”改为“我”,“我”改为“他”,再把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前、后引号即可。根据方法,改为:八儿让妈妈抱他起来看看。(3)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结合句子可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写一写你曾经流逝的日子,如:上课的时候,时间从老师朗朗的讲述声中过去;奔跑的时间,时间从我们的脚步声中溜走;做作业的时候,时间从我们的笔尖跨过。6.我认为春节期间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可以增加节日气氛,让春节过得热闹、喜庆;但不能在城市大规模地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去离城市较远、人口密度较低的郊区,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燃放。【详解】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然后组织语言。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根据题干可知,是围绕“春节期间是否应该允许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话题来谈自己的看法,先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合理即可。如:作为华夏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传统习俗,燃放烟花爆竹是老百姓一种表达喜庆、欢快心情的形式。殊不知,在一声声烟花爆竹震耳欲聋的巨响后面,存有许多危害。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引起火灾和伤人事故。 7.√ 8.√ 9.× 10.× 11.√ 【解析】7.本题考查传统节日的理解。寒食节,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故正确。8.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根据积累可知,抓住描写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就可以体会到一个人的性格和精神。故正确。9.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意思是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迢迢:遥远的样子。牵牛星:河鼓三星之一,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皎皎:明亮的样子。故错误。10.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这个句子是反问句,用疑问的语气表达否定的意思,意思是“不能设什么法来反抗。”故错误。1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北京的春节》是现代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全文充满北京味儿的朴实语言,陈述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又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故正确。12. 老媪 老媪的 13.李白被老媪的意志所感动,于是回到山中完成学业。 14.持之以恒。做任何事都要有毅力,有恒心,肯下苦功。 15.①匡衡——凿壁偷光 ②孙康——映雪照读。 【解析】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12.本题考查字词理解。(1)“之”在句子中作代词,代指是谁,要联系上文: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李白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由此可知,“之”代表老媪。(2)“其”在句中作代词,联系上文:老媪回答:“欲作针。”太白感其意……由此可知,“其”代指老媪。1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文言文的句子翻译尽可能做到字字翻译,如果翻译后句子的意思表达不完整或者不通顺,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调整语序,做到“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可知:“太白”指李白。“感其意”指被老媪的意志感动。“还”指回去。“卒业”指完成学业。增补字眼,修改通顺,则为:李白被老媪的意志感动,于是回去完成学业。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坚持不放弃,一根铁棒都可以磨成细细的真。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表达这个意思的成语可以写:坚持不懈、水滴石穿、锲而不舍,学生能写出一个意思相符的成语也可。1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关于勤学的事例还可以写:孙敬——用绳子一端绑着头发,一端悬在梁上,以防半夜读书打瞌睡。苏秦——读书时,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以防睡着。车胤——用布袋装着萤火虫,借萤火虫的光夜读。16. 《匆匆》 朱自清 17.jǐn níng 18.排比句: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匆匆流逝。 19.解释说明 20. 睡觉 床边 21.感慨 2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解析】16.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这篇散文是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匆匆》,作者是现代作家朱自清。注意文章名字要用书名号表示,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记忆作者,就不难回答了。17.本题考查字音辨别。尽:读jìn时,表示竭,完,达到极限,例如:竭尽、尽头、尽兴等。读jǐn时,表示力求达到最大限度,例如:尽早,尽量,尽管。“凝”只有一个读音níng,表示凝结,集中。18.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排比,指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短语、分句或句子,来加强语势或深化语意。阅读选段可以找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句子连用了三个“……的时候(时),……从……过去”,属于排比句。排比句列举了生活中的细节,而时间就是在不经意间流逝,不可挽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无奈和惋惜。19.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小学常考的作用有:解释说明、意思转换或转折、意思递进、语音的延长等。判断作用,要仔细分析破折号前后内容的关联。破折号前面是“于是”,内容比较单薄,再联系前文来加深理解“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太阳”在这里按时时间,太阳和时间都没有脚,这是拟人的写法,突出了时间会悄悄流逝的,“于是”会怎样呢?时间会怎样流走呢?破折号后面进行具体的阐述,所以,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后面是对前面的具体解释或说明。20.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的例句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仿写的格式题干也给出了,学生能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内容,合情合理,没有语法错误,即可得分。21.本题考查朗读句子的情感。这段话主要写了时间是怎样来去匆匆、稍纵即逝的,从文中的“叹息”“茫茫然”和体现出的无奈和惋惜,可知应该用感慨的情感基调来朗读,感慨时间无情地流逝。22.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积累。题目要求写的名言警句主题是“珍惜时间”,例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关汉卿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23. 形容非常疲乏,过度劳累。 看到了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 24.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25. 她感激老婆婆给了她一碗馄饨和一小碟菜 她看到了疲惫不堪的母亲在路口等她,听到了母亲说的话,她感到很后悔 是呀,妈妈天天煮饭给我吃,我却没有感激过她,而老婆婆免费让我吃了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我就这么感激她。我最应该感激的人是妈妈呀! 26.孝敬父母,报答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 【解析】2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理解词语可以用拆分法、近反义词法、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疲惫”可以联想到“疲劳、劳累”,“不堪”表示程度比较深,承受不了,两个合并起来就可以推出“疲惫不堪”是指非常劳累的意思。“视”可以理解为看见,“视而不见”就不难理解为:看见当作没看见,没有放在眼里,没放在心上的意思。24.本题考查找中心句。中心句是可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者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一般出现在开头或者结尾。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讲了一个女孩因和自己的母亲赌气而离家出走,遇见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老婆婆的教育和爱心,让女孩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文章最后一句: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视而不见”。这句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故是中心句。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仔细阅读短文,找到两次有关掉眼泪的描写,第一处在第二自然段“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联系上文可知,她“满怀感激”是因为她觉得一个陌生的婆婆都可以煮馄饨给她吃;第二处是在第四自然段“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结合上文内容可知,这一次掉眼泪一是因为妈妈对她无私的爱,她很感激妈妈,也是因为妈妈为了生活奔波劳累还要为她操心而觉得愧疚。此时她可能会感谢母亲,为自己的任性和视而不见自责、愧疚,学生能写出符合当时情景,注意人称和语气的恰当运用,合情合理,语句通顺,即可得分。26.本题考查学生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基础上的拓展延伸。阅读这篇文章可知,我们在生活中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却不注重体会这种恩情,也不加以珍惜,反倒因为别人的一句问候或收到别人的一份小礼物,而感动不已。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感激别人的时候也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我们应该主动帮父母做家务,当他们累的时候给他们揉揉肩,当他们渴的时候给他们倒杯水,好好学习去报答他们。学生言之有理,没有语法错误,即可得分。27.例文:如果我是老师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当一个老师,每天带领学生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跟同学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如果我是一名老师,那我会非常的严厉,但有时也会很温柔,会跟同学们打成一片,我会尽我的职责。如果我是一名语文老师,那我就得会识很多很多字,每天带孩子们穿越到各种古代人物身旁,让他们渐渐古代的大诗人李白,告诉他们这是哪位伟大诗人,还会把各种文学家,政治家等好多人物告诉他们,让他们对语文充满兴趣。如果我是一名数学老师,我想我一定会成为学生眼中的羡慕对象,我会教他们背乘法口诀,让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打开智慧的大门,跟着淘气,笑笑,一起学习数学。如果我是一名英语老师,那我得每天教他们学习英语,告诉他们学英语的乐趣。如果我是一名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地努力,当一名非常优秀的教师!【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习作。本次习作属于半命题想象作文,要写好这篇作文,我们首先就要放飞自己的想象,将假设的对象想清楚,比如说如果我是节目主持人,如果我是教师,假如我是警察……其次,大家还要把假设的对象的行为、想法想具体些。比如说,假如我是一名市长,我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我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么想?……如此想得越是具体,我们这篇文章写起来会是越具体,从而给人的印象会更加清晰、鲜明,给人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开头:点明给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中间:详细叙述自己怎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会做些什么。结尾:点题,抒发感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期中复习巩固卷(一)-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语言表达,判断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复习巩固卷(一)-2022-2023学年语文二年级下册(部编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填空题,语言表达,判断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中复习巩固卷(二)-2022-2023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部编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填空题,语言表达,诗词曲鉴赏,连线题,现代文阅读,书面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