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8.6 北方地区 (含答案)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8.6 北方地区 (含答案)第1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8.6 北方地区 (含答案)第2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8.6 北方地区 (含答案)第3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8.6 北方地区 (含答案)第4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8.6 北方地区 (含答案)第5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8.6 北方地区 (含答案)第6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8.6 北方地区 (含答案)第7页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8.6 北方地区 (含答案)第8页
    还剩4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8.6 北方地区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8.6 北方地区 (含答案),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经济作物,玉米谷子,棉花大豆,低温冻害,区域认识方法,黑龙江省,东北平原,地形特征,-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一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18 第十五章 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秦岭、淮河、渤海、黄海,并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北方地区的地形——平原、高原为主
    地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堆积
    活动 读图认识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1.根据下图,概括齐齐哈尔、石家庄和延安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①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③雨热同期
    气候差异:①气候类型 ②气温差异(年较差、最高月均温、最低月均温) ③降水差异(总量、季节变化)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差异:石家庄比齐齐哈尔冬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小,夏季降水多。
    原因:石家庄纬度位置较低,气温较高;石家庄距离海洋较近,且周围没有高大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水汽,降水较多。
    ①平原广阔,②土壤肥沃,③耕地集中连片④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劣势有哪些。
    收集资料,议一议华北平原的人们是如何应该春旱的。
    P12活动 认识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
    ①兴修水库;②跨流域调水;③打机井;④发展节水农业,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培育耐旱农作物;⑤采取地膜覆盖,建塑料大棚等,减少水分蒸发。
    考点二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2.自然——地形、气候、河流等
    3.人文——农业、工业等
    任务1 通过阅读东北三省地形图,指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任务2 山环水绕——认识东北地区主要的山脉、河流、平原
    ①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②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山地之间为东北平原。
    任务3 读图说出东北地区气温、降水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东北地区气候特点。
    ①纬度较高,②紧邻冬季风源地
    ①夏季降水较多,冬季积雪较多;②气温低,蒸发弱;
    观察东北三省传统民居的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出这种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①东北地区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②墙体厚、窗户小,利于保暖;③屋顶坡度大,便于积雪滑落。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东北农作物生产特点:春种、夏忙、秋收、冬储
    季节性积雪融化,土壤湿度大
    任务1:依据东北地区的地形与气候条件,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有利和不利条件。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需要;②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1.阅读图6.18,讨论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
    ⑤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⑥河流众多,灌溉便利。⑦交通便利,方便外运。
    商品粮基地:自然、人文
    ①停止开荒②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③部分地区退耕还湿
    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钢铁、机械、石油、化学等重工业
    2.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 产业结构单一等
    对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调整产业结构,更新设备,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考点三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任务1 运用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所跨省级行政区。
    1.读图说出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的省级行政区
    跨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大部分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②当地冬冷夏热,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当地千沟万壑,交通不便,人们经常喊话,久而久之,声音高亢而悠长。
    下列现象被认为支持“风成说”的证据,说说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黄土是从空中吹来的,而不是水冲来的。
    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塬指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塬面受到流水的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梁进一步被流水侵蚀,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的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如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
    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等③生产: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建梯田,种山杏、优质牧草
    考点四 祖国的首都——北京
    1.阅读教材地图6.44,认识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2)简要评价北京的地理位置。
    ③战略位置优越,三面环山,易守难攻;
    ⑤古道交汇处,对外联系方便。
    ①北京纬度位置优越,地处暖温带;位于半湿润区,干湿适中;
    ②海陆位置优越,距海较近;
    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1.阅读教材地图6.44,认识北京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1)从地形、地势、河流等方面,讨论北京自然地理条件的优势。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利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利于河流外泄;
    ③多条河流流经,提供水资源和航运便利。
    判断下列图片体现了北京的那种城市职能。
    下列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你认识他们吗?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
    首都国际机场我国规模最大、最繁忙的国际航空港
    ①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化交通网络
    ②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③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国家首都、世界城市、 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

    相关课件

    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北方地区课件: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北方地区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带季风,高温多雨,寒冷干燥,~800,半湿润,温带落叶阔叶林,黑土地,黄土地,一年一熟,两年三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0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这是一份30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课件)-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中考地理复习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北方地区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复习中考地理一轮复习:北方地区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1自然特征,大兴安岭,秦岭-淮河,温带季风,黑土地,黄土地,考点2东北三省,考点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