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课后作业题
展开5.2.1 平行线
教学任务分析
教 学 目 标 | 知识技能 | (1)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会用三角尺、方格纸等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基本事实) |
数学思考 |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过程. | |
解决问题 | 能够独立解决画平行线的问题,理解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 |
情感态度 |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 |
重点 | 1.了解平行线的定义,并能用符号表示.能借助三角板,方格纸等画平行线. 2.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基本事实). | |
难点 | 探索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 活动内容和目的 |
活动1 平行线的概念
活动2 生活中的平行线
活动3 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活动4 探究两条平行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时的结论
活动5 问题探究
小结与作业 | 通过演示木条的各个情况使学生归纳平行线的定义.
通过生活中平行线的举例,加深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发现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通过几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加深对平行线定义以及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巩固.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探究平行线的概念
活动1
观察,分别将木条a、b、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转动直线a,直线a从在直线c的下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上侧与b相交,想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
学生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把三个木条想象成三条直线,想象在转动过程中不相交的情况,进而描述两直线平行的定义.
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想象、描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在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和b不相交,那么就称直线a和b平行,记作a//b.
活动2
你能举出生活中平行的例子吗?
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进行想象,在生活中可以看做平行的生活实例,可能举出下列例子:
滑雪板、正方体中的一些棱、运动跑道,等等.
教师活动设计: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的举例,从举例中巩固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和理解.
二、分组探究,探索平行公理和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活动3
(1) 在活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
(2) 如图,经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你能有几种方法?可以画几条?经过点C呢?
(3)经过上述问题的解决,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观察猜想,对于问题(1),可以发现在木条在转动的过程中,只有一个位置使得a与b平行;对于问题(2),可以考虑用小学中学过的画平行线的方法——使用三角板和直尺,如图所示:
对于问题(3),经过画图操作,观察归纳,可以发现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教师活动设计:
教师在本环节主要关注学生:
(1) 学生参与讨论的程度;
(2) 学生遇到问题时,对待问题的态度;
(3) 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时,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合情推理的能力与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
活动4
问题:
如图,若a//b,b//c,你能得到a//c吗?说明你的理由,从中你能得到什么?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结论的探索和理由的说明,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进行说明,适时引入反证法(仅仅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说明道理,而不要求会用这样的方法).
假设a与c不平行,则可以设a与c相交于点O,又a//b,b//c,于是过O点有两条直线a和c都与b平行,于是和平行公理矛盾,所以假设不正确,因此a和c一定平行.
在此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5
问题探究
问题1:如下图,AD∥BC,在AB上取一点M,过M画MN∥BC交CD于N,并说明MN与AD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测,得出平行的结论,然后对平行的原因进行交流,发现AD//BC,MN//DC,根据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可以得到AD//MN.
教师活动设计:主要关注学生说理过程中语言的准确性,若学生感觉到困难可以适当提醒.
〔解答〕略.
问题2:在同一平面内有4条直线,问可以把这个平面分成几部分?
学生活动设计:分组探究,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在学生研究结束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交流,交流完成后完善自己的结果.
学生经过探究可以发现:
(1) 当4条直线两两平行时,可以把平面分成5部分;
(2) 当4条直线中只有三条两两平行时,可以把平面分成8部分;
(3) 当4条直线仅有两条互相平行时,可以把整个平面分成9部分或10部分;
(4) 当4条直线中其中两条平行,另两条也平行时,可以把平面分成9部分;
(5) 当4条直线任意两条都不平行时,可以把平面分成8或10或11部分;
教师活动设计:
本环节主要考察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条件分类,比如按平行线的条数分或按交点的个数分类,让学生养成有序考虑问题的习惯.
〔解答〕略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
- 平行线的定义;
- 平行公理以及推论;
- 平行公理及推论的应用.
作业:
- 探究同一平面内n条直线最多可以把平面分成几部分;
- 习题5.2第6、7、9题.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1 平行线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5.2.1 平行线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5.2.1 平行线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平行线及其判定,情景引入,1 平行线,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5.2.1 平行线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5.2.1 平行线测试题,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