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3章声现象物态变化检测题(教师版)
展开
第3章声现象物态变化检测题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单选题(共7题;共21分)
得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 B. 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 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 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今年元旦前后北方冬季的真实写照。其中冰的形成属于( )
A. 熔化 B. 凝固 C. 液化 D. 凝华
3.下列各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 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 B. 用扫把将篮球场地面上的水扫开
C. 将弄湿的作业本打开放在向阳的窗台上 D. 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放在冰箱内
4.下列事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放热的( )
A. 初春,积雪熔化 B. 夏天,洒在室内地面上的水不见了
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 冬天,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了
5.在盛夏,以下方法中你认为降低室内温度的最佳做法是( )
A. 打开电风扇 B. 关闭门窗 C. 向地面洒水 D. 打开房间内正在工作的电冰箱门
6.在下列各图中,能正确描述铁锭熔成铁汁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的是( )
A. B.
C. D.
7.某同学做“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 水的温度有关 B. 水的表面积有关 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 上述三个因素都有关
阅卷人
二、填空题(共7题;共21分)
得分
8.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果蔬脱水新方法——升华脱水法,其原理很简单: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能吸收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________。
9.人向手吹气感到凉快,这是________现象________热;向手哈气感到温暖,这是因________现象________热。(填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
10.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清水,将A杯盖上杯盖,B杯敞开。将它们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桌上,经过两个小时,________杯中的水温较低,这是由于这杯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更快所致。
11.用三只液体温度计分别测量三种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示数分别如图所示,则三种液体温度分别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12.冬天的早晨,湖面上常会冒起一层白雾,这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形成的小水滴;下雪时雪花飘落到湖水中就不见了,这是雪花落入湖水中发生了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3.如图所示,是某种晶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这种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在AB段上该物质是________态,BC段是此物质的________过程,持续了________min,在CD段,它处于的状态是________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态 D、无法确定.
14.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分度值为1℃),经校验不准确。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是4℃,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水中时温度为94℃。
(1)该不准确温度计的一小格(1℃)所表示的真实温度为________℃(该小题结果用分数表示);
(2)用该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为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
(3)若用该温度计测量真实温度为50℃的温度时,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4)当用该温度计测量时,被测量温度为________℃时读数(测量值)和真实值相同。
阅卷人
三、计算题(共1题;共10分)
得分
15.有一支未刻刻度的温度计,当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液柱的长度为10cm,当玻璃泡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液柱的长度为30cm,
(1)对于这支温度计而言,外界温度升高1℃时,液柱伸长多少cm?
(2)现在,发现液柱的长度为8cm,则现在温度为多少℃?
阅卷人
四、作图题(共1题;共5分)
得分
16.在研究非晶体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给一块初温为20℃的石蜡加热。请在如图中作出石蜡在完全熔化前,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阅卷人
五、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21分)
得分
1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________℃.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________.
18.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________
(2)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19.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
(1)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如图坐标格中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________.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________,酒精灯只能用________盖灭.
(2)根据上述数据结合图象分析:该物质在第3分钟时是________态,该物质在第6分钟处于________状态;该物质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 min,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
(3)分析思考:晶体熔化的条件是:a________,b________.
阅卷人
六、综合题(共3题;共22分)
得分
2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既易汽化又易液化的环戊烷等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的外面.如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液态的环戊烷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汽化、吸热,使冰箱内温度降低.之后,生成的蒸气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在这里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环戊烷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
(1)冰箱工作时,环戊烷在管子里流动,当它流经冷冻室时会发生________现象,并________热量.
(2)冰箱压缩机由温控开关自动控制,当冰箱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温控开关会自动________(选“断开”或“闭合”).
2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电冰箱
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制冷剂”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冷冻室里的“热”“搬运”到了冰箱外面.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汽化时它吸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扛上了肩;液化时它放热,就像搬运工把包裹卸了下来.
如图是电冰箱的构造原理图,液态的“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缓慢地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迅速汽化、吸热,使冰箱内的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汽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再次液化并把从冰箱内带来的热通过冰箱壁上的管子放出.“制冷剂”这样循环流动,冰箱冷冻室里就可以保持相当低的温度,实际冰箱内部一般分成冷藏室和冷冻室两个空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通常冷藏室温度设定在5℃左右,冷冻室的温度在﹣18℃左右.
(1)关于冰箱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 汽化并吸收热量
B. 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 汽化并吸收热量
C. 压缩机不转,制冷剂也能循环流动
D. 气态制冷剂液化时吸收了热量
(2)某同学在观察时发现,电冰箱工作时两侧会发热,请你简要说明电冰箱工作时两侧发热的原因________.
22.一只温度计,虽然它的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标度却不准确,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读数是﹣7℃,在沸水中的读数是103℃.
(1)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
(2)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解答】卫生球逐渐变小或消失是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过程,A符合题意;
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
雾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C不符合题意;
冰雪消融过程中,冰熔化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答案】B
【解析】【分析】A、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B、北方的冬天气温比较低,水结成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符合题意;
C、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不符合题意;
D、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雪花的形成是凝华过程.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针对判断物态变化的问题,首先明确物质现在的状态和原来的状态,根据熔化、凝华、凝固、液化、汽化、升华的定义进行判断.
3.【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喝开水时为了不烫嘴向水面吹气,加快了空气流动,从而加快蒸发,不合题意;
B、用扫把将篮球场地面上的水扫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不合题意;
C、将弄湿的作业本打开放在向阳的窗台上,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提高了液体的温度,从而加快蒸发,不合题意;
D、把新鲜的樱桃装入保鲜盒放在冰箱内,蔬菜上方的空气不流动,且有效控制温度和表面积,可以减慢蒸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4.【答案】C
【解析】【解答】春天气温升高,积雪受热熔化,此过程需要吸热,A不符合题意;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是发生了汽化现象,需要吸热,B不符合题意;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此过程需要放热,C符符合题意;冬天,室外冻冰的衣服变干,是由冰升华成水蒸气,需要吸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5.【答案】C
【解析】【分析】加快和减慢空气的流动速度只会影响蒸发的快慢,不会改变空气的温度;
洒水可利用水的蒸发吸热,降低空气的温度;
根据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电冰箱只是将冰箱内的热搬运出去,不会降低房间内的温度.
【解答】A、电风扇可以加快空气流动速度,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使人凉快,但不能降低气温;
B、关闭房间的门窗不会改变房间气温,人在房间内会感到更闷热;
C、向地面洒水,通过水的蒸发吸热,可以降低空气的温度;符合题意;
D、电冰箱只是把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了冰箱的外部,还在房间内,同时由于电动压缩机工作时要发热,反而会使房间内的温度升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状态变化中汽化吸热现象,但注意电冰箱只是把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了冰箱的外部,还在房间内,同时要考虑到由于电动压缩机工作时要发热.
6.【答案】C
【解析】【解答】A、读图可知,温度随时间而降低,且有一段呈水平,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B、图中温度随时间而不断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合题意;
C、图中温度随时间而升高,且有一段呈水平,是铁锭在熔点温度时熔化,符合题意;
D、图中温度随时间而降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故选C.
【分析】铁锭熔成铁汁的过程属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同时,因为铁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有一段时间图线呈水平.据此来对四幅图作出判断.
7.【答案】 A
【解析】【解答】由题意知,将两滴水分别滴在两块相同的玻璃上,就告诉了水的表面积和水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是相同的,由图中表现的是两滴水的温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可知图中情景研究的是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综上分析,故选A.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蒸发的速度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及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有关.因为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所以在研究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
二、填空题
8.【答案】气态
【解析】【解答】升华现象是吸热过程,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所以升华脱水法的原理就是:先将水果蔬菜冷冻,使其中的水结冰,然后再放进低压的环境中,冰就吸收热量,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故答案为:气态.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
9.【答案】 汽化(蒸发);吸;液化;放
【解析】【解答】(1)人向手吹气,手会感到凉爽,因为吹气加快了手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汽化),而蒸发吸热,使手感觉凉爽。(2)向手哈气,可使手瞬间变暖,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使手表面温度升高的缘故。
故答案为:汽化(蒸发);吸;液化;放.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10.【答案】B;蒸发
【解析】【解答】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由题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清水,将A杯盖上杯盖,B杯敞开。B杯上方空气流速大,蒸发快。蒸发属于汽化现象,蒸发吸热,所以B杯中的水温较低。
故答案为:B;蒸发。
【分析】空气的流动影响蒸发的快慢,蒸发吸热,所以温度会降低。
11.【答案】18℃;-4℃;18℃
【解析】【解答】由图甲知道,此温度计分度值为2℃,故读数为18℃;由图乙知道,温度计分度值是1℃,且在零下,故读数为-4℃;由图丙知道,温度计分度值是1℃,故读数为18℃。
【分析】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2.【答案】液化;熔化
【解析】【解答】白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下雪时雪花飘落到湖水中就不见了,这是雪花落入湖水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发生了熔化.
故答案为:液化;熔化【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熔化是指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13.【答案】 48
;固
;熔化
;6
;B
【解析】【解答】分析图象可知,这种晶体在6~12min内吸热但温度保持48℃,所以这种晶体的熔点为48℃.在AB段上该物质是固态吸热升温,BC段是此物质的熔化过程,在CD段,该物质是液态吸热升温.
故答案为:48;固;熔化;6;B.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其中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中有一水平线段,而非晶体没有.
(2)分析图象发现物质从第6min开始熔化,到第12min熔化结束,熔化之前是固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熔化结束后变成液态.
14.【答案】(1)109
(2)20
(3)49
(4)40
【解析】【解答】(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温度计示数由4℃到94℃,实际温度变化了90℃,故温度计上的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值: ℃;(2)这杯水的实际温度为:(22 − 4)× 109 ℃=20℃.(3)如果实际温度为50℃,与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相比,液柱升高小格数为: 50109 ℃=45℃,显示示数:T′=45℃ + 4℃=49℃.(4)设实际温度与原刻度值相同的是实际温度为t′,由题意知, ,解得:t′=40℃.
【分析】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
三、计算题
15.【答案】 解:
(1)当冰水混合物中,即温度为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10cm;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即温度是100℃时,水银柱的长度是30cm,两者之间的水银柱长度为L=30cm﹣10cm=20cm,所以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是"30??−10??100"=0.2cm.
(2)发现水银柱的长度为8cm,相对于0℃上升了8cm﹣10cm=﹣2cm,所以现在温度为(﹣2cm)×0.2cm/℃=﹣10℃.
答:
(1)对于这支水银温度计而言,外界温度每升高1℃时,玻璃管内的水银伸长0.2cm;
(2)当液柱的长度为8cm时,温度为﹣10℃.
【解析】【分析】已知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的长度和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柱的长度,两者之差表示100℃,据此得到1cm代表的实际温度,然后得到水银柱长度与实际温度的对应关系.
四、作图题
16.【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解:石蜡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初温为20℃的石蜡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如下:
【分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则没有;熔化和凝固的图象上是晶体有一个吸热(放热)温度不变的水平段,此时对应的温度即为物质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五、实验探究题
17.【答案】(1)冰;52
(2)吸热
(3)冰熔化温度不变,蜡温度升高
【解析】【解答】(1)冰属于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属于非晶体,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乙图象中有一段时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是冰的熔化图象;零刻度在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2℃,温度计的示数是52℃.(2)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不能吸收热量,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能从热水中吸收热量,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吸收热量.(3)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故冰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冰熔化温度不变,蜡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1)冰;52;(2)吸热;(3)冰熔化温度不变,蜡温度升高.【分析】冰是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蜡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上升.
18.【答案】(1)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
(2)升华
【解析】【解答】(1)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2)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
故答案为:(1)碘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2)升华.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19.【答案】(1);受热均匀;灯帽
(2)固;固液共存;6;不变(或48℃)
(3)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解析】【解答】(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以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温度,在图中找出对应时间的温度,最后将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得到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
实验中,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均匀受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只用灯帽盖灭;
(2)根据上述数据结合图象分析:该物质在第3分钟时,还没有熔化,是固态,该物质在第6分钟处于熔化过程,是固液共存状态;该物质熔化过程用了10min-4min=6min,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48℃不变;
(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a 到达熔点,b 继续吸热.
故答案为:(1)见上图;均匀受热;灯帽;(2)固;固液共存;6;不变;(3)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分析】观察表格中数据,选择好横坐标纵坐标代表的物理量,在图中找出对应的点,然后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即可.
(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 均匀受热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酒精灯只用 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熔化前处于固态;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a 到达熔点,b 继续吸热.
六、综合题
20.【答案】(1)汽化;吸收
(2)断开
【解析】【解答】(1)由于环戊烷是一种既易液化又容易汽化的物质,所以当流经冷冻室时,只有发生汽化现象才会吸收热量,这样冷藏室的温度才会降下来,从而达到冷藏效果;(2)当冰箱里的温度降到设定温度时,压缩机要停止工作,所以温控开关会自动断开.
故答案为:(1)汽化;吸收;(2)断开.【分析】冰箱的工作利用了汽化吸热现象.
21.【答案】(1)B
(2)制冷剂在冰箱内汽化吸热,在冰箱外液化放热造成的
【解析】【解答】解:(1)氟利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氟利昂蒸气压缩而液化,压入冰箱外的冷凝器管里,由于氟利昂液化,将热量放出;冷凝器里的液态氟利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内能减小,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使冰箱内部的温度降低;故选B;(2)电冰箱工作时两侧发热的原因是氟利昂在冰箱内汽化吸热,在冰箱外液化放热造成的.
故答案为:(1)B;(2)制冷剂在冰箱内汽化吸热,在冰箱外液化放热造成的.
【分析】(1)冰箱的原理既是利用氟利昂一类的物质,容易汽化和液化,汽化要吸热而液化要放热,从而将冰箱内部的热量搬运到冰箱的外部,起到制冷的目的;(2)电冰箱工作时两侧发热的原因是氟利昂在冰箱内汽化吸热,在冰箱外液化放热造成的.
22.【答案】(1)解: 因为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是均匀的,这个温度计在﹣7℃~103℃之间一共是110格,表示0℃~100℃,列式为:100℃÷110≈0.91℃,则每个分度的值是0.91℃。
答:这只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91℃/格;
(2)解: 当它度数是5℃时,实际的温度应该是(5+7)×0.91℃=10.9℃
答:当它指示气温是5℃时,实际温度是10.9℃ 。
【解析】【分析】(1)摄氏温度是规定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中间100等份,每一份为1℃.
(2)找出不准确的温度计与准确的温度计的对应关系后计算.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和0℃的位置;温度计的示数是玻璃管内液柱显示的高度值.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声现象检测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声现象检测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4章光现象物态变化检测题(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4章光现象物态变化检测题(教师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声现象检测题(教师版):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2章声现象检测题(教师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