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1492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1492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1492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共14页。
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全国通用) 化 学(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Ba 13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是A. 冰雪融化B. 食物腐烂C. 气球炸裂D. 湿衣晒干2.下列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是A. 熟石灰 B. 硫酸C. 烧碱 D. 食盐3. 下列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A. 稀释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4.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 O3 B. SO3 C. NaOH D. K2SO45. 四氯化钛(TiCl4)可用于冶炼金属钛。四氯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A. +4 B. -4 C. 0 D. -16. 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 柠檬汁2.2-2.4 B. 苹果汁2.9-3.3C. 番茄汁4.0~4.4 D. 鸡蛋清7.6-8.07. 下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B. ①②④表示的是原子,③⑤表示的是离子C. ②③⑤是相对稳定的结构 D. 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28.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五氧化二磷:P2O5B. 银元素:AGC. 2个镁离子:2Mg+2D. 8个硫原子:S89.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A. 天然气难溶于水,可用作燃料B.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C. 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D. 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10. 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后原子的数目增加B. 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增加C. 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D.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11. 维生素D2(C28H44O)有促进新骨生成和钙化的功能。下列关于维生素D2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维生素D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6gB. 维生素D2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8:44:1C. 1个维生素D2分子由28个碳原子、44个氧原子,1个氢原子构成D. 维生素D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2.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Na+、H+、Cl- , HCO B. Na+、K+、NO、Cl –C. H+、Na+、OH-、SO D. Ag+、Ca2+、 Cl-、NO13. 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中加入3.0gKNO3固体,另一支中加入3.0gNaCl固体,按图1进行实验(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B. 0℃时,甲中溶液可能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C. KNO3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可用冷却KNO3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D. 4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14. 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丁是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A. 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丁可以为碳酸钠B. 当丁为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硝酸银、氢氧化钙C. 当丁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红磷、葡萄糖、一氧化碳D. 当甲为氯化铵时,丁可以为氢氧化钠1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分棉制品和羊毛制品B. 用蒸馏的方法,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C. 用加肥皂水振荡的方法,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D. 用食盐水浸泡鸡蛋的方法,可以制得无壳鸡蛋16. 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A. 图①: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B. 图②: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C. 图③:将一定浓度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D. 图④:通电分解水17.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将铁钉放CuSO4溶液中,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瓶中气体为CO2C将某布料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该布料中不含蛋白质D向某水样中加入适量皂水,振荡,产生白色的垢状物该水样为软水A. A B. B C. C D. D18.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 制备: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备少量H2B. 除杂:用浓硫酸除去O2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C. 检验:用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O2中是否混有SO2D. 鉴别:用熟石灰鉴别NH4Cl固体和NH4NO3固体19. 下图中甲、乙、丙、丁、戊依次为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连物质之间均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且生成物之一为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和乙的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B. 乙和丙反应后溶液可能为蓝色C. 丙和丁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D. 若丁和戊反应生成气体,则该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0. 如图甲是实验室模拟炼铁的装置图,图乙是炼铁高炉模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图甲:实验开始时,应先通CO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喷灯B. 图甲:实验过程中当看到红色固体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铁生成C. 图乙:高炉炼铁的原料有铁矿石、石灰石、焦炭、热空气D. 图乙:向高炉中投入含氧化铁160t的赤铁矿石,最多可得含杂质2%的生铁114.3t 第Ⅱ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21. (5分)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加剧了大气层的______________效应。(2)油锅起火可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3)大米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4)儿童患佝偻病、骨骼疏松是因为缺少_____________元素。(5)用铁制作炊具是利用其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性。22. (5分) 研究“水”可从多角度展开。(1)电解水按图1所示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和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该化学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名称是 。(2)水的作用图2所示实验中,对水的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 (填字母)。A.a图中水的作用是为了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变化B.b图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C.c图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排尽空气且便于观察H2是否集满D.d图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滴落时炸裂集气瓶(3)水溶液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①a1℃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 (填字母)。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②在a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这句话的含义是 。23. (9)金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各个领域中用途广泛。(1)合金材料的研发:①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如图1中能表示锡铅合金的是 (填序号“a”、“b”或“c”)。②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Mg17Al12是一种特殊的镁合金,通常选择真空熔炼而非空气中熔炼的原因是 (任写一个化学方程式)。③2017年5月5日我国首架试飞成功的大型客机C919使用了多种新材料,其中有锂铝合金,该材料在飞机制造中被使用,说明其具有的特点有 (填序号)。a.硬度大 b.密度小 c.易导电 d.耐腐蚀(2)金属的腐蚀和防护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铁一旦生锈若不除去会加快生锈速度,写出实验室用硫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3)金属活动性的比较某同学为了验证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铜丝和硫酸镁溶液,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一种溶液是 溶液。请根据选定的试剂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4)新型材料纳米级Fe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纳米级Fe粉在氧气中能自发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此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②请补充完成上述制备工艺的化学方程式:H2+FeCl2Fe+ 。在制备纳米级Fe粉的工艺流程中,N2的作用是 。24. (9分) 实验室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装置如图(图中夹持仪器已略去)。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并填写相应的空格。(1)实验过程如下:①连接好装置;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装入药品并在装置中充满二氧化碳;④打开止水夹,缓缓通入CO2,先点燃_____(填A或B)处的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木炭粉减少,D中有气泡产生且_____;⑤点燃另一处酒精喷灯,一段时间后,硬质玻璃管内出现_____现象时,说明CO具有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⑥关闭止水夹,熄灭两处的酒精喷灯,C中的现象为_____。(2)有同学认为该装置需要添加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是否需要?_____(填“是”或“否”),说明理由:_____。(3)写出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7分)25. (10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2)实验室如用装置 B 制取干燥 CO2,来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则装置的接口顺序为 ___________ (填写接口小写字母)。(3)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 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其主要成分 NH3·H2O。) 方案一:用熟石灰与氯化铵研磨制备氨气; 方案二:用生石灰和浓氨水混合制备氨气。 方案三:用熟石灰与氯化铵混匀,共热制备氨气; ①有同学认为方案一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理由是 ______________ 。 ②实验发现,方案二能快速制取氨气。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若选择方案三,则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___________ (填写装置字母)。检验氨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饱和食盐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同时生成糊状的 Ca(OH)2,发生装置选用 C 而不选用 B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0℃以上,可用来焊接金属。为防止高温下的金属与氧气反应,必须控制氧气的用量,使乙炔燃烧不充分。该火焰中除含有二氧化碳、水以外,还可能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26. (7分)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的本质。(1)下表为部分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名称氢锂氧氟钠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②上述元素的族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其中位于第一族的元素有 种。③氢原子得到一个电子所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为 。④由原子序数为1、3、8三种元素组成的碱的化学式是 。(2)向NaCl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所示粒子的名称为 。(3)氮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关系图。其中位置放错的物质有 (填化学式),写出图中列出物质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27. (6分) 硝酸钙可用于无土栽培等。一种利用石灰石制备硝酸钙晶体的流程如下:已知:硝酸会挥发、受热会分解(1)气体X为_______(填化学式)。(2)“制浆”所得的混合物属于_______(填字母)。a 溶液b 悬浊液c 乳浊液(3)写出“中和”步骤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4)工业生产根据以下两项指标判断“中和”反应完全发生:容器内混合物基本变澄清和_____。(5)“制浆”时须控制好加入水的量。加入水量太少会导致制浆困难;加入水量太多会导致_。(6)若省去“制浆”步骤也可制得硝酸钙。但硝酸利用率会降低、同时会产生污染气体NOx。产生NOx的原因是______。28. (9分) 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实验发现】在盛有15mL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当观察到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这个“意外”进行再探究。【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pH<10.0的溶液中呈红色。【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氢氧化钠,加热蒸发, ,溶液的颜色变红。【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 (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实验探究1】向盛有15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匀速加入稀盐酸。并用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发现温度升高。【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混合时,溶液温度升高是否能得出该反应放热的结论?为此,需补做下列两个实验。【实验探究2】①向15mL上述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 ,边加边搅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②将实验①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替换为同浓度的盐酸,并再次进行实验。实验所得图像分别如图: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 (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 (填“大于”或“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探究3】用电导率传感器测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电导率变化(如图)。【查阅资料】①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②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分析与讨论】(1)B点的pH 7(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2)AB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 。(3)如图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 (填字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全国通用)-学易金卷: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文件包含化学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化学全国通用考试版docx、化学全国通用参考答案docx、化学全国通用答题卡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答题卡),共3页。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全国通用)(解析版),共25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