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扬州卷)(考试版)A4
展开2023年中考化学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化 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 Fe-56 Cu-64 Br-80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C B.H C.O D.N
2.下列我国古代发明或技术应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甲骨刻字 B.火药爆炸 C.陶罐烧制 D.高粱酿酒
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金刚石 B.氯化钠 C.氢气 D.铜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Ba(OH)2+SO2=BaSO3↓+H2O B.Cu(OH)2CuO+H2O
C.2Mg+CO22MgO+C D.2CaSO3+O22CaSO4
5.75%的酒精溶液可以杀菌消毒,其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乙醇属于
A.单质 B.有机物 C.无机物 D.混合物
6.景泰蓝制作工艺能将28克金拉成65公里长的金丝。该过程体现了金属的性质是
A.导热性 B.导电性 C.挥发性 D.延展性
7.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8.载入航天器中处理CO2的一种方法为 ,X的化学式为
A.Li B.Li2O C.Li2CO3 D.LiOH
9.下列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A.水银﹣H2O B.纯碱﹣Na2CO3
C.生石灰﹣CaO D.烧碱﹣NaOH
10.一些食物的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橘子汁(3-4) B.西瓜汁(5-6) C.牛奶(6~7) D.鸡蛋清(7~8)
11.阿司匹林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可治疗感冒、发热,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其化学式为C9H8O4,下列有关阿司匹林说法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由21个原子构成
B.阿司匹林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C.阿司匹林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阿司匹林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8:4
12.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X溶液显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图二转化1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
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13.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呈碱性 B.固体难溶于水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可用于烘焙糕点
14.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数值为3 B.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15.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2.0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将2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称重,得实验数据如下: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稀盐酸的用量/g | 5.0 | 5.0 | 5.0 | 5.0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1.5 | 1.0 | 0.5 | 0.3 |
已知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三次实验后碳酸钙无剩余 B.第四次实验后盐酸无剩余
C.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是3.65% D.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5%
16.物质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裁割玻璃
B.熟石灰能与酸反应——改良酸性土壤
C.氮气常温下无色无味——用于食品的保护气
D.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多种用途电光源
17.实验室分离、回收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称量
18.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将20℃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C.30℃时,将25g碳酸钠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5g
D.40℃时,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现象 | 结论 |
A | 向久置的苛性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稀盐酸,无 气泡产生 | 苛性钠溶液没有变质 |
B | 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 二者之间不发生反应 |
C | 将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 | 得到了KNO3、NaCl的饱和溶液 |
D | 向某溶液中加适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该溶液中含有 |
A.A B.B C.C D.D
20.以H2O、CaBr2(溴化钙)、Fe3O4为原料进行气固相反应可以实现水的分解制得氢气,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生成243g HBr,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g
B.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C.反应过程中只有氢、氧、溴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 H2OO2↑+2 H2↑
非选择题
21.(9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自古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等习俗。
(1)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其中鲜肉粽子的用料讲究,除了糯米,还有猪肉、蛋黄、食用盐、鸡精、白酒、植物油等,味道香糯可口,食之唇齿留香。
①粽子中的糯米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
②小海同学的午餐是鲜肉粽子,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看,还需增加的食物是______(填字母)。
A.馒头 B.鸡腿 C.青菜
③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因为粽子经过长时间高温烹煮,所以可用霉变的糯米洗净后制作
B.为使粽叶翠绿鲜亮,可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浸泡
C.用棉纱线捆扎包裹粽子
(2)龙舟:制作龙舟常用檀木、桧木,现今也有用玻璃钢来制作,既环保又方便。
①樟木、桧木由多种有机物构成,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其中纤维素的组成用(C6H10O5)n表示,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其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②玻璃钢属于______材料(填字母)。
A.无机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3)雄黄酒: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硫化砷,雄黄加热后会转变为砷的氧化物,也就是剧毒品砒霜。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不适宜食用。
①请写出+3价砷(As)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
②用糯米酿制黄酒时,在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C6H12O6)又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C2H6O)和二氧化碳。写出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2.(13分)二氧化碳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
Ⅰ.二氧化碳的制备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需在上图中选用 ACG与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组合;为能方便控制反应,可将上述某个仪器换成__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Ⅱ.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了二氧化碳与焦炭的反应(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空气)。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
(4)能说明二氧化碳与焦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有:A 中固体逐渐减少,_________。
Ⅲ.二氧化碳的应用
2021年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宣布在淀粉的人工合成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具体合成的原理是:科学家们先将二氧化碳用无机催化剂还原为甲醇,然后将甲醇转化成为三碳化合物,接下来再将三碳化合物合成为六碳化合物,最后聚合成为淀粉。
(5)由CO2制甲醇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多原子金属簇催化剂表面吸附,逐步转化为气态的甲醇(CH4O)和另一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该反应受催化剂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如下图。分析图像可知:催化效果最佳的是催化剂_________ (填“A”、“B”、“C”),合适的温度是_________,压强是_________。
(6)六碳化合物中的重要物质是葡萄糖。植物合成葡萄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7)人工合成淀粉目前面临的较大问题之一是氢气的制备问题。科学家正致力于光催化分解水(如图所示)。相较于电解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
23.(13分)煤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
(一)作燃料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三种。从物质分类角度看:这三种燃料都属于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且都属于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从燃烧热效应的角度看:这三种燃料的燃烧均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热量。
(2)煤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若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可见CO具有________的性质;CO能进一步燃烧放热,请写出CO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已知:在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CO和CH4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m3CO和CH4,消耗氧气较多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二)综合利用
资料:①水煤浆是由煤与水混合而成。②气化器中发生了两个反应:、。
(3)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获得的CO2可用于作_________(任写一种)。
(5)若有10吨H2完全燃烧,理论上可制得水的质量是_________吨。
(6)请写出另一种H2的获得方法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4.(10分)以高硫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Fe2O3,少量FeS2等)为原料,生产Al2O3并获得Fe3O4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2CaO+2SO2+O2=2CaSO4
(1)“焙烧”过程均中会产生SO2,用NaOH溶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添加1%CaO和不添加CaO的矿粉焙烧,其硫去除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焙烧时,添加1%CaO的矿粉硫去除率比不添加CaO的矿粉硫去除率____(填“高”或“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用语言文字描述)。
(3)工业上为了加快“碱浸”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写1点)。“碱浸”过程中Al2O3转化为偏铝酸钠(化学式为NaAl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2O3+2NaOH=2NaAlO2+X,X的化学式为__。
(4)“过滤”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_。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铝元素转化为Al(OH)3;Al(OH)3受热分解为Al2O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含大量的Fe2O3.Fe2O3与FeS2混合后在缺氧条件下焙烧生成Fe3O4和SO2,理论上完全反应时消耗Fe2O3与FeS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______。
25.(15分)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广泛的金属
(一)对古代铜制品认识
(1)“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表明铜合金的硬度比纯铜_______。(填“大”或“小”)。
(2)“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即成黄铜。”这里的倭铅是指_______(填元素符号)。
(3)“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高。”的记载,其中蕴含化学含意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二)铜的化合物制备
铜辉矿主要成分是Cu2S,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他们都含有少量的SiO2、Fe2O3等杂质,工业上综合利用这两种矿物的工艺流程如图(已知:SiO2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4)酸浸时为了提高浸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任写一条)
(5)浸取时,氧化铁与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还会发生反应:,则“滤渣”中除了S,一定还有_______。
(6)“沉锰”时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本工艺流程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
(三)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某碱式碳酸铜成分可表示为Cux(OH)y(CO3)z,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性质和组成用下图装置对34.6g样品进行热分解实验,观察到固体先变成黑色,然后出现黑色固体部分变红的现象。
(已知:,Cu2O是一种红色固体)
(7)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样品。E 装置的作用是_____。
(8)测得实验前后各装置的质量变化如下表。
温度/C | 装置A | 装置B | 装置C | 装置D |
实验前/g | 234.6 | 200 | 200 | 100 |
实验后/g | 222.4 | 201.8 | 208.8 | W |
①表格中w=____。
②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为____。(写出计算过程,共3分)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云南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云南卷)(考试版)A4,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水是生命之源,氮化镁,加油站一般不会张贴的标志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新疆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新疆卷)(考试版)A4,共8页。
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重庆卷)(考试版)A4: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化学(重庆卷)(考试版)A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对于复分解反应,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