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模拟】备战2023年中考化学全真模拟卷(云南专用)
真题重组卷05-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真题重组卷05-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文件包含真题重组卷05-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解析版docx、真题重组卷05-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05
化 学(云南专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 B.质软 C.导电性 D.可燃性
【答案】D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详解】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可制成电光源 B.氮气可作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D.氧气可作燃料
【答案】D
【详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光,可制成电光源,正确;
B、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正确;
C、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正确;
D、氧气不能燃烧,不能作燃料,错误。
故选D。
3.(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合理使用化肥对“发展粮食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A.KNO3 B.K2SO4 C.CO(NH2)2 D.Ca(H2PO4)2
【答案】A
【分析】含有氮、磷、钾元素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为复合肥,据此回答。
【详解】A、KNO3含有氮、钾元素其中两种,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K2SO4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C、CO(NH2)2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D、Ca(H2PO4)2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2·云南·统考中考真题)辣椒具有温中散寒,除湿开胃的功效。下表是某辣椒的主要营养成分信息,其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素是
营养成分
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维生素
每100g含
1.4g
0.3g
3.7g
63.0mg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答案】C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营养素由高到低依次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
【详解】故选C。
5.(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氧化铜 B.铁粉 C.氢氧化铁 D.硝酸钾
【答案】D
【详解】A.氧化铜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B.铁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铁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易溶于水能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
6.(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化学课中老师给同学有们变“魔术”:往浸过酚酞溶液的白色纸花上喷了某种无色溶液后,白花瞬间变成了红花,老师喷的溶液可能是
A.水 B.稀盐酸 C.氨水 D.氯化钠溶液
【答案】C
【详解】往浸过酚酞溶液的白色纸花上喷了某种无色溶液后,白花瞬间变成了红花,根据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可知老师喷的溶液呈碱性。
A、水呈中性,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是酸溶液,酸溶液呈酸性,不符合题意;
C、氨水是碱的溶液,碱的溶液呈碱性,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化学与社会发展及医疗健康有着紧密联系,以下错误的是
A.生产口罩用到的聚丙烯属于天然材料 B.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儿童患佝偻病可能是缺钙引起 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
【答案】A
【详解】A、生产口罩用到的聚丙烯属于合成材料,故A错误;
B、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故B正确;
C、佝偻病是发生于小孩缺钙导致的特发疾病,婴幼儿成长过程中缺乏钙和维生素D,骨头缺乏原料导致畸形,故C正确;
D、棉花、羊毛、蚕丝、麻等都属于天然纤维,故D正确;
故选A。
8.(2022·四川内江·统考中考真题)“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C.霉变的大米经蒸煮后可食用 D.误食重金属盐,可饮用食盐水解毒
【答案】B
【详解】A、甲醛有毒,会破坏人体蛋白质结构,使蛋白质变性,故不可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故A错误;
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故B正确;
C、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属于致癌物质,经蒸煮后也不可食用,故C错误;
D、重金属可使蛋白质变性而中毒, 误食重金属盐,可马上服用大量的豆浆或牛奶,饮用食盐水不能解毒,故D错误。
故选B。
9.(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H2 B.Fe C.CO2 D.NaCl
【答案】D
【详解】A、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
B、铁由铁原子构成;
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故选D。
10.(2022·江苏镇江·中考真题)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 B.氦气 C.煤炭 D.硬铝
【答案】B
【详解】A、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泥沙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B、氦气是氦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选项正确;
C、煤炭中含有多种碳氢化合物,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D、硬铝是一种合金,属于混合物,选项错误;
故选B。
11.(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检查气密性
【答案】B
【详解】A、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A操作错误;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不能用手持试管,应用试管夹夹持,B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C图中用量筒作为容器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D图中用长颈漏斗跟容器相连,内外压强一样,无法检查装置气密性,错误;
故选B。
12.(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B.加油站、面粉厂——杜绝一切火种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D.火灾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A
【详解】A、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加油站周围空气中油气含量较高,油气为可燃气体,面粉厂空气中有面粉的扬尘,面粉的扬尘为可燃物,则加油站、面粉厂杜绝一切火种避免爆炸或引燃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原理为隔绝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火灾中逃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烟尘进入口鼻,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3.(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是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的微粒符号可表示为O2-
C.②③可形成化合物NaO D.④中x的值为8
【答案】C
【详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①③质子数相同都是11,属于同种元素,故A正确;
B、②的质子数为8=原子序数,表示氧元素,核外电子数=2+8=10>8,表示阴离子,即为氧离子,故②微粒符号可表示为O2-,故B正确;
C、②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带2个负电荷的氧离子,③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表示带1个正电荷的钠离子,故可形成化合物Na2O,故C错误;
D、由于④中质子数=18=原子序数,是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则最外层电子数x的值为8,为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C。
14.(2022·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中考真题)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稀土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铈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铈的原子序数为58
C.铈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8 D.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答案】A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由图中信息铈的金字边旁可知,铈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B、由图中信息可知,铈原子的质子数是58,故选项正确;
C、由图中信息,铈原子的原子序数为58,因为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核电荷数也为58,故选项正确;
D、由图中信息,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故选项正确。
故选A。
【点睛】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5.(2022·西藏·统考中考真题)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分子总数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总数都不变
D.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答案】A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反应前后的分子个数都是4个(包括1个未参加反应的氧分子),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总数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甲为甲烷,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6.(2022·山东淄博·统考中考真题)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对人体皮肤和牙龈的健康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由三种元素组成 B.维生素C中含有20个原子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g D.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详解】A、由题目化学式可知,维生素C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
B、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即1个维生素C分子中有20个原子,故B错误;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8+16×6=176,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故C错误;
D、维生素C中碳、氢、氧(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则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错误。
故选A。
17.(2022·湖北荆门·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项目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O2中的CO2
通过浓硫酸洗气
B
食盐水中提取NaCl
蒸发食盐水
C
鉴别NaCl和NaHCO3
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D
除去MnO2中的KCl
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二氧化碳不和浓硫酸反应,不能除去O2中的CO2,故A不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蒸发食盐水,可以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故B正确;
C、氯化钠和稀盐酸不反应,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冒出,可以鉴别NaCl和NaHCO3,故C正确;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二氧化锰,故D正确。故选A。
18.(2022·四川宜宾·统考中考真题)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60 g ZnSO4进行实验(忽略水的蒸发)。依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和ZnSO4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为160g
B.升温到40℃时,烧杯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C.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100℃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答案】D
【详解】A、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硫酸锌在20℃时的溶解度小于60g,故左图中加入的60g硫酸锌不能完全溶解,所以充分搅拌后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160g,不符合题意;
B、右图中,4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约为70g>60g,故此时烧杯中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从60℃升温到80℃时,烧杯中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均未发生改变,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D、100℃时,硫酸锌的溶解度恰好为60g,此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故选 D。
19.(2022·黑龙江大庆·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在盛有不同固体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
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向质量均为6.0g的MgO、Mg(OH)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D.将锌粉加入到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溶液最终变为无色
【答案】C
【详解】A、在盛有不同固体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加入等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恢复至原来的压强,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压强恢复至原来的压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压强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增大,故压强逐渐减小,待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达到饱和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B、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待完全反应后,逐渐冷却至室温,由于消耗了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但是最后压强低于原来的压强,不符合题意;
C、向质量均为6.0g的MgO、Mg(OH)2固体中,分别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这两个反应中,最后盐酸均过量,一开始盐酸不足,生成氯化镁的质量相同,最后盐酸过量,氧化镁生成氯化镁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D、将锌粉加入到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小,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锌和硝酸铜反应:,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最终溶液变为无色,说明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故溶液质量先减小后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0.(2022·山东济宁·中考真题)某白色固体是由NaCl、MgCl2、BaCl2和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实验:取样品放入烧杯,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不溶物;取上层清液,滴加足量稀硫酸,出现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后,沉淀未溶解。下面对白色固体混合物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同时含有NaCl、MgCl2、BaCl2、NaOH
B.一定含有MgCl2、BaCl2、NaOH,不含有NaCl
C.一定含有MgCl2、BaCl2、NaOH,可能含有NaCl
D.一定含有MgCl2、BaCl2,可能含有NaCl、NaOH
【答案】C
【分析】取样品放入烧杯,加入足量的水,搅拌、静置,烧杯底部有白色不溶物,说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可推测固体中含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
取上层清液,滴加足量稀硫酸,出现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后,沉淀未溶解,说明生成的沉淀是硫酸钡,可推测固体中含有氯化钡。
【详解】A、由分析可知氯化钠没有现象证明有或没有,无法确定其是否存在于白色固体中,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同A,无法确定氯化钠其是否存在于白色固体中,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氯化钠没有现象证明有或没有,白色固体中可能有氯化钠,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加水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一定有氢氧化钠,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8分)
21.(一)(2022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化学真题)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原子______;
(2)乙醇分子______;
(3)标出工业用盐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二)(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2022年北京冬奥会完美展现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向世人展示中国智慧。结合图示及文字回答问题。
(1)奖牌中的金、银、铜属于______材料(填“金属”、“有机合成”或“复合”)。奖牌上的挂带采用桑蚕丝织造。鉴别蚕丝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方法是______。
(2)冬奥会新场馆“冰丝带”在建设中使用了大量的优质不锈钢材料。不锈钢抗腐蚀性能比纯铁______。(填“强”或“弱”)
(3)冬奥会火炬“飞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了零排放。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零排放”的原因______。
【答案】(一)(1)He
(2)C2H5OH##C2H6O
(3)
(二)(1) 金属 分别取少量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味道的是蚕丝
(2)强
(3)
【详解】(一)【详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氦原子,就可表示为:He;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乙醇分子可表示为:C2H5OH;
(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NaN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钠元素化合价为+1,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1)+x+(-2)×2═0,x═+3,所以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二)(1)奖牌中的金、银、铜属于金属材料;
蚕丝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气味,则鉴别蚕丝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方法是分别取少量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味道的是蚕丝。
(2)不锈钢为常见的铁合金,合金比纯金属的抗腐蚀性强。
(3)氢气燃烧生成水,没有任何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022·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水——生命的源泉
(1)如图为自制简易污水净化装置,该装置中活性炭主要起到______作用。
(2)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常用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水——重要的溶剂
(3)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现需配制500g生理盐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计算:需要称取NaCl的质量是______g。
②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如上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4)欲从KNO3和NaCl(少量)的混合物中分离出KNO3。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常温下(20℃)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S
S≥10g
1g≤S<10g
0.01g≤S<1g
S<0.01g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①常温下(20℃),KNO3和NaCl的溶解性都属于______。
②8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aCl的溶解度。
③从该混合物中分离出KNO3的方法是______。
水——化学变化的参与者
(5)水能与生石灰(CaO)反应,这一性质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水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吸附
(2)煮沸##加热煮沸
(3) 4.5 DBCAE
(4) 易溶物 大于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5)
【详解】(1)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一些可溶性杂质,比如颜色、异味等。所以该装置中活性炭主要起到吸附作用。
(2)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煮沸可将部分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析出。
(3)①称取NaCl的质量=500g×0.9%=4.5g。
②A为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B为称取氯化钠的操作;C为把称量的氯化钠倒入烧杯;D为用药匙取出固体氯化钠准备进行称量;E则是搅拌溶解。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DBCAE。
(4)①据图可知,常温下(20℃),KNO3和NaCl的溶解度都在30g以上,大于10g,据表可知常温下(20℃),KNO3和NaCl的溶解性都属于易溶物。
②据图可知,80℃时,KNO3的溶解度曲线对应点高于NaCl,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③由于,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从该混合物中分离出KNO3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5)水与生石灰反应生成熟石灰。化学方程式
23.(2022·湖北恩施·中考真题)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为黑色粉末,C为紫红色固体,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若常温下B、D均为气体,则B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若常温下B为固体,D为气体,则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其化学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反应。
【答案】(1)CO
(2)
置换
【详解】(1)C为紫红色固体,C为铜,A为黑色粉末,A和B能反应生成C、D,A是氧化铜,常温下B、D均为气体,可以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则B是一氧化碳,D是二氧化碳;B的化学式为:CO;
(2)若常温下B为固体,D为气体,B为碳,氧化铜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24.(2022·江苏无锡·中考真题)燃煤电厂产生的脱硫废水(含有CaCl2、MgCl2、MgSO4等物质)软化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1)“脱硫”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2R+O22CaSO4+2CO2 。R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沉淀”步骤需要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
(3)写出“一级沉淀”中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任写一个)。
(4)“二级沉淀”中固体Y的化学式为________;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
(5)软化处理过程中,碳酸钠和熟石灰的添加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_______。
【答案】(1)SO2
(2)加快反应
(3)MgCl2+Ca(OH)2=Mg(OH)2↓+CaCl2
(4) CaCO3 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和NaOH
(5)Ca2+除不尽,不能达到软化的目的
【详解】(1)2CaCO3+2R+O22CaSO4+2CO2 。反应物有2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8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钙原子,2个碳原子,12个氧原子,2个硫原子。所以2R中含有2个硫原子,4个氧原子,即R的化学式为SO2。
(2)为加快反应“沉淀”步骤需要不断搅拌;
(3)“一级沉淀池”中过量熟石灰与MgCl2、MgSO4等物质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即MgCl2+Ca(OH)2=Mg(OH)2↓+CaCl2 、MgSO4+Ca(OH)2=Mg(OH)2↓+CaSO4
(4)“二级沉淀”池中固体Y是“一级沉淀”池中余下的氢氧化钙、未反应的氯化钙与过量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钙;
为除去余下的碳酸钠,即其余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需要加入稀盐酸。
(5)为防止Ca2+除不尽,不能达到软化的目的,所以软化处理过程中,碳酸钠和熟石灰的添加顺序不能颠倒。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 16分)
26.(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实验基本技能之一。如图是常见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
(2)检查装置B气密性的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从漏斗处向锥形瓶中注入蒸馏水直到漏斗内液面高于锥形瓶内液面,静置观察,若______,则气密性好,反之不好。
(3)选用A装置,用一种固体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需选择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答案】(1)集气瓶
(2)漏斗内液面不下降(或液面差不变)
(3)
(4)BC
【详解】(1)a为收集气体的集气瓶,故填:集气瓶。
(2)装置气密良好,则压强差保持不变,因此看到液面高度保持不变,故填:漏斗内液面不下降(或液面差不变)。
(3)A为固体加热装置,且带有棉花,故选高锰酸钾制备氧气,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利用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B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为收集装置,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填:BC。
26.(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科学探究是主动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
Ⅰ、探究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假设猜想】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只有___________(请补充完整);
猜想三:上述两者都有。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甲同学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评价】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于是,乙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乙同学在甲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则证明“猜想三”正确。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反思总结】氢氧化钠必须密闭保存。
Ⅱ、在实验室利用图所示侯氏制碱法简单工艺流程制备纯碱。
【查阅资料】Na2CO3受热不易分解;NaHCO3受热易分解。
【交流评价】上述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操作Ⅱ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假设猜想】丙同学认为,上述制得的纯碱产品中可能含有NaHCO3。
【实验验证】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将m1g产品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___________,得出结论:产品中含有NaHCO3。
【定量分析】将产品加热至恒重,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2g,计算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有m1和m2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红色 Ba(NO3)2+Na2CO3=BaCO3↓+2NaNO3 CO2##二氧化碳 引流 试管内壁出现水珠,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
【详解】Ⅰ.
假设猜想:
氢氧化钠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为猜想一是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三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者都有,所以猜想二是:只有碳酸钠(Na2CO3)。
交流评价: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能仅凭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就判断只有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
乙同学在甲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因为结论是猜想三成立,说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两者都有,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碳酸钠反应完之后,剩下的氢氧化钠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仍呈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NO3)2=BaCO3↓+2NaNO3。
Ⅱ.
交流评价:
由流程图可知,二氧化碳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所以上述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操作Ⅱ是将固体液体分离,操作名称是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实验验证:
设计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将m1g产品加热一段时间后,因为得出的结论是产品中含有NaHCO3,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会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壁出现水珠,盛有氢氧化钡的多功能瓶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定量分析:
将产品加热至恒重,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m2g,则减少的质量是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m1-m2)g。
设:产品中NaHCO3的质量为x。
x=
所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四、计算题(6分)
27.(2022·辽宁锦州·统考中考真题)小明欲测定某胃药主要成分NaHCO3的质量分数。他取10g该胃药研碎后放入烧杯中,加入90g水后充分搅拌,再向其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稀盐酸33g(药品中的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128.6g。(提示:NaHCO3+HCl=NaCl+H2O+CO2↑)
请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
(2)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答案】(1)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CO2的质量=10g+90g+33g−128.6g=4.4g
答: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2)解:设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为x
=
x=8.4g
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100%=84%
答:该胃药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详解】(1)见答案
(2)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真题重组卷04-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文件包含真题重组卷04-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解析版docx、真题重组卷04-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真题重组卷03-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文件包含真题重组卷03-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解析版docx、真题重组卷03-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真题重组卷02-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文件包含真题重组卷02-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解析版docx、真题重组卷02-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精选真题重组卷云南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