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部编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整体感知,深入研读,人物评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该单元课文主要诠释的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儿时一次遇险的经历,故事性强,贴近七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所蕴含的哲理对刚进入初中生活的学生来说也很有启迪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后能复述故事情节。
2.通过人物描写能分析人物心理。
3.能客观地对人物进行评析。
4.能从生活小事中悟出哲理。
教学重点
能通过人物的具体表现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能客观地对人物进行评析。
教学方法
默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导入:由三只小钟的故事导入。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办不到。”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好吧,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一步步的来。
(板书课题)
一、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故事链接
莫顿·亨特(1927—1983),美国作家,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故事链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这位空军上尉小时候究竟有着怎样一段特殊的经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默读课文并复述情节
提示:
默读技巧:不指读,不回读、快速(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默读要求:理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由发言)
二、深入研读
通过同学们的讲述我们知道这是莫顿·亨特小时候一次悬崖遇险再到脱险的经历,请同学们深入阅读课文“遇险”部分。
(一)遇险
1. “我”爬悬崖时遇到哪些困难?
①“我”体弱多病,八年来身体一直不好
②悬崖陡峭,在“我”眼中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③暮色苍茫,大地越来越暗
2.父亲未出现时,“我”在遇险过程中的表现如何?
画出文中描写“我”遇险时的具体表现的词句,并分析“我”当时的心理。
心理:内心的恐惧、被抛弃的委屈、受嘲笑的羞辱、不知所措的迷惘、不该冒险的后悔……
(二)脱险
1. “我”是怎么脱险的?
父亲先稳住“我”的情绪,再具体指引我一步步下来,在此过程中还不断鼓励我。
画出文中描写“我”在父亲到来后表现的词句,说说“我” 心理变化的过程。
心理变化过程:毫无信心萌发信心信心大增
2.脱险后的表现?
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
为什么抽噎?前文中多次提到“哭”,一样吗?
“哭”背后复杂的心理:喜极而泣,成功后的喜悦,自豪、战胜困难的巨大成就感、历险后的余悸、对父亲的感激……
(此过程中适当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心理。)
(三)哲理探究
这样的经历确实令人难忘,难怪开头说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作者难忘的仅仅是爬悬崖的经历吗?
明确:悬崖上学到的经验。
文中体现:“不要看下面遥远岩石,而是……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蕴含哲理: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一个个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胜利。
三、人物评说
你最欣赏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学生自由评说,言之有理即可。
例:
父亲:明智、沉着冷静、循循善诱、懂教育
延伸:
1.父亲为什么不自己去把孩子抱下来?他不担心孩子安全吗?
父亲真正爱孩子,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他懂得只有磨练下来才能成好钢,否则只能是块锈铁。
正是有这样的父亲才成就了莫顿·亨特这位杰出的空军上尉。
2.如果杰利叫来的不是“我”的妈妈,结果会有什么不一样?
妈妈可能会告诫“我”不要冒险,甚至喊来许多人救“我”,之后母亲可能不允许“我”跨出家门半步,不准“我”与小伙伴玩,在母亲的庇护下“我”会变得非常懦弱。
“我”:胆小勇敢
内德:讲义气,热心助人,对“我”的离弃也是情有可原的。
三、拓展延伸
从作者的经历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例:
面对困难不要畏难却步,要敢于跨出第一步;
学会坚持;
要冷静地分析困难,一步步克服困难,积小为大;
不要把希望始终寄托在别人身上,记住: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小结:
一个人在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走一步,再走一步”,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请记住: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教学反思
本课是自读课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时引导点拨。虽然生字词较多,但已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无障碍。本课重点分析人物心理,学生基本能够通过人物描写揣度出心理的变化,在这变化中体悟到故事蕴含的哲理,从而获得生活的启示。特别对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能让他们克服畏难心理,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但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表现不佳,不能把人物的情绪完全带入。由于此处不是本课教学重点,故未花太多时间具体指导,有些遗憾。在今后其它文章的教学中会对此加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字词听写,辨字组词,解释词语,解答问题,结构划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选读文中的精彩段落,比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