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合集)2023年初中化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部分学校中考化学联考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部分学校中考化学联考试卷(3月份)(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部分学校中考化学联考试卷(3月份)
1.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下列措施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开窗通风 B. 佩戴口罩 C. 消毒液消毒 D. 居家隔离
2. 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碳酸钾 B. 碳酸氢铵 C. 硝酸钾 D. 磷酸二氢钙
3. 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多处使用滴管,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酚酞 B. 放置滴管
C. 取用盐酸 D. 搅拌溶液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因为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
C. 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D. 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
5.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冒白烟 B.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 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D. 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6. 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盐酸用于制药 B. 氢氧化钠用于生产肥皂
C. 用石灰水刷墙 D. 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7. 在化学反应3S+6NaOH=2Na2S+Na2SO3+3H2O中,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8. 如图是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需要较高的温度
B.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C. 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移出
D. 该实验中的木炭粉可换成活性炭
9. 下列有关安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B. 为了方便学习,可将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带回家做实验
C. 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代替食盐烹调食物
D. 发现家里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10. 水是生活中最常见与最重要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活的必须:由汽油引起的大火用水来扑灭
B. 实验的认识:电解水说明了水是由H2与O2组成的
C. 人体的必须:水是人体中重要的营养素
D. 实验的必须:溶液的溶剂一定是水
11. 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鲜牛奶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B. 一般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C. 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肥皂水的碱性弱
D. 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去污效果更好
12. 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加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滴入的可能是硝酸盐溶液 B. 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
C. 该反应可能是中和反应 D. 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
13.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是( )
A. Na+、Ba2+、OH−、Cl− B. Ca2+、K+、NO3−、Cl−
C. Na+、Ba2+、OH−、SO42− D. H+、Ba2+、NO3−、CO32−
1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水中的Mg2+、Ca2+、SO42−,得到精盐水
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CaCO3、NaOH、NH4NO3固体
分别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观察现象
D
除去KCl溶液中的少量K2CO3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5. 把 CaCO3、NaCl、MgCl2三种固体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逐一分离所需要的试剂依次是( )
A. H2ONaOHHCl B. H2OKOHHCl
C. H2 ONaOHH2SO4 D. H2 OKOHH2SO4
16.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氖气 ______ 。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______ 。
(3)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
(4)白酒中的溶质 ______ 。
17. 如图为有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 (填序号)。
(2)A、B两元素本质间的区别是 ______ 。
(3)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B、D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18.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使我们更健康。下列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馒头
B.牛肉
C.鸡蛋
D.青菜
(2)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钻到皮肤上会奇痒难忍,可用厨房中的 ______ 来止痒。
(3)用燃气灶炒菜结束后关闭燃气灶的开关火立即熄灭,其中灭火的原理是 ______ 。
(4)生活中初步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的简单方法是 ______ 。
19.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温度为 ______ ℃时,B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 。
(3)t3℃时,把A、B物质各20g分别加到5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 (填字母代号)。
(4)t3℃时将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填序号)。
①析出晶体质量:ACA②④
【解析】解:(1)t1℃时,B和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溶解度相等;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3℃,A、B溶液中溶质、溶剂均不改变,故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可以用t2℃时的情况去比较B>A,C溶液的溶解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故溶液C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CA>C。
(3)t3℃时,A的溶解度为50g,50g水最多可溶解25gA溶质,故50g的水溶解20g的A为不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为40g,即50g水最多可溶解20gB溶质,故B溶液是饱和溶液。
(4)①t3℃时将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A>B,则溶剂AB析出的晶体,故①错误。
②降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溶剂仍然是AFe>Ag,所以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如硝酸银有剩余,硝酸银和铁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
①如果滤液呈无色,则没有硝酸亚铁生成,则铁没有和硝酸银反应,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生成的银和未反应的铁。锌可能有剩余也可能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
②如果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沉淀,则说明溶液中有硝酸银,则锌、铁被完全消耗,则滤液中的阳离子有Zn2+、Fe2+、Ag+。
故答案为:(1)导热;Fe2O3+6HCl=2FeCl3+3H2O;
(2)Fe、Ag;Zn2+、Fe2+、Ag+。
(1)根据铁的性质分析,铁具有传热性,铁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据此分析回答;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分析,由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Zn>Fe>Ag,将一定质量的Fe和Zn的混合粉末加入AgNO3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锌和银,锌反应后,有剩余的硝酸银,铁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亚铁和银,据此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及其进行,能够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22.【答案】O2 化合反应 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解:(1)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和B常温下为气体,且A为单质,D是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玻璃的一种盐,所以D是碳酸钠,E的俗称为消石灰,所以E是氢氧化钙,B会与A、碳酸钠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A是氧气,氧气和C可以相互转化,C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C会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所以C是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的化学式为O2;
(2)B和C的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3)B的一种用途是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
(4)D和E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1)O2;
(2)化合反应;
(3)灭火(或作气体肥料等);
(4)Ca(OH)2+Na2CO3=CaCO3↓+2NaOH。
根据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和B常温下为气体,且A为单质,D是可用于工业上生产玻璃的一种盐,所以D是碳酸钠,E的俗称为消石灰,所以E是氢氧化钙,B会与A、碳酸钠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A是氧气,氧气和C可以相互转化,C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C会与氢氧化钙相互转化,所以C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3.【答案】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与水接触 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解析】解:(1)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2)左侧试管中铁钉与氧气、水接触,铁钉生锈,右侧试管中无水,铁钉在干燥空气中没有生锈,能得到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
(3)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故答案为:(1)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
(2)与水接触;
(3)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1)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进行分析;
(2)根据左侧试管中铁钉与氧气、水接触,铁钉生锈,右侧试管中无水,铁钉在干燥空气中没有生锈进行分析;
(3)根据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4.【答案】2KMnO4K2MnO4+MnO2+O2↑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与氧气接触 BCCaCO3+2HCl=CaCl2+H2O+CO2↑H2O+CO2=H2CO3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解析】解:(1)装置A是固体加热反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装置E是排水法收集气体,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已经集满;
(3)A能提供氧气,F装置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变量是氧气,将装置A与装置F相连,该实验想要验证的燃烧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4)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依次为B、C,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5)用G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6)H中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自下而上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蜡烛熄灭说明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1)2KMnO4K2MnO4+MnO2+O2↑;
(2)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3)与氧气接触;
(4)BC;CaCO3+2HCl=CaCl2+H2O+CO2↑;
(5)H2O+CO2=H2CO3;
(6)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1)根据装置A是固体加热反应,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当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已经集满进行分析;
(3)根据A能提供氧气,F装置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变量是氧气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进行分析;
(6)根据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自下而上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蜡烛熄灭说明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5.【答案】CuSO4 NaOH、BaCl2 足量稀盐酸(合理即可)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BaCO3+2HCl=BaCl2+H2O+CO2↑NaOH部分变质生成碳酸钠
【解析】解:(1)步骤Ⅰ:取少量固体,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滤液B,说明固体中一定没有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步骤Ⅱ:取滤液B,向滤液B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存在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
步骤Ⅲ:为了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取白色沉淀A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硝酸,稀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可以观察到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2)步骤Ⅲ中稀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NO3=Ba(NO3)2+H2O+CO2↑;
(3)实验后经过分析,这包粉末状固体中也可能没有碳酸钠,因为氢氧化钠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故答案为:(1)步骤Ⅰ:CuSO4;
步骤Ⅱ:NaOH、BaCl2;
步骤Ⅲ:足量稀盐酸(合理即可);
【实验分析】白色沉淀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2)BaCO3+2HCl=BaCl2+H2O+CO2↑;
(3)NaOH部分变质生成碳酸钠。
(1)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稀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2)根据稀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稀硝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6.【答案】280
【解析】解:(1)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加水的质量为x
100g×38%=(100g+x)×10%x=280g;
(2)设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NaOH+HCl=NaCl+H2O
4036.558.5
y3.65gz
4036.5=y3.65g 3.65gz=36.558.5
y=4g,z=5.85g
答: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4g;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g−4g+5.85g5g+27g+36.5g×100%=10%。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1)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氯化氢的质量进行计算;
(3)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氯化氢的质量计算出生成氯化钠的质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稀释问题,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计算格式和步骤是解题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市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市部分学校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