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1.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制作叶脉书签
B. 酿酒
C. 比较硬度
D. 酸雨的腐蚀
2. 下列人体必需的元素中,幼儿及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的是( )
A. 铁 B. 锌 C. 碘 D. 钙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矿泉水 B. 河水 C. 椰子水 D. 蒸馏水
4. “大树输液”是一种新型园林处理技术,可为大树补充营养,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如图为某大树营养液的部分标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维生素C属于氧化物
B. 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C. NH4Cl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D. KH2PO4能增强大树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
5.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 O3 B. O2 C. H2O2 D. MnO2
6.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①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②二氧化碳用作气肥
③用汽油擦洗手上的油污
④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
⑤金刚石用于做刻刀
⑥实验室用酒精作燃料
A. ①②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④
7.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按所示气流方向收集氧气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过滤
8. 消防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用干粉灭火器扑灭贵重档案失火事故 B. 面粉加工车间要严禁烟火
C. 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方便调温 D.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9. 202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为“早预警、早行动:气象水文气候信息,助力防灾减灾”。提示公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关注预警做好准备,减少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 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用水 B.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
C.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D. 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10.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11.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二氧化碳
C. 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D. 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盐酸中,石蕊溶液变蓝
12. 2021年9月17日,神州12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圆满完成任务,举国上下为之欢呼。氧气和水是保障航天员生命的重要物质,如图为核心舱环控保障系统的工作原理示意图。该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蒸发水汽的过程,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
B. 图中的饮用水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
C. 氧再生系统的原理是电解水,此过程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 该系统产生的氢气是可燃气体,燃烧前需验纯,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较纯
13. 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
A. 烧碱 B. 浓硫酸 C. 浓盐酸 D. 生石灰
14.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10%的稀硫酸:取出一半后,剩余溶液浓度变为5%
B. 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全部加入水中,立即过滤,导致产率偏高
C. 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进水偏多
D. 用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镁条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1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Fe粉中少量Cu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
B
除去CO2中少量CO
将混合气体在氧气中点燃
C
鉴别羊毛和腈纶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A. A B. B C. C D. D
16. 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氢元素: ______ 。
(2)4个水分子: ______ 。
(3)氦气: ______ 。
(4)3个硫酸根离子: ______ 。
1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请按照要求填空。
(1)洗发水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污,是因为洗发水具有 ______ 作用。
(2)生活中用于腌制蔬菜、鱼、蛋等,起到延长保存时间作用的物质是 ______ 。
(3)厨房中洗菜用的塑料盆、装垃圾的塑料袋都是塑料制品,塑料属于 ______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4)喝汽水会打隔,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 ______ 有关。
(5)用久的热水壶底部容易形成水垢。水垢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用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来清除,这种调味品是 ______ 。
18.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科学的发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氧原子、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______ 周期,x值为 ______ 。
(2)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
(3)周期表中a处应写的内容为 ______ ,氯离子的符号为 ______ 。
19.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 ______ 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把80g物质a加入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 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3℃时,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a>b
B.a=b
C.a D.不能确定
(4)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______ 。
20.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采矿和冶炼金属锡的场景。
(1)采矿(图1)“水锡…其质黑色…愈经淘取”,水中淘取锡砂(指锡矿石)时,所用容器的孔径需小于锡砂颗粒大小。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 ______ (选填“易”或“难”)溶于水;
(2)冶炼(图2)“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指鼓入空气)熔化。”其原理是高温下,木炭会把锡从锡砂(SnO2)中还原出来,同时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使用:①锡往往与其它金属制成合金使用,目的是 ______ (选填“增大”或“减小”)硬度;
②古代锡器常用来饮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原因是 ______ 。
21.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石油、天然气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是较清洁的燃料,天然气属于 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其目的是 ______ 。
(3)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①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依据微观反应的示意图可得到的信息: ______ 。
(4)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2. 元旦晚会上,物质王国中常见的六种物质甲、乙、丙、丁、戊、己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已知丁物质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己物质是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物质。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乙物质的一种用途 ______ 。
(2)写出图中序号①所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不慎将己物质的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 ______ (填名称)溶液。
(4)上述反应及转化关系中共涉及 ______ 种基本反应类型。
23. 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当蒸发血中 ______ 时,停止加热。
(2)B实验中错误操作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 。
(3)C实验 ______ (填“能”或“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24. 化学课上,某小组同学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了一套简易“供氧器”。
(1)【反应原理】根据设计的“反应器”,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 ______ 。
(3)为制取干燥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的正确顺序为 ______ (填选项)。
A.a→b→c→d
B.a→b→c→e
C.a→c→b→d
D.a→c→b→e
(4)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检验“储气瓶”氧气已存满的方法是 ______ 。
(5)反应发生后,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 ______ 。
25. 同学们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的程度如何呢?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溶液一定变质的依据 ______ 。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NaOH溶液全部变质。
小刚的猜想: ______ 。
【实验探究】小丽和小刚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证明了他们各自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样品,加水配制成溶液,并向其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有 ______ 生成
氢氧化钠已变质
步骤二
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试管中的溶液为 ______ 色
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得出结论:小丽的猜想正确。
假设小刚的猜想正确,则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实验反思】(1)下列物质①HCl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不能代替探究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 ______ (填序号)。
(2)步骤二中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 ______ 替代。
【拓展应用】NaOH溶液一定要密封保存。
26.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常用的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可用于杀菌消毒,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请完成下列计算。
(1)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 。
(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27. 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取样品5.32g加入到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1.1%的氯化钙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求:
(1)生成沉淀的质量;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解题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制作叶脉书签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B、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C、比较硬度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D、酸雨的腐蚀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D
【解析】解:A、人体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不合题意;
B、人体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造成思维迟钝,不合题意;
C、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不合题意;
D、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解答。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答案】D
【解析】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可溶性杂质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
B、河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矿物质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
C、椰子水中含有水、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
D、蒸馏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微观上只有一种分子
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答案】A
【解析】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维生素C中含有三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KNO3中含有营养元素钾和氮,属于复合肥,故B说法正确;
C、NH4Cl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否则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C说法正确;
D、KH2PO4能增强大树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氧化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B、根据复合肥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化肥的作用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氧化物的特点,复合肥的判断方法,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5.【答案】B
【解析】解:A、臭氧是由臭氧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A错误;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
C、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C错误;
D、二氧化锰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空气中含有氧气,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为氧气或空气;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①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的性质,利用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该选项正确。
②二氧化碳用作气肥,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在阳光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CO2气体和H2O合成为葡萄糖,同时生成O2,因此二氧化碳可做温室气体肥料,该性质是通过化学反应体现出来的,属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该选项正确。
③用汽油擦洗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该选项不正确。
④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该选项不正确。
⑤金刚石用于做刻刀,是利用金刚石硬度较大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该选项不正确。
⑥实验室用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可燃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该选项正确。
故选:A。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7.【答案】B
【解析】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图示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应该从长管进,短管出,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操作要点,图中操作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根据基本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等火灾,不能使用干粉灭火器,故选项说法错误。
B、面粉厂有可燃性的粉尘,遇到焰火容易发生爆炸,所以生产车间应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能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以免氧气不足时,燃气不充分燃烧而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造成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灭火器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判断。
B、面粉生产车间中含有大量可燃性的粉尘,遇到焰火容易发生爆炸。
C、根据预防煤气中毒方法来分析。
D、根据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防止触电进行分析。
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
9.【答案】C
【解析】解:A、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用水,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A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建设城市湿地公园,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故B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直接排放,这种做法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故C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提倡植树造林,严禁乱砍乱伐,这种做法有利于净化空气,保护生态,故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知识以及改善环境质量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等,难度不大。
10.【答案】B
【解析】解: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不存在氯化钠分子,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可以分成质子和中子,但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所以原子核不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选项说法错误;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也可以再分,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氯化钠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1.【答案】C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烟,而不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高温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盐酸中,石蕊溶液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等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实验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的区别、物质颜色的变化、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2.【答案】B
【解析】解:A、图中蒸发水汽的过程,分子没有改变,该选项不正确。
B、图中的饮用水是软水,可以用肥皂水检验,加入肥皂水,产生大量泡沫,说明是软水,该选项正确。
C、氧再生系统的原理是电解水,此过程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该选项不正确。
D、该系统产生的氢气是可燃气体,燃烧前需验纯,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B。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3.【答案】C
【解析】解:A、烧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质量增大,故不符合;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而使质量增大,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物质不变质,故不符合;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少,不变质,故符合;
D、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故不符合,
故选:C。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而使质量增大,烧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质量增大,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加。
本题考查了物质贮存及变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
14.【答案】D
【解析】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即使取出一半后,剩余溶液浓度仍为10%,故选项说法正确。
B、若将粗盐全部加入水中后立即过滤,会有部分氯化钠未溶解,则会导致产率偏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C、白磷燃烧放热,若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则由于装置中的温度较高而使压强较大,进入的水的体积会偏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镁条量不足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粗盐提纯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粗盐提纯的注意事项、溶液具有均一性、质量守恒定律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能与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取样,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产生特殊气味的是腈纶,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二氧化碳和氮气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6.【答案】H4H2OHe3SO42−
【解析】解:(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氢的元素符号是H。
(2)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4个水分子可表示为4H2O。
(3)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其化学式为He。
(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3SO42−。
故答案为:
(1)H;
(2)4H2O;
(3)He;
(4)3SO42−。
(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乳化 食盐或氯化钠或NaCl 合成材料 温度 食醋
【解析】解:(1)洗发水可以洗去头发上的油污,是因为洗发水具有乳化作用;
(2)用于腌制蔬菜、鱼、蛋等,起到延长保存时间作用的物质是食盐或氯化钠或NaCl;
(3)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合成橡胶均属于合成材料,故塑料属于合成材料;
(4)气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喝汽水会打隔,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5)水垢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酸可以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而溶解水垢,可以用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来清除的是食醋。
故答案为:(1)乳化;
(2)食盐或氯化钠或NaCl;
(3)合成材料;
(4)温度;
(5)食醋。
(1)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食盐的用途来分析;
(3)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4)根据温度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来分析;
(5)根据酸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全面性比较强,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18.【答案】二 630.9716Cl−
【解析】解:(1)由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有2个电子层,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氧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即8=x+2,x=6。
(2)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3)由元素周期表可知,a位于15与17之间,根据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不断递增可得,a等于16;一个氯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则氯离子符号为:Cl−。
故答案为:(1)二;6;
(2)30.97;
(3)16;Cl−。
(1)根据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等于其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数、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以及离子符号的写法来分析。
加强对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单元格的意义、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b 不饱和 Ab>a>c
【解析】解:(1)由图可知,t2℃时,a、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该温度下,物质a的溶解度与物质b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a物质50g,200g水可以溶解a物质100g,所以把80g物质a加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可完全溶解,则形成溶液的质量是280g,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3)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将等质量a和b的饱和溶液降到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程度大于b,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a>b;
(4)将t2℃时,a、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此时得到a、b的饱和溶液,b溶解度大于a,则质量分数b大于a,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t2℃降温到t1℃,c物质变为不饱和溶液,因为t1℃时a物质溶解度仍大于t2℃时c物质溶解度,故降温后溶质质量分数a大于c,降温后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故答案为:(1)b;
(2)不饱和;
(3)A;
(4)b>a>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难 C+SnO2Sn+CO2↑增大 锡器会与酸性物质反应
【解析】解:(1)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难溶于水;
(2)碳和锡砂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SnO2Sn+CO2↑;
(3)①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锡往往与其它金属制成合金使用,目的是增大硬度;
②锡是一种活泼的金属,能与酸性物质反应,所以古代锡器常用来饮酒喝茶,很少装酸性物质。
故答案为:(1)难;
(2)C+SnO2Sn+CO2↑;
(3)①增大;
②锡器会与酸性物质反应。
(1)根据题干信息来推断物质的性质;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合金的性质以及金属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全面性比较强,解答本题要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21.【答案】不可再生 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反应 2CO2+6H2C2H4+4H2O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a
【解析】解:(1)煤、石油、天然气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是较清洁的燃料,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反应;
(3)①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加热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
②依据微观反应的示意图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a.植树造林,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选项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仍是当前人们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不能禁止使用,b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1)不可再生;
(2)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反应;
(3)①2CO2+6H2C2H4+4H2O;
②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a。
(1)根据化石燃料的种类及能源的分类分析。
(2)根据粉碎能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进行分析。
(3)依据微观反应的示意图分析。
(4)根据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的措施以及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能源的分类、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及能源的利用等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Na2CO3 2HCl+CaCO3=CaCl2+H2O+CO2↑硼酸 3
【解析】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物质是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纺织染料等;
(2)①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3)不慎将己物质(氢氧化钠)的浓溶液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4)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的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以及酸与各物质间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上述反应及转化关系中共涉及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故答案为:(1)Na2CO3;
(2)2HCl+CaCO3=CaCl2+H2O+CO2↑;
(3)硼酸;
(4)3。
根据物质王国中常见的六种物质甲、乙、丙、丁、戊、己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舞”,已知丁物质常用作食品干燥剂,所以丁是氧化钙,己物质是炉具清洁剂中含有的物质,所以己是氢氧化钠,丙会生成氧化钙,所以丙是碳酸钙,氢氧化钠转化成的乙会转化成碳酸钙,所以乙是碳酸钠,氧化钙转化成的戊会转化成氢氧化钠,所以戊是氢氧化钙,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氢氧化钠、碳酸钠都会与甲反应,所以甲是盐酸,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3.【答案】出现较多量固体 酸滴向四周飞溅 不能 小于
【解析】解:(1)A实验当蒸发血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2)B实验为浓硫酸的稀释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若水注入浓硫酸中,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密度小,则水在上面,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热,会造成酸滴向四周飞溅;
(3)C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由于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逸散在空气中,没有称量,且消耗氧气的质量也没有称量;在此过程中燃烧掉的蜡烛质量和消耗氧气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由于消耗氧气的质量没有称量,则燃烧掉的蜡烛质量小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总质量。
故答案为:(1)出现较多量固体;
(2)酸滴向四周飞溅;
(3)不能;小于。
(1)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2)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来分析;
(3)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以及蜡烛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实验是课本中的三个基础的实验,难度不大,应加强实验的学习,提高实验的能力。
24.【答案】2H2O22H2O+O2↑广口瓶 C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e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氧气 将铜丝拉起,使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分离
【解析】解:(1)设计的“反应器”为固液常温型,故制氧气用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广口瓶。
(3)生成的氧气通过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和氧气反应)干燥掉水分,长管进气短管出气,所以是acb,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所以是de,所以顺序是acbd,故选C。
(4)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验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e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e处有氧气,说明已经收集满。
(5)二氧化锰加速过氧化氢分解需要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接触。将铜丝相连的塑料瓶向上提,使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分开,反应可以停止。
故答案为:(1)2H2O22H2O+O2↑;
(2)广口瓶;
(3)C;
(4)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e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氧气;
(5)将铜丝拉起,使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分离。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熟记仪器的名称;
(3)根据气体的制备、干燥与收集来分析;
(4)根据氧气的性质及其验满方法来分析;
(5)根据装置的特点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5.【答案】CO2+2NaOH=Na2CO3+H2ONaOH溶液部分变质 白色沉淀 无 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成红色 ①③ 硫酸铜溶液(合理即可)
【解析】解:【提出问题】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全部变质,也可能部分变质,故小刚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步骤一:取样品,加水配制成溶液,并向其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氯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且足量氯化钙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
步骤二:取上述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试管中的溶液为无色,说明不含氢氧化钠,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全部变质;
假设小刚的猜想正确,则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足量的氯化钙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过滤,滤液中含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试管中的溶液为红色;
【实验反思】(1)①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可检验碳酸钠,但是除去了氢氧化钠,无法检验是否含氢氧化钠,错误;
②硝酸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且足量的硝酸钙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然后可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是否含氢氧化钠,正确;
③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碳酸钠,但是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错误。
故选:①③;
(2)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产生蓝色沉淀,故还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替代。
故答案为:【提出问题】CO2+2NaOH=Na2CO3+H2O
【提出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步骤一:白色沉淀;
步骤二:无;
得出结论:生成白色沉淀,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反思】(1)①③;
(2)硫酸铜溶液(合理即可)。
【提出问题】根据氢氧化钠可以知道:氢氧化钠溶液因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故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猜想】根据氢氧化钠变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要么全部变质要么部分变质的事实而提出猜想;
【实验探究】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形成白色沉淀,可以判断出反应产生现象,然后利用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的性质,再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以确定溶液的组成,从而判断氢氧化钠变质情况;
【实验反思】(1)根据实验目的可以知道,在检验并除去碳酸钠时,不应使用呈碱性的溶液或反应后能生成碱性物质的试剂,以免干扰后续探究的实验现象;
(2)利用氢氧化钠的所具有的化学特性来对氢氧化钠进行检验。
熟练掌握氢氧化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并能够根据它们的性质来对碳酸钠及氢氧化钠进行检验。
26.【答案】2:6:1 4:1
【解析】解:(1)由化学式可知,乙醇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
(2)乙醇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
故答案为:(1)2:6:1;
(2)4:1。
(1)根据化学式书写规则可知,原子右下角的数字代表原子的个数,据此解答;
(2)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7.【答案】解:(1)恰好完全反应时需氯化钙的质量是50.00g×11.1%=5.55g
设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沉淀的质量为y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 106 100
5.55gxy
111106=5.55gx x=5.3g
111100=5.55gy y=5g
(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5.3g5.32g×100%≈99.6%
答:(1)生成沉淀的质量是5g,(2)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99.6%
【解析】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氯化钙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和生成碳酸钙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一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西丰一中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部分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铁岭市部分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厨房中有下列物质,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