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1. 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喝汽水打嗝是因为升温使气体溶解度升高 B.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C. 洗洁精可以乳化油污 D. 农业上可利用营养液对植物进行无土栽培
2. 中药当归、白芷中富含的紫花前胡醇化学式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紫花前胡醇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花前胡醇属于氧化物 B. 1个紫花前胡醇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分子
C. 紫花前胡醇由四种元素组成 D. 紫花前胡醇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3. 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可能引起的后果不匹配的是( )
A. 读数偏小 B. 试管破裂
C. 标签受损 D. 液滴飞溅
4. 新课程标准提出“五育并举、以劳育人”,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相符合的是( )
选项 | 劳动项目 | 化学知识 |
A |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 活性炭可以溶于水生成胶状物 |
B | 用玻璃刀切割玻璃 | 金刚石硬度大 |
C | 用焦炭冶炼金属 | 焦炭具有氧化性 |
D | 将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炉具墙壁上方 |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大于空气 |
A. A B. B C. C D. D
5. 2022年4月29日《科技日报》报道“我国科学家实现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物质由8个原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共有两种氧化物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 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1
6. 根据下列证据,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推理,错误的是( )
| 证据 | 推理 |
A | 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后,在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 | 金属铁比铜活泼 |
B | 打开一瓶汽水的瓶盖,汽水中有较多气体冒出 | 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
C | 用pH试纸测得某品牌洗涤剂的 | 该洗涤剂含NaOH |
D | 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 | 浓盐酸易挥发 |
A. A B. B C. C D. D
7. 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混合物:煤、冰水混合物 B. 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
C. 氧化物:五氧化二磷、乙醇 D.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铁
8. 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一种科学思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均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B.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常温下碱溶液的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 氧气具有助燃性,则氧气可以做燃料
9. 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水的组成
B. 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0. 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 |
A. 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B. 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C. 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D. 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11.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中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我国近年部分行业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图所示:
“碳捕获和碳封存”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封存”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 ______ 。
“零排放”是指人类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不再向自然界中排放。此说法 ______ 填“正确”或“错误”。
工业行业大类中, ______ 行业年排放量最多。
石油化工行业中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碳封存”可将压缩至地下储存,其原因是 ______ 从微观角度解释。
12. 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实验技能。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______ 。
实验室选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到 ______ 填“b”或“c”处。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B装置作发生装置,其优点是 ______ ,欲收集干燥的气体,各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______ ______ 。
13. 是制备某种锂电池的材料之一,用工业级硫酸亚铁含有钛、镁、锰等杂质制备磷酸铁的转化过程如图:
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______ 。
步骤Ⅰ和Ⅲ都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步骤Ⅱ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选用该物质的优点是 ______ 。
写出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4. 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探究Ⅰ】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 ______ ,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3个对比实验:
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5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与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 ______ 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 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由此可以得出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Ⅱ】
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的溶液中呈无色,在的溶液中呈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NaCl、NaOH和。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 ______ 。
实验验证:取样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______ | ______ | 猜想二正确 |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 ______ ,pH升高,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 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15. 乙炔可用于金属焊接或切割,常用电石主要成分和水反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0kg电石与水完全反应可制得26kg乙炔。请计算:
电石中的质量。
电石中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A、喝汽水打嗝,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体内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气体逸出,故A不正确;
B、工业上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故B正确;
C、由于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然后随水冲走,故C正确;
D、农业上可利用营养液对植物进行无土栽培,故D正确;
故选:A。
A、根据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气体逸出进行分析;
B、根据工业上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进行分析;
C、根据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然后随水冲走进行分析;
D、根据农业上可利用营养液对植物进行无土栽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等,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答案】D
【解析】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紫花前胡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紫花前胡醇由紫花前胡醇分子构成,每个紫花前胡醇分子中含有4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B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紫花前胡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
D、紫花前胡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4::7:32,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B、根据紫花前胡醇由紫花前胡醇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C、根据紫花前胡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解:A、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的量大,故A说法错误;
B、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时,应先将试管倾斜,然后用镊子将固体放于试管口处,再将试管慢慢竖起即可,图示操作中,易打破试管底,故B说法正确;
C、倾倒液体,标签要向着手心,否则液体沿瓶外壁流下会腐蚀标签,故C说法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图中实验,会造成液体飞溅,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量取液体读数,仰小俯大来进行分析;
B、根据固体药品的添加方法来分析;
C、根据倾倒液体,标签要向着手心,防止腐蚀标签来分析;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为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该选项符合题意;
C、焦炭具有还原性,而不是氧化性,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B、根据金刚石为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分析;
C、根据焦炭具有还原性分析;
D、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分析。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要学好化学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5.【答案】B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A、由图可知,一个丙分子中有两个碳原子、两个氧原子和四个氢原子,一个丙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A错误;
B、甲是一氧化碳分子,乙是水分子,都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C错误;
D、根据图可知反应方程式为,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D错误。
故选:B。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根据其意义、物质的构成、微粒的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根据微观示意图解题,重在读图,从图中获取解答题目需要的信息。
6.【答案】C
【解析】解:A、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后,在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金属铁比铜活泼,故A说法正确;
B、打开一瓶汽水的瓶盖,汽水中有较多气体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故B说法正确;
C、用pH试纸测得某品牌洗涤剂的,说明该洗涤剂显碱性,但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C说法错误;
D、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雾出现,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B、根据气体的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来分析;
C、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
D、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来分析。
本题涉及的日常生活中的知识点多,和课本知识结合紧密,学生平时要学以致用,提高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冰水混合物是固态水和液态水组成的,其中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B、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类物质,正确;
C、五氧化二磷为氧化物,乙醇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D、钙元素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属于人体的常量元素,错误。
故选:B。
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三类物质,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的纯净物,钙元素是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加强对物质类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有机物均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属于无机物,此选项错误;
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C.常温下碱溶液的pH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但其属于盐,而不是碱,此选项错误;
D.氧气具有助燃性,则氧气可以做助燃剂,而不是做燃料,此选项错误。
故选:B。
A、根据有机化合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除外,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液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A、探究水的组成元素,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探究硝酸钾溶解性与温度的关系,加水后溶解一部分,但还有部分固体剩余,加热后剩余固体也溶解,证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B正确;
C、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中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进集气瓶内,约占瓶中体积的五分之一,能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故C正确;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天平左侧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反应后有气体生成,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天平不保持平衡,不能证明质量守恒,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电解水实验,产生氢气和氧气进行分析;
B、根据加水后溶解一部分,但还有部分固体剩余,加热后剩余固体也溶解进行分析;
C、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中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进集气瓶内,约占瓶中体积的五分之一进行分析;
D、根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天平左侧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反应后有气体生成,逸散到空气中,反应后天平不保持平衡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0.【答案】D
【解析】解:A、时,的溶解度是,说明在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而①中只加入了,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时,的溶解度是,同理可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而③中共加入了,可以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也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②中溶液有不溶解的硝酸钾,升温后③中溶液硝酸钾全部溶解,所以溶液质量③>②,故B正确;
C、②④的溶液中都有剩余,所以②是时的饱和溶液,④是时的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由于时的溶解度大于时的溶解度,所以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④;②③中溶剂的质量相等,但③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多,则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②,所以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故C正确;
D、时的溶解度为,则时,5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不是,故D不正确。
故选:D。
A、根据时,的溶解度是,说明在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时,的溶解度是,同理可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进行分析;
B、根据②中溶液有不溶解的硝酸钾,升温后③中溶液硝酸钾全部溶解进行分析;
C、根据②④的溶液中都有剩余进行分析;
D、根据时的溶解度为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结晶的方法、溶解度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错误 钢铁 二氧化碳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使分子间隔变小
【解析】解:“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含量。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所以该说法错误。
根据工业图示可知,钢铁行业年排放量最多。
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二氧化碳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使分子间隔变小,可将压缩至地下储存。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错误;
钢铁;
;
二氧化碳气体分子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使分子间隔变小。
根据“碳中和”的意义来分析;
根据“零排放”的含义来分析;
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根据甲烷燃烧的原理来分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二氧化碳的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尤其是二氧化碳所造成的温室效应,以及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以及相关信息等,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12.【答案】长颈漏斗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e d
【解析】解: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仪器②为锥形瓶;
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从c端通入,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b端,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生成气体,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洗气应“长进短出”,这样干燥的比较充分,不选择氢氧化钠,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各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
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b;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e;d。
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根据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适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根据B装置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生成气体,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3.【答案】过滤 无污染,无残留
【解析】解: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氧元素一般显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价。
步骤Ⅰ和Ⅲ均需要将固体和溶液分离,都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过滤。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铁、硫、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3、1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3、14、4,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的生成物是硫酸铁和水,选用该物质的优点是无污染,无残留。
中硫酸铁和磷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磷酸亚铁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过滤;
;无污染,无残留;
。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步骤Ⅰ和Ⅲ均需要将固体和溶液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Ⅲ中硫酸铁和磷酸铵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磷酸亚铁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制备磷酸铁的转化流程图、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升高 放热 小于 反应前没有碳元素 取少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加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变大 不一定
【解析】解: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则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升高,故填:升高;
分析图像可知,实验①②溶液温度都升高,则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放热;但实验③比实验①②溶液温度升高的幅度大,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小于两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由此可以得出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放热;小于;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作出猜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守恒,则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反应前没有碳元素;故填:反应前没有碳元素;
【实验验证】依据氢氧化钠可知,验证猜想二正确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加硫酸铜溶液合理即可,实验现象为产生蓝色沉淀;故填:取少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滴加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原因分析】依据题意可知,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溶剂减少,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变大,pH升高,溶液的颜色变红;故填: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变大;
【总结反思】酚酞在的溶液中呈无色,在的溶液中呈红色,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不一定变红,故填:不一定。
依据中和反应放热分析;
依据图像分析;
依据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分析;
作出猜想]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实验验证】依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
【原因分析】依据题中信息分析;
【总结反思】依据酚酞在的溶液中呈无色,在的溶液中呈红色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是利用曲线图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15.【答案】解:设80kg电石中的质量为x。
64 26
x 26kg
,
答:80kg电石中的质量为64kg;
电石中的质量分数为:。
答:电石中的质量分数为。
故答案为:;
。
【解析】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根据的质量和电石的总质量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68,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模拟试题: 这是一份68,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模拟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8,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模拟试题: 这是一份68,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模拟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8,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开学考模拟题(一): 这是一份28,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开学考模拟题(一),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