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等八校中考化学一检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等八校中考化学一检试卷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在某次演习中,“东风快递”10弹齐发,其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视频,导弹从发射到命中,无不震撼人心,网友纷纷点赞:这武器,很中国!这“快递”真给力。其由下列场景伴随有化学变化的是( )
A. 导弹的运输 B. DF−17的运动 C. 燃料的燃烧 D. DF−17的颜色
2. 小明笔记本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C.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 镁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3. 微观示意图中“●”和“O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A. B. C. D.
4.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的沸腾实验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B. 水的电解实验能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简易净水装置中活性炭能使硬水软化
D. 水的蒸馏实验中在烧瓶里加入几粒碎石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
5. 如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A. 如图:检查气密性
B. 如图:制二氧化碳
C. 如图:收集二氧化碳
D. 如图:二氧化碳验满
6. 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上通过以下反应将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硅(SiO2)转化为硅:SiO2+2C−高温Si+2C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硅发生了氧化反应 B. 碳发生了还原反应
C. 碳表现还原性 D. 碳表现氧化性
7. 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②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氧元素
③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④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4
A. 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 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从图示所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图中有三种不同的氧化物 B.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都不变
C.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 D. 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9.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B.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
C. 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其性质完全相同
10. 下列图示与相应的文字描述相符合的是( )
A.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镁条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密闭容器里燃烧红磷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D. 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11. 下列关于OH−______
A.OH−是阳离子
B.1个OH−中含有10个电子
C.OH−是氧化物
D.1个OH−中含有______个质子
12. 过期的药片不能吃了,与其丢掉不如给花“吃”,让你家的花,整个冬天都不黄叶。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能帮助植物抵抗干旱,非常适合拿来改善土壤酸碱度。下列有关维生素C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
A.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元素的个数比为6:8
B.维生素C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维生素C中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 ______
13.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______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
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
在足量氧气流中灼烧
C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气体中
D
区别硬水与软水
______
14.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3个水分子 ______ 。
(2)草木灰主要成分碳酸钾的化学式为 ______ 。
(3)人体血液中含有亚铁离子的符号是 ______ 。
(4)硝酸铵(化学式:NH4NO3)是一种氮肥,标出NH4NO3中N的化合价 ______ 。
(5)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中含有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 ______ 。
15. 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 ______ 。
(2)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 ______ 的结构。
(3)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体现碳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 ,如今可将信息存储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部分信息如图,该元素的名称是 ______ 。
(4)某有机化合物R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2R+5O24CO2+2H2O,则R的化学式为 ______ 。
(5)二氧化碳气体压缩后体积变小,说明二氧化碳分子间有 ______ 。
16.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的必要之举。工业废气中SO2浓度低但废气量大,污染严重,所以应该妥善处理。如图是处理工业废气中SO2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1)工业废气中的SO2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吸收塔采用逆流操作,废气由下而上,Na2SO3溶液由上而下喷出,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______ 。
(3)该处理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 ______ 。
(4)写出吸收塔中SO2被Na2SO3溶液吸收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HSO3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7. 有一无色液体A,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和H两种单质气体,已知H是最轻的气体。其它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D的化学式 ______ ;物质G的名称 ______ 。
(2)物质H的一种用途: ______ 。
(3)写出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 ______ 。
(4)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8.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______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序号);使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时应从导管口 ______ (填“d”或“e”)端通入。
(3)实验室制取氧气,在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_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的氧气,所选气体发生、干燥和收集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 ______ 。(用接口字母和“→”表示)
19. 实验室开放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通常情况下氧元素显−2价,铜元素有+1、+2两种化合价。
【实验一】探究是否有CO2生成
如图1装置所示,取烘干后的C和CuO粉末混合均匀平铺在硬质试管底部,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发现硬质玻璃管中有暗红色固体出现,试管中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气泡不断冒出。
(1)结合以上实验现象,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有同学猜测暗红色固体还可能是一种氧化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是 ______ 。
【实验二】探究是否有CO生成
如图2装置所示,用定制的硬质短试管进行反应,用平底三颈烧瓶收集试管中反应产生的气体。三颈烧瓶一端口径连接双孔橡胶塞(配细而短的导气管),并套上气球。同时用无线CO、CO2传感器,分别采集不同质量比反应物反应生成的CO和CO2的含量变化数据(如图3)。
(3)实验前,用氦气对装置进行排空气处理,以避免装置内空气中的 ______ 与木炭反应,对本实验气体的含量测定造成影响。
(4)对变化曲线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①C和CuO反应的主要气体产物是 ______ ,随着反应物中CuO质量比的逐渐增多,另一种气体产物的含量逐渐 ______ (填“增多”或“减少”)。
②结合提供的资料和图3数据的变化情况,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CO的可能原因: ______ 。
【反思与评价】
(5)对比实验二,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实验一装置的不足之处: ______ 。
20. 为检验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该样品25g放入烧杯,将100g稀盐酸分5次加入烧杯中(杂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关系如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质量/g
20
20
20
20
20
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g
42.8
a
78.4
96.2
116.2
(1)表中a=______ ;
(2)反应结束后,生成CO2的质量是 ______ g;
(3)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4)本实验不能选择稀硫酸的原因是 ______ ,若选择稀硫酸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 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导弹的运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DF−17的运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燃料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水等,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DF−17的颜色,颜色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一般加上能或不能、易或不易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变化是指正在发生的过程,性质是物质表现出来的特性,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不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故不符合题意;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常见物质在空气中或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掌握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实验现象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答案】C
【解析】解:A、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A错;
B、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C正确;
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D错。
故选:C。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由不同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不同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4.【答案】C
【解析】解:A、水的沸腾实验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大,该选项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该选项正确。
C、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不能除去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因此不能软化水,该选项不正确。
D、实验中在烧瓶里加入几粒碎石片以防加热时出现暴沸,该选项正确。
故选:C。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是8:1。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装置,可用图中装置制取,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6.【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硅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还原反应是指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C、根据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的化学性质、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某物质1.6克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且反应前后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不变;
故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244=1.2g;
氢元素的质量为:3.6g×1×218=0.4g
故碳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1.2g+0.4g=1.6g=物质的质量,故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有氧元素;
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g12:0.4g1=1:4;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以及化学式的计算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加强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A、由图可知,图中涉及物质为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氮气,一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一氧化氮是由N、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有三种不同的氧化物,故A正确,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反应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反应物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反应物一氧化氮中氮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生成物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生成物氮气中氮元素化合价为0,故碳元素和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写出化学式及反应的方程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
9.【答案】C
【解析】解:A.镁和氦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氦的化学性质稳定,镁化学性质活泼,故A错误;
B.碳酸钙中钙元素显+2价,但碳元素显+4价,氧元素显−2价,非金属元素不一定都显负价,故B错误;
C.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C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其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金刚石硬度大、石墨质软,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镁和氦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但氦的化学性质稳定,镁化学性质活泼进行分析;
B、根据非金属元素不一定都显负价进行分析;
C、根据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
10.【答案】D
【解析】解: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镁与氧气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中有氧气参与,则反应后生成固体质量变大,当反应结束时固体的质量达到最大值,故选项图像错误。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高锰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最终剩余固体中锰酸钾、二氧化锰中均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像错误。
C、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压强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温度恢复至室温,压强逐渐减小,最终压强一定比反应前小;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压强又恢复至常压,与反应前相等,故选项图像错误。
D、等质量的块状和粉末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粉末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较大,反应速率较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两种碳酸钙的质量相等,则最终产生的CO2的质量相等,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D。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被消耗,压强逐渐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石灰石的质量相等,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剧烈,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11.【答案】B 9
【解析】.解:A、表示氢氧根离子,是阴离子,一个氢氧根离子中含有8+1+1=10个电子,含有8+1=9个质子;
故填:B;9。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答案】C 1:12
【解析】解:A、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维生素C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6:8,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A错误;
B、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维生素C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故B错误;
C、维生素C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则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
D、维生素C中氢元素、氧元素质量比为(1×8):(16×6)=8:96=1:12;
故答案为:C;1:12。
A、根据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进行分析;
B、根据维生素C是由维生素C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
【解析】解: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错误。
B、木炭粉在足量氧气流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
C、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选项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错误。
D、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故选:
B;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
A、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B、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C、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4.【答案】3H2OK2CO3 Fe2+ N−3H4N+5O3
【解析】解:(1)分子式前面加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则3个水分子表示为3H2O;
(2)碳酸钾由钾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构成,其中钾元素显+1价,碳酸根显−2价,则碳酸钾的化学式为K2CO3;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一个亚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因此亚铁离子符号为Fe2+;
(4)NH4NO3由铵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构成,其中铵根的化合价为+1,铵根中H为+1价,则N为−3价;硝酸根为−1价,硝酸根中O为−2价,则N为+5价,元素的化合价表示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则硝酸铵中N的化合价表示为:N−3H4N+5O3;
(5)氯化钠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氯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属于阴离子;Cl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为17,Cl得到一个电子形成Cl−,则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第一层为2个电子,第二层为8个电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则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1)3H2O;
(2)K2CO3;
(3)Fe2+;
(4)N−3H4N+5O3;
(5)。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疏松多孔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硅 C2H2 间隔
【解析】解:(1)金刚石中碳原子按正四面体排列,石墨中碳原子按层状结构排列,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2)活性炭疏松多孔,所以有很强的吸附性。
(3)古代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而不变色,说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14号元素是硅元素,元素符合为Si,元素名称是硅。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后有4C、10O、4H,反应前有10O,则2R中有4C、4H,所以R的化学式为C2H2。
(5)二氧化碳气体压缩后体积变小,说明二氧化碳分子间有间隔,容易被压缩。
故答案为:(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疏松多孔;
(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硅;
(4)C2H2;
(5)间隔。
(1)根据金刚石中碳原子按正四面体排列,石墨中碳原子按层状结构排列,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进行分析;
(2)根据活性炭疏松多孔进行分析;
(3)根据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和其他物质反应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分子间有间隔,容易被压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碳的化学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答案】S+O2SO2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亚硫酸钠 SO2+Na2CO3+H2O=2NaHSO3
【解析】解:(1)硫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
(2)吸收塔采用逆流操作,废气由下而上,Na2SO3溶液由上而下喷出,可以增大气体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使SO2更加充分的被吸收;
(3)根据图示可知再生塔中生成Na2SO3,吸收塔中消耗Na2SO3,则Na2SO3可以循环使用;
(4)SO2被Na2SO3溶液吸收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HSO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则反应物中还有含H的物质,故H2O也为反应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Na2CO3+H2O=2NaHSO3。
故答案为:(1)S+O2SO2;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3)亚硫酸钠;
(4)SO2+Na2CO3+H2O=2NaHSO3。
(1)根据硫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2)根据增大气体与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分析;
(3)根据再生塔中生成Na2SO3,吸收塔中消耗Na2SO3进行分析;
(4)根据SO2被Na2SO3溶液吸收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HSO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7.【答案】CuO 碳 作燃料等 化合反应 H2+CuOCu+H2O
【解析】解:(1)根据分析,D是氧化铜,化学式是CuO,G是碳,名称是碳;
(2)H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用途是作燃料等;
(3)反应②即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该反应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
(4)反应④是氢气和氧化铜加热反应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
故答案为:(1)CuO;碳;
(2)作燃料等;
(3)化合反应;
(4)H2+CuOCu+H2O。
无色液体A,在通电条件下,可以产生B和H两种单质气体,推断A是水,H是最轻的气体,根据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推断H是氢气,B是氧气;B和黑色固体G点燃生成F,推断G是碳,F是二氧化碳;B和E加热生成黑色固体D,推断E是铜,D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碳高温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和氢气加热生成铜和水,则E是铜,据此解题。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18.【答案】铁架台 B e 检验装置气密性 CaCO3+2HCl=CaCl2+H2O+CO2↑b→f→g→e
【解析】解:(1)根据图示可知①为铁架台;故答案为:铁架台;
(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为药品制取CO2,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的组合,且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则适合用B为反应的发生装置;CO2的密度比空气大,D为正放的万用瓶,则收集时从e端进入,空气从d端排出;故答案为:B;e;
(3)实验室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为确保实验的有效性需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漏气;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为药品制取CO2,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故答案为:检验装置气密性;CaCO3+2HCl=CaCl2+H2O+CO2↑;
(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来干燥O2,则用E装置干燥O2时,气体从f端进入从g端排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正放的万用瓶D装置收集时,从e端进入,空气从d端排出,则连接的顺序为:b→f→g→e。故答案为:b→f→g→e。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
(2)根据制取CO2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行;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3)根据实验室在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为确保实验的有效性需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浓硫酸用来干燥O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9.【答案】C+2CuO2Cu+CO2↑Cu2O氧气 二氧化碳 减少 CO2+C2CO 没有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解析】解:(1)试管中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硬质玻璃管中有暗红色固体出现,说明生成了铜,化学方程式为C+2CuO2Cu+CO2↑;
(2)碳的氧化物是气体,红色氧化物只能是铜的氧化物,氧化铜是黑色固体,该红色固体只能是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
(3)实验前,用氦气对装置进行排空气处理,以避免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与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4)①结合图3,C和CuO反应的主要气体产物是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物中CuO量比的逐渐增多,另一种气体产物一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减少;
②结合提供的资料和图3数据的变化情况,产生CO的可能原因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
(5)对比实验二,实验一装置的不足之处没有尾气处理。
故答案为:(1)C+2CuO2Cu+CO2↑;
(2)Cu2O;
(3)氧气;
(4)①二氧化碳;减少;
②CO2+C2CO;
(5)没有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1)根据试管中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硬质玻璃管中有暗红色固体出现,说明生成了铜进行分析;
(2)根据碳的氧化物是气体,红色氧化物只能是铜的氧化物,氧化铜是黑色固体,该红色固体只能是氧化亚铜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前,用氦气对装置进行排空气处理,以避免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与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C和CuO反应的主要气体产物是二氧化碳,产生CO的可能原因碳和二氧化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5)根据实验一装置的不足之处没有尾气处理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成分的探究等,注意在书写化学方程式后,首先检查化学式,再检查是否配平、反应条件和沉淀、气体符号的标注。
20.【答案】60.68.8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偏小
【解析】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20g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25g−42.8g−2.2g,第3次加入20g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60g+25g−78.4g=6.6g,说明每加入20g稀盐酸,生成2.2g二氧化碳,则第2次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4.4g,则ag=40g+25g−4.4g=60.6g,即a=60.6;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结束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25g−116.2g=8.8g;
(3)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8.8g
10044=x8.8g 解得:x=20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0g25g×100%=80%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故本实验不能选择稀硫酸;若选择稀硫酸,会导致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小,导致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偏小,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1)60.6;
(2)8.8;
(3)80%;
(4)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偏小。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a的值;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3)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即可计算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等九校中考化学二检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等九校中考化学二检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厨房是一个化学小天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等八校中考化学一检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抚州市金溪一中等八校中考化学一检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物质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