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世界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冶炼青铜 B. 木炭燃烧
C. 棉纱织布 D. 粮食酿酒
2.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你认为下列做法与该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垃圾树叶就地焚烧 B. 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C.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 生活污水净化达标后排放
3. “珍爱生命,关注健康”,下列观点中,合理的是( )
A. 服用保健品可代替药物 B. 食品厂的过期糕点可重新加工再销售
C. 用工业浓碱溶液漂洗鸡爪 D. 食用加铁酱油预防缺铁性贫血
4.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 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伸入试管,防止液体洒落
C. 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D. 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5. 铝-石墨烯电池具有耐高温、抗严寒、柔性好等令人惊讶的特性,能在1.1秒内完成充电,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有关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C.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D. 铝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变成阳离子,离子符号为Al+3
6. 化学观念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微粒观: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
B. 守恒观:6g碳和6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12g二氧化碳
C. 转化观:金属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氧化铜
D.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7.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海水淡化过程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B. 可燃冰具有热值高,不产生残渣废气等优点,被餐为“未来能源”
C. 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转动从而可以发电
D. 利用蒸发结晶,可以从海水中得到粗盐
8. 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 该实验能得出“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一定燃烧”的结论
C.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D. 为了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红磷和白磷的质量应该相等
9.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结构模型
B. 物质分类模型
C. 空气组成模型
D. 物质酸碱度模型
10.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溶于水放热的物质一定是氢氧化钠
B. 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1. 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丙的化学式为N2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3:2
D.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
12. 已知某溶液X是BaCl2溶液和Ba(OH)2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无色酚酞、Na2CO3溶液、CuCl2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加入物质
甲
乙
丙
现象
白色沉淀
变红色
蓝色沉淀
A. 甲是Na2CO3溶液 B. 溶液X与稀硫酸也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C. 乙是无色酚酞 D. X溶液为BaCl2溶液
13. 为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采用的相应除杂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案
A
NaCl固体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CO2
CO
点燃
C
NaCl溶液
Na2SO4
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14. 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B. 滤液中一定有AgNO3、Cu(NO3)2和Mg(NO3)2
C. 充分反应后,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克
D. 向滤渣中加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
15. 现有9.4gCaCO3和K2CO3的固体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100g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5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B. 原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3.4g
C. 反应后溶质的质量为10.5g D.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16. (1)按要求从氢氧化钠、氯化钠、碳酸、一氧化碳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常用作还原剂的氧化物 ______ ;
②可用作干燥剂的碱 ______ ;
③用于食品调味的盐 ______ ;
④一种易分解的酸 ______ 。
(2)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措施。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绿色出行”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手段。“共享单车”以便捷、环保、低价等优势,颇受人们喜爱。“共享单车”采用实心轮胎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容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的原因 ______ ;扫描二维码即可租用“共享单车”,二维码标牌的制作材料一般采用PVC[化学式(C2H3Cl)n],PVC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 ______ (填元素符号)。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在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填最简整数比);某氮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物质为 ______ (填化学式)。
③对天然水进行净化处理,可以得到纯净水,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的水,我们的学校里面设有直饮水机,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a对应的作用是 ______ ,c对应的作用是 ______ 。
17. (1)济滨高铁是山东省城际铁路网之北部沿海通道、济南都市图城际铁路的组成部分,随着黄河公铁两用特大桥主墩承台浇筑顺利完成,标志着济南黄河以北地区将迈入“高铁时代”。
①根据设计方案,该承台为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承台。钢筋混凝土具有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钢筋混凝土属于 ______ (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之一)。
②制造铁轨的锰钢是一种铁合金,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 ______ (填“大”或“小”)。
③高纯度单质硅是制造高铁上计算机高性能芯片的重要材料,在工业上,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在高温条件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Na2CO3的溶解度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NaCl的溶解度。
②t2℃时,将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Na2CO3______ NaCl(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③t1℃时,把20g的Na2CO3加入100g水中,经充分搅拌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是 ______ 。
④若Na2CO3晶体中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原因是 ______ 。
18.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各实验。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除去混有的HCl气体(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的HCl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 (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③若把燃烧的木条伸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 ______ 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2)化学小组的同学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测定某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假设样品中杂质不分解,也不参与反应)。所选仪器按“A→C1→B→C2→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已知:CuO+H2Cu+H2O;C1、C2为2个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完全反应后,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测量项目
B中玻璃管内固体质量
C2的质量
反应前质量
20g
200g
反应后质量
16.8g
203.6g
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C1的作用是 ______ 。
②该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精确到0.1%)。
③若不连接C1装置,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B质量的变化,来计算该样品所含CuO的质量分数,若其他操作正确,则计算结果将 ______ (填“不受影响”“偏大”或“偏小”)。
19. Ⅰ.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中的各一种,现通过实验确定物质,并贴上标签。
(1)小明各取两种溶液少许,分别加入预先加入足量铁粉的A、B两支试管中,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冒出,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A试管中加入的是 ______ (填化学式)溶液。
(2)小刚想利用下列四种试剂鉴别上述两种溶液,其中不可行的是 ______ (填序号之一)。
A.Na2CO3溶液
B.NaCl溶液
C.CuO粉末
D.MgCl2溶液
Ⅱ.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NH4NO3、NaCl、CuSO4、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气体B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写出步骤②中生成沉淀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无色溶液F中肯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 ______ 。(填离子符号)
(4)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上述物质肯定不存在的理由是 ______ 。
20. 我国海岸线长达3.2万千米,海洋专属经济区幅员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十分远大。金属镁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和国防工业,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如图所示:
(1)在过程①中所加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请写出过程②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该反应属于 ______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
(3)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选项序号之一)。
A.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潮汐能转化为化学能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NaCl和MgCl2的混合物20g,向其中逐滴加入1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当加入120gNaOH溶液(即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有 ______ (填离子符号)。
②当加入80gNaOH溶液(即图中A点)时,恰好完全反应,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冶炼青铜首先要有铜和锡这些都是化学反应(即化学变化)制得,故A错误;
B.木炭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棉纱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粮食酿酒是淀粉变成酒精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辨析,关键掌握两种变化的本质,难度不大,注重基础。
2.【答案】A
【解析】解:A、垃圾树叶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加重空气污染,符合题意;
B、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既能节约化石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不合题意;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防止水体污染,不合题意;
D、生活污水净化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体污染,不合题意;
故选:A。
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从平时的点滴做起,如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等。
3.【答案】D
【解析】解:A、保健品具有特定保健功能,但不可代替药物起治疗作用,故错误;
B、过期糕点中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不能再重新加工再销售,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错误;
C、工业浓碱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漂洗鸡爪,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错误;
D、食用加铁酱油可给人体补充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故正确。
故选:D。
A、根据保健品不能代替药物来分析;
B、根据过期糕点中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来分析;
C、根据工业浓碱具有腐蚀性来分析;
D、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毒品、黄曲霉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以隔绝氧气、降低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选项说法错误。
C、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A、根据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该选项说法正确;
C.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3个电子变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铝离子的符号书写错误,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A.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B.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D.带正电荷的离子是阳离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6.【答案】B
【解析】解:A、由于微粒间有间隔,热胀冷缩是因为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故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C+O2CO2
12 32 44
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44份质量质量的二氧化碳,所以6g碳和6g氧气完全反应后不会生成12g二氧化碳,故B错误。
C、铜在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C正确;
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动植物呼吸、化石燃料燃烧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微粒间有间隔分析。
B、根据碳和氧气反应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铜的性质分析。
D、根据碳、氧循环的变化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结合题中信息,认真分析即可解答。
7.【答案】A
【解析】解:A、海水淡化过程中,主要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可燃冰具有热值高,不产生残渣废气等优点,被餐为“未来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利用海水涨落,推动水轮转动从而可以发电,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利用蒸发结晶,可以从海水中得到粗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A、根据海水淡化过程中,主要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海水涨落,能推动水轮转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别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B
【解析】解:A、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说法正确;
B、该实验中红磷接触到了氧气,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没有燃烧,不能得出“可燃物只要与氧气接触就一定燃烧”的结论,选项说法不正确;
C、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不燃烧,选项说法正确;
D、为了符合控制变量的要求,红磷和白磷的质量应该相等,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燃烧的条件,掌握燃烧的条件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CD
【解析】解: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模型中质子不在原子核内,故错误;
B、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错误;
C、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
D、胃液呈酸性,pH小于7,蒸馏水呈中性,pH等于7,肥皂水呈碱性,pH大于7,模型描述与事实相符,故正确。
故选:CD。
A、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分析解答;
B、根据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分析解答;
C、根据按体积计算空气由78%N2和21%O2还有1%其他成分组成分析解答;
D、根据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分析解答;
本题在解答时,根据物质的构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判断。
10.【答案】C
【解析】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浓硫酸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溶于水放热的物质不一定是氢氧化钠,故A错;
B、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都属于无机物,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故B错;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C正确;
D、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
故选:C。
A、根据常见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B、根据有机物的判断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单质的定义进行分析;
D、根据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常见物质溶于水,能量的变化,知道有机物的判断方法,单质的定义。
11.【答案】AD
【解析】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丙的化学式是N2,反应的方程式是:6NO+4NH35N2++6H2O。
A、由上述分析可知,丙的化学式为N2,故A说法正确;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B说法不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30×6):(17×4)=45:17,故C说法不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AD。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丙的化学式,写出方程式,再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反应的特点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主要考查微粒的模型图的应用,注意理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12.【答案】ABC
【解析】解:某溶液X是BaCl2溶液和Ba(OH)2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无色酚酞、Na2CO3溶液、CuCl2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遇甲产生白色沉淀,遇乙变红色,遇丙产生蓝色沉淀,说明X溶液显碱性,应是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则甲是碳酸钠溶液,乙是酚酞溶液,丙是氯化铜溶液。
A、由上述分析,甲是Na2CO3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X是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也反应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乙是无色酚酞,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上述分析,溶液X是氢氧化钡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BC。
某溶液X是BaCl2溶液和Ba(OH)2溶液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无色酚酞、Na2CO3溶液、CuCl2溶液三种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遇甲产生白色沉淀,遇乙变红色,遇丙产生蓝色沉淀,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CD
【解析】解:A、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Na2SO4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C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4.【答案】ACD
【解析】解: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克镁粉,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说明硝酸铜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镁没有剩余。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有Cu,该选项正确。
B、滤液中一定含有Cu(NO3)2和Mg(NO3)2,不一定含有AgNO3,该选项不正确;
C、由于镁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银和铜,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镁的质量小于生成的银和铜的质量,所以,充分反应后,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克,该选项正确。
D、由于溶液中有硝酸铜,说明没有剩余的镁,向滤渣中加盐酸一定没有气泡产生,该选项正确。
故选:AC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答案】ABC
【解析】解: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4g+100g−105g=4.4g,由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K2CO3+2HCl=2KCl+H2O+CO2↑、依据元素守恒可知,设碳酸根离子的质量为x,稀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y。
CO32−∼2HCl∼CO2
60 73 44
xy4.4g
6044=x4.4g 7344=y4.4g
x=6gy=7.3g
A、生成CO2的质量为9.4g+100g−105g=4.4g,该选项正确;
B、原固体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为9.4g−6g=3.4g,故B正确;
C、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4g+7.3g×7173×100%=10.5g,故C正确;
D、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g100g×100%=7.3%,故D错误;
故选:ABC。
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固体减少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结合元素守恒、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本题是一道化学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巧妙使用,此题难度较大,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
16.【答案】CONaOHNaClH2CO3 夏天温度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气体体积增大 H 1:1NO2 吸附色素和异味 杀菌消毒
【解析】解:(1)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则常用作还原剂的氧化物是CO;
②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则可用作干燥剂的碱是NaOH;
③氯化钠俗称食盐,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品,则用于食品调味的盐NaCl;
④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则一种易分解的酸是H2CO3;
(2)①“共享单车”采用实心轮胎可有效防止爆胎,而普通自行车夏天容易爆胎,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普通自行车“夏天易爆胎”的原因夏天温度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气体体积增大,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是该元素占有的相对质量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可知,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大小与元素占有的相对质量有关,元素占有的相对质量越小,元素的质量分数就越小,在PVC[化学式(C2H3Cl)n]中,碳、氢、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n×12):(1×3n):(n×35.5)=24:3:35.5,氢元素占有的相对质量最小,故PVC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H;
②在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2×16)=1:1,某氮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该物质为NO2;
③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图中a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是消毒杀菌;
故答案为:(1)①CO;
②NaOH;
③NaCl;
④H2CO3;
(2)①夏天温度高,分子之间间隔变大,气体体积增大;H;
②1:1;NO2;
③吸附色素和异味;消毒杀菌;
(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①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解答;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元素质量=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来分析解答;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来书写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活性炭的作用来分析解答;根据紫外灯管照射的作用来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7.【答案】复合材料 大 SiO2+2CSi+2CO↑大于 大于 9:50 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降温时碳酸钠大量结晶析出
【解析】解:(1)①钢筋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钢筋等多种不同性能的材料复合而成的,属于复合材料;故答案为:复合材料;
②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制造铁轨的锰钢是一种铁合金,与纯铁相比,其硬度更大;故答案为:大;
③在高温条件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故答案为:SiO2+2CSi+2CO↑;
(2)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故答案为:大于;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要大,因此t2℃时,将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Na2CO3大于NaCl;故答案为:大于;
③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8g,则该温度下把20g的Na2CO3加入100g水中,经充分搅拌溶解后,只能溶解18g,则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是18g:100g=9:50;故答案为:9:50;
④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降温时碳酸钠大量结晶析出,所以若Na2CO3晶体中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2CO3,故答案为: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降温时碳酸钠大量结晶析出。
(1)根据材料的分类、合金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A→D→C→ECaCO3+2HCl=CaCl2+H2O+CO2↑熄灭 吸收氢气中的水蒸气 80.0%不受影响
【解析】解:(1)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A(制取二氧化碳)→D(除去氯化氢)→C(吸收水蒸气)→E(收集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D→C→E。
②上述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 O+CO2↑。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 O+CO2↑。
③若把燃烧的木条伸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熄灭。
(2)①在该装置中,洗气瓶C1的作用是吸收氢气中的水蒸气。
故答案为:吸收氢气中的水蒸气。
②反应前后B中的质量差即为氧化铜中氧元素质量,氧元素质量是20g−16.8g=3.2g,氧化铜质量是3.2g÷1680=16g,该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16g20g×100%=80.0%。
故答案为:80.0%。
③若不连接C1装置,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B质量的变化,来计算该样品所含CuO的质量分数,若其他操作正确,则计算结果将不受影响,是因为通过该方法计算时,与是否除去水蒸气无关。
故答案为:不受影响。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加热时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9.【答案】HClBNH3 BaCl2+H2SO4=BaSO4↓+2HClBa2+、Na+ CuSO4 若混合物中含有CuSO4,混合物A加入NaOH溶液后会产生蓝色沉淀,与实验现象不符
【解析】解:Ⅰ.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中的各一种。
(1)小明各取两种溶液少许,分别加入预先加入足量铁粉的A、B两支试管中,稀盐酸和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氧化钠和铁粉不反应,若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冒出,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则A试管中加入的是稀盐酸,化学式为:HCl。
(2)A、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Na2CO3溶液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NaCl溶液和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故选项符合题意。
C、CuO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uO粉末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MgCl2溶液和稀盐酸不反应,MgCl2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Ⅱ.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NH4NO3、NaCl、CuSO4、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向混合物A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加热,得到气体B和溶液C,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硝酸钠、水和氨气,则气体B是氨气,溶液C中一定有硝酸钠,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硝酸铵;向混合物A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得到溶液D和沉淀E,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则沉淀E是硫酸钡,溶液D中一定含有盐酸、硝酸铵,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氯化钡,那么溶液C中也有氯化钡;向溶液C、D的混合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得到无色溶液F和白色沉淀G,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则白色沉淀G是氯化银,无色溶液F中一定有生成的硝酸、硝酸钡和没反应的硝酸钠、硝酸铵;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则混合物A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根据此实验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氯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1)气体B是氨气,化学式为:NH3。
(2)步骤②中生成沉淀E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
(3)无色溶液F中一定有生成的硝酸、硝酸钡和没反应的硝酸钠、硝酸铵,则无色溶液F中肯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钡离子和钠离子,离子符号为:Ba2+、Na+。
(4)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上述物质肯定不存在的理由是:若混合物中含有CuSO4,混合物A加入NaOH溶液后会产生蓝色沉淀,与实验现象不符。
故答案为:
Ⅰ.(1)HCl;
(2)B;
Ⅱ.(1)NH3;
(2)BaCl2+H2SO4=BaSO4↓+2HCl;
(3)Ba2+、Na+;
(4)CuSO4;若混合物中含有CuSO4,混合物A加入NaOH溶液后会产生蓝色沉淀,与实验现象不符。
Ⅰ.(1)根据稀盐酸和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氧化钠和铁粉不反应来分析;
(2)A、根据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Na2CO3溶液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来分析;
B、根据NaCl溶液和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都不反应来分析;
C、根据CuO粉末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CuO粉末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来分析;
D、根据MgCl2溶液和稀盐酸不反应,MgCl2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来分析;
Ⅱ.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可能含有NH4NO3、NaCl、CuSO4、Ba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向混合物A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加热,得到气体B和溶液C,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硝酸钠、水和氨气,则气体B是氨气,溶液C中一定有硝酸钠,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硝酸铵;向混合物A中加入适量稀硫酸,得到溶液D和沉淀E,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则沉淀E是硫酸钡,溶液D中一定含有盐酸、硝酸铵,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氯化钡,那么溶液C中也有氯化钡;向溶液C、D的混合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得到无色溶液F和白色沉淀G,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氯化钡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则白色沉淀G是氯化银,无色溶液F中一定有生成的硝酸、硝酸钡和没反应的硝酸钠、硝酸铵;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则混合物A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根据此实验无法判断是否存在氯化钠;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Ca(OH)2 Mg(OH)2+2HCl=MgCl2+2H2O复分解 ACl−、OH−
【解析】解:(1)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化学式是:Ca(OH)2;故答案为:Ca(OH)2;
(2)过程②所发生的反应是Mg(OH)2+2HCl=MgCl2+2H2O;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Mg(OH)2+2HCl=MgCl2+2H2O;复分解;
(3)在过程③中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A;
(4)①当滴入NaOH溶液120g时(即图中B点),氢氧化钠是过量的,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NaCl、NaOH,因此溶液中的阴离子有氯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答案为:Cl−、OH−;
②解:设原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为x,反应中生成NaCl的质量为y。
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0g×10%=8g。
MgCl2+2NaOH=Mg(OH)2↓+2NaCl
9580117
x8gy
9580=x8g 80117=8gy
x=9.5gy=11.7g
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0g−9.5g+11.7g=22.2g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2.2g。
(1)根据石灰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写出化学式;
(2)根据过程②所发生反应的特点分析回答;
(3)根据过程③中能量转化分析判断;
(4)根据海水中含有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很小分析回答。
(5)①当滴入NaOH溶液120g时氢氧化钠是过量的分析回答;
②根据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和方程式即可计算出氯化镁的质量。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制取、能量的转化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综合性较强,只有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才能较好的完成本题。
2022年济南市商河县初三化学一模_0: 这是一份2022年济南市商河县初三化学一模_0,共8页。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8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