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泰安六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山东省泰安六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诗句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 下列物质被誉为“21世纪能源”的是( )
A. 氢气 B. 石油 C. 可燃冰 D. 臭氧
3. 某农场的粮食作物叶子发黄,当地经常刮风,最好施用的肥料是( )
A. CO(NH2)2 B. KNO3 C. NH4H2PO4 D. K2CO3
4. 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档案室着火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B. 遇到室内起火 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C. 厨房内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D. 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5. 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称量固体 D. 加热试管
6. 2023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154周年。图为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铝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铝的原子序数为13
C. 铝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3 D. 铝的氧化物化学式为Al2O3
7.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
①2CO2;
②Cu2+;
③He;
④Mg+2O;
⑤2P2O5;
⑥Na+。
A. ②④表示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 B. ①⑤表示某物质的2个该分子
C. ③⑥表示单质 D. ②⑥的分子结构相似
8.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B. 同一个反应不能有不同的催化剂
C. 在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加快反应(二氧化锰无变化),所以二氧化锰是此反应的催化剂
D. 催化剂一定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
9. 小明同学在家里设计了以下“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
A. 用紫罗兰花汁液测厨房清洁剂的pH
B. 用洁厕精(主要成分是盐酸)来除去铁锈
C. 用蛋壳与醋酸制取二氧化碳
D. 把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火焰上方,以获得少量炭黑
10. 从社会到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视力健康。阿托品(化学式为C17H23NO3)可用于合成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药物。下列有关阿托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阿托品是由44个原子构成的 B. 阿托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阿托品由四种元素组成 D. 阿托品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7:3
11. 实验室按如图步骤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CBDEA
B. 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5g,量取水的体积是85mL
C. 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会造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高
D. 图A中玻璃棒的作用与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一致
12.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13. 铁的用途十分广泛。工业上利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还含少量SiO2等杂质)冶炼生铁的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二氧化硫气体,会造成酸雨
B. 铁的锈蚀实质是Fe与空气中水、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C. 防止铁制品锈蚀可以经常用盐水清洗制品
D. 石灰石和二氧化硅固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
14. 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③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以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A. 只有①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②④ D. 全部
15.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2℃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 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 t1℃时,30g固体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65g
D.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B>C
16. 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组内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的是( )
A. KOH、Na2SO4、CuSO4、MgCl2
B. K2CO3、BaCl2、Na2CO3、HCl
C. Na2SO4、BaCl2、KNO3、NaCl
D. NaNO3、AgNO3、KNO3、NaCl
17. 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CaCl2溶液
HCl
过量CaCO3、过滤
B.NaOH溶液
Ca(OH)2
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C.FeCl2溶液
CuCl2
过量铁粉、过滤
D.CH4
H2O
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A. A B. B C. C D. D
18. 有一包固体粉末样品,可能是Ba(OH)2、Na2CO3、CuSO4、NaCl、Fe、K2SO4、NaOH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固体粉末经步骤Ⅰ后的滤液若呈无色,则原样品一定不含CuSO4
B. 步骤Ⅱ所得溶液若不变色,则原样品一定不含NaOH
C. 若经步骤Ⅲ后滤渣C部分溶解,则原样品中一定含有Ba(OH)2、Na2CO3、K2SO4,可能含有Fe、NaCl
D. 若滤渣C部分溶解,滤液D呈浅绿色,气体E为混合气体,则原样品中一定有Fe、Ba(OH)2、Na2CO3
19. 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如图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设计的是( )
A. 图甲:向一定量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 图乙: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C. 图丙:稀释氯化钠溶液
D. 图丁: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20. 某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物质性质与用途
B
日常生活经验
O2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H2O2分解放出O2−实验室制O2
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
区别棉和羊毛织物-取少量,点燃闻气味
C
安全常识
D
化学与生活
煤气泄漏-打110报警
皮肤沾上浓硫酸-用水冲洗,再涂稀醋酸
维生素C−缺乏时引起坏血病
糖类、蛋白质-必需摄取的营养素
A. A B. B C. C D. D
21. 生活生产中蕴含很多化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2023年中国要实现的目标之一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①“绿色低碳”中的“碳”所指的物质是 ______ ,在自然界中消耗这种物质的主要途径是 ______ (写1种)。
②通过绿色低碳发展可以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 。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企业在努力,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2023年央视春晚的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展现了我国传统色彩之美,惊艳众人。米汤娇,是米白色带有谷物的微黄。米汤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 ______ 。
(3)现在很多家庭使用液化气或天然气做燃料,天然气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______ ,实验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要 ______ 。
22.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
(1)根据如图1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______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若B、E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X=12,请写出E的化学符号 ______ 。
(2)美国一列载有化学物质的火车于2023年2月3日晚在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出轨,意外导致氯乙烯(C2H3Cl)等危险化学品外泄而起火燃烧,有毒的化学物质也因此随着雨水、空气而污染周边土地与水源。生成氯乙烯的反应为:C2H2+HCl=C2H3Cl,在基本反应类型中,该反应属于 ______ 反应。
(3)我国提出要在2026年提出“碳平衡”的要求,“碳平衡”是指碳的排放和吸收两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如将工厂废气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3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______ 。
②为实现“碳平衡”,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______ 。
A.整改不合格的、污染大的企业
B.节约纸张,保护森林
C.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倡导绿色出行
23.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回答下面问题:
(1)海水淡化。常用的海水淡化法是 ______ 。
(2)海水晒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B.结晶池内母液蒸发得到盐卤(亦称苦卤)属于混合物
C.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的饱和溶液
D.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3)如图是对海水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①粗盐提纯。粗盐中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他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离子除净,应加入 ______ 等试剂将其转化为沉淀除去。第②步操作中蒸发结晶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②海水制镁。使海水中氯化镁转化为沉淀,方程式是 ______ 。由镁单质的制取,我们可以判断氯化钠通电制取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③海水制碱。我国科学家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反应后碳酸氢钠先结晶析出的原因是 ______ 。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反应后的氯化铵可以作 ______ 肥。
24. 如图所示,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A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D是一种钠盐,用于制造玻璃、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它们之间发生如图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作出推断并完成相关问题:
(1)A是 ______ ,D的俗称为 ______ ;
(2)贝壳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E+H→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4)E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小爱同学设计如下方案:取样,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 ______ ,她认为E溶液未变质。小碧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不合理,他设计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的方案可能是 ______ ;
(5)AgNO3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______ (填符号)。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AgNO3和Cu(NO3)2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25. 如图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a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b装置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______ 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 ______ 。
(2)若实验Ⅱ集气瓶底部炸裂,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______ 。
(3)过氧化钠(Na2O2)通常情况下为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氧气,某同学在实验室用过氧化钠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择了B而没有选择C,你认为他选择的理由是 ______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______ 。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验满方法是 ______ 。
26. 小明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1探究。
(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要保证实验的效果,实验装置要有良好的气密性,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 。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填化学式)。
(二)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2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______ ;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写出上述实验探究中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查找资料】
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②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表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溶液X适量于试管中,加入 ______
______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②取①中反应后上层清液适量,加入 ______
______
证明溶液中既无NaHCO3又无NaOH
【实验反思】
(1)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请写出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 。
(2)Na2CO3、NaHCO3两种物质性质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其差异性可用于鉴别、 ______ 。
27.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是每个公民的社会责任。但在某些娱乐场所,还有人服用俗称“摇头丸”的毒品,该毒品能使人手舞足蹈,呈癫狂状态,严重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有一种“摇头丸”的化学式为C12HxO2N,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09。试回答下列问题:
(1)x的数值为 ______ 。
(2)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结果保留到0.1%)。
(3)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______ 。
28.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______ g;
(2)求原混合物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这里的烟是指水产生的雾气,是由水蒸发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液滴,是液化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包含着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包含着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氢气的热值高,制备原料来源广,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任何污染,因此氢气被誉为“21世纪能源”,符合题意;
B、石油以及由分馏的产物燃烧会生成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并不是“21世纪能源”,不符合题意;
C、可燃冰燃烧会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并不是“21世纪能源”,不符合题意;
D、臭氧没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根据物质的性质以及燃料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3.【答案】B
【解析】解:氮肥能使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农场的粮食作物叶子发黄,应施用氮肥,钾肥能使农作物的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经常刮风需要钾肥,所以使用含有氮和钾的复合肥。
A、CO(NH2)2中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KNO3中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B正确;
C、NH4H2PO4中含有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C错;
D、K2CO3中含有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错。
故选:B。
根据含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分析,氮肥能使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能使农作物的茎秆粗壮,增强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4.【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室内起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换气,立即打开排风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应先关闭燃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以防发生触电,首先应切断电源再灭火,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B、根据室内失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C、根据燃气泄漏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防止爆炸的措施、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取下的瓶塞要倒放,故B正确;
C、使用天平称量时,要左物右码,故C错误;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与水平面成45∘角,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
B、根据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根据天平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铝,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表示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解:A、②④分别是铜离子、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①⑤分别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③表示氦气,⑥是钠离子的符号,不能表示一种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②⑥分别是铜离子、钠离子,不是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②④分别是铜离子、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进行分析判断。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D、根据②⑥分别是铜离子、钠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同一个反应可以有不同的催化剂,如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氧化铜、硫酸铜溶液等均可以作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加快反应(二氧化锰无变化),则二氧化锰是此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不一定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也可能是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掌握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答案】A
【解析】解:A、不能用紫罗兰花汁液测厨房清洁剂的pH,这是因为紫罗兰花汁液中含有遇酸碱性溶液变色的物质,但是不能测定出pH,该选项不可行;
B、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选项可行;
C、醋酸能和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该选项可行;
D、蜡烛燃烧能够产生炭黑,可以把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火焰上方,以获得少量炭黑,该选项可行。
故选:A。
酸碱指示剂能够测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测定溶液的pH;
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
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蜡烛燃烧能够醋酸炭黑。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C
【解析】解:A、由阿托品的化学式C17H23NO3知,一个阿托品分子由44个原子构成的,故A不正确;
B、阿托品中碳、氢、氧、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1×23):(16×3):14=204:23:48:14,故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B不正确;
C、阿托品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
D、阿托品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16×3)=17:4,故D不正确。
故选:C。
A、根据一个阿托品分子由44个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阿托品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答案】D
【解析】解: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主要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正确操作顺序为CBDEA,故A正确;
B、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0g×15%=15g,溶剂的质量:100g−15g=85g,量取水的体积是85mL,故B正确;
C、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会造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高,故C正确;
D、图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溶解,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D错误。
故选:D。
A、根据溶液配制的步骤进行分析;
B、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C、根据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导致水的实际体积偏小进行分析;
D、根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的步骤、所需仪器、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用途,难度不大。
【解答】
①氧气不易溶于水,故①错误。
②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故②正确。
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氧气不能燃烧,不能用作燃料,故③错误。
④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常用作保护气,故④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解:A、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二氧化硫气体排放过多,会造成酸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B、铁的锈蚀实质是Fe与空气中水、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故选项说法正确。
C、食盐水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经常用盐水清洗制品会加快铁锈蚀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CaSiO3+CO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食盐水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冶炼生铁的过程图、了解铁锈蚀的条件、金属材料、酸雨形成的原因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类推错误;
②碱溶液显碱性,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属于盐,故选项说类推错误;
③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氯酸钾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类推错误;
④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有机物都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有机物,故选项类推错误。
故选:D。
①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②根据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有可能是盐溶液进行分析;
③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④根据有机物的特点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氧化物与有机物的特征、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A、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不说是否饱和,不能判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A错;
B、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B>C>A,升温至t2℃时,A和B的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溶质质量分数还是B>A,C物质升温后,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因为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所以升温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故B错;
C、t1℃时,A的溶解度是3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则50g水中最多溶解15g,所以t1℃时,30g固体A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65g,故C正确;
D、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A>B>C,没说溶液质量相等,不能判断析出晶体多少,故D错。
故选:C。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
【解析】解:A、CuSO4是一种蓝色溶液,所以先鉴别出硫酸铜来,而其它的三种物质只有KOH根硫酸铜生成蓝色沉淀,所以能鉴别出氢氧化钾,MgCl2能与氢氧化钾生成白色沉淀,而Na2SO4不能。所以能鉴别出来。
B、所给的这四种都是无色的溶液,所以只能用两两反应来鉴别。BaCl2都能使碳酸钾和碳酸钠得白色沉淀,所以不能将碳酸钾和碳酸钠鉴别。
C、所给的这四种都是无色的溶液,而在这四种溶液中只有硫酸钠和氯化钡这两种溶液反应得白色沉淀,所以不能鉴别。
D、这四种都是无色的溶液,而硝酸钠和硝酸银、硝酸钾所含的阴离子都相同,所以不能鉴别这三种,所以不能鉴别。
故选:A。
只用组内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鉴别时,必须保证组内的溶液在相互反应时能出现不同的现象,根据不同的现象来鉴别.同时,在这类题中首先找出在组内所给的溶液中,有没有特殊颜色,若用用有特殊颜色的来鉴别没有颜色的.
在都是无色溶液的一组内,我们在鉴别时只能根据两两反应,在反应时根据所出现的不同现象来进行鉴别,所以要求我们必须熟悉所给组内物质的化学性质才能确定是否能鉴别.
17.【答案】B
【解析】解:A、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a(OH)2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甲烷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钡离子个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A选项中若由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恰好反应,也会导致滤液呈无色,故A错误;
B选项中若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恰好反应,也会让步骤Ⅱ所得溶液若不变色,故B错误;
C选项中若硫酸钾换成硫酸铜也能符合题意,故C错误;
由于ABC均错误;
故D正确。
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铁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等知识进行分析。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9.【答案】B
【解析】解:A、溶质质量分数变化无法判定,若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非常稀,那增加的溶液质量就特别大,这时候不管与稀盐酸还是氯化铜反应,溶质质量分数都是减小,故A错误;
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开始阶段反应速率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较多,故B正确;
C、稀释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开始阶段氧化镁生成的氯化镁较多,最后生成的氯化镁质量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刚开始反应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溶质的质量增加进行分析;
B、根据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硫酸反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开始阶段反应速率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较多进行分析;
C、根据稀释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D、根据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开始阶段氧化镁生成的氯化镁较多,最后生成的氯化镁质量相等进行分析。
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20.【答案】C
【解析】解:
A、O2有助燃性,促使燃料燃烧放热,用于气焊切割金属;H2O2能分解放出O2,故可用于实验室制O2,所以正确。
B、汽油和酒精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圆珠笔油能溶解于汽油和酒精;区别棉与羊毛,可以用灼烧的方法,羊毛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所以正确。
C、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打电话会产生电火花,引燃混合气体,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且火警电话是119,煤气泄漏要打119电话报警;皮肤沾上浓硫酸,要先抹布擦拭后,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3%∼5%的碳酸氢钠溶液,所以错误。
D、维生素C的缺乏症是坏血病,糖类、蛋白质属于人体六大营养素之列,是人类必须摄取的营养素,所以正确。
故选:C。
化学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利用一些化学知识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如:可以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圆珠笔油;区别棉与羊毛,可以用灼烧的方法,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会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1.【答案】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理即可)温室效应 2H2+O22H2O糖类 CH4 验纯
【解析】解:(1)①“绿色低碳”中的“碳”所指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消耗这种物质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海水的吸收等;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理即可);
②通过绿色低碳发展可以有效缓解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氢气燃烧只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答案为:温室效应;2H2+O22H2O;
(2)米汤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它属于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糖类;故答案为:糖类;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实验室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要验纯;故答案为:CH4;验纯。
(1)根据“低碳”的含义、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来分析;
(3)根据天然气的成分以及点燃可燃性气体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2.【答案】得到 Mg2+ 化合 CO2+3H2CH3OH+H2O16:9 ABC
【解析】解:(1)①D所示粒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答案为:得到;
②若B、E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X=12,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符号为Mg2+;故答案为:Mg2+;
(2)由化学方程式C2H2+HCl=C2H3Cl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在基本反应类型中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
(3)①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32:18=16:9;故答案为:CO2+3H2CH3OH+H2O;16:9;
②A.整改不合格的、污染大的企业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符合题意;
B.节约纸张,保护森林可以增大树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符合题意;
C.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倡导绿色出行可减少因燃烧化石燃料而产生的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1)根据粒子结构、化学用语的写法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实现“碳平衡”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信息、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实现“碳平衡”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蒸馏 ABD 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 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MgCl2+Ca(OH)2=Mg(OH)2↓+CaCl2 2NaCl2Na+Cl2↑NaCl+CO2+NH3+H2O=NaHCO3↓+NH4Cl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 氮
【解析】解:(1)海水淡化。蒸馏法是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混合体系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故答案为:蒸馏;
(2)A、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该选项正确;
B、结晶池内母液蒸发得到盐卤 (亦称苦卤)属于混合物,该选项正确;
C、母液中所含杂质氯化镁、氯化钙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D、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该选项正确;
故选:ABD;
(3)①粗盐提纯。粗盐中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他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离子除净,应依次加入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等试剂将其转化为沉淀除去。第②步操作中蒸发结晶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故答案为: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
②海水制镁。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方程式是:MgCl2+Ca(OH)2=Mg(OH)2↓+CaCl2。由镁单质的制取,为我们提供了获得活泼金属单质的思路:用通电的方式把电子还给金属离子,得到活泼的金属单质。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通电时氯化钠分解生成钠和氯气,反应方程式是:2NaCl2Na+Cl2↑。故答案为:MgCl2+Ca(OH)2=Mg(OH)2↓+CaCl2;2NaCl2Na+Cl2↑;
③海水制碱。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此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反应后碳酸氢钠先结晶析出的原因是: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反应后的氯化铵(NH4Cl)含有氮元素,故可以作氮肥。故答案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氮。
(1)根据蒸馏法是常用的海水淡化方法分析;
(2)根据海水晒盐的条件;苦卤属于混合物;母液中含杂质氯化镁、氯化钙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分析;
(3)①根据依次加入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等试剂可以是溶液中的SO42−、Ca2+、Mg2+转化为沉淀除去;蒸发结晶时玻璃棒的作用是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飞溅分析;
②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通电时氯化钠分解生成钠和氯气分析;
③根据氯化钠、水、二氧化碳、氨气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小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从生产、生活、电视、报纸或网络中了解到相关信息等,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24.【答案】氧化钙 纯碱或苏打 CaCO3CaO+CO2↑2NaOH+Cu(NO3)2=2NaNO3+Cu(OH)2↓红色 取样,往溶液里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其已变质 Ag+ A
【解析】解:(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又由于B高温条件下能转化为F,且F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G,G能与硝酸银反应,而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B为二氧化碳、G为铜、A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为氢氧化钙;D是一种钠盐,用于制造玻璃、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所以D为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则所以为氢氧化钠、H为硝酸铜,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为氧化钙,D为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
(2)贝壳高温煅烧的反应为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
(3)E+H→蓝色沉淀的反应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NO3)2=2NaNO3+Cu(OH)2↓;
(4)E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则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若想证明溶液是否变质,由于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能与钙离子或钡离子结合为碳酸钙或碳酸钡沉淀,则验证方案为:取样,往溶液里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其已变质,或取样,向溶液里滴加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其已变质;
(5)硝酸银是由银离子和硝酸根构成的,则其中的阳离子为阴离子,符号为Ag+;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铁>铜>银,则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AgNO3和Cu(NO3)2的废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而三种金属中,只有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则说明铁过量,则滤渣中一定有银、铜、铁,滤液中只有硝酸亚铁,故选:A。
故答案为:(1)氧化钙;纯碱或苏打;
(2)CaCO3CaO+CO2↑;
(3)2NaOH+Cu(NO3)2=2NaNO3+Cu(OH)2↓;
(4)红色;取样,往溶液里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其已变质;
(5)Ag+;A。
根据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又由于B高温条件下能转化为F,且F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G,G能与硝酸银反应,而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所以B为二氧化碳、G为铜、A为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C为氢氧化钙;D是一种钠盐,用于制造玻璃、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所以D为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硝酸钠,则所以为氢氧化钠、H为硝酸铜,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25.【答案】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 灭火 集气瓶底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B装置能控制反应速率 B或C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2已经收集满
【解析】解:(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实验Ⅰ中a看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装置中的现象是燃烧着的蜡烛从下往上依次熄灭,则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灭火。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灭火;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若集气瓶底部炸裂,其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底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故答案为:集气瓶底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3)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剧烈,在实验室用过氧化钠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择了B而没有选择C,选择的理由是:B装置能控制反应速率。故答案为:B装置能控制反应速率;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所以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或C,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2已经收集满。故答案为:B或C;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说明CO2已经收集满。
(1)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具有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性质分析;
(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分析;
(3)根据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剧烈分析;
(4)根据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6.【答案】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气管一端浸没水中,手握锥形瓶的外壁,若导管口冒气泡则气密性良好 CO2 O2 过氧化氢 2H2O22H2O+O2↑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酚酞试液 溶液不变色 NaHCO3+NaOH=Na2CO3+H2O分离或除杂等
【解析】解:(一)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气管一端浸没水中,手握锥形瓶的外壁,若导管口冒气泡,则气密性良好。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产生;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说明有氧气产生;由此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化学式分别为CO2、O2。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导气管一端浸没水中,手握锥形瓶的外壁,若导管口冒气泡,则气密性良好;CO2、O2;
(二)【猜想与假设】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答案为:过氧化氢;2H2O22H2O+O2↑;
【实验过程】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所以实验①取溶液X适量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有Na2CO3;由于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所以可以利用酚酞试液进行鉴别,故实验②取①中反应后上层清液适量,加入酚酞试液,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既无NaHCO3又无NaOH。故答案为: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实验反思】
(1)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方程式为:NaHCO3+NaOH=Na2CO3+H2O。故答案为:NaHCO3+NaOH=Na2CO3+H2O;
(2)Na2CO3、NaHCO3两种物质性质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其差异性可用于鉴别、分离或除杂等。故答案为:分离或除杂等。
(一)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和实验现象分析;
(二)【猜想与假设】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实验过程】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实验反思】
(1)根据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2)根据Na2CO3、NaHCO3两种物质性质的差异性可用于鉴别、分离或除杂等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7.【答案】196.7%9:2
【解析】解:(1)C12HxO2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9,则12×12+1×x+16×2+14×1=209,解得x=19;故答案为:19;
(2)C12H19O2N中,氮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14209×100%≈6.7%;故答案为:6.7%;
(3)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6×2)=9:2;故答案为:9:2。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8.【答案】4.4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100g+100g−207.6g=4.4g。
(2)设原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xy4.4g
10044=x4.4g,11144=y4.4g
x=10g,y=11.1g
则原混合物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10g12g×100%≈83.3%。
答:原混合物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83.3%。
(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1.1g+2g207.6g×100%≈6.3%。
答: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6.3%。
故答案为:
(1)4.4;
(2)83.3%;
(3)6.3%。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山东省泰安六中老校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普通用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泰安六中老校区中考化学模拟试卷-普通用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第六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第六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