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一课一练
展开
19* 登勃朗峰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A.翌日(yì) 闲暇(xiá)
妩媚(wǔ) 络绎不绝(yì)
B.灼热(zhuó) 焦炙(zhì)
纤指(qiān) 巍峨壮观(é)
C.俯瞰(hàn) 巉峻(chán)
沟壑(hè) 瞬息万变(shùn)
D.苍穹(qióng) 急湍(tuān)
诺言(ruò) 天衣云锦(jǐn)
解析:B项:纤指(xiān)。C项:俯瞰(kàn)。D项:诺言(nuò)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C )
A.浮躁 颠簸 瞭绕 和颜悦色
B.打嗝 摄入 旷野 一如即往
C.敞篷 宛如 顷刻 腾空而起
D.逗留 变幻 陡峭 五彩斑澜
解析:A.缭绕。B.一如既往。D.五彩斑斓。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赏花游客络绎不绝,让村民的“绿色农家菜”也跟着火了一把。
B.随着年岁的增长,各种期盼纷至沓来,是该好好树立下各自的理想了。
C.我们班的王芳同学,虽然有时违反纪律,但是学习成绩优异,是名副其实的三好学生。
D.面对这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要不断学习,用新的面貌来适应它。
解析:“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C )
A.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
B.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C.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D.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解析:C项为引用,其余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阅读理解
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度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上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原文有删改)
(1)文章前两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冒雨登山的缘由。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主要内容。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第1、2两段文字所写的主要内容是:为什么冒雨登泰山。
(2)本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把全文串联起来,可以有多角度的描述,能给读者留下立体印象,给人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觉。
解析:本题考查移步换景的好处。作答时,需先明确什么是“移步换景”,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一定要把立足点的空间变换顺序交代清楚,常常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围绕中心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的表达方式,这样写成的游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生动,感染力强。本文运用了“移步换景”的景物描写方法,可以有多角度的描述,能给读者留下身临其境的感觉。
(3)文章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意何在?
答: 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
解析:本题考查首段的作用。首段常有引出抒情对象、介绍其某种特征、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文章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4)文章是怎么描写“雨”的?写“雨”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 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雨”。正面描写如“淅淅沥沥”“细雨”,似烟似雾;侧面描写如“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作用:创设意境,常人很少见到雨中的泰山,写出泰山独特的美;与题目及结尾呼应,“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更显出作者的勇气及决心,更能鼓舞人。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描写方法的分类,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正面描写如“淅淅沥沥”“细雨”,似烟似雾;侧面描写如“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作用:创设意境,写出雨中泰山的壮丽,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更能表现作者的勇敢,照应题目“雨中登泰山”。
素养提升
6.下图是“中国旅游日” 标志图案,标志的主体创意造型源于甲骨文的“旅”字及传统的印鉴艺术。请描述变形的“旅”字所展示的画面。
答: 示例:一面旗帜引领下的一队游人正秩序井然、兴致勃勃地游走于美妙的旅途中。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要抓住画面构成元素解说,同时还要阐明寓意。
语文人教部编版登勃朗峰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登勃朗峰达标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登勃朗峰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