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兴教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现代文阅读1】
1.C 2.D 3.B 4.①运用例证法。第一段运用达·芬奇绘画涉及解剖学,印象派代表人物雷诺阿很多创作都参考了照片的实例,论证“科技和艺术的发展一直如影随形”的观点。②多用疑问句(设问)拓展论证思路。第二段连用三个问句,最后一段用问句开头,自问自答,既引发思考,强化了下面的论述内容,又拓展了论证思路。 5.AI时代的艺术供给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贯串艺术全过程,能为艺术创作、收藏、传播、展示等提供更多元的形式和手段,激发各类主体创造出更多艺术和科技融合的创新性成果的艺术辅助手段。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A.“AI时代艺术发展的边界将无限拓展”与材料一文意不符。文本说的“无限”只“讨论”本身在无限。材料一也明确表示“AI艺术不能和人本身分开”“不能与精神分离”所以边界不是无限;
B.“目前艺术借助科技手段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与材料二末段文意不符,材料二只说未来的艺术或许会更耀眼,并且目前艺术并没有“借助科学”达到“前所未有的辉煌”;
D.以偏概全,材料三并未涉及这一话题。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不会影响艺术史的自然淘汰”错,原文是“AI的出现,也可以认为是人类主动应用自己的智慧,把自然淘汰的时间缩短”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这句是说科学家、艺术家应该具有独具的观察视角、敏锐的洞察发现能力,故错误,;
C.此项说的是艺术对科技发展的作用,故错误;
D.此项说的是AI艺术发展边界的问题,故错误;
B.此项说的是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载体,材料三的观点是“科技为高质量艺术供给提供支撑”,符合此观点。
故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题干先锁定答案范围,然后在材料一中分析论证过程,找出论证方法。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比如,达·芬奇的绘画里就涉及解剖学,他用一种美术的概念让人们对解剖学获得认知;照相机的出现导致了印象派的出现,印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雷诺阿,他的很多创作都参考了照片”的内容不难发现,此段运用达·芬奇绘画涉及解剖学,印象派代表人物雷诺阿很多创作都参考了照片的实例,论证了“科技和艺术的发展一直如影随形”的观点,这是例证法;
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的几个问句:“未来AI在艺术创作方面会不会超越人类?精神的东西能不能和人本身分离开?艺术创作和精神到底是什么关系?”还有材料一第三段开头提出的“AI时代的艺术创作有没有边界”的设问,不难总结出材料一在论证过程中通过疑问句以及设问句既引发思考,强化了下面的论述内容,又起到了拓展论证思路的效果。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本题要求给文中重要概念下定义,解答时需按题干锁定答题范围,然后从文中筛选出相关内容,再进行归纳概括。需注意的是下定义有固定的格式,根据材料三首段“近年来,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为代表的科技高速发展,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同时,这些科技也逐步与艺术融合,作为艺术的辅助手段,供给艺术的需要”的内容,不难看出, AI本质上是一种艺术的辅助手段,所以可定下定义的基本句式“AI时代的艺术供给是……的艺术辅助手段”。
根据材料三第一段“AI时代的艺术供给,较传统手段更加多样灵活,贯穿艺术产生的全过程,它能为艺术创作、收藏、传播、展示等提供更多元的形式和手段,激发各类主体的艺术创新活力,创造出更多艺术和科技融合的创新性成果”的相关内容,提取关键信息,简单调整语序,便可概括出答案:“AI时代的艺术供给是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贯串艺术全过程,能为艺术创作、收藏、传播、展示等提供更多元的形式和手段,激发各类主体创造出更多艺术和科技融合的创新性成果的艺术辅助手段。”
【现代文阅读2】
6.D 7.B 8.①接受任务时充满自信。面对老蔡的叮嘱自信回答“放心吧”,把铺子打理得井井有条,从容有序。
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学友邀请的矛盾。学友告之洋人来拍照,子美想去又顾虑老蔡的交代;对辜负嘱托的愧疚,和学友玩了一天,内心愧疚从而自己掏钱补款。
③老蔡邀其喝酒时,对老蔡盛怒的不解。老蔡得知真相后怒斥金子美,他感到惊讶莫解。 9.①乡邻之间的熟悉:这是熟人的世界、从熟悉中得到信任,老街坊互相都知根知底,不多话就能表情达意。
②对礼俗的坚守:老蔡家把“决不叫乡亲吃闭门羹”作为店规和家规,并将坚守规矩视为荣耀,一百多年始终如一,这规矩被打破后异常痛苦,,甚觉脸面全无。
③移世不移的安定:老蔡家与街坊们几辈子的交情,彼此都信得过。这信得过是用时间和事情较出来的。店名“万年青”既包含了美好的期待,也体现了这移世不移的安定。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A.“正符合了老蔡‘无用之为大用’的家传”说法错误,无中生有。老蔡家在三角地上建屋开店,只是说明他爱发动脑子善用地,而“万年青”店名也只是体现出街坊们对小店的喜爱。
B.“足见老蔡作为商人的多疑和世故”说法错误,体现的是老蔡对家规店规的坚守,而不是作为商人的多疑和世故。
C.“学友的玩笑话打动了金子美”说法错误,并不是这句话打动了金子美,打动金子美的是洋人和照相机这些新鲜事物,从金子美后来的行动看,“心安理得”的解说也是错误的。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B.“这与后文他的失约行为形成了反转”说法错误,这并不能构成反转,大学生有着好奇贪玩的特点,他没能真正理解老蔡坚守规矩的行为,所以出现了失约,这是合理的顺承而不是反转。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文中“这北洋大学堂的大学生笑道:‘离开这儿,我能去哪儿?除去念书,我什么事也没有。放心吧!’”可知,金子美接受任务时内心充满自信。面对老蔡的叮嘱,他让老蔡放心,认为自己能把铺子打理得井井有条,从容有序。
由文中“金子美说店主交代他这铺子白天不能关门,不能叫老主顾吃闭门羹。学友笑了,说:‘谁这么死性子,你关门了,人家不会到别的地方去买?’子美觉得也有道理,就关上门,随着这学友跑到了远处西沽运河边的北洋大学堂”可知,金子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面对学友的邀请内心产生了矛盾与纠结:学友告之洋人来拍照,子美想去又顾虑老蔡的交代;
由文中“在他走到街口,心里有点愧疚。他辜负了人家老蔡,他便按照前三天每日售货的钱数,从铺子里取出价钱相当的货品,充当当日的售出;再从自己腰包里拿出相当货价的钱,放在钱匣子里……”可知,金子美对辜负老蔡的嘱托感到愧疚,所以和学友玩了一天后,他选择自己掏钱补款。
由文中“子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惊讶莫解,但老蔡的愤怒与绝望,使他也无法再开口。老蔡的眼珠子瞪出了眼白,指着门的手剧烈地抖。他慌忙退身,出来,走掉”可知,金子美受老蔡邀请去喝酒时,对老蔡的盛怒感到不能理解。老蔡得知真相后怒斥金子美,他感到惊讶莫解。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由文中“老蔡家在这一带住了几辈,与这里的人家都是几辈子的交情”“老街坊互相全都知根知底,全都不多话”可知,“万年青”所在的地方体现了乡土社会乡邻之间的熟悉:这是熟人的世界、从熟悉中得到信任,老街坊互相都知根知底,不多话就能表情达意。
由文中“老蔡家有个规矩,从早上日出,到下晌日落,一年到头,刨去过年,无论嘛时候,店门都是开着的,决不叫乡亲们吃闭门羹。……他守得更严更死”“我祖上三代,一百年没叫人吃过闭门羹!……你坑了我,还坑了我祖宗”可知,“万年青”所在的地方体现了乡土社会对礼俗的坚守:老蔡家把“决不叫乡亲吃闭门羹”作为店规和家规,并将坚守规矩视为荣耀,一百多年始终如一,这规矩被打破后异常痛苦,甚觉脸面全无。
由文中“过日子还真缺不了这杂货铺!求佛保佑,让它不衰。有人便给这小杂货铺起个好听的名字,叫万年青”“信得过可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这得用多少年的时间较量,与多少件事情较真,才较出来的”可知,“万年青”所在的地方体现了乡土社会移世不移的安定:老蔡家与街坊们几辈子的交情,彼此都信得过。这信得过是用时间和事情较出来的。店名“万年青”既包含了美好的期待,也体现了这移世不移的安定。
【文言文阅读】
10.GNS 11.C 12.B 13.(1)文天祥迎奉两位弱主,兵败之后被捕,从容就义,能不说是仁吗!
(2)文丞相刚刚成年在朝廷回答皇帝问题,就极尽论辩才能议论国家大事。 14.文本一赞美文天祥是伸张大义的仁人,心志坚定,矢志不渝,忠心耿耿,不可用成败结果评价他。
文本二赞美文天祥有才有识,有浩然正气,为国竭忠尽智,百折不回;在南宋杀身成仁的忠臣中,文天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考官王应麟上奏:“这份答卷流露的古风(古代贤人的风义)如龟镜一般可供人学习,他的忠心像铁石,所以臣冒昧地为您获得人才而庆贺。”
“曰”引起下文,并下文都是“曰”的内容,应在其后断开;
“忠肝如铁石”与前文的主语不一致,前文是“是卷”,后文是“文天祥”,应在其前断开;
“铁石”是形容文天祥的忠诚的喻体,并“铁石”是固定词汇,应在其后断开。
故应为GNS。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举酒属客”的“举”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与文中的意思不同。句意:二十岁考中进士。/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
B.“然后得一夕安寝”的“寝”是睡觉的意思,与文中的意思不同。句意:此事就搁置了。/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
C .《琵琶行并序》中“低眉信手续续弹”的“信”是任凭、随意的意思,与文中的意思不同。句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
D.“殚精竭虑”中的“殚”也是尽、竭尽的意思,与文中的意思相同。句意:竭力尽智。/形容用尽心思。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弘范“以宾客之礼待他”是想让他招降张世杰,“非常敬重他的仁义”是后文弘范听到文天祥的“国亡不能救”的悲痛之辞后的表现。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孱主”,弱主;“执”,被捕,注意译出被动;“伏锨”,泛指被处死,结合前文,译成从容就义、从容赴死等皆可。
(2)“甫冠”,刚成年;“廷对”,在朝廷回答皇帝问题;“极”,极尽。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本一“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可知,赞美文天祥志向坚定,忠心耿耿,不可用成败结果评价他。
根据文本二“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可知,赞美文天祥为国竭忠尽智,百折不回;在南宋杀身成仁的忠臣中,文天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漂亮白皙像玉石,眉清目秀,顾盼生辉。在童子时,看到学校祭供的同乡先辈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塑像,谥号都叫“忠“,就景仰他们,说:“死后如果不置身在他们中间享受祭祀,就不是大丈夫。”二十岁考中进士,在集英殿考策问。当时宋理宗在位时间长,政务渐渐懈怠,文天祥以遵循天意不懈怠作答,长达一万多字,不起草稿,一挥而就。皇帝亲自选拔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这份答卷流露的古风(古代贤人的风义)如龟镜一般可供人学习,他的忠心像铁石,所以臣冒昧地为您获得人才而庆贺。”
祥兴二年二月,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笑了笑不再强逼文天祥了。崖山被攻破之后,元军举行宴会,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宋的忠心来效忠于我们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张弘范敬佩他的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元帝非常着急地寻求有才华的南方人,王积翁推荐文天祥。文天祥说:“国家灭亡,从本分上说我只能以死报国。倘若因为你们宽大为怀,我能够以道士身份回到故乡,来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聊备顾问是可以的。”王积翁想让降元的宋官谢昌言等十人上书请求释放文天祥去做道士,留梦炎却认为不可以,他说:“一旦文天祥放出来,会在江南重新号召百姓,那么我们十人会置于何种境地呢!”此事就搁置了。元帝知道文天祥不可屈服,商议将他释放,文天祥说:“希望赐我一死!”元帝还是不忍心,但身边人却极力怂恿元帝听从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帝下诏杀了文天祥。他的衣带中有赞文,这样写道:“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把道义践行到了极点,仁德自然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读圣贤书,想学的是什么呢?从今以后,大概可以问心无愧。”
史臣说:“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是不会因为事情的成败或难易(或译为:失败或困难)而使自己的心志动摇的(或译为:动摇自己的心志)。文天祥迎奉两位弱主,兵败之后被捕,从容就义,能不说是仁吗!”许有壬说:“文天祥经历各种变故却不改变志向,事情本来是不可以简单地用成败而论的。”
文本二:
文丞相刚刚二十岁就在朝廷回答皇帝问题,极尽论辩才能议论国家大事。不久,元兵渡过长江,他又上书请求斩杀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中主张皇帝迁居他处的人,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安定国家,本来已经气魄盖过天下了。从此,忠心耿耿,竭力尽智,力挽狂澜,以复兴为己任。虽然历尽艰难险阻,各种挫折,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不幸国家灭亡自己被俘,而忠贞大义更加显明。文丞相志向刚正,有大才能,认识高远而且有气度,身上充满浩然正气,而最终的理想没有实现,大概是因为天命不佑护大宋的原因。虽然天命不眷顾大宋王朝,但是天理还在,一定不会停止。所以宋亡了,杀身成仁的臣子却不少,评论者一定称赞文丞相为第一忠臣。
【诗词赏析】
15.B 16.(1)首联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2)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3)最后一联诗人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
【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写送别之地送别之景,听到一声声猿啼,看到一行行归雁,选声配色”理解错误。颔联中,前一句,诗人设想李少府来到峡中,在这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不禁流下感伤的眼泪,后一句写写设想王少府贬到长沙,衡阳在长沙南面,衡山有回雁峰,传说北雁南飞至此不过,遇春而回。所以并不是送别之地的景色,都是想象,不是眼前实景。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这首诗首尾合起来总写,中间两联双双分写。首联“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诗人首先抓住二人都是遭贬,都有满腹愁怨,而眼下又即将分别这一共同点,以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对分别的惋惜。“嗟”是叹息之声,置于句首,贬谪分别时的痛苦已不言而喻。“此别”、“谪居”四字,又将题中的“送”和“贬”点出,轻灵自然,不着痕迹。
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最后两句,是劝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
最后一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诗人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这里用来和贬谪相连,也还深藏着婉曲的微讽之意。重点是在后一句“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
【名篇名句默写】
17、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带有“月”的唐诗皆可
【语言文字运用1】
18.①五彩斑斓 ②争先恐后 ③流连忘返 19.唐岛湾沿岸,凤凰、玉兔、中国结、祥云、“福”字等各种元素的花灯不断变换,让海岸线熠熠生辉,令游人叹为观止! 20.众多市民被贝壳、水母、海豚等海洋生物造型的异彩纷呈的花灯吸引,纷纷前往充满海洋元素的金沙滩的新春花灯会打卡。
【语言文字运用2】
21.①大脑的这种非凡的“筛选”功能是通过极为复杂的神经网络来实现的,②这种神经网络由数十亿个突触组成,③它们能调节细胞间的信号传输,④并且具有相逆作用。
或:①大脑的这种非凡的“筛选”功能是通过神经网络来实现的,②这种神经网络极为复杂,③它们由数十亿个具有相逆作用的突触组成,④能调节细胞间的信号传输。
22.①我们会忽略不重要的信息(大脑会忽略那些次要信息);
②另一种则会加速信号传输;
③阻断(减少)信息的流动
【作文】
审题:
这是一则材料加命题作文题。此类作文审题,首先读懂材料,抓住主旨。然后结合题目,选择角度,准确立意。
材料一引用论语中的话,点出学习不断地温故而知新,让人很有成就感,这是一种乐学;韩愈所言指的是学习中困难重重,需要为学之人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一个苦学的过程。材料二指出苦学和乐学均有收获。材料三指出苦学的结果就是苦尽甘来。可见苦学和乐学体现了学习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但殊途同归,最终都有收获。
题目是“苦学与乐学”,这是一个关系型的作文,需要在文中阐明何谓苦学,何谓乐学,两者关系如何,两者在学习中有何作用和意义。
根据题目可知,文体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或散文。记叙文要选材典型,详略得当,要有细节刻画以突出文章主旨。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据典型。散文要形散神聚。
立意:
1.勤奋好学,终会苦尽甘来。
2.苦学是乐学的基础,乐学是苦学的升华。
3.苦学,在执着中收获学习的成果;乐学,在愉悦中享受学习的满足。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兴教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兴教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二中兴教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云南省曲靖市二中兴教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述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选择题组,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兴教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兴教学校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情景默写,简答题组,选择 简答,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