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66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文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66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文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66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文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663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文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6634/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文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6634/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文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6634/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文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216634/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文言文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文言文复习课件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三峡》重点,答谢中书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以“三峡”为标题,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重点字词翻译:沿:顺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属引:接连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绝: ①沿溯阻绝 (动词:断绝)②绝多生怪柏 (形容词:极(高的))③哀转久绝 (动词:消失)
阙处( ) 曦月( ) 沿溯( ) 素湍( )绝( ) 飞漱( )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 这里指空隙、缺口。)
词类活用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 ( 形容词作名词,清波)③晴初霜旦 ( 名词做动词,下霜 ) ④素湍绿潭 (形容词作名词,急流 )重点句子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第一段(写山)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是: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写山高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正面描写、夸张)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描写)
第二段(写夏季的水)1、写水势凶险(盛大)的句子(正面描写):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侧面描写):①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类似: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②对比、夸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三段(写春冬的水)1.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江水澄澈)的句子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色彩、视觉、俯视、角度)2.写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特点(山水草木秀丽和给予作者的感受: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总写春冬景物特点)
第四段(写秋季的水)1、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的语句是: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凄凉萧瑟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写水势凶险(浩大)的句子:写水势湍急的句子: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春冬之时三峡水的特点:写山高的句子: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文中千古传诵的佳句: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运用对比的修辞交代水流湍急,行船速度之快的句子是:写尽了春冬之时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的句子是:
《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 ,号 , (朝代) 人,著有《 》。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实用性和审美性完美结合。
“答谢中书书”,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封书信。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备。晓( )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实是欲界( )之仙都。自康乐( )以来,未复有能与 yù( )其奇( )者。
指水中潜游的鱼;鳞,代指鱼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翻译句子(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
清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5)实是欲界之仙都。 (6)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重点突破1.一词多义①欲:夕日欲颓( 将要 )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②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 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③乱:猿鸟乱鸣(没有秩序)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4.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头)5.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欣赏) 念无与乐者(一起)
2.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3.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今义:颓废)
根据文意填空(1)课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 ”和“ ”。(2)课文描述“山川之美”,很像一首优美的山水诗,也反映了作者归隐山林、怡然自得的心境。诵读课文,说说哪些句子传达出了这种心境。(3)课文描绘了“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和“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很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归隐山林、怡然自得的心境。
1、总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2、俯视的句子:清流见底。 仰视的句子:高峰入云。平视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的景象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描写晨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描写傍晚景色的句子: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 表现作者自豪之情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7、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 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9、 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解( )衣 藻荇( )遂( )至 未寝( ) 柏( )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1.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共同,一起 中庭: 院子里 3.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4.盖竹柏影也 盖: 大概是 但: 只是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1.解衣欲睡 欲: 想要 2.月色入户 户: 门 3.欣然起行 欣然: 高兴的样子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就,于是 寻:寻找5.水中藻、荇交横交横: 交错纵横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 清闲
连词,表推论,原来是。
考虑,想到。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2、相与步于中庭 古义:共同、一起今义:相处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寻病终(《桃花源记》): 3、寻向所至 《桃花源记》 : 4、飞来峰上千寻塔 《登飞来峰》:
念无与为乐者:如吾两人者耳:
与“如”连用,”像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谷传响: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1.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景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和动静结合的手法。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影子。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摇曳多姿、清丽淡雅。 写“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突出月夜的清幽。 “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全句作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光的清明澄澈的特点以及月夜的、静谧之感;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2.“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尽在其中。 闲人”的含义:“闲人”即清闲的人。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 (1)入夜即解衣欲睡 (2)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3)与怀民于庭中散步 (4)欣赏月下美景.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答案】 (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我于是)高兴地走到户外。(采分点:户、欣然)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答案】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采分点:念、遂)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答案】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采分点:相与、中庭)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案】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采分点:空明、交横、盖)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案】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采分点:但、闲人、耳)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4、《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正解衣欲睡,后因“ 月色入户”而“欣然起行 ”,于是寻友一同夜游承天寺。5、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两句十三个字写庭院景色,描绘出一幅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6、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两句强调时时处处会有美景,暗含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之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文言文复习课件《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周亚夫军细柳》,写作指导,直击中考,考点全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期末模块复习——文言文知识积累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水经注校证》,地理名著,文学价值,郦道元,完全没有,日光文中指太阳,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所以因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专项复习(八) 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完全没有,日光这里指太阳,顺流而下,极高的山峰,接连不断,介词在,连词表假设如果,动词阻断,副词极非常,动词消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