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化学质检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176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化学质检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176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化学质检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176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精品合集)2023年初中化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化学质检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化学质检试卷(4月份)(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草纲目》记载,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31校联考中考化学质检试卷(4月份)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实验或应用中是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油分离 B. 氢气燃烧
C. 冰灯熔化 D. 石油的分馏
2. 学好化学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
选项
项目
化学知识
A
“德”:废旧电池分类投放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会污染环境
B
“体”:剧烈运动后喝淡盐水
补充人体所需无机盐
C
“美”:紫色石蕊溶液遇食醋溶液变红,遇炉具清洁剂变蓝
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同pH环境中显色不同
D
“劳”:小苏打发面,蒸馒头
碳酸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松软
A. A B. B C. C D. D
3.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并制取氢气,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量取 B. 稀释
C. 产生H2 D. 收集H2
4.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3个氧原子:O3 B. 铵根离子:NH4+
C. 硫酸铝的化学式:AlSO4 D. 单质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Ca+2
5. 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铷原子钟,使时间更精准。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铷原子的中子数为37 B. 铷的原子质量为85.47
C. 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D. 铷的氧化物的化学式RbO
6. 《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田七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 田七氨酸中含一个N2分子
C. 田七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8:2:5
7.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述四种物质均由分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
C. 反应生成的丙和丁微粒数之比为3:2 D. 空气中物质丁的质量分数为78%
8. 某汽车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深同学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汽车尾气的组成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汽车尾气可能有5种情况
B. 装置①中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 ②处的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
D. 尾部的气球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代替
9. 表格所示的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溶液变红
Ⅱ中铁钉锈蚀更严重
Ⅱ中快速产生气泡
滴有石蕊的溶液呈蓝色,加入稀盐酸后蓝色变为红色
结论
X一定是CO2
盐溶液会加快金属锈蚀
MnO2能增加O2产量
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碱性物质
选项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10.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H2中的CO2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B
检验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
取样,滴加BaCl2溶液
C
鉴别NaOH、NaCl、NH4NO3三种白色固体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
D
验证金属活动性Al>Cu>Ag
将除去氧化膜的Al丝分别浸入Cu(NO3)2溶液和AgNO3溶液中
A. A B. B C. C D. D
11.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
B. 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C. 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12. 某同学设计化学“消消乐”游戏,点击灰色格,与该格中物质能反应的相邻物质就一起消失(反应条件为常温、加热或点燃),点击下图灰色格,剩余物质最少的是( )
A. B.
C. D.
13. 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化学学习的必备能力。请根据如图1所示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 ______ 。
(2)实验室制取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实验小组用图2中的甲装置研究浓度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与平菇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用传感器测定装置中压强的变化并用数据采集器记录数据如图2中乙所示。
①写出实验甲装置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②结合实验甲和乙图的曲线a、b,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______ 。
14.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纯碱的制备、性质及用途等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了解纯碱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主要化学原理是利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气体,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
(1)纯碱属于 ______ (填“酸”“碱”或“盐”)。
任务二探究纯碱的性质——Na2CO3溶液呈碱性
【查阅资料】①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较多的OH−。
②Na2CO3在水中全部解离出Na+和CO32−。
③CaCl2溶液呈中性,Ca2+、Cl−对溶液的酸碱性没有影响。
【提出猜想】猜想一:H2O单独起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
猜想二:Na+与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
猜想三:CO32−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使溶液呈碱性。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
猜想一不成立
B.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
猜想二不成立
C.①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
②往①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至过量
①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② ______
猜想三成立
写出实验操作C中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解释与结论】同学们和老师交流,得知碳酸钠中的CO32−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和HCO3−,从而形成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
【拓展与延伸】结合任务二的所有信息和结论,运用初中化学所学知识,经过分析推理可得出:Na2CO3与水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任务三探究纯碱的用途——用于生产洗涤剂
【查阅资料】
Na2CO3可用于生产洗涤剂。Na2CO3溶液呈碱性,可清洗油污,溶液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好。
【实验探究】兴趣小组继续对影响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因素进行探究。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Na2CO3溶液,并测定溶液pH,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6%
10%
10%
10%
溶液温度(℃)
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22
11.46
11.50
【解释与结论】实验①、②、③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拓展与应用】下列物质可用于去油污的是 ______ (填字母)。
A.食盐
B.苛性钠
C.草木灰
D.石灰石
15. 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全社会各个领域开始行动起来。其中碳转化和碳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之一
Ⅰ.碳转化
(1)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例如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甲醇(CH3OH)等液体燃料被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利用二氧化碳和氢气作为原料在纳米纤维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Ⅱ.碳封存
化学链燃烧技术是利用载氧体(金属氧化物)将空气中的氧传输至燃料的新技术,利用化学链燃烧技术捕捉甲烷(CH4)燃烧所产生的CO2,再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CO2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2)氧元素的质量分数:Cu2O______ CuO(填“>”“Cu,Al>Ag;无法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A、根据气体的性质及除杂方法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性质及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物质溶于水的现象来分析;
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及验证方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答案】B
【解析】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到一定温度高锰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B、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氯化钾固体能继续溶解,但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溶液的质量先增大后不变,但不可能从0开始,故选项图像错误。
C、在密闭容器中用足量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D、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等质量镁、铁分别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B。
A、根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氯化钾固体能继续溶解,但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12.【答案】C
【解析】解:A、碳能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能与氖气反应,剩余物是一种。
B、一氧化碳不能与铜反应,能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与水反应,能与四氧化三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剩余物是两种。
C、氧气与氢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与镁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与甲烷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磷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剩余物是0种。
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氮气不能与水反应,二氧化锰不能与水反应,剩余物是两种。
故剩余物质最少的是C。
故选:C。
根据题意,某同学设计化学“消消乐”游戏,点击灰色格,与该格中物质能反应的相邻物质就一起消失(反应条件为常温、加热或点燃),据此结合碳、一氧化碳、氧气、水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消消乐”游戏的原理、常见化学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长颈漏斗 BCCaCO3+2HCl=CaCl2+H2O+CO2↑2H2O22H2O+O2↑催化剂的质量不同
【解析】解:(1)装置B中仪器①为长颈漏斗;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满足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选用装置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3)①过氧化氢在平菇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氧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②结合实验甲和乙图的曲线a、b可知,催化剂的质量不同,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BC;CaCO3+2HCl=CaCl2+H2O+CO2↑;
(3)①2H2O22H2O+O2↑;②催化剂的质量不同。
(1)根据装置B中仪器①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3)①过氧化氢在平菇的催化作用下产生氧气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结合实验甲和乙图的曲线a、b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催化剂的特点等相关知识,掌握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原理及气体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14.【答案】盐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消失 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H2O=NaHCO3+NaOH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碱性越强 BC
【解析】解:(1)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故纯碱属于盐;
【实验探究】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后溶液呈中性,则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拓展与延伸】碳酸钠中的CO32−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和HCO3−,从而形成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故Na2CO3与水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O=NaHCO3+NaOH;
【解释与结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增大,pH越大,碱性越强,实验①、②、③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碱性越强;
【拓展与应用】查阅资料可知Na2CO3可用于生产洗涤剂,Na2CO3溶液呈碱性,可清洗油污,溶液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好;
A、食盐溶液显中性,不能用于去油污,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苛性钠溶液显碱性,能用于去油污,故B正确;
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溶液显碱性,能用于去油污,故C正确;
D、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不能用于去油污,故D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1)盐;
【实验探究】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红色消失;Na2CO3+CaCl2=CaCO3↓+2NaCl;
【拓展与延伸】Na2CO3+H2O=NaHCO3+NaOH;
【解释与结论】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碱性越强;
【拓展与应用】BC。
(1)根据盐的定义来分析判断;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以及氯化钙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来分析解答;
【拓展与延伸】根据碳酸钠中的CO32−和H2O作用,产生较多的OH−和HCO3−,从而形成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来分析解答;
【解释与结论】根据温度与碳酸钠溶液pH的变化规律来分析解答;
【拓展与应用】根据Na2CO3溶液呈碱性,可清洗油污,溶液碱性越强,去油污效果越好来分析解答。
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15.【答案】CO2+3H2CH3OH+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十校联考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下列对催化剂的认识,正确的是,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K2FeO4是一种高效净水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年深圳市31校联考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7页。
这是一份2022-2023年深圳市31校联考九年级(上)期末化学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