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南宁十四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广西南宁十四中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垃圾分类人人有责。香蕉皮属于( )
A. 可回收物 B. 其他垃圾 C. 厨余垃圾 D. 有害垃圾
2. 《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棉线织布 B. 粮食酿酒 C. 楠木制舟 D. 沙里淘金
3. 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 气焊 B. 食品防腐 C. 供给呼吸 D. 医疗急救
4. 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可以形成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汽油 C. 泥沙 D. 酒精
5.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 水蒸气 B. 二氧化硫 C. 二氧化氮 D. 细颗粒物
6. 下列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 )
A. 纳Na B. 铁FE C. 碘I D. 贡Hg
7. 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为防治龋齿在牙膏中加入的元素是( )
A. 铁 B. 钙 C. 锌 D. 氟
8. 在太空舱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已知NiFe2O4中Fe元素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价 B. +2价 C. +3价 D. +4价
9. 黑枸杞浸泡在不同pH值的溶液中,溶液呈现的颜色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与黑枸杞浸泡呈现蓝绿色的是( )
pH
<7
7
>7
溶液颜色
深红色
紫色
蓝绿色
A. 食醋 B. 食盐水 C. 苏打水 D. 糖水
10. 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可用湿抹布扑灭
B. 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
C. 图书、重要档案着火,选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11. 用盐酸除去水垢中Mg(OH)2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复分解反应 D. 置换反应
12. 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铜 B. 氧气 C. 金刚石 D. 氯酸钾
13.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A. 酒精C2H5OH B. 石灰石Ca(OH)2 C. 干冰H2O D. 纯碱NaOH
14. 下列关于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力开采稀有金属矿物,以保障金属材料的供应
B. 为节约金属资源可采用塑料管道代替钢制管道
C. 金属制品一旦被氧化即不再具有回收的价值
D. 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应该全面取代铜、铝做导线
15. 下列物质不能通过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置换反应生成的是( )
A. 氢气 B. 氯化镁 C. 硫酸锌 D. 硫酸铁
16. 在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未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B. 该实验可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C. 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 红磷的量过多会导致集气瓶中水面上升大于五分之一
17.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
CO2
Fe2O3粉末
B
H2
HCl
将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食盐
泥沙
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A. A B. B C. C D. D
18.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甲>乙=丙
B. 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C. t3℃时,将25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D. t2℃时,将三种物质的溶液均升温到t3℃,丙不一定析出晶体
19. 甲、乙、丙三种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甲→①CO2乙→②CO2丙。在不断搅拌下,往装有甲溶液的容器中持续通入CO2依次发生了①、②两个反应,同时测定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液体越浑浊,透光强度越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乙难溶于水 B. 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
C. 甲可能是KOH D. E、F点溶质不同
20. 1.6g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以下关于该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该物质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②该物质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③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④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A. 1 B. 2 C. 3 D. 4
21.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现有:①不锈钢 ②氮气③碳酸氢钠④维生素 A ⑤石墨,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 ______ ;
(2)可用作焙制糕点发酵粉的是 ______ ;
(3)可用作食品包装袋中保护气的是 ______ ;
(4)会引起夜盲症是缺乏 ______ ;
(5)可用于制炊具的是 ______ 。
22. 学习了水的净化后,小明取了一些南湖水和同学们一起按图一流程进行实验。
(1)操作Ⅰ的名称是 ______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
(2)活性炭的作用是 ______ ;小明想鉴别经过活性炭作用之后得到的清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 。
(3)利用制取的蒸馏水进行电解水实验,图二是水电解过程中微观粒子变化示意图,请在图中按实际情况将反应生成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23.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材料关系密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航天服材料含有以下物质,其中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涤纶
B.聚氯乙烯
C.棉花
D.尼龙
(2)在铝合金中加入一定量的钪(Sc),可以大大提高铝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相同条件下,取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更快。则两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______ ,将Zn分别加入Fe(NO3)3溶液、Sc(NO3)3溶液中, ______ (填“能”或“不能”)验证和铁的活动性强弱。
(3)常温下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
24. 元素周期表前18号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图1所示的图形,图中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图2为3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11号元素和9号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图2中,A表示某原子,则x=______ ,B用化学符号表示为 ______ 。
(3)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思考,图1中3号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圈的原因是 ______ 。
(4)图2中C为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若要在图1中为20号元素排位置,应与11∼18号元素中 ______ (填元素符号)紧挨。
25. 已知A、B、C、D、E分别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这五种溶液,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
(1)C中的溶质为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2)若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D为 ______ 溶液。
(3)为鉴别B和E,加入的物质X为 ______ ,请写出有明显现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6.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初步判定三星堆4号坑距今约3200至3000年。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生物死后体内的碳−14会不断衰变,碳−14原子核中1个中子变成1个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对比生物体内生前、死后碳−14的含量,可推算出其所属年代。
材料二:国家速滑馆利用CO3跨临界直冷制冰,就是将气态CO2通过加温加压形成超临界CO2流体(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兼有气体和液体的性质),后变为液态CO2,再变成气态完成制冰的过程。工业上可用CO2为原耕合成燃料甲烷、甲醇(CH3OH)、氮肥等。
(1)碳−14原子衰变形成的新原子属于 ______ 元素(填元素符号)。
(2)根据材料判断,生物体遗骸中碳−14含量会不断 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
(3)超临界CO2流体是 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液态CO2能制冷制冰的原因是 ______ 。
(4)甲醇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27.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所创立的侯氏联合制碱法,既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又“变废为宝”,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联合制碱法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NH4ClNH3↑+HCl↑
②2NaHCO3Na2CO3+H2O+CO2↑
(1)粗盐水中主要含有Na2SO4、MgCl2、CaCl2三种可溶性杂质,工业上常用加入稍过量的 ______ 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除杂、精制。
(2)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氯化铵属于化肥中的 ______ ,不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铵晶体的原因是 ______ 。
(4)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 ______ 。
28.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块状石灰石、稀硫酸、稀盐酸、浓盐酸、棉花以及如图所示仪器及装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______ 。
(2)利用装置A制氧气还需改进的地方是 ______ 在上述收集气体的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 ______ (填字母)。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和 ______ (填药品名称)制取C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使用装置F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比较,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请写出另一个突出的优点: ______ 。
(4)若用装置G来干燥制取的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______ (填“a”或“b”)口进入。
29. 市场上的自热食品,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只需向发热包中倒入凉水,就能给食物加热,享用美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发热包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粒。
Ⅱ.铝和强碱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探究一:发热包的发热原理
兴趣小组的同学买了一盒自热米饭,取出发热包加入凉水,发生剧烈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发热包中的物质是 ______ (写名称)能与水反应产生该现象;同时发热包内固体物质变硬、结块,依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猜想发热包内的物质可能发生多个化学反应,其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兴趣小组的同学向上述使用后的发热包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体产生,于是对产生的气体成分展开进一步探究。
探究二:确定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气体是CO;猜想二: ______ ;猜想三:CO2和H2的混合气体。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与分析】
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 ______ (填“一”或“二”或“三”)不成立;还观察到丁装置中的固体粉末 ______ ,且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证明猜想 ______ (填“一”或“二”或“三”)成立。若装置甲与装置乙位置互换,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请做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______ 。
【总结与反思】发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严禁与火源接触;使用后应包好按照垃圾分类投放。
30. 家用纯碱样品中只含有少量的杂质氯化钠。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取12克该纯碱样品,全部溶解在100克水中,再加入98克氯化钙落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干燥后称得生成沉淀质量为10克。请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香蕉皮属于果皮,属于厨余垃圾。
故选:C。
通常情况下,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常见垃圾的组成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B
【解析】解:A、棉线织布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楠木制舟的过程中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答案】B
【解析】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气焊,属于氧气用途,故选项错误。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利于微生物和细菌的繁殖,不能食品防腐,不属于氧气用途,故选项正确。
C、氧气能供给呼吸,属于氧气用途,故选项错误。
D、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属于氧气用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氧气能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A错;
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D、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5.【答案】A
【解析】解:A、水蒸气属于空气中成分,不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A正确。
B、二氧化硫属于有毒气体,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B错。
C、二氧化氮属于有毒气体,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C错。
D、细颗粒物属于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D错。
故选:A。
空气的污染物是主要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空气的污染问题,了解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C
【解析】解:A、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Na是钠的元素符号,故选项错误。
B、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铁的元素符号是Fe,故选项错误。
C、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碘的元素符号是I,故选项正确。
D、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Hg的元素名称是汞,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一大二小”),熟记常见的元素符号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缺乏会患贫血,故A错误;
B.钙主要构成骨胳和牙齿,是人体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时幼儿或青少年会患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故B错误;
C.锌影响人体发育,缺乏会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C错误;
D.缺氟易患龋齿,为防治龋齿在牙膏中加入的元素是氟,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元素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难度不大,要重点掌握化学元素的食物来源、生理作用、缺乏症、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区别及种类等内容。
8.【答案】B
【解析】解:NiFe2O4中铁为+3价,氧元素显−2价,设镍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3)×2+(−2)×4=0,则x=+2价。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iFe2O4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答案】C
【解析】解:由表格信息可知与黑枸杞浸泡会呈现蓝绿色的液体pH>7,显碱性;
A、食醋的pH小于,显酸性,不合题意;
B、食盐水的pH=7,呈中性,不合题意;
C、苏打水的pH>7,显碱性,符合题意;
D、糖水的pH=7,呈中性,不合题意;
故选:C。
根据黑枸杞浸泡变色情况和物质的酸碱性分析。
解答本题类似题目,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0.【答案】A
【解析】解:A.湿抹布可以隔开空气与酒精的接触,也可以降低温度,因此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可用湿抹布扑灭,故正确;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以防触电,故错误;
C.图书、重要档案着火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故错误;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故错误;
故选:A。
A.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水具有导电的性质进行分析;
C.从保护图书、重要档案的角度分析;
D.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常见的灭火器等相关知识,掌握有关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即可解答。
11.【答案】C
【解析】解:A、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上述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故A错误;
B、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而该题中的反应反应物有两种,故B错误;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而该题中的反应符合,且有水生成,则属于复分解反应,故C正确;
D、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而该题中的反应中没有单质,故D错误;
故选:C。
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多种物质;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而该题中的反应中没有单质;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本题考查反应类型的判断,学生应明确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能结合概念与物质的多少及物质类别来分析。
12.【答案】B
【解析】解: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氯酸钾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A
【解析】解:A、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2H5OH,故A正确;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故B错误;
C、干冰的化学式为CO2,故C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2CO3,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用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特别是常见的酸碱盐)的名称、俗称、化学式、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A、稀有金属矿物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大力开采稀有金属矿物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说法错误;
B、为节约金属资源可采用塑料管道代替钢制管道,说法正确;
C、金属制品被氧化后也应该回收利用,这既能节约金属资源,又能减少环境污染,说法错误;
D、银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但银的价格高,不能全面取代铜、铝做导线,说法错误。
故选:B。
A、根据金属材料的利用来分析;
B、根据节约金属资源的措施来分析;
C、根据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来分析;
D、根据金属银的价格来分析。
化学与生活生产有着紧密联系,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5.【答案】D
【解析】解:A、较活泼的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故A不符合题意;
B、镁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B不符合题意;
C、Zn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故C不符合题意;
D、铁排在氢的前面,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不能生成硫酸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可以从金属与酸的反应进行分析.考虑铁和酸反应时生成亚铁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16.【答案】B
【解析】解:A、未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因为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A错误。
B、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水面以上容积的五分之一,水不再继续进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故B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C错误。
D、红磷的量过多,保证氧气能被完全消耗,不会导致集气瓶中水面上升大于五分之一,故D错误。
故选:B。
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C
【解析】解:A、CO与氧化铁在常温下不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HCl溶于水生成盐酸,盐酸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uO能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食盐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丙>甲=乙,故A错;
B、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
C、t3℃时,乙的溶解度是3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0g,则在50g水中最多溶解15g,t3℃时,将25g乙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故C错;
D、t2℃时,将三种物质的溶液均升温到t3℃,丙不一定析出晶体,因为没说在t2℃时,溶液是否饱和,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C
【解析】解:A、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乙,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逐渐减小至接近0,说明乙难溶于水,该分析正确。
B、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乙物质溶解,液体的透光度强度逐渐增大,该分析正确。
C、甲不可能是KOH,是因为KOH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钾,过程中不产生难溶于水的物质,该分析错误。
D、E、F点溶质不同,是因为PQ、QM过程中的反应物、生成物不完全相同,该选项正确。
故选:C。
A、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乙,容器中液体的透光度强度逐渐减小至接近0,说明乙难溶于水。
B、QM段对应的反应是②,是因为随着反应进行,乙物质溶解,液体的透光度强度逐渐增大。
C、氢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碳酸钾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钾。
D、E、F点溶质不同,是因为PQ、QM过程中的反应物、生成物不完全相同。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B
【解析】解:①生成物中,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氢元素来自于该物质,该物质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该选项正确;
②该物质中碳元素质量是4.4g×1244=1.2g,氢元素质量是3.6g×218=0.4g,氧元素质量是1.6g−1.2g−0.4g=0,说明该物质不含有氧元素,该物质含有碳、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该选项不正确;
③该物质的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g12:0.4g1=1:4,该选项不正确;
④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g:0.4g=3:1,该选项正确。
故选:B。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21.【答案】⑤ ③ ② ④ ①
【解析】解:(1)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可用于制铅笔芯;
(2)碳酸氢钠受热时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作焙制糕点发酵粉;
(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包装袋中保护气;
(4)会引起夜盲症是缺乏维生素A;
(5)不锈钢具有导热性,可用于制炊具;
故答案为:(1)⑤;
(2)③;
(3)②;
(4)④;
(5)①。
根据常见物质的成分、性质、用途分析回答。
本考点考查了常见气体和物质的用途,基础性比较强。初中阶段常见气体和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要记牢,还要加强应用。本考点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的理念,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答案】过滤 引流 吸附 肥皂水
【解析】解:(1)操作Ⅰ能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用是吸附;小明想鉴别经过活性炭作用之后得到的清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加入的试剂是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软水。
(3)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和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将反应生成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如图:。
故答案为:(1)过滤;引流;
(2)吸附;肥皂水;
(3)。
(1)根据过滤的原理和玻璃棒的用途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作用、鉴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分析回答;
(3)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3.【答案】C 钪>锌 能 4Al+3O2=2Al2O3
【解析】解:(1)A.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聚氯乙烯是一种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棉花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D.尼龙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C;
(2)相同条件下,取金属钪和锌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钪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更快。则两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钪大于锌,将Zn分别加入Fe(NO3)2溶液、Sc(NO3)3溶液中,能验证钪和铁的活动性强弱,是因为锌比铁活泼,锌不如钪活泼;故答案为:钪>锌;能;
(3)常温下,铝具有很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金属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金属铝进一步被氧化,反应的方程式为:4Al+3O2=2Al2O3;故答案为:4Al+3O2=2Al2O3。
(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材料的分类、金属的化学性质等相关知识,涉及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小,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24.【答案】NaF8S2− 这些元素的原子都有两个电子层 Mg
【解析】解:(1)11号元素为钠元素,9号元素为氟元素,二者形成化合物为氟化钠,化学式为NaF;
(2)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A表示某原子,则x=2+6=8;根据B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为16,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且二者数值相差2,表示硫离子,化学符号表示为S2−;
(3)由图1可知,元素位于的圈数与其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等,图1中3号至10号元素位于第二圈的原因是这些元素的原子都有两个电子层。
(4)图2中C为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圈数,若要在图1中为20号元素排位置,则其位于低4圈,其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与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镁为12号元素,因此应与11∼18号元素中Mg紧挨;
故答案为:
(1)NaF;
(2)8;S2−;
(3)这些元素的原子都有两个电子层。
(4)Mg。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25.【答案】硫酸铜 硫酸铜溶液显蓝色 氢氧化钠 硝酸银溶液 NaCl+AgNO3=NaNO3+AgCl↓
【解析】解:由题意和物质鉴别思维导图可知,A、B、C、D、E分别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通过观察颜色,显蓝色为硫酸铜溶液,则C为硫酸铜溶液。再向剩余的四种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为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则A、D为稀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则B、E为硝酸钠和和氯化钠。
(1)C为硫酸铜溶液,则C中的溶质为硫酸铜,理由是硫酸铜溶液显蓝色;
(2)若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A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试液变蓝,则D为氢氧化钠溶液。
(3)由上述分析可知,B、E为硝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分别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明显的现象白色沉淀产生的为氯化钠溶液,无现象的为硝酸钠钠溶液,则加入的物质硝酸银溶液,反应方程式为:NaCl+AgNO3=NaNO3+AgCl↓。
故答案为:(1)硫酸铜;硫酸铜溶液显蓝色;
(2)氢氧化钠;
(3)硝酸银溶液;NaCl+AgNO3=NaNO3+AgCl↓。
依据A、B、C、D、E分别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分析思维导图可知,通过观察颜色,可鉴别出C,再通过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可鉴别出A、D,依据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溶液的性质鉴别它们,据此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利用转化图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6.【答案】N 减小 纯净物 液态CO2变成气态时能吸收大量热 2CH3OH+3O22CO2+4H2O
【解析】解(1)碳−14原子衰变形成的新原子,比碳原子多一个质子,新的原子核有7个质子,属于N元素。
(2)由材料可知,碳−14变成了其他原子,生物体遗骸中碳−14含量会不断减小。
(3)超临界CO2流体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液态CO2能制冷制冰的原因是液态CO2变成气态时能吸收大量热。
(4)甲醇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2CH3OH+3O22CO2+4H2O。
故答案为:(1)N;
(2)减小;
(3)纯净物;液态CO2变成气态时能吸收大量热;
(4)2CH3OH+3O22CO2+4H2O。
(1)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
(2)根据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衰变分析;
(3)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液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是能吸收大量的热分析;
(4)根据甲醇充分燃烧的反应分析回答。
本题属于信息给予题,难度不大,通过阅读材料提取有用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27.【答案】氯化钡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氮肥 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 二氧化碳
【解析】解:(1)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粗盐水中主要含有Na2SO4、MgCl2、CaCl2三种可溶性杂质,工业上常用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除杂、精制。
(2)Ⅱ中饱和氯化钠溶液、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3)氯化铵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不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氯化铵晶体,是因为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
(4)水、二氧化碳在流程中,既是流程中某个反应的反应物,也是流程中另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可循环利用。
故答案为:
(1)氯化钡;
(2)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3)氮肥;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
(4)二氧化碳。
(1)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Ⅱ中饱和氯化钠溶液、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氯化铵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NH4ClNH3↑+HCl↑,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既是流程中某个反应反应物,也是流程中某个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侯氏联合制碱法的部分工艺流程、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8.【答案】长颈漏斗 试管口赛一团棉花 D 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 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
【解析】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根据题中给出的药品,适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不能选择D进行收集,故答案为:试管口塞一团棉花;D;
(3)实验室利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F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右侧旋塞,气体不能排出,装置内气压增大,固液分离,反应停止,反之,反应继续,故答案为:大理石或稀盐酸与稀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时,为了使浓硫酸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触,二氧化碳应该从b进,故答案为:b。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29.【答案】生石灰(或氧化钙)Ca(OH)2+Na2CO3=CaCO3↓+2NaOHCO2 一 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三 不合理,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且没有明显现象,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故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CO2
【解析】解:探究一: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属于复分解反应。
探究二:【猜想与假设】发热包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气体可能为二氧化碳;
【实验验证与分析】甲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二氧化碳,所以猜想一不成立;加热条件下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丁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且试管口有水珠产生,证明含有氢气,说明证明猜想三成立。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且没有明显现象,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故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CO2。
故答案为:
探究一:生石灰(或氧化钙);Ca(OH)2+Na2CO3=CaCO3↓+2NaOH;
探究二:【猜想与假设】CO2;
【实验验证与分析】一;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三;不合理,若甲、乙装置交换位置,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且没有明显现象,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故不能确定气体中含有CO2。
探究一: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探究二:【猜想与假设】根据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实验验证与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0.【答案】解:(1)设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x,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是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117
x 10g y
106100=x10g 100117=10gy
x=10.6gy=11.7g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10.6g。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2g−10.6g+11.7g12g+100g+98g−10g×100%=6.55%
答: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6.55%。
【解析】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和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年广西南宁十四中中考化学诊断试卷(6月份):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南宁十四中中考化学诊断试卷(6月份),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简答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海南省海口十四中教育集团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海南省海口十四中教育集团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