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双庙乡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176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双庙乡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176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双庙乡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2176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双庙乡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双庙乡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河南省是我国小麦种植大省,秸秆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濮阳麦秆画工艺精湛,艺术造诣高,产品蜚声海内外。下列麦秆画制作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剪丝剪形 B. 粘贴造型 C. 烙铁烙色 D. 整形装裱
2.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定律,下列科学家中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杰出贡献的是( )
A. 拉瓦锡 B. 门捷列夫 C. 侯德榜 D. 道尔顿
3. 中原大地物产丰富。下列河南特产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 辉县山楂 B. 杞县烧饼 C. 道口烧鸡 D. 固始甲鱼
4. 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好空气。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空气资源的是( )
A. 积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B. 减少使用私家车,短途出行骑自行车
C. 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D. 加高工厂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5. 如图标志中,应该在运输浓硫酸的槽罐车显著位置张贴的是( )
A. B.
C. D.
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铁锅炒菜,能预防缺铁性贫血 B. 霉变食物一定要洗干净后再食用
C. 使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来蒸馒头 D. 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7. 在下列pH表示的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pH=1 B. pH=0 C. pH=7 D. pH=14
8. 兰兰同学在阳台上用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下列营养液配方中的物质,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KNO3 B. CO(NH2)2 C. Ca3(PO4)2 D. NH4HCO3
9.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检验氢气纯度
C. 移走热蒸发皿 D. 稀释浓硫酸
10.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Na+②2Na ③N ④CH4⑤NaCl
A. ①②⑤中均含有钠离子
B. ③④⑤均能表示一种物质
C. ①②③均能表示微观意义
D. ④表示甲烷由1个碳元素和4个氢元素组成
11. 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C. 该反应类型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 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4:9
12. 潜水员戴的呼吸面具中装有过氧化钠(Na2O2),它能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则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为( )
A. NaCl和O2 B. NaOH和O2 C. Na2CO3和O2 D. Na2CO3和H2
13. A、B、C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则符合A、B、C顺序的是( )
A. H2、H2O、H2O2 B. Cu、CuO、Cu(OH)2
C. O2、CO、CO2 D. CaO、Ca(OH)2、CaCO3
14. 现有乙醇和乙烷(C2H6)的混合物10.6g,与一定质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后,生成8.8gCO2、16.2gH2O和一定质量的C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O2的质量为25.6g B. CO2和H2O分子个数比为2:9
C. 反应生成CO的质量为11.2g D. 若混合物完全燃烧还需要3.2gO2
15. 用化学式填空: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______ ;低碳生活中的“碳”是 ______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 ______ 。
16. 如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KNO3______ NaCl(填“>”,“<”或“=”)。
(2)t2℃时,向60g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 ______ g水,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17. 北京冬奥会的科技元素和理念让世界震撼。
(1)下列冬奥会物品的部分制造材料有:①滑雪板面板——尼龙②保暖衣——石墨烯③可再生餐具——聚乳酸④滑雪头盔——碳纤维复合材料,其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有 ______ (填序号)。
(2)冬奥会场馆使用目前最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作。固态二氧化碳能用于制冷的原因是 ______ 。
(3)冬奥会场馆使用低温消毒剂C9H16Cl2N4进行消毒,该物质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 。
18. 如图所示是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钠离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数值是 ______ 。
(2)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 ______ (填“最左侧”、“最右侧”或“居中”)的位置。
19. 如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1)图中的“含碘量”是指 ______ (填“碘酸钾”、“碘元素”或“碘单质”)的含量。
(2)已知碘酸钾(KIO3)受热分解与氯酸钾受热分解相似,将10g碘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08g,则剩余固体中未分解的碘酸钾质量分数为 ______ ?(准确到0.1%)。
20.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在卡塔尔举行。足球迷小彬同学设计了以“足球小子”为轮廓的物质反应关系图,其中A∼G分别为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钙、碳酸钙、硝酸银、氯化钡和铁中的一种。已知相邻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A是黑色固体,B、C、E、F的物质种类相同,在B和E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为40%。
(1)B在生活或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 。
(2)A与稀盐酸完全反应的现象为 ______ 。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G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1. 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空气是混合物: ______ 。
(2)“酒香不怕巷子深”: ______ 。
22. 如图是同学们对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及分析。
(1)图1所示实验中,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______
(2)图2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此分析,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______
23.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a进入),请将装置图中导管补画完整。
(2)装置B、C均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什么? ______
24. 小明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以下是实验过程:
步骤1:向装置内通入N2,一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微热B处,A、B中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2: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白磷燃烧。
(1)对比步骤1、2中B处的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
(2)对比步骤2中A、B处的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
(3)为防止污染空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物,已知五氧化二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磷酸钠(Na3PO4)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5. 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
(1)《天工开物》中记载“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体现了黄金具有良好的 ______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金属光泽
(2)建造高铁使用了铝合金,要比较铝合金和纯铝的硬度,最简单方法是 ______ ,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锈蚀的原因是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对实验室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的废液进行处理,并得到铜和硫酸锌溶液,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写出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滤渣C的成分为 ______ (写名称)。
(4)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赤铁矿模拟炼铁。
①按照图2组装实验装置好后,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 。(填序号)
a、加热玻璃管
b、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c、停止加热
d、停止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②实验过程中,B中溶液有一部分流到C中,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溶液含有两种溶质成分 ______ 。
③某炼铁厂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杂质不参与反应)炼铁。已知用800t赤铁矿石可炼出420t铁,计算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剪丝剪形过程中只发生形状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故A错误;
B、粘贴造型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烙铁烙色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整形装裱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A
【解析】解:A、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研究了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对质量守恒定律做出杰出贡献,故选项正确。
B、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C、侯德榜改良的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错误。
D、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关注化学学科成就、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山楂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B、烧饼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C、烧鸡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甲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D
【解析】解:A、积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能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减少使用私家车,短途出行骑自行车,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能减少空气污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能减少空气污染,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加高工厂烟囱,废气仍排放到空气中,仍会造成空气污染,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空气保护的措施即可解决问题。
5.【答案】D
【解析】解:A、图中所示标志为易燃液体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为禁止吸烟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为爆炸品的标志,故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为腐蚀品的标志,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故运输浓硫酸的槽罐车的显著位置张贴腐蚀品标志。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弄清选项中的标志的含义,然后根据所贴标志的环境进行分析。
6.【答案】B
【解析】解:A、铁锅中含有铁元素,炒菜时可进入食物中,使用铁锅炒菜,能预防缺铁性贫血,故A正确;
B、霉变食物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洗干净后也不能吃,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B错误;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馒头产生小气孔,从而使馒头松软,因此可使用含碳酸氢钠的发酵粉来蒸馒头,故C正确;
D、胃液中含有盐酸,氢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因此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故D正确;
故选:B。
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霉变食物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来分析;
C、根据碳酸氢钠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氢氧化铝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答案】B
【解析】
【分析】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解答】
A、pH为1,小于7,显酸性;
B、pH为0,小于7,显酸性;
C、pH为7,等于7,显中性;
D、pH为14,大于7,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B选项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B。
8.【答案】A
【解析】解:A、KNO3中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B、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Ca3(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NH4HCO3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确定化肥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化肥的分类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无论该装置气密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A错误;
B、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听到很小的响声,才表示氢气已经纯净,故B正确;
C、移走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持,不能用手拿,以防烫伤,故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也不能用量筒稀释,故D错误;
故选:B。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解:A、①Na+表示钠离子,⑤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②表示2个钠原子,不含钠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④⑤分别是甲烷、氯化钠的化学式,均能表示一种物质;③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①表示钠离子,②表示2个钠原子,③N可表示1个氮原子,均能表示微观意义,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④表示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学式可以表示一种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化学用语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原子符号、分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化学变化的本质为: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正确;
B、化学变化必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故B正确;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为氨气(化合物)和氧气(单质),生成物为氮气(单质)和水(化合物),故根据置换反应定义: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故C正确;
D、根据C选项写出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故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4):(18×6)=14:27,故D错误;
故选:D。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为氨气和氧气,生成物为氮气和水,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因为潜水员戴的呼吸面具中装有过氧化钠,所以一定生成氧气,另外一种物质一定有钠、碳元素,可能有氧元素,所以另外一种物质为碳酸钠,故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生成物为碳酸钠和氧气。
故选:C。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13.【答案】C
【解析】解:A.氢气燃烧可以转化为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反应可以转化为水;水不能一步转化为过氧化氢,过氧化氢也无法一步转化为氢气,故A不正确;
B.铜在氧气中加热可转化为氧化铜;氧化铜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加热可以转化为氧化铜,氢氧化铜也不能一步转化为铜,故B不正确;
C.氧气和碳单质反应可转化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可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单质碳在高温条件下可转化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氧气,故C正确;
D.氧化钙和水反应可转化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可转化为碳酸钙;碳酸钙不能一步转化为氢氧化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D不正确;
故选:C。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解:A、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乙烷的化学式为C2H6,混合物质量为10.6g,故其中C、H元素质量比为(12×2):(1×6)=4:1,16.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6.2g×1×218×100%=1.8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混合物中氢元素质量为1.8g,所以碳元素质量为7.2g,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8.8g×1244×100%=2.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7.2g−2.4g=4.8g,所以一氧化碳质量为4.8g÷1228×100%=11.2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为8.8g+16.2g+11.2g−10.6g=25.6g,A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8.8g44:16.2g18=2:9,B选项正确;
C、A选项已算出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质量为11.2g,C选项正确;
D、反应物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2g,碳完全燃烧则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7.2g÷1244×100%=26.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消耗氧气的质量应为26.4g+16.2g−10.6g=32g,还需氧气质量=32g−25.6g=6.4g,D选项错误。
故选:D。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5.【答案】N2 CO2 CaO
【解析】解: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2。
低碳生活中的“碳”是二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2;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
故答案为:
N2;CO2;CaO。
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6.【答案】<140
【解析】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2)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g,设向60g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水的质量为x,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60g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60g×50g100g+50g×100%=20g,则20g60g+x×100%=10%,x=140g,则向60g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水的质量为140g,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故答案为:(1)<;
(2)140。
(1)根据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分析;
(2)根据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进行计算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①③ 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2:7
【解析】解:(1)①尼龙为合成纤维;②石墨烯属于碳单质,是无机非金属材料;③聚乳酸是一种塑料,属于合成材料;④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
(2)固态二氧化碳能用于制冷的原因是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获得低温;
(3)C9H16Cl2N4中氢、氮元素的质量比=(1×16):(14×4)=2:7。
故答案为:(1)①③;
(2)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
(3)2:7。
(1)根据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2)根据固态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本题难度很大,掌握材料的分类、干冰的性质以及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11 最左侧
【解析】解:(1)根据钠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1;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则m为11。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纵行数等于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钾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9,核外19个电子分四层排布,第一层2个,第二层8个,第三层8个,第四层1个(最外层),所以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一纵行,处于元素周期表中最左侧的位置。
故答案为:
(1)11;
(2)最左侧。
(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规律、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答案】碘元素 17.8%
【解析】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则图中的“含碘量”是指碘元素的质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g−8.08g=1.92g,
设分解的碘酸钾质量为x,
2KIO32KI+3O2↑
428 96
x1.92g
42896=x1.92g
x=8.56g
则剩余固体中未分解的碘酸钾质量为:10g−8.56g=1.44g,所以剩余固体中未分解的碘酸钾质量分数为:1.44g8.08g×100%≈17.8%。
故答案为:
(1)碘元素;
(2)17.8%。
(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来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氧气的质量,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答案】作建筑材料 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CuSO4+BaCl2=BaSO4↓+CuCl2 Ca(OH)2+CO2=CaCO3↓+H2O
【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B是碳酸钙,碳酸钙在生活或生产中的一种用途是作建筑材料(合理即可)。
(2)A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完全反应的现象为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E是硫酸铜,F是氯化钡,硫酸铜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Cl2=BaSO4↓+CuCl2;G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
(1)作建筑材料;
(2)黑色固体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CuSO4+BaCl2=BaSO4↓+CuCl2;Ca(OH)2+CO2=CaCO3↓+H2O。
A∼G分别为氧化铜、硫酸铜、氢氧化钙、碳酸钙、硝酸银、氯化钡和铁中的一种。A是黑色固体,则A是氧化铜;B、C、E、F的物质种类相同,在B和E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均为40%,则B、E分别是碳酸钙、硫酸铜中的一种,它们的物质类别都是盐;B能和稀盐酸反应,则B是碳酸钙,那么E是硫酸铜;D能和稀盐酸、硫酸铜反应,则D是铁;G能和稀盐酸、二氧化碳反应,则G是氢氧化钙;C能和稀盐酸反应,则C是硝酸银;F能和硫酸铜反应,则F是氯化钡;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1.【答案】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解析】解:(1)空气中含有氮气分子、氧气分子等多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2)“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人的鼻子使人闻到气味。
故答案为:(1)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答案】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解析】解:(1)酚酞中加入氢氧化钠变红,又加入稀盐酸,盐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变为中性,酚酞变为无色,故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消失,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了发生中和反应。
(2)由图可以看出,反应前粒子为:氢离子、氯离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后粒子为: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故根据反应前后粒子变化可以看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故答案为:
(1)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1)根据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红色,结合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2KMnO4K2MnO4+MnO2+O2↑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解析】解:(1)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即用排水法收集,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a进入),将水从长导管排出,则a端为短管,b端为长管,装置图应为:。(2)装置B、C均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固体药品放置于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通过长颈漏斗加入,打开止水夹,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接触产生气体,关闭止水夹,装置压强增大,将液体药品压回长颈漏斗中,从而与固体药品分离,反应停止,因此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故答案为:
(1)2KMnO4K2MnO4+MnO2+O2↑;
(2)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根据装置A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放有一团棉花,采用的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从a进入),将水从长导管排出,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关闭止水夹,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打开止水夹后,固液接触,反应进行,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P2O5+6NaOH=2Na3PO4+3H2O
【解析】解:(1)步骤①中B通N2,白磷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白磷能燃烧,变量为氧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步骤②中,将气体换为氧气,A中无明显现象,B中白磷燃烧,A中由于白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五氧化二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P2O5+6NaOH=2Na3PO4+3H2O。
故答案为:(1)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P2O5+6NaOH=2Na3PO4+3H2O。
(1)根据步骤①中B通N2,白磷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白磷能燃烧,变量为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步骤②中,将气体换为氧气,A中无明显现象,B中白磷燃烧,A中由于白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进行分析;
(3)根据五氧化二磷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25.【答案】C 相互刻画 4Al+3O2=2Al2O3 Fe+CuSO4=FeSO4+Cu铁和锌 bacd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OH(合理即可)
【解析】解:(1)“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说明黄金可以压成很薄的片,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故选C;
(2)比较铝合金和纯铝的硬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相互刻画;铝制品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3)金属的活动性顺序:Zn>Fe>Cu,向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的废液中加入过量铁,只有硫酸铜会与其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滤渣A中含有生成的铜和过量的铁,滤液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锌;则I中发生的反应为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向滤渣A中加入过量的硫酸,与其中的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滤渣B中为铜,滤液乙为硫酸亚铁和过量的硫酸;向滤液乙中加入过量的X得到的溶液中只含有硫酸锌,则X为金属锌,加入的金属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金属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则滤渣C中含有生成的铁和过量的锌;
(4)①实验室中利用赤铁矿模拟炼铁,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加热玻璃管,反应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一氧化碳,防止倒吸,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acd;
②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B中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则生成的溶液中溶质可能为碳酸钠或者碳酸钠、氢氧化钠;实验过程中,B中溶液有一部分流到C中,证明该溶液含有两种溶质成分,即证明该溶液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OH(合理即可);
③设该赤铁矿中含有氧化铁的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 112
x 420t
160112=x420t
x=600t
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600t800t×100%=75%;
答:该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75%。
故答案为:(1)C;
(2)相互刻画;4Al+3O2=2Al2O3;
(3)Fe+CuSO4=FeSO4+Cu;铁和锌;
(4)bacd;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OH(合理即可);
③75%。
(1)根据黄金可以可以压成很薄的片,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进行分析;
(2)根据比较铝合金和纯铝的硬度的方法是相互刻画;铝制品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
(3)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Zn>Fe>Cu,向含有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锌的废液中加入过量铁,只有硫酸铜会与其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金属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进行分析;
(4)根据验室中利用赤铁矿模拟炼铁,应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再加热玻璃管,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与赤铁矿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进入B中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Fe2O3+3CO2Fe+3CO2
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搬口乡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搬口乡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罗陈乡中学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富,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许昌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推断题,实验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