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3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中考化学诊断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中考化学诊断试卷(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3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中考化学诊断试卷(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3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中考化学诊断试卷(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3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中考化学诊断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中考化学诊断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中考化学诊断试卷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蔗糖溶解 B. 面包发霉
    C. 温度计里的水银柱面上升 D. 汽油挥发2.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稳定性 B. 酸碱性 C. 还原性 D. 挥发性3.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NaOH C.  D. CuO4.  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较危险的安全事故的是(    )A. 称量药品 B. 点燃酒精灯
    C. 取用固体 D. 过滤5.  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 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 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 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 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6.  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    )A.  B.  C.  D. 7.  2010219日德国重粒子研究中心宣布原子序数为112号的元素符号为Cn,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7 B.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
    C. 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 D. 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8.  下列化学反应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9.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物质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棉花 B. 蛋白质 C. 维生素 D. 塑料10.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农民有时会向农出撒些熟石灰,以调节土壤的这些地区土壤的pH可能是(    )A.  B.  C.  D. 无法确定11.  “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人们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对公共场所进行杀菌消毒。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NaClO,其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    )A.  B.  C.  D. 12.  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哪个表示粒子处于稳定结构且粒子属于阳离子(    )A.  B.  C.  D. 13.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可形成溶液的是(    )A. 花生油 B. 食盐 C. 面粉 D. 泥沙14.  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A.  B.  C.  D. 15.  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把X投入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B.  C.  D. 16.  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
    2个氢原子 ______ ,硝酸根离子 ______ ,硫酸钠 ______ 17.  如图中的①和②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空白。

    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______ D中的x ______
    ①和②是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最本质的区别是 ______ 18.  如图是有关氧气的知识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略去,用化学用语即化学符号完成下列空白.

    物质①中的阳离子______物质②的化学式______物质③的化学式______物质④所含元素的符号______标出物质⑤化学式中带点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写出生成物质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19.  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点表示的含义是: ______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是: ______
    20.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21.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属于 _____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海上开采石油时,铁制设备的防锈方法是 ______ 写一种
    利用海风发电,能量转化方式是将 ______ 经一系列变化转化成电能。22.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回答:

    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______   ______ .
    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______ ______ 填字母进行组装.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当氧气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 ______ ,后 ______ .23.  小明和几位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他们马上停止实验,对这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展开了辩论。
    写出该中和反应氢氧化钙+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
    ______
    ③可能是与和HCl组成的的混合溶液。
    小明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排除了猜想②,你认为他排除猜想②的理由是 ______ 24.  小江同学为了寻找含碳酸钙质量分数超过的石灰石,对一样品进行了如下定量实验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实验步骤将适量盐酸加入烧杯中并称重称取少量石灰石样品加入烧杯中,使之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待反应完全后,称重实验数据烧杯和盐酸的质量为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烧杯和其中混合物的质量为试通过计算,分析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要求?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蔗糖溶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面包发霉生成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温度计里的水银柱面上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蔗糖溶解、温度计里的水银柱面上升、汽油挥发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物质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
    B、酸碱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
    C、碳和一氧化碳等物质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错误.
    D、物质的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正确.
    故选: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答案】D 【解析】解:A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NaOH是由钠、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错误。
    DCuO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氧化物的判断,抓住氧化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左边托盘放药品,右边放砝码,即左物右码,图中操作正好相反但不会引起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会引起安全事故,故选项正确。
    C、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操作错误但不会引起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操作错误但不会引起安全事故,故选项错误。
    故选:B
    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A 【解析】解:A、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变的,所以A错误;
    B、木船燃烧必须有充足的可燃物,船上的枯枝和油都是可燃物,所以B正确。
    C、东南风加大了空气的流动,增大了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浓度,致使木船越烧越旺,所以C正确。
    D、因为木船连在一起,一旦起火,没法及时隔离,造成全部起火。
    故选:A
    本题可通过可物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物质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得到着火点;③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灭火必须从燃烧的三个条件去考虑.
    本题以电影《赤壁》中的一个场景为载体考查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6.【答案】D 【解析】【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X的化学式.
    本题难度不大,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解答】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氧原子个数为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4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
    故选:D  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组成和结构,题目难度不大,明确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2,故A错误;
    B.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2,故B错误;
    C.根据在原子中,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此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故C错误;
    D.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解: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 不是置换反应,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四个: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征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特征是:一变多;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本考点考查了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要牢记四个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并会理解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9.【答案】D 【解析】解:A、棉花是大自然的产物,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B、蛋白质存在与动植物中,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C、维生素大量存在与天然植物中,不是有机合成材料,故错误;
    D、塑料是由化工生产合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正确.
    故选D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棉花是植物生长的,蛋白质可以存在于动植物中,维生素大量存在于天然植物中,塑料是由化工生产合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要正确识别.如天然纤维、天然橡胶就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的用途非常大.如:炒菜锅的手柄是用热固性塑料制成的;合成橡胶可用于生产汽车、火车轮胎.
     10.【答案】C 【解析】解:向土壤中撒些熟石灰,说明土壤显酸性,pH小于7
    故选C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熟石灰显碱性,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发生中和反应。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答案】B 【解析】解:钠元素显价,氧元素显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价。
    故选:B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12.【答案】B 【解析】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故选项符合题意。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氦为2,则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A、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正确;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C错;
    D、泥沙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故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14.【答案】C 【解析】解: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观察选项,故选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答案】B 【解析】解:因为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Y表面有X析出,说明X表面有Z析出,说明
    则有
    故选:B
    利用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判断,分别对叙述中的过程进行判断即可解决.
    此题考查的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利用的是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
     16.【答案】   【解析】解: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硫酸钠中钠元素显价,硫酸根显价,其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2H
    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硫酸钠中钠元素显价,硫酸根显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答案】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解析】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D中的x8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①和②是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
    98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18.【答案】COS 【解析】解析:物质①是高锰酸钾,阳离子是钾离子,阳离子为
    物质②是氯酸钾,物质②的化学式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物质③是一氧化碳,因此物质③的化学式为 CO
    物质④是硫,硫是由硫元素组成的,硫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五氧化二磷中氧元素显价,磷元素显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价可表示为: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物质①是高锰酸钾,阳离子是钾离子,进行分析解答.
    物质②是氯酸钾,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物质③是一氧化碳,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物质④是硫,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19.【答案】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 【解析】解: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P点表示的含义是: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依次是:
    故答案为: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解: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为二氧化碳,要防止“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时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则应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并开发新能源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可通过植树造林来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答:①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②开发新燃料,如汽车多采用乙醇汽油,农村减少木柴的燃烧,用生态农业,采用沼气电灯,沼气做饭;③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④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解析】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来源来分析采取的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学生应注意从源头上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21.【答案】不可再生  刷油漆  风能 【解析】解:石油是一种化石能源,在短期内不能形成,属于海不可再生能源;
    铁生锈需要同时与氧气、水接触,所以海上开采石油时,铁制设备的防锈方法是在铁表面刷油漆等;
    海风是风能的一种,所以利用海风发电,能量转化方式是将风能经一系列变化转化成电能。
    故答案为:
    不可再生;
    刷油漆合理即可
    风能。
    根据能源的分类进行分析;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
    根据能量的转化方式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锈蚀的条件及防护、常见能源的分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能量的变化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22.【答案】铁架台  长颈漏斗  A D 棉花团  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熄灭酒精灯 【解析】解:
    由仪器的图和用途可知:①为铁架台,②为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铁架台,长颈漏斗;
    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所以化学方程式为:;由于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择A;由于收集的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又由于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由于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外界的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而排水法D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制取氧气时,由于高锰酸钾粉末会随着氧气流进入导管继续进入水槽,使水槽中的水变红,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往往会要试管口放一棉花团;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否则停止加热后,随着试管温度的降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越来越小,压强也越来越小,外部气压大于试管内气压,就会使水槽内的水倒吸到试管内,引起试管温度骤然降低,导致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
    铁架台、长颈漏斗;
    D、棉花团、 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熄灭酒精灯
    从仪器的图和用途去分析解答;
    从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反应需要加热,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外界的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导致收集的氧气不纯,而排水法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收集到的氧气较为纯净;制取氧气时,由于高锰酸钾粉末会随着氧气流进入导管继续进入水槽,使水槽中的水变红,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往往会要试管口放一棉花团;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去分析解答.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23.【答案】可能是组成的混合溶液  加入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故而没有 【解析】解: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或氢氧化钙有剩余,还可猜想可能是组成的混合溶液。
    ③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于是他排除了猜想②,理由是加入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故而没有
    故答案为:

    ②可能是组成的混合溶液;
    ③加入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故而没有
    根据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稀盐酸或氢氧化钙有剩余,进行分析解答。
    ③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溶液显中性或酸性,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有一定难度,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熟练掌握中和反应的原理、酸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答案】解:的质量
    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100 44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通过计算可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于,所以不符合要求.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不符合要求. 【解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质量差即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进一步可以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相关试卷

    2023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普通用卷: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中考化学三模试卷-普通用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酸雨是指pH<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中考化学诊断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中考化学诊断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诊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诊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2 年 12月4日2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