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化性 B. 助燃性 C. 毒性 D. 吸水性
2. 配制溶液时最常用的溶剂是( )
A. 水 B. 汽油 C. 酒精 D. 花生油
3.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滴加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量取液体
4. 随着气温一天天升高,各种冰凉的饮品成了大家的最爱。下列饮品中主要富含维生素的是( )
A. 双皮奶 B. 玉米汁
C. 果蔬汁 D. 冰豆浆
5.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会减少的是( )
A. 氢氧化钠 B. 大理石 C. 浓硫酸 D. 浓盐酸
6. 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水、爱护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为防治水污染,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B. 为节约水资源,用生活污水直接灌溉农田
C. 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D. 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
7.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氧化物:CuO、NaNO3 B. 碱:Ba(OH)2、H2CO3
C. 混合物:盐酸、生理盐水 D. 酸:H2SO4、KHCO3
8.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B.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D. 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9. 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其化学式为( )
A. Na2CO3 B. NaNO3 C. NaOH D. NaCl
10. 括号中为人体部分体液的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胃液(0.9−1.5) B. 血浆(7.35−7.45)
C. 唾液(6.6−7.1) D. 胆汁(7.1−7.3)
11. 2022年2月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结构形似奥运五环,宽度只有1.2nm,被认为是世上最小的五环标志——奥林匹克烯(C19H1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奥林匹克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 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12
C. 每个奥林匹克烯分子中含有6个氢分子
D. 奥林匹克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12. 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微粒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
A. B. C. D.
13. 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B.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
C. 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则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8%
D.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
14. 有A、B、C三种金属,为判断其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实验如下:
①将A、B、C分别置于稀硫酸中,A有气体产生且使溶液变为浅绿色,B、C无明显现象;
②将B、C分别置于CuSO4溶液中,C使溶液逐渐褪色,B无现象。
则A、B、C的活动性顺序为( )
A. A>B>C B. A>C>B C. C>A>B D. C>B>A
15. 如图是某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 探究燃烧的条件
C.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D. 探究CO2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16.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青铜的硬度大于纯铜
B. 合金是混合物
C. 铝的抗腐蚀性能好,说明铝没有铜活泼
D. 铝在空气中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17. 下列图象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 图A是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 图B是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
C. 图C是将等质量的Mg、Fe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
D. 图D是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18. A∼E是初中化学5种常见的化合物,A、B、C的物质类别不同,“-”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是生产玻璃、洗涤剂和日用化学工业的原料,D是常见的氧化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物质俗称叫纯碱
B. D物质一定是CO2
C. B物质可能是一种碱
D. A、B、C两两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9. 化学用语在化学中应用广泛,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甲烷分子 ______ ;
(2)氖气 ______ ;
(3)人体缺 ______ 元素会患贫血;
(4)铵根离子 ______ ;
(5)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 ______ 。
20. 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请选用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
a.盐酸
b.氯化钠
c.一氧化碳
d.钛合金
e.氢氧化钙
(1)可作燃料的是 ______ ;
(2)家庭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是 ______ ;
(3)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是 ______ ;
(4)可用作建筑材料的碱 ______ ;
(5)可用于消除金属制品表面锈斑的是 ______ 。
21. 小苏打牙膏的主要功能组分有:食品级小苏打、生物活性材料(羧甲基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单氟磷酸钠、柠檬酸锌等。口腔中的一些细菌发酵会产生酸性物质,从而腐蚀牙釉质,严重者会造成龋齿。小苏打可以中和口腔pH,以维持口腔良好的酸碱度环境,进而增强牙膏的清洁效果。小苏打牙膏中还含有水合硅石(难溶于水)等高效摩擦剂,可以提高牙膏的清洁能力,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使用口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______ ,其水溶液呈 ______ (填“酸”“碱”或“中”)性。
(2)儿童误食了小苏打牙膏也不必惊慌,小苏打与胃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3)水合硅石的一条性质是 ______ ,推测能用于代替牙膏中水合硅石的一种物质是 ______ 。
22. 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①,加热到60℃时现象如图②,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③。请结合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 ______ (填“A”或“B”)。
(2)图②中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 ______ B(填“>”、“<”或“=”)。
(3)图③中表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是 ______ (填“甲”或“乙”)。
(4)当温度为 ______ ℃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5)60℃时,要使A、B的饱和溶液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恒温蒸发掉水的质量较多的是 ______ (填“A”或“B”)的饱和溶液。
23. 我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上升,从而导致 ______ 效应增强,使全球气候变暧。
(2)化学固碳:以CO2和NH3为原料生产尿素[CO(NH2)2]是实现“碳中和”范例之一,其中合成的尿素在农业生产中常用作 ______ 肥(填“氮”“磷”“钾”)。
(3)减少CO2排放,坚持低碳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______ 。
A.在冬季,居民用燃煤取暖
B.节约用纸
C.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4)近年我国科学家合成了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转化为清洁的液体燃料甲醇(CH4O)和水,有利于“碳中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4.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______。
(2)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 ______个电子层,镁离子的符号为 ______。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______(填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______(填标号)。
①C和Si
②B和Mg
③Al和Si
④F和Cl
25. 金属钛是重要的航天、航海材料,被誉为“未来金属”。由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化学式为FeTiO3)提取海绵钛的工艺流程如图:
【查阅资料】①钛、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都能发生反应。
②常温下镁能和盐酸反应,产物氯化镁可溶于水,钛不与盐酸反应。
(1)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______ 。
(2)“氧化酸解”时,需控制反应温度为150℃,此时若采用H2O2氧化时效率较低,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3)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2Cl2TiCl4+2X,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5)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2Mg+TiCl42MgCl2+Ti,反应进行过程中需持续通入氩气,氩气的作用是 ______ 。
26.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你认为A装置还需改进的地方是 _____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若用E装置进行收集,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
(4)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若先在瓶中装满水,气体应从 ______ (填“a”或“b”)端导管通入。
27.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兴趣小组同学以“探究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发现无明显现象,为了证明该反应发生了,他们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任务一】
(1)通过做对比实验证明CO2与NaOH溶液反应:小明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小明另取一相同大小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A,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任务二】
(2)检验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小红取任务一所得溶液A少许,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任务三】改进实验继续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①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②常温下NaOH易溶于乙醇,Na2CO3微溶于乙醇。
(3)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4)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 ______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气球变瘪,还观察到 ______ (填现象),从生成物角度验证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任务四】拓展延伸:探究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兴趣小组将CO2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甲、图乙所示。
【查阅资料】
(5)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图甲中,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6)图乙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 。
【反思感悟】
(7)实验从CO2减少、NaOH减少、Na2CO3生成等物质的变化,以及 ______ 变化等视角多维度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28. 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含NaCl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小明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不考虑其他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______ g;
(2)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
B、助燃性需要通过物质燃烧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
C、毒性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中毒症状,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吸水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答案】A
【解析】解:配制溶液时,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用水作为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花生油都属于有机溶剂。
故选:A。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有时汽油、酒精也可用作溶剂。
本题考查常用的溶剂,属于基础题。
3.【答案】B
【解析】解:A、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正确;
B、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接触试管内壁,故错误;
C、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故正确;
D、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正确。
故选:B。
A、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
B、根据滴加液体的方法考虑;
C、根据点燃酒精灯方法考虑;
D、根据用量筒量取液体的方法考虑.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4.【答案】C
【解析】解:A、双皮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玉米汁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
C、果蔬汁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D、冰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故选项错误。
B、大理石敞口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质量一般不变,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故选项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根据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大理石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药品在空气中的质量变化(具有挥发性、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等类型)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B
【解析】解:A、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故不合题意;
B、生活污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未经处理不能用于农田浇灌,故符合题意;
C、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保护水体生态环境,故不合题意;
D、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可以减少水的污染,故不合题意。
故选:B。
根据保护水资源、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来分析解答。
掌握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Cu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NaNO3是由钠、氮、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Ba(OH)2是由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H2CO3是由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故选项错误。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
D、H2SO4是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酸;KHCO3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C、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D、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A
【解析】解:催化剂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通过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1)改变的是反应的速率,而不是反应本身,也就是不改变反应的发生与否,改变的是本来就能够发生的反应.(2)由于催化剂本身只是改变反应速率,所以不会改变反应的生成物的量的.(3)所谓速率的改变,催化剂有正负之分.正催化剂能加快反应的速率,如人体中的酶可加快食物的消化等;而负催化剂能减慢反应的速率,如橡胶、塑料制品中的防老化剂等.故“改变”应理解为“加快”或“减慢”.
A、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由于催化剂就是改变反应速率,所以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故A正确;
B、催化剂对速率的改变有加快也可以减慢,需要根据需要来选择;故B不正确;
C、有许多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就能进行,二氧化锰也不是只做催化剂用的,又是可做反应物;故C不正确;
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催化剂改变的是能够发生的反应的速率,而不能改变能否反应的事实;故D不正确.
故选A.
关于催化剂的定义,这道题进行了全面扫描,概括的较为全面.对于概念的准确把握有很大的意义.
对于概念的而理解,尤其是关键点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到位,把握实质.
9.【答案】A
【解析】解: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2CO3。
故选:A。
根据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以及化学式的书写规则进行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纯碱是是碳酸钠的俗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解析】解:A、胃液的pH范围为0.9∼1.5,小于7,显酸性。
B、血液的pH范围为7.35∼7.45,显碱性。
C、唾液的pH范围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胆汁的pH范围为7.1∼7.3,显碱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奥林匹克烯由奥林匹克烯分子构成的,错误;
B、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2=19:1,错误;
C、每个奥林匹克烯分子中含有12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错误;
D、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1,因此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正确。
故选:D。
A、根据有机物是由分子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一种纯净物不能含有其他物质的分子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不大。
12.【答案】A
【解析】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为原子,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为2,属于稳定结构,故选项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9,为原子,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不属于稳定结构,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1,为原子,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不属于稳定结构,故选项错误。
D、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3.【答案】C
【解析】解:A、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8%=8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8g=92g(合92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B
【解析】解:将A、B、C分别置于稀硫酸中,A有气体产生且使溶液变为浅绿色,B、C无明显现象,说明A能与稀盐酸反应,B、C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即A>H>B和C;
将B、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使溶液逐渐褪色,说明C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C>Cu;B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B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Cu>B;
则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C>B。
故选: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答案】AC
【解析】解:A、如图所示,铁钉在两支试管内都不能生锈,该实验还缺一个对比实验即铁钉在装有水的试管内部分露在空气中,该选项不正确。
B、装置内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装置内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该选项正确。
C、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装置,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该选项不正确。
D、通入二氧化碳后④处湿润的紫色石蕊棉花团先变红,而①处后石蕊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干燥石蕊棉花团都没有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棉花团变红比较,说明二氧化碳遇水会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故该实验能证明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该选项正确。
故选:AC。
A、如图所示,铁钉在两支试管内都不能生锈,该实验还缺一个对比实验即铁钉在装有水的试管内部分露在空气中。
B、装置内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装置内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D、通入二氧化碳后④处湿润的紫色石蕊棉花团先变红,而①处后石蕊变红色,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干燥石蕊棉花团都没有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棉花团变红比较,说明二氧化碳遇水会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故该实验能证明能与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C
【解析】解:A、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所以青铜的硬度大于纯铜,故A正确;
B、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金属和非金属加热融合而成的,所以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所以铝的抗腐蚀性能好,故C错误;
D、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其纯金属的硬度大进行分析;
B、根据合金是由金属和金属、金属和非金属加热融合而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答案】D
【解析】解:A、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纵坐标不可能从0开始,故选项图象错误。
B、高温灼烧一定质量的大理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少,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
C、等质量镁、铁分别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反应,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故开始两斜线重合,后因硫酸过量,镁消耗的硫酸多,生成氢气多,拐点高些,故选项图象错误。
D、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与盐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盐酸消耗完再与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A、根据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质量不可能为0,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若消耗硫酸相同,则生成氢气质量相同,后因硫酸过量,镁消耗的硫酸多,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一定质量的H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先与盐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8.【答案】B
【解析】解:A∼E是初中化学5种常见的化合物,A、B、C的物质类别不同,A是生产玻璃、洗涤剂和日用化学工业的原料,所以A是碳酸钠,D是常见的氧化物,B、C会发生反应,都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B、C可以是氢氧化钙、盐酸中的一种,碳酸钠会转化成D,所以D可以是水或二氧化碳,E会与C反应,所以E可以是酸、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盐等,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A、A物质俗称叫纯碱,故A正确;
B、D物质可能是水或二氧化碳,故B错误;
C、通过推导可知,B可以是氢氧化钙,可能是一种碱,故C正确;
D、A、B、C两两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可以是碳酸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根据A∼E是初中化学5种常见的化合物,A、B、C的物质类别不同,A是生产玻璃、洗涤剂和日用化学工业的原料,所以A是碳酸钠,D是常见的氧化物,B、C会发生反应,都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B、C可以是氢氧化钙、盐酸中的一种,碳酸钠会转化成D,所以D可以是水或二氧化碳,E会与C反应,所以E可以是酸、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碳、盐等,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答案】2CH4 NeFeNH4+ Cu+2O
【解析】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甲烷分子表示为2CH4;故答案为:2CH4;
(2)氖气是一种稀有气体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即Ne;故答案为:Ne;
(3)人体缺铁元素会患贫血,铁元素符号为Fe;故答案为:Fe;
(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铵根离子表示为NH4+;故答案为:NH4+;
(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表示为Cu+2O;故答案为:Cu+2O。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0.【答案】c b d e a
【解析】解:(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2)氯化钠具有咸味,家庭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调味品;
(3)钛合金具有与人体很好的相容性,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的;
(4)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可用作建筑材料的碱;
(5)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消除金属制品表面锈斑。
故答案为:(1)c;
(2)b;
(3)d
(4)e;
(5)a。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知识进行.
21.【答案】NaHCO3 碱 NaHCO3+HCl=NaCl+H2O+CO2↑坚硬(或难溶于水等)碳酸钙(合理即可)
【解析】解:(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HCO3;苏打水溶液呈碱性;
(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胃酸是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由“小苏打牙膏中还含有水合硅石等高效摩擦剂,可以提高牙膏的清洁能力,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使用口感”,可知坚硬或难溶于水等;牙膏中水合硅石可用碳酸钙来代替。
故答案为:(1)NaHCO3;碱;
(2)NaHCO3+HCl=NaCl+H2O+CO2↑;
(3)坚硬(或难溶于水等);碳酸钙(合理即可)。
(1)根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水溶液的酸碱进行分析;
(2)小苏打是碳酸氢钠,胃酸是盐酸;
(3)根据题意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主要利用题中信息及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结合各方面的条件得出正确结论。
22.【答案】A=甲 40 B
【解析】解:(1)图①中A烧杯的底部含有未溶解的固体,一定为饱和溶液;
(2)图②中A、B两溶液中溶质和溶剂质量都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的溶解度,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①,A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图③中表示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是甲;
(4)当温度为4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5)60℃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所以要使A、B的饱和溶液析出等质量的固体,需恒温蒸发掉水的质量较多的是B的饱和溶液。
故答案为:(1)A;
(2)=;
(3)甲;
(4)40;
(5)B。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温室 氮 BCDCO2+3H2CH3OH+H2O
【解析】解:(1)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
(2)尿素中含有营养元素的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3)A、在冬季,居民用燃煤取暖,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理念,
B、节约用纸,节约了资源,减少了在制纸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符合“低碳”理念;
C、出行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D、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理念。
(4)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反应生成甲醇与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2+3H2CH3OH+H2O。
故答案为:(1)温室;
(2)氮;
(3)BCD;
(4)CO2+3H2CH3OH+H2O.
(1)根据二氧化碳含量的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进行分析;
(2)根据化肥的分类进行分析;
(3)“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节约资源,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4)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温室效应,知道方程式书写方法,“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理念。
24.【答案】28.093Mg2+ NaCl 离子 ①④
【解析】解:(1)硅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故填:28.09。
(2)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3个电子层,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因此镁离子的符号为Mg2+。
故填:3;Mg2+。
(3)第11号元素(钠元素)与第17号元素(氯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氯元素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氯化钠化学式是NaCl,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钠离子、氯离子。
故填:NaCl;离子。
(4)①C和Si是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
②B和Mg不是同一族,化学性质不相似;
③Al和Si不是同一族,化学性质不相似;
④F和Cl是同一族,化学性质相似。
故填:①④。
(1)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
(2)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3)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25.【答案】玻璃棒 150℃时过氧化氢分发生了分解反应 H2TiO3H2O+TiO2 CO 防止钛、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解析】解:(1)过滤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2)过氧化氢会分解为水和氧气,温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所以可能原因是150℃时过氧化氢发生了分解反应;
(3)分解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除了TiO2生成还有H2O生成,化学方程式为:H2TiO3H2O+TiO2;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有1Ti、2O、2C、4Cl,反应后有1Ti、4Cl,所以2X中有2O、2C,X为CO;
(5)氩气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钛、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都能发生反应可知,氩气的作用是防止钛、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故答案为:(1)玻璃棒;
(2)150℃时过氧化氢分发生了分解反应;
(3)H2TiO3H2O+TiO2;
(4)CO;
(5)防止钛、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1)根据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会分解为水和氧气,温度越高分解速率越快进行分析;
(3)根据分解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除了TiO2生成还有H2O生成进行分析;
(4)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5)根据氩气是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6.【答案】试管 铁架台 AC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CaCO3+2HCl=CaCl2+H2O+CO2↑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b
【解析】解:(1)①是试管;②是铁架台。
故答案为:试管;铁架台。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装置是AC,A装置还需改进的地方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故答案为:AC;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若用E装置进行收集,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把燃烧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说明已经收集满。
(4)用F装置收集氢气时,若先在瓶中装满水,气体应从b端导管通入。
故答案为:b。
(1)要熟悉各种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高锰酸钾受热时能够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为了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通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
(3)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不需要加热,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4)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7.【答案】加入NaOH溶液的矿泉水瓶比加入水的矿泉水瓶更瘪 产生白色沉淀,气球膨胀 排尽装置内未充分反应的二氧化碳 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2NaOH=Na2CO3+H2O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pH或温度
【解析】解:(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加入NaOH溶液的矿泉水瓶比加入水的矿泉水瓶更瘪。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内部气体减少,则外界大气压进入气球,气球膨胀,生成的碳酸钠微溶于乙醇产生白色沉淀。
(4)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为了验证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需要排出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碳,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使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从生成物角度验证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5)AB段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6)图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7)通过任务四的两个图表可知,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也可以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所以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
故答案为:(1)加入NaOH溶液的矿泉水瓶比加入水的矿泉水瓶更瘪;
(3)产生白色沉淀,气球膨胀;
(4)排尽装置内未充分反应的二氧化碳;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CO2+2NaOH=Na2CO3+H2O;
(6)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
(7)pH或温度。
(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内部气体减少,生成的碳酸钠微溶于乙醇产生白色沉淀进行分析;
(4)根据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为了验证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需要排出内部残留的二氧化碳,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使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5)根据AB段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
(6)根据图中DE段温度变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放热进行分析;
(7)根据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也可以探究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所以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测定,实现反应过程的“可视化”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8.【答案】2.2
【解析】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78.5g−376.3g=2.2g;
(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x2.2g
10644=x2.2g 解得:x=5.3g
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的质量分数为:5.3g5.5g×100%≈96.4%。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的质量分数是96.4%。
故答案为:(1)2.2;
(2)96.4%。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的质量及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了;额根据化学方程的计算,难度不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计算的基础。
202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2年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气体中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是,下列做法错误的是,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