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
A. 金属光泽 B. 质软 C. 导电性 D. 可燃性
2. 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铁 B. 水 C. 氮气 D. 氯化钠
3. 如图是北海市合浦县发掘西汉晚期一号汉墓时出土的一对铜凤灯,其制作精巧,造型逼真美观,极具文化艺术观赏性。铜凤灯的主要制作材料属于( )
A. 金属材料 B. 合成材料 C. 天然材料 D. 复合材料
4. 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量取液体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取用固体
5.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 碘和汽油 B. 碘和酒精 C. 高锰酸钾和汽油 D. 高锰酸钾和水
6.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有气体可制造电光源
B. 空气中主要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大到小依次是:O2、N2、CO2
C. 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来防潮
D.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以作燃料
7. 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
A. 二氧化碳固体 CO2 干冰 B. 汞 Ag 水银
C. 氢氧化钠 NaOH 纯碱 D. 氧化钙 CaO 熟石灰
8. 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 )
A. 屋内着火时,应立即打开房门,开窗通风
B. 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换气扇
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山洞时,应先做灯火试验
D.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着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9. 自来水常用二氧化氯(ClO2)来杀菌消毒,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4 B. +2 C. +4 D. +5
10.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
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用紫色的石蕊溶液鉴别
C. 空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都会危及人的生命,因为它们都有毒
D.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置换出铜
11.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75%的乙醇溶液是常见的医用消毒剂。下列关于乙醇(C2H3O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B. 乙醇溶液是纯净物
C.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D. 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2.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是海洋中最多的物质 B. 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C. 生活中通过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D. 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13.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B.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绿色火焰,产生小液滴
C.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粉伸入氧气瓶,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14. 盐酸是HCl的水溶液。下列关于H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组成:HCl气体由H+、Cl⁻构成
B. 用途:浓盐酸常用来做干燥剂
C. 生产:工业上可用氯化钠来生产盐酸
D. 性质:将HCl气体通入水中,所得溶液pH>7
15. 现有X、Y、Z三种大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用砂纸打磨后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将X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X>Y>Z B. Z>X>Y C. X>Z>Y D. Y>X>Z
16.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K+、Na+、SO42−、Cu2+ B. Mg2+、Na+、SO42−、Cl−
C. Fe3+、Ba2+、NO3−、Cl− D. NH4+、SO42−、OH−、NO3−
17.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实验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合成纤维和羊毛线
鉴别
取样,灼烧,闻气味
B
Fe粉和CuSO4粉末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结晶
C
碳酸钠与硫酸反应后,硫酸是否有剩余
检验
取样,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
D
除去硝酸钠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
除杂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A. A B. B C. C D. D
18.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碱溶液显碱性,则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 活泼金属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9.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水通电,电解生成两种气体的体积变化
B.加热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C.足量镁条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将铁钉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
A. A B. B C. C D. D
20.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l3、CaCO3、NaOH、Ba(OH)2、BaCl2、Na2SO4中的几种.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
B. 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一定不含有Na2SO4
C. 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
D. 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3种情况
21. 掌握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关键,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氮气 ______ ;
(2)氮的+4价氧化物 ______ ;
(3)氧离子 ______ ;
(4)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______ ;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______ 。
22.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请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磷酸二氢钾(KH2PO4)可用于脐橙根外追肥,在常见化肥分类中,磷酸二氢钾属于 ______ 。
(2)爷爷爱喝茶,家里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煮沸”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 ______ 作用;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操作是 ______ 。生活中用到的煤大多数都是蜂窝状的原因是 ______ 。
(3)为了防止空气污染,保护城市美丽的蓝色天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焚烧落叶和垃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D.积极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23. 科技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1)“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作为“太空教师”,在空间站中开设了“天宫课堂”。他们在轨演示的太空实验,激发起大家追寻“科学梦”“航天梦”的热情。
①航天员王亚平通过化学实验“变”出五色的奥运五环。这个化学实验用到的试剂有CH₃COOH溶液、KI溶液、KIO₃溶液、Na₂CO₃溶液,这四种溶液的溶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CH3COOH
B.KI
C.KIO3
D.Na2CO3
②在空间站中有电解水制氧系统,该系统利用循环水制取氧气,从而使氧气可重复供人呼吸,而生成的氢气可以与收集到的CO2在特殊反应器内转化为水和甲烷(CH4)。写出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CH4)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
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 ______ g。
②在t1℃时,向50g水中加入6gNa2CO3固体,经搅拌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
③将t2℃时相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此时所得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较为 ______ (填“前者大”“后者大”或“相等”)。
24. 2021年5月15日,我国研制的“天问一号”飞船载着“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的乌托邦平原,标志着中国航天探索再创里程碑。
(1)火星车采用钛合金等材料制造,工业制钛过程中的一个反应:TiF4+2H2SO4=4HF+2X+Ti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2)如图是工业制硅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该反应属于 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硅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请说明太阳能电池的优点: ______ (写出一点即可)。
25. 苹果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钾、钙、铁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苹果加工时容易褐变,褐变主要是由于苹果中的酚类化合物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被氧化,因此,对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温度对富士苹果中多酚氧化酶相对活性的影响如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加工时褐变,发生了 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苹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得 ______ (填疾病名称)。
(3)苹果的营养成分中的“钾”“钙”“铁”是指的 ______ (填“元素”或“单质”)。
(4)若将维生素A固体配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仪器玻璃棒,其作用是 ______ 。
(5)由图可知,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是 ______ 。
26.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信息,请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 ,它属于 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表示的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______ (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______ 。
(3)由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组成的碱是 ______ (写化学式)。
(4)第二、三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 ______ 。
27. 钴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小明同学利用某工业废料(废料中含有Al、Li、Co2O3和Fe2O3等物质)制备草酸钠晶体(CoC2O4⋅2H2O),其设计流程如下:
已知:
①物质溶解性:LiF难溶于水,CoCO3难溶于水;
②2Al+2NaOH+2H2O=2NaAlO2+3H2↑,Li与碱溶液不发生反应;
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④部分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下表。
金属离子
Fe3+
Co2+
Co3+
Al3+
pH(开始沉淀)
1.9
7.15
−0.23
3.4
pH(完全沉淀)
3.2
9.15
1.09
4.7
(1)步骤Ⅰ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
(2)该生产流程中存在明显的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 ______ 。
(3)步骤Ⅲ中调节溶液的pH时,pH的范围是: ______ 。
(4)写出步骤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28.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甲同学用内部带有多孔隔板的C装置代替B装置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不适宜用作多孔隔板的材料是 ______ (填序号)。
①铜片
②塑料
③铁
④石墨
(3)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常用来漂白纸浆、毛、丝等。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易形成酸雨。实验室常用铜和浓硫酸制取二氧化硫,其反应原理是Cu+2H2SO4(浓)=CuSO4+SO2↑+2H2O实验室制取SO₂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择 ______ (填字母序号)。若用E、F组合作为收集装置,则制取一瓶SO₂气体,导管口的连接顺序为 ______ (填字母),F装置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 。
29.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中和反应的应用
(1)《天工开物》中记载“石灰淹苗足”,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如果土壤呈酸性是因为有硝酸,写出氢氧化钙与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下列应用原理与其不同的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A.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B.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的酸性废水
C.用稀盐酸除去钢铁表面的铁锈
D.用稀氨水处理蚊虫叮咬处(含蚁酸)
【任务二】探究酸和碱之间能否反应
通过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完成以下实验:向40mL质量分数为0.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测定溶液的pH随滴入稀盐酸体积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
(2)如图1,向A点对应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 ______ 色。
(3)如图2,当33s≤t≤40s时,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 ______ (写化学式)。
(4)由图1得出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反应的依据是 ______ 。
【任务三】反思拓展
(5)有同学提出质疑,溶液温度升高,还可能是因为 ______ ,请你设计实验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验方案是 ______ 。
30. 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小明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烧杯中,分2次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是 ______g。
(2)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质软,描述的是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
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答案】BC
【解析】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C。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铜凤灯是由铜合金制成的,铜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故选:A。
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答案】C
【解析】解:A、碘易溶于汽油,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碘易溶于酒精,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正确;
D、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
6.【答案】A
【解析】解:A、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以用作霓虹灯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约为78%,O2的体积分数约为21%,CO2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能用作食品包装袋的保护气,氮气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来防潮,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能支持燃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根据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空气的组成成分等,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空气的组成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A、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化学式为CO2,故A正确;
B、汞俗称水银,化学式为Hg,故B错误;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故C错误;
D、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化学式为CO2进行分析;
B、根据汞俗称水银,化学式为Hg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碳酸钠俗称纯碱进行分析;
D、根据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俗称及化学式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8.【答案】C
【解析】解:A、屋内着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房门,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说法错误;
B、煤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换气扇,以防产生的电火花将煤气引爆,说法错误;
C、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山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较大,为防止出现危险,要先做灯火实验,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的高低,说法正确;
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发生火灾时,不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以防损坏物品,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室内着火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B、根据煤气泄漏的处理方法来分析;
C、根据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山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较高来分析;
D、根据灭火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
化学与生活生产有着紧密联系,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9.【答案】C
【解析】解: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二氧化氯的分子式为ClO2,氧元素为−2价,因此氯元素为+4价;
故选:C。
根据二氧化氯的分子式并利用化合价法则即可计算出氯元素的价态。
本题考查了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等相关知识,利用好化合价法则是解答的关键。
10.【答案】B
【解析】解:A、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C60是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故A说法不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用紫色的石蕊溶液鉴别,故B说法正确。
C、空气中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都会危及人的生命,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故C说法不正确。
D、碳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置换出铜;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但不是置换反应;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与氧化铜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根据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组成、性质等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组成、性质等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1.【答案】A
【解析】解:A、乙醇可以使用粮食发酵法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乙醇溶液是乙醇的水溶液,含有乙醇、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的,1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B、根据乙醇溶液是乙醇的水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
D、根据乙醇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C
【解析】解:A.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故A正确;
B.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故B正确;
C.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受热易分解生成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所以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C不正确;
D.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海洋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进行分析;
B、根据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进行分析;
C、根据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进行分析;
D、根据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的认识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
13.【答案】D
【解析】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小液滴,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4.【答案】C
【解析】解:A、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来做干燥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氯化钠的用途可知,工业上可用氯化钠来生产盐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HCl气体通入水中,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所得溶液显酸性,溶液的pH<7,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根据氯化氢气体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工业上生产盐酸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浓盐酸不具有吸水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B
【解析】解:现有X、Y、Z三种大小相同金属片,分别用砂纸打磨后放入稀硫酸中,X、Z表面有气泡产生,Y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Z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Y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即X、Z>H>Y;
将X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Z弱,即Z>X;
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X>Y。
故选:B。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A、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Fe3+的水溶液显黄色,故选项错误。
D、NH4+、O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或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17.【答案】A
【解析】解:A、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气味,则通过灼烧闻气味的方法能鉴别,故A正确;
B、溶解后,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不能将铁和硫酸铜分离,故B错误;
C、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硫酸钠、硫酸均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无法用硝酸钡鉴别硫酸是否有剩余,故B错误;
D、硝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则除去硝酸钠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应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而不是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灼烧有特殊气味进行分析;
B、根据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硫酸钠、硫酸均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D、根据硝酸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充分利用相关的知识,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大的收获。
18.【答案】B
【解析】解:A、碱溶液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
D、活泼金属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但是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固体不一定是活泼金属,还有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A、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9.【答案】A
【解析】解: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故A正确;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物的质量,故B错误;
C、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反应结束,装置内的气压低于初始状态,故C错误;
D、每56份质量的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固体种类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A、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进行分析;
B、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物的质量进行分析;
C、根据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进行分析;
D、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组成成分的确定,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结合实验现象,确定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与一定不含有的物质,难度较大.
【解答】
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由于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故一定不含有氯化铁,白色沉淀B中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钡;
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则溶液中含有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则沉淀不含有硫酸钡,含有碳酸钙,氯化钡和氢氧化钡不能与硫酸钠同时存在。
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可能含有CaCO3,故A说法错误;
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一定是Ba(OH)2,也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钡同时存在,一定不含有Na2SO4,故B说法错误;
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可能是CaCO3、NaOH、Ba(OH)2;CaCO3、NaOH、BaCl2;CaCO3、NaOH、Ba(OH)2;CaCO3、NaOH、Ba(OH)2、BaCl2;故C说法正确;
D、由实验现象判断结合C选项,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4种情况,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21.【答案】N2 NO2 O2− H2OAl2O3
【解析】解:(1)氮气是双原子分子,化学式为N2;
(2)氧化物为含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化学式为NO2;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在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1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所以氧离子的符号为O2−;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H2O;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别为Al和O,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化学式为Al2O3。
(1)N2;
(2)NO2;
(3)O2−;
(4)H2O;
(5)Al2O3。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答案】复合肥 吸附 过滤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BCD
【解析】解:(1)磷酸二氢钾中含有营养元素中磷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活性炭在此起吸附作用;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操作是过滤;煤大多数都是蜂窝状的原因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A、焚烧落叶和垃圾,会产生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污染空气,故A错;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故B正确;
C、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故C正确;
D、积极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复合肥;
(2)吸附;过滤;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充分;
(3)BCD。
(1)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过滤的特点和促进燃烧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化肥的分类,活性炭的作用,知道过滤的作用,促进燃烧的方法。
23.【答案】A4H2+CO2CH4+2H2O1656g后者大
【解析】解:(1)①化学实验用到的试剂有CH₃COOH溶液、KI溶液、KIO₃溶液、Na₂CO₃溶液,这四种溶液的溶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CH3COOH,故选:A;
②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CH4),化学方程式为:4H2+CO2CH4+2H2O;
(2)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2CO3的溶解度为16g;
②在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16g,向50g水中加入6gNa2CO3固体,经搅拌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6g;
③将t2℃时相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t1℃,溶解度都减小,析出晶体,且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所以此时所得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较为后者大。
故答案为:(1)A;
②4H2+CO2CH4+2H2O;
(2)①16;
②56g;
③后者大。
(1)①根据有机物是碳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
②根据氢气与二氧化碳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CH4)进行分析;
(2)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温度改变后,溶液中各种成分的变化程度。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SO3 2C+SiO2Si+2CO↑置换反应 环保,无污染(合理即可)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Ti、F、H、S、O的个数分别是1、4、4、2、8,生成物中含Ti、F、H、S、O的个数分别是1、4、4、0、2,故2X中含2个S、6个O,所以X的化学式为:SO3;故答案为:SO3;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碳和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硅,化学方程式为:2C+SiO2Si+2CO↑,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硅片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电池的优点:环保,无污染;资源丰富等;故答案为:2C+SiO2Si+2CO↑;置换反应;环保,无污染(合理即可)。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太阳能的优点来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等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化学 坏血症 元素 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在0∼80℃范围内,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
【解析】解:(1)苹果加工时容易褐变,褐变主要是由于苹果中的酚类化合物在多酚氧化酶的催化下被氧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
(2)苹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人体缺乏维生素C易得坏血症;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苹果的营养成分中的“钾”“钙”“铁”是指的元素;
(4)若将维生素A固体配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用到仪器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5)由图可知,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是在0∼80℃范围内,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
故答案为:
(1)化学;
(2)坏血症;
(3)元素;
(4)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5)在0∼80℃范围内,多酚氧化酶的相对活性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
(1)根据化学变化的定义进行分析;
(2)根据苹维生素C的作用进行分析;
(3)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据此分析;
(4)根据配成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
(5)根据图示信息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元素、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等相关知识,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即可解答。
26.【答案】22.99金属 失 Al3+ Mg(OH)2 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解析】解:(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由其名称的偏旁“钅”字可知,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2)13号元素是铝元素,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核外有13个电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有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Al3+;
(3)由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分别为氢、氧、镁,三种元素,组成的碱是氢氧化镁,化学式为 Mg(OH)2。
(4)根据图意可知,第二、三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故答案为:(1)22.99;金属;
(2)失;Al3+;
(3)Mg(OH)2;
(4)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符号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
(3)根据原子序数为1、8、12三种元素确定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分析;
(4)根据第二、三周期中,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元素排列规律等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7.【答案】除去铝单质 步骤Ⅱ产生的氯气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大气 3.2≤pH<7.15CoCl2+Na2CO3=CoCO3↓+2NaCl
【解析】解:(1)步骤Ⅰ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只有铝和氢氧化钠反应,故加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铝单质。
(2)在该生产流程中,根据已知信息可知步骤Ⅱ加入稀盐酸会产生氯气,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该生产流程的不足之处为步骤Ⅱ产生的氯气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大气。
(3)步骤Ⅲ中调节溶液的pH时,溶液中存在Fe3+和Co2+,根据制备目的,应该除去Fe3+但是不能除Co2+,所以应使溶液的pH控制在3.2≤pH<7.15。
(4)步骤Ⅳ中,加入的碳酸钠和CoCl2反应生成CoCO3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oCl2+Na2CO3=CoCO3↓+2NaCl。
故答案为:(1)除去铝单质;
(2)步骤Ⅱ产生的氯气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大气;
(3)3.2≤pH<7.15;
(4)CoCl2+Na2CO3=CoCO3↓+2NaCl。
(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
(2)根据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分析;
(3)根据步骤Ⅲ的目的分析;
(4)根据步骤Ⅳ中,加入的碳酸钠和CoCl2反应生成CoCO3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8.【答案】2KMnO4K2MnO4+MnO2+O2↑CaCO3+2HCl=CaCl2+H2O+CO2↑③ B或C dhgi或ehgi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解析】解:(1)A装置试管口有棉花,且需要加热,是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稀盐酸和铜、石墨、塑料不反应,和铁能反应,因此不适宜用铁进做隔板,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③;
(3)实验室常用铜和浓硫酸制取二氧化硫,反应不需要加热,选择B或C作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收集时,从h进,g出,因此导管的连接顺序为dhgi或ehgi,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因此F装置所起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故答案为:B或C;dhgi或ehgi;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3)根据反应的原理及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分析。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
29.【答案】2HNO3+Ca(OH)2=Ca(NO3)2+2H2OC红 NaCl、HCl 溶液pH逐渐减小至小于7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放热 将盐酸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若稀释放出的热比上述少,证明中和反应放热
【解析】解:(1)氢氧化钙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NO3+Ca(OH)2=Ca(NO3)2+2H2O;
A、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氢氧化铝属于碱,盐酸属于酸,利用的是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氢氧化钙属于碱,硫酸属于酸,利用的是中和反应原理,不符合题意;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氧化铁属于氧化物,盐酸属于酸,不属于中和反应,符合题意;
D、氨水属于碱,蚁酸属于酸,氨水和蚁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2)A点pH>7,显碱性,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向A点对应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3)由图可知,33s时温度最高,说明此时恰好完全反应,当33s≤t≤40s时,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此时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为:NaCl、HCl;
(4)氢氧化钠显碱性,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减小至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温度升高,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放热;设计实验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可将盐酸换成等体积的水,作对比实验,故将盐酸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若稀释放出的热比上述少,证明中和反应放热。
故答案为:(1)2HNO3+Ca(OH)2=Ca(NO3)2+2H2O;C;
(2)红;
(3)NaCl、HCl;
(4)溶液pH逐渐减小至小于7;
(5)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放热;将盐酸换成等体积的水做对比实验,若稀释放出的热比上述少,证明中和反应放热。
(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中和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3)根据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4)根据判断中和反应发生的方法来分析;
(5)根据溶解放热以及验证方法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要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所以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
30.【答案】0.4
【解析】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氢气质量=50.0g+40.0g+60.0g−149.6g=0.4g。
(2)由图可知,第一次加50.0g硫酸,质量减少0.2g,第二次加60.0g硫酸,质量减小0.2g,说明第一次硫酸完全反应,锌有剩余,第二次硫酸有剩余,锌完全反应。
设50.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0.4g
982=x0.4g
x=19.6g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19.6g50g×100%=39.2%。
答: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39.2%。
故答案为:
(1)0.4;
(2)39.2%。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减少质量为生成氢气质量分析;
(2)根据氢气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求出50.g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再求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202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科普阅读题,流程题,实验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南宁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Ca-40, 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西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广西南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