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1. 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播,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展示了在“神舟十四号”里的生活细节。下列细节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吸管吸出密封袋的水,密封袋变瘪
B. 栽培的生菜进行光合作用一天天长大
C. 穿上镶有特制织物的衣服吸附有异味的气体
D. 压缩吃剩下的食物使体积变小
2.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熄灭酒精灯 B. 称量氢氧化钠
C. 滴加溶液 D. 稀释浓硫酸
3. 布洛芬具有降温、缓解疼痛的作用,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布洛芬中含有氧分子
B. 布洛芬是由33个原子构成的
C. 布洛芬由三种元素组成
D. 布洛芬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
4.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 1个镁离子: B. 2个氮分子:
C. 4个氢原子: D. 硫化锌:
5. 宣传科学知识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下列说法属于伪科学的是( )
A. 用液态氢作燃料发射火箭 B. 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
C.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 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
6. 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净水,如今使用高铁酸钾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B. C. D.
7.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B. 由降到,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物质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8. 下列物质露置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氢氧化钠 D. 氯化钠
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某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所以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 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
C. 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是酸
D.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10. 食品包装袋中常有一个小纸袋,标有“石灰干燥剂”字样,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干燥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食用
B. 能与水反应
C. 属于盐类
D. 能吸收氧气
11. 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种类 ②物质的总质量 ③元素的种类 ④分子的数目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数目.
A. ①②③⑥ B. ①③④⑤ C. ①③⑤⑥ D. ①③⑥
12.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 将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
B |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氢氧化钙 | 通入过量的,过滤 |
C | 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 | 加入溶液观察现象 |
D | 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水和糖水 | 品尝味道 |
A. A B. B C. C D. D
13. 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氮和磷为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原子的 ______相同。
原子序数为1、8、11的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 ______填颜色。
14. 氨碱法制纯碱的工业流程如下:
向精制饱和食盐水中先通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然后在加压条件下通入二氧化碳,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______ 。
写出步骤④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15. 农村推进“煤改气”是保护大气的有效措施,其中“气”指的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______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6. 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该组同学设计了如图一所示实验。传感器测定的pH和温度随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二、图三所示。则B溶液是 ______ ,图三中的M与图二中X、Y、Z中的 ______ 数值相等。
17. 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指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 ______ ;② ______ 。
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最好选用 ______ 装置填字母标号。
若将装置B和C连接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______ 。
是一种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 ______ 填“a”或“b”进入F中。
18.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子里,人们常用的消毒剂是的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试计算:
过氧乙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______;
配制1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的过氧乙酸溶液需要的过氧乙酸溶液 ______kg;
多少克过氧乙酸中含有的氢元素质量与36g水中含有的氢元素质量相等 ______?
19.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部分被腐蚀的无色溶液如图甲,经分析可知原瓶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OH、、中的一种,为确认溶液中的溶质,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资料查阅】上述4种物质的相关信息如下:
物质 | NaCl | NaOH | ||
常温下的溶解度 | 36 | 109 | ||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 7 | 13 | 11 | 9 |
【实验探究1】如图乙所示:
【讨论分析】在操作a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应是 ______ ;
在进行操作b时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由此又可排除NaOH;
分析4种物质的溶解度等信息,同学们认为该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这4种物质中的,判断依据是 ______ ;
【讨论质疑】有同学认为对操作b的分析不严密,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于是又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操作a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溶液中性 | ______ | 原瓶溶液中溶质是NaOH |
上述实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 。
【反思拓展】如图乙所示,在操作b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为确定此时所得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 ______ 填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银
C.硝酸银溶液
D.氧化铁
造成操作b中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是因为原破损标签溶液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如下化学反应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 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的稀盐酸样品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样品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______ g;图中“A”点的溶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吸管吸出密封袋的水,密封袋变瘪,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栽培的生菜进行光合作用一天天长大,其中光合作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穿上镶有特制织物的衣服吸附有异味的气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压缩吃剩下的食物使体积变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氢氧化钠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A错误;
B、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一个布洛芬分子是由33个原子构成的,故B错误;
C、由布洛芬的化学式可知,布洛芬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布洛芬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6,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B、根据布洛芬是由布洛芬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
C、根据布洛芬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解:A、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时,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省略不写,则1个镁离子表示为:;故错误;
B、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分子表示为:;故正确;
C、4个氢原子表示为:4H;故错误;
D、硫化锌的化学式为:ZnS;故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5.【答案】D
【解析】解:A、氢气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液态氢作燃料发射火箭,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熟石灰具有碱性,所以可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可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蒸馏水中不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所以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无益,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是化学常考的题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在高铁酸钾中,钾元素化合价为价,氧元素化合价为价,设铁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的化合价代数为零可知:,。
故选:A。
根据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来分析。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7.【答案】D
【解析】解:A、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5g,所以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此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由降温到,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此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没有指明温度,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没法比较,此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此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解:A、由于浓盐酸具有强烈的挥发性,从而溶液的质量减少,也未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B、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增加,但浓硫酸在吸水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
C、由于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并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钠,从而使固体质量增加,故正确;
D、由于氯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几乎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固体质量不变也不会变质,故错误。
故选:C。
敞口瓶久置于空气发生变质即发生了化学变化,也就是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使物质的质量增加,根据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此题是一道物质变化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选项中的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以及反应的实质的了解,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9.【答案】B
【解析】解:A、某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B、酸性溶液的pH小于7,食醋是酸性溶液,所以食醋的pH小于7,故选项推理正确。
C、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是酸,故选项推理错误。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B、根据酸性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A、“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盐类,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石灰不能与氧气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根据“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生石灰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种类、②物质的总质量、③元素的种类、⑥原子的数目。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2.【答案】C
【解析】解:A、将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铁锈和稀盐酸反应后,铁和稀盐酸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氢氧化钙,不能通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该选项正确。
D、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用嘴去尝或用手去摸,实验室中的药品无论是糖或是盐都不能尝,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A、将铁钉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铁锈和稀盐酸反应后,铁和稀盐酸反应。
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氢氧化钙,不能通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均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稀硫酸,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确。
D、实验室中的药品不能用嘴去尝或用手去摸,实验室中的药品无论是糖或是盐都不能尝。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答案】最外层电子数 蓝色
【解析】解: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氮和磷为同族元素,其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答案为: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为1、8、11的三种元素分别是氢、氧、钠,三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蓝色。故答案为:
蓝色;
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根据化学式的书写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及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并能灵活应用的能力。
14.【答案】氨气溶解度大于二氧化碳,氨盐水显碱性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解析】解:氨气溶解度大于二氧化碳,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从而使溶液呈碱性,氨盐水显碱性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步骤④中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氨气溶解度大于二氧化碳,氨盐水显碱性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
根据氨气极易溶于水,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步骤④中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工业流程、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氨气极易溶于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解析】解:甲烷是一种可燃物,且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甲烷在空气中燃烧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根据燃料燃烧的条件以及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以及甲烷燃烧的原理等,难度不大。
16.【答案】稀硫酸 Y
【解析】解:由图二所示,溶液最开始没有加入B时,,呈碱性,因此是将稀硫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加入的B溶液是稀硫酸;中和反应放热,温度最高时表明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显中性,,因此M对应的应该是中和反应刚好完全进行的时刻,因此是Y值,故答案为:稀硫酸;Y。
根据溶液最开始没有加入B时,,呈碱性,中和反应放热,温度最高时表明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显中性,,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和反应的应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7.【答案】酒精灯 集气瓶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 b
【解析】解:①仪器名称:酒精灯;②仪器名称:集气瓶。故答案为:酒精灯;集气瓶;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排水法可以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故选D。故答案为:;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故答案为: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
是一种多功能装置。若将F装置内装满水,再连接量筒,就可以用于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b进入F中。故答案为:b。
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
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排水法可以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根据测定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体积,则气体应从b进入F中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8.【答案】1:2 10 76g
【解析】解:过氧乙酸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2;
设需要的过氧乙酸溶液的质量为x。
则有,解得;
设需要过氧乙酸的质量为
解得:。
故答案为::2;;。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溶液变为红色 的溶解度为不可能配出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解析】解:【实验探究1】依据表格信息可知NaCl溶液的,酚酞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不变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色,可知在操作a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则实验现象为溶液呈红色;故答案为:溶液变为红色;
依据表格信息可知的溶解度为,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所以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不可能是碳酸氢钠,因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溶解度为不可能配出的溶液,而碳酸钠溶液可以;故答案为:的溶解度为不可能配出的溶液;
【实验探究2】根据结论原瓶溶液中溶质是NaOH,则向操作a后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加过量溶液中性,充分反应后,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而氯化钙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仍呈碱性,显红色,则实验中可观察到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仍为红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该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为红色;;
如图乙所示,在操作b 滴加稀盐酸后,发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溶质中一定存在氯化钠,可能有氯化氢;
A、碳酸钠溶液和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而氯化钠不与碳酸钠发生反应,故可以确定溶质成分;
B、银与盐酸和氯化钠均不反应,故不可以确定溶质成分;
C、氯化钠和氯化氢均可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无法确定溶质成分;
D、氧化铁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可以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棕色,而氧化铁不与氯化钠反应,故可以确定溶质成分;
故选:AD;
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造成该溶液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的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实验探究1】根据操作a后可确定溶质不是NaCl,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色分析;
根据表格信息计算分析;
【实验探究2】根据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分析;
根据氯化氢性质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答案】、HCl
【解析】解:由图可知,样品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图中“A”点时稀盐酸过量,则此时的溶质是生成的氯化钙和过量的盐酸,其化学式为、HCl,故答案为:;、HCl;
解: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100 44
,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根据题干信息产生气体的质量为;图中“A”点时稀盐酸过量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计算题,解题的关键是对表中数据的分析,能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有较好的帮助。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9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化学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如图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凤翔中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