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地理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第3章 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1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3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章 第1节走向生态文明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练习题,共6页。
第三章 第二节【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20分钟 总分:46分[知识点1: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影响。知识点2:污染物跨国转移的途径及影响。知识点3: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1.下列事件不属于突发环境事件的是( )A.伦敦烟雾事件 B.墨西哥原油泄漏事件C.核设施爆炸引起核泄漏事件 D.突发性沙尘暴【答案】D 【解析】沙尘暴不属于环境污染,不会对社会、经济等造成严重影响。[知识点1]2.下列关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威胁生命安全 ②造成财产损失 ③不会影响生态环境 ④对社会稳定影响不大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解析】突发环境事件会影响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影响生态环境,③错误;突发环境事件会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而影响社会稳定,④错误。[知识点1]3.突发环境事件具有( )①发生的经常性 ②成因的多样性 ③危害的广泛性 ④形式的多样性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 【解析】突发环境事件具有发生的随机性和瞬时性,而不是经常性,故①错误。[知识点2]4.下列不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是( )A.罗马尼亚有毒废水泄漏,流经匈牙利、塞尔维亚 B.巴西从英国进口生活和医疗废弃物C.英国向欧盟出口含有疯牛病病毒的牛肉 D.渤海湾运输石油的船只发生小范围泄漏【答案】D 【解析】渤海湾属于中国内海,石油发生小范围的泄漏不会影响其他国家,故不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知识点2、3]5.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 )①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 ②污染物具有残留性 ③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④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答案】C 【解析】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到北京植树,这说明有些环境问题不只是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其他国家甚至全球,同时也说明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知识点2、3]读世界部分地区每年排放的硫、氮量的分布图,完成第6~8题。6.图中显示( )A.硫、氮排放量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 B.中国人均硫、氮排放量较高C.发达国家硫、氮排放总量较高 D.发达国家人均硫、氮排放量较低7.据调查,北欧的芬兰、瑞典等国出现的酸雨主要和英国、德国的工业污染有关,其转移的主要途径是( )A.大气运动 B.跨国河流C.洋流 D.国家之间的产品贸易 8.关于环境问题的治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拥有先进技术,因而不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承担者 B.环境污染与人口数量多少成正比C.解决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控制人口增长 D.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其中最重要的是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答案】6.C 7.A 8.D 【解析】第6题,读图可判断出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硫、氮排放总量大,人均消费水平高,人均硫、氮排放量也较高,故C项正确。第7题,英国、德国的工业污染随西南风移动,向北影响北欧地区,故A项正确。第8题,人口与污染物排放并不是完全的因果关系。中国人口虽多,但排污总量相对低。针对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应注意国际合作。二、非选择题(共22分)[知识点2、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材料 2018年1月,中国正式施行禁止“洋垃圾”入境新规,停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分类的废纸、废纺织原料等垃圾在内的24种“洋垃圾”。到2019年底,我国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弃物。下图为固体废弃物致病途径示意图。(1)在日常生活中,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有________、工业、农业、建筑业等。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能够使垃圾回归________。(6分)(2)读图分析固体废弃物污染使人体致病的途径。(6分)(3)分析我国停止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4分)(4)简述治理“洋垃圾”的主要措施。(6分)【答案】(1)居民生活 自净 土壤(2)接触、呼吸被污染的空气;进食被污染的食品;饮用被污染的水源。(3)回收利用的固体垃圾中,常掺杂着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污染环境;以极低的价格流通,扰乱我国经济秩序。(4)减少、停止进口“洋垃圾”;实行达标排放和污染治理;加强环境监测;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立法和行政干预。【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时间:20分钟 总分:39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地理实践力]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近年来,太湖多次出现严重的蓝藻暴发污染事件。研究表明,太湖蓝藻暴发污染事件既是“天灾”也是“人祸”。读太湖位置图,完成第1~2题。1.导致太湖蓝藻暴发的原因主要是( )①初夏气温升高,降水较少,蓝藻生长快 ②周围地区污染治理滞后 ③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④水草和漂浮物打捞速度过于缓慢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控制太湖蓝藻暴发的有效措施是( )①加大科技投入,推行清洁生产,严控入湖废水②实行人工增雨,加快湖水更新,降低氮、磷浓度③严禁人工养殖,减少氮、磷来源,降低污染物浓度④引长江水,稀释污染物浓度,提高自净能力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蓝藻的重要特性是喜高温和光照,高气温、高光照时,蓝藻会迅速地生长,高温天气持续时间越长,蓝藻生长时间就越长,①正确。各种污水的过量排放是太湖蓝藻暴发的根本原因,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使水体富营养化,藻类疯长,故②③正确。与水草和漂浮物打捞速度快慢没有关系,④错误。第2题,从图示看,太湖与外界水体的交换较少,人工增雨对太湖水体更新的影响较小,效果有限。严禁养殖的做法过于极端,而且科学的养殖会加快太湖湖水中过量营养物质的消耗,利于抑制蓝藻暴发。[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弃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积极制定政策,意图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接收国为主。据此完成第3~4题。3.中国曾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 B.弥补工业原料短缺C.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D.环境承载力大4.最有可能替代中国成为英、美垃圾出口接收国的国家是( )A.加拿大 B.乌克兰C.新加坡 D.印度尼西亚【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洋垃圾”主要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等,其中部分是可以被回收再利用的,这部分可以加工成为工业原料,B项正确。第4题,新的垃圾接收国应与中国具有类似的国情,即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原料较缺乏。加拿大和新加坡属于发达国家,乌克兰资源丰富,故最可能是印度尼西亚。[综合思维]几内亚比绍政府曾经和美国、西欧几个国家的废弃物处理公司签订一项合同。合同规定,几内亚比绍政府在5年内要接受这些国家的15吨有毒废弃物,从而获得6亿美元的资助。后因舆论压力太大,该合同被取消。据此完成第5~7题。5.污染物转移的实质是( )A.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资源短缺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D.任意排放废弃物6.下列有关材料中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会带来危害,因为几内亚比绍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 B.几内亚比绍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C.巨额的经济资助促进几内亚比绍的经济发展 D.有毒废弃物会给几内亚比绍带来环境污染7.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除经济和技术水平低的原因外,还有( )A.污染物排放量比发达国家多 B.生态环境脆弱C.对环境问题无知 D.从发达国家转移过来大批污染严重的企业【答案】5.A 6.D 7.D 【解析】第5题,材料反映的污染物转移主要是经济利益因素,促使污染物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故选A项。第6题,污染物的转移利于迁出地改善环境条件,但会对迁入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第7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较发达国家严重,除了自身经济和技术因素造成的污染外,还有发达国家的转移污染。[区域认知]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降水等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单位:10-9微克/米3)。据此完成第8~9题。 8.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油气资源开发 B.交通运输发展C.牲畜粪便焚烧 D.工厂废气排放9.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 )A.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 B.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C.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 D.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答案】8.B 9.D 【解析】第8题,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说明黑炭的形成主要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有关。油气资源开发是以开采为主,不是以燃烧和使用为主,故A项错误。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火车和越来越多的汽车沿主要交通干道驶入青藏地区,导致道路沿线黑炭数量增加,故B项正确。牲畜粪便焚烧不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产生黑炭,故C项错误。青藏地区工业产业活动较少,所以黑炭的主要来源不是工厂废气,故D项错误。第9题,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降水等扩散,说明影响黑炭浓度的因素主要是风和降水。青藏高原东南部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有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2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 下图甲和图乙的箭头表示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趋向,图丙表明单位产品的污染控制费用(污染控制费用包括污染赔罚款和治理污染的设备费用)与污染排放量的关系。甲(1)根据图甲,概括世界污染工业转移的趋向及污染工业发生地理转移的原因。(4分)(2)试提出应对污染工业转移中污染随之转移问题的措施。(8分)【答案】(1)趋向: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单位产量污染控制费用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2)从源头上限制引入重污染的工业;发展国内工业,进行进口替代;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督、治理;提高污染排放标准,促进相关企业不断提升废弃物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有机物污染源在,最容易导致鱼类死亡的河段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当堂检测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