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地理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第3章 第2节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3章 第3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4章 第1节走向生态文明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4章 第2节国家战略与政策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4章 第3节国际合作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堂检测,共6页。
第三章 第四节【A基础练·学业水平测试】时间:20分钟 总分:40分[知识点1:全球气候变化。知识点2:碳排放、碳循环。知识点3: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知识点1]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据此完成第1~3题。 1.近现代以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燃烧矿物燃料 B.植物的光合作用C.动植物的遗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2.大面积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造成臭氧层空洞 ②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 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 )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 B.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C.1月0 ℃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 D.高纬度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答案】1.A 2.B 3.C 【解析】第1题,近现代以来,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原因是燃烧矿物燃料。第2题,森林对生态环境有较大意义,大量砍伐森林,会使森林的光合作用减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森林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面积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锐减,多种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许多物种灭绝。臭氧层空洞是由于释放的氟氯烃加速破坏臭氧层所致。第3题,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喜马拉雅山的雪线会逐年升高;高纬度地区的气温会较原来更高,我国(北半球)的1月份0 ℃等温线会向秦岭—淮河以北移动;全球气温升高,冰川会大量融化,海平面会上升,我国的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减少。[知识点2]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4.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圈层分别是( )A.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 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5.①过程可能导致( )A.臭氧层破坏 B.生物种群增多C.全球气候变暖 D.海平面下降【答案】4.B 5.C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a圈溶解二氧化碳,可判断a圈属于水圈;b圈含有二氧化碳,且矿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b圈,所以b圈属于大气圈;c圈产生火山爆发,可判断c圈属于岩石圈;d圈包含绿色植物和动物,可判断d圈属于生物圈。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①过程在矿物燃料之后,可推测为排放二氧化碳,可能导致全球变暖。[知识点3]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 ℃。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据此完成第6~8题。6.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是( )①全球地表径流增多 ②海洋蒸发量减弱,降水量增加 ③海水温度升高,海水膨胀 ④极地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7.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海水入侵 ②海岸侵蚀加剧 ③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 ④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A.①② B.①②③C.③④ D.①②③④8.下列措施中,能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是( )A.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矿物燃料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答案】6.D 7.D 8.D 【解析】第6题,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海水温度上升导致海水膨胀,另一个是极地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第7题,海平面上升可能造成的影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加剧;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加剧;海水的腐蚀性强,海平面上升会使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受损严重。第8题,要减缓海平面上升,就要从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入手寻求解决措施。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室效应增强,是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大造成的。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非选择题(共16分)[知识点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21世纪会继续变暖。这一评估报告认为,21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下图是某年份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1)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4分)(2)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这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6分)(3)为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实现我国21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6分)【答案】(1)人口和经济总量大,能源消费总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高。(2)深入研究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城市规划;加高加固防洪大堤;疏浚河道以提高泄洪能力,消除内涝威胁。(3)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B培优练·核心素养提升】时间:20分钟 总分:47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1980年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第1~3题。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这表明( )A.极地东风减弱 B.中纬西风减弱C.低纬信风减弱 D.副热带高压减弱2.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夏季、变冷 B.夏季、变暖C.冬季、变冷 D.冬季、变暖3.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B.中低纬度减少,但高纬度增多C.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D.中低纬度增多量少于高纬度减少量【答案】1.A 2.B 3.C 【解析】第1题,由于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活动减弱,相应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第2题,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更加强烈,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第3题,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温室效应),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区域认知]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份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据此完成第4~5题。4.格陵兰地区地表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①全球变暖 ②全球气候变冷 ③冰川面积扩大 ④冰川融化加剧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5.分析格陵兰地区地表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①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②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移动 ③高山林带上界位置上升 ④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格陵兰地区地表反照率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全球变暖,格陵兰地区的冰川消融加快,地表冰雪减少,反照率下降,因此①④正确,故选C项。第5题,西伯利亚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全球变暖导致这里的热量增多,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但还不能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①②错误;全球变暖,高山林带上界位置上升,③正确;因北冰洋极冰的融化和陆上融雪量剧增,海平面上升,导致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④正确,故选D项。[综合思维]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的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据此完成第6~7题。6.“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A.受极地高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C.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D.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7.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发生日期推迟的是( )A.苔原植物开花 B.沿海港口的封冻C.北极鸭的北迁 D.入海河流的汛期【答案】6.D 7.B 【解析】第6题,全球变暖,海冰消融,冰面变成海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下降,北极地区获得的热量较以往大大增加。第7题,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北极地区气温偏高,则沿海港口的封冻期会推迟,B项正确;苔原植物的花期会提前,A项错误;北极鸭的北迁日期提前,C项错误;入海河流的汛期提前,D项错误。[综合思维]全球变暖已成事实,而有证据表明,与之相伴的还有“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第8~9题。8.引起“全球变暗”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B.大量使用矿物燃料等C.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火山灰 D.沙尘暴肆虐全球9.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变化不可能发生的是( )A.海平面上升 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C.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D.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答案】8.B 9.C 【解析】第8题,根据材料,“全球变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 引起“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使用矿物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B项正确。第9题,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如海平面上升,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全球变暖使得冰川融化,冰川覆盖面积缩小。二、非选择题(共20分)[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在环境气候变迁的背景下,1/4国土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的荷兰运用智慧和科技提出了解决之道,修建了新型建筑——水上漂浮房屋。从“围海造田”到“与水共存”,荷兰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材料二 建筑师认为,新型漂浮房屋具有灵活、设施齐全、低碳环保等优点。下图甲为漂浮房屋景观图,图乙为荷兰略图。 甲 乙(1)分析该区域建造漂浮房屋的原因。 (6分)(2)简述建造和使用住宅型漂浮房屋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及对策。(8分)(3)有人提出,应该在该区域大规模建造漂浮房屋。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人口稠密,土地面积小,用地紧张;区域发展思想由“围海造陆”变为“与水共存”;先进技术的支持。(2)建材选择——选择牢固且轻型、方便拆卸的材料;水位变化——设计可升降的地基;能量供应——可以利用潮汐能、风能、太阳能自主供电;供水和排污——收集雨水净化,设计污水处理装置让水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采用分类归集、统一回收的方式进行集中处理;节能降耗——外墙铺设泡沫保温层,既保温隔热,又增加浮力。(3)赞同。理由:缓解用地不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生态恢复;水域面积广,建设条件适宜;科技水平高等。或不赞同。理由:大规模建造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建设成本较高;技术要求高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复习练习题,共10页。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时作业,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课时练习,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