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二上 口语交际:做手工(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二上 语文园地三(课件+教案+音视频素材) 课件 0 次下载
- 9《黄山奇石》课件+教案+练习课件+朗读视频 课件 1 次下载
- 10《日月潭》课件+教案+练习课件+朗读视频 课件 0 次下载
- 11《葡萄沟》课件+教案+练习课件+朗读视频 课件 0 次下载
8《古诗二首》课件+教案+练习课件+朗读视频
展开8 古诗二首(2课时)
第一课时 登鹳雀楼 | ||
教学目标 | 1.认识“楼、依”等6个生字,会写“依、尽”等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体会《登鹳雀楼》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 |
重点难点 |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 |
教学准备 | 课件、生字卡片。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案设计 | 幻灯片示例 |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 (5分钟) |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旅游”,参观名胜古迹,(播放幻灯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大家知道图片上的景色是哪里吗?(学生自由讨论) 2.揭题:这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笔下的《登鹳雀楼》一诗中的鹳雀楼。(板书:登鹳雀楼)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鹳雀楼。 | |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初读课文 学习字词 (25分钟) |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思考下面的问题: 从这首诗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读懂?数一数这首诗有多少句。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倾听,感受古诗诵读的节奏和停顿。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1)“尽”是前鼻音,“层、黄、穷”是后鼻音,“依、欲”是整体认读音节。(出示“尽、层、黄、穷、依、欲”的生字卡片) (2)难读字音:千。(出示“千”的生字卡片) (3)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3.领读、齐读。 4.指导学生识记和书写生字。 (1)交流识记生字。 ①形声字构字特点识记:“楼、依”,“木、亻”表义,右半部分表音。 ②组词扩展法识记:“欲”,可组词为“欲望、食欲”。 ③熟字相加的方法识记:“谷”加“欠”是“欲”。 (2)教师指导书写,学生练习书写。 5.课件出示课文图片。 (1)你看到了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前两句诗说的就是这幅画,指名读第1、2句诗。 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①理解“依、尽”等字的意思。 依:挨着,靠着。尽:完。这里指太阳依着群山渐渐西沉,最后看不见了。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6.同学们的理解能力真不错,都能自己说出诗句的意思,我们再来看看后两句诗。 (1)王之涣在鹳雀楼上欣赏美景,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看图,试说) (2)后两句诗写的就是诗人想到的,大家一起读一读。 出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想要。穷:尽。更:再。) (3)这两句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7.学生再读诗,脑海中联想古诗的画面,体会登高望远的意境。要读出气势来。 | |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6分钟) | ||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4分钟) | 1.总结:今天,我们跟着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夕阳挨着群山慢慢地落下去,看到了黄河水滚滚地奔流向大海,想到了要看得远,就要站得高。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同时,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又学会了一种读懂古诗的方法,看图画,读懂意。 2.拓展: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有: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同学们可以搜集描写其他名楼的古诗读一读。 | |
教学板书 | ||
教学反思 | 我通过创设情境,将古诗学习变成一次旅游,并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图片,引导学生组织语言描述古诗的意境,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让学生懂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 ||
教学目标 | 1.认识“瀑、布”等5个生字,会写“照、炉”等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 |
重点难点 |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 |
教学准备 | 课件。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案设计 | 幻灯片示例 |
复习旧知 巩固字词 (5分钟) | 1.分组比赛,背诵《登鹳雀楼》。 2.上节课我们和诗人王之涣一起登上鹳雀楼,饱览了黄河入海的壮美,这节课我们就随着诗人李白一起去游览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去感受古诗中的美景吧。(板书:望庐山瀑布) 3.(课件出示李白观赏瀑布的图片)介绍作者、庐山瀑布。 | |
精读课文 读中感悟 (25分钟) | 1.听录音朗读,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味。 2.自由朗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学听。 3.指名读诗歌,倾听时关注字音与朗读节奏,标出朗读节奏。学生自由读。(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意“庐”与“炉”的区别,理解“香炉”和“香炉峰”。 4.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思考) 5.品读诗句,感悟吟诵。 (1)读第一句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呈显出紫红色的光彩。生:产生。生紫烟:生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①这句诗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生”字,它生动地描绘出了香炉峰上烟雾弥漫,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②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句诗,理解“遥看”“挂”。 ①“遥”字说明这句诗写的是远景。 ②“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读三、四句诗。(课件演示:瀑布的壮观) 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 而是一种夸张说法,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①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引导学生想象)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诗的意思。 ③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④你觉得最后一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字,写出了天上好像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倾泻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6.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7.再次吟诵诗歌,说说你能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诗人赞美了瀑布的壮美。 (2)抒发了诗人对秀美山川的热爱之情。 | |
课堂练习 巩固提高 (6分钟) | ||
总结全文 延伸拓展 (4分钟) | 1.总结: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了庐山壮美的瀑布景象,也从中体会到了“生、挂、飞、落”等词的妙用,品味到了词句的精美,也受到了诗人大胆夸张、想象手法运用的启发。 2.拓展:用你手中的笔,写出你心中最美好的诗;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给大家欣赏,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将在黑板报上展示! | |
教学板书 |
| |
教学反思 | 本课教学通过课件展现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在教学中侧重于让学生领略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和恢弘气势,在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中逐字逐句理解诗意。重点指导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及诗人用词的精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