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二地理 同步课件 同步练习(2019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 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章 问题研究 我们的生态足迹有多大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一章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一章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堂教学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判断正误并纠错,连线题,问题探究,指点迷津,自然资源的属性,典题演练,对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2.自然资源的类型(1)按是否可再生分类
(2)按自然属性分类
3.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1)要能满足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2)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能力。4.自然资源价值实现的途径(1)作为生产原料通过生产过程变成有价值的产品。(2)直接被人们消费而体现其价值。
5.自然资源的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1)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2)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微思考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提示 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的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水资源就会不断减少,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自然资源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答案 √(2)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可再生资源没有数量限制。( )答案 × 可再生资源的更新周期较短,但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数量也是有限的。(3)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受人类需求的影响。( )答案 ×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受人类需求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
将下列自然资源连线至正确的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1.自然资源数量是有限的(1)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能够提供的自然资源,都有一定的数量限制。(2)由于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受技术条件限制,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3)随着人类认识水平和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获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
2.自然资源具有稀缺性的原因(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数量不断增加。(2)受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制约,自然资源供给不能无限度地满足人类需求。3.资源稀缺带来的影响(1)“物以稀为贵”,当自然资源出现稀缺时,其价格往往会上涨,进一步引起人类社会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一系列连锁反应。(2)良性的响应会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弥补资源稀缺所带来的限制。
(1)自然资源数量永远是有限的。( )答案 × 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可以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 )答案 ×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提升,人类可获得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3)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是资源有限的具体表现。( )答案 √(4)资源优化配置会弥补资源稀缺的限制。( )答案 √
要点笔记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围是可变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将不断增加。
三、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1.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1)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2)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
2.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一定的指标来刻画。(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成本是有差别的。人类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帮助人类逐渐利用那些曾经因质量低而难以利用的资源,但相应的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可能会增加。(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四、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1.空间分布特征(1)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有规律可循。(2)各种可再生资源受地球表面水热条件空间分异的影响,它们的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3)矿产资源的形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它们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
2.自然资源的空间差异产生的影响(1)自然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2)有些自然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可形成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优势。 (3)自然资源组合较好的地区,常常得到优先开发,成为同时期人口集中分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3.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产生的影响(1)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动,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2)一些资源可以通过经济、技术手段直接在不同地区与国家间进行流动。(3)有些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产品贸易间接进行流动。
(1)通常用各种自然资源满足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或从中获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来衡量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答案 √(2)自然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并且无规律可循。( )答案 × 自然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但有规律可循。
要点笔记我国南方地区虽然降水较多,水资源总量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水量在不断增多,加上污染、浪费现象严重,在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缺水问题也很突出。
探究一 自然资源的内涵及类型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是闪电的一种,通常在雷暴时发生,为圆球形状的闪电。通常,一个球状闪电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约相当于10千克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一般会留下烧焦、硫黄或臭氧的气味。结合材料探究:(1)球状闪电含有巨大的能量,它属于自然资源吗?(地理实践力)(2)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的特性,自然资源分为哪些类型?各包括哪些资源?(综合思维)
提示 (1)球状闪电虽然来自自然环境,但目前不能被人类利用,不能用于生活和生产中,所以它不属于自然资源。(2)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的特性,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可再生资源主要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是指各种矿产资源等。
自然资源属性是判断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基础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如果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与能量,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或者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不是直接来自自然环境,都不属于自然资源。
2.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的相对性
3.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
方法技巧 判断自然资源的方法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属性:(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2)社会属性: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至于人类尚未认识或分布过于分散而无开采价值的物质与能量,都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它们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资源。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属性,才属于自然资源。
例题1阅读图片,完成下列各题。
(1)图片①②③④中的物质与下图图例乙所示物质同类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图片①②③④中的物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思路点拨本组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基本性质,解答本题需要紧抓两点内容:(1)判断某种物质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必须同时满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缺一不可。(2)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解析 第(1)题,图片①②③④依次表示煤炭、沙漠、果树、花卉,图例乙表示自然资源。四种物质中,只有煤炭属于自然资源(能源资源)。第(2)题,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答案 (1)A (2)A
读下列人类活动的图片,完成1~2题。
1.这四种人类活动中,利用的能源不是自然资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2.这四种人类活动中,利用的能源是可再生资源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 赛车利用的汽油是人类加工形成的,不属于自然资源。太阳能、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答案 1.A 2.C
下图是我国某种能源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能源最有可能是( )A.风能 B.石油C.太阳能D.煤4.下列关于图中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布上东多西少B.属于非可再生资源C.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D.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制约
解析 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能源分布具有西北较多、东南较少的特点,且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不丰富,符合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点。第4题,读图分析可知,太阳能分布为东少西多;属于可再生资源;能够不断更新、循环使用;分布主要受纬度、大气状况和地势状况的影响。答案 3.C 4.C
探究二 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分析
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曾发布了一个报告,称全球正面临“水破产”危机,水资源今后可能会比石油还昂贵。人们在对“电荒”“油荒”“气荒”逐渐习以为常的同时,“水荒”在不经意间也来了。针对我国水资源状况以及存在问题,郑州轻工业学院某教授接受中国水网采访时认为,政府管理缺失、节水意识淡薄、水价不合理等是造成我国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
结合材料探究:(1)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淡水短缺的问题,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区域认知)(2)现在人类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哪些?(综合思维)(3)水资源短缺会带来哪些问题?(综合思维)
提示 (1)自然原因:一是世界淡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能开发利用的冰川水和深层地下水;二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淡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人类在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污染现象,导致水资源更加短缺。(2)河流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3)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经济发展,影响着粮食产量,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并且直接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为争夺水资源,一些国家或地区还引发了国际冲突。
1.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分析
2.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分析
方法技巧 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危害
例题22021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2021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据统计,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很多国家闹“水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近几年世界上水资源不足的国家明显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A.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蒸发加剧B.森林被大量砍伐,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C.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D.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2)水资源不足是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解决其缺水的可行措施是( )①大面积人工降雨 ②跨流域调水 ③因地制宜,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④节约用水,合理用水,防治水污染 ⑤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④
思路点拨本组题结合当前水资源短缺这一热点问题,旨在考查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的措施,进而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解析 第(1)题,世界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加,工农业迅速发展,需水量大增。故选C项。第(2)题,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包括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人工降雨可以增加降水量,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人工措施融化西北冰川会带来生态环境问题,是不可取的。排除①⑤。故选B项。答案 (1)C (2)B
读中国东部12个省级行政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完成1~2题。
1.影响东部各省级行政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地形B.气温、降水量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D.地形、土壤2.我国北方东部省级行政区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发展水田农业,耗水量大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D.地表径流总量小,耕地多
解析 第1题,东部各省级行政区水土配合差异主要与气候(降水量)和地形有关。第2题,我国北方地区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但降水量少,地表径流总量小。答案 1.A 2.D
读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图,完成3~4题。
3.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非可再生资源B.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主要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D.水资源最大的储存库是海洋4.图示水资源的供需状况的划分依据是( )A.大气降水多少B.河川径流多少C.水资源供需关系D.人类产业活动需水多少
解析 第3题,水资源利用要与其更新速度相适应才能够成为可再生资源;海洋水目前还不能够大规模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水资源主要包括浅层地下水、湖泊水、土壤水、大气水和河流水。第4题,图示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是该区域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对水资源需求之间的关系对比得出的。答案 3.C 4.C
探究三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材料一 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工程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我国“四横三纵”的水利地理版图。材料三 南水北调提出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强调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实施要建立在节水、治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
结合材料探究:(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什么?(区域认知)(2)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综合思维)(3)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人地协调观)
提示 (1)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东多西少,南多北少。(2)自然原因:径流量季节、年际变化大,径流量小。人为原因: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密度大,水污染、浪费严重,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设施。(3)兴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防治水污染;控制人口增长;植树造林;适当提高水价;雨季回灌地下水;海水淡化等。
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
方法技巧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例题3下图是我国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管线走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决定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环境质量 C.就业需要 D.国际背景(2)设计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线走向时所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工资水平 C.消费市场 D.国家政策
解析 第(1)题,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消费量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短缺,实施西气东输有利于加强区际联系,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第(2)题,西气东输二线管道沿线经过众多城市,天然气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答案 (1)A (2)C
“十二五”期间,广东把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建设作为重点培育的新产业。当风速大于3米/秒时,风车可以正常发电。读我国局部地区全年风速大于3米/秒小时数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广东省风能的分布,正确的是( )A.西部多,东部少B.南部多,北部少C.山区多,平地少D.夏季多,冬季少2.广东省重点发展风电、太阳能的有利条件是( )A.可开发的风能总量居全国首位B.风电、太阳能低碳、安全、稳定C.位于低纬度沿海地区D.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广东省风能等时数线南部地区密集,数值大;北部地区稀疏,数值较小。图中信息说明风能在广东省的分布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第2题,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风能丰富;地处低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较强,太阳能较丰富。答案 1.B 2.C
读世界主要国家某年稀土资源储量占比图,完成3~5题。3.世界稀土资源分布具有的特点是( )A.各国分布均衡B.受市场需求制约C.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D.发展中国家分布最多
4.我国白云鄂博矿区是一个稀土矿物及铁、铌、锰、磷、萤石等175种矿产资源共生矿,早期只开采提炼铁,却丢弃其他矿产的主要原因是( )A.矿产埋藏深开采困难B.稀土市场缺少需求C.地理位置偏远D.分选冶炼技术低5.我国减少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出口会导致( )A.稀土价格提升B.其他国家稀土出口减少C.稀土替代品出现D.稀土国际贸易盛行
解析 第3题,从图上可以看出中国稀土储量占世界的59.3%,因此,发展中国家稀土分布最多。第4题,白云鄂博矿区是铁矿、稀土等其他元素共生矿,我国早期分选冶炼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只开采提炼铁矿,而其他矿产被丢弃。第5题,我国减少稀土开采和稀土出口,直接导致国际市场稀土资源短缺,必然引起稀土资源价格上升。答案 3.D 4.D 5.A
宁蒙陕甘沿黄地区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图甲为某年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图,图乙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和部分省级行政区用水效率(每立方米水对应的GDP的产值)比较图。
(1)简述图甲中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度分布特点。(2)指出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结构中比例最高的类型并分析原因。(3)结合材料分析宁蒙陕甘沿黄地区在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可采取的措施。(4)为实现宁蒙陕甘沿黄地区生态与经济“双赢”和可持续发展,有学者提出要构建高效生态农牧基地战略,请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课文ppt课件,共5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然环境,生物资源,有价值的产品,人类社会,社会发展水平,技术条件,资源配置,生产能力,地带性,地质演化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可再生,某一时期,开发利用,社会发展水平,含硫量,地带性,产品贸易,答案C,自然资源及其属性,自然资源的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教案配套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经济效益,先后顺序,产业类型,产业结构,平坦的地形,河水灌溉,亚热带和暖温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