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本章整合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章 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章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二章 问题研究 如何“藏粮于地”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评课课件ppt
展开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1.粮食安全 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1)概念:粮食安全指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2)影响因素:粮食生产、储备、流通、进出口四个环节。2.我国粮食安全的立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
3.粮食生产的基础以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为基础。4.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不仅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5.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要点笔记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强度大,平均每年约有30%的播种面积受灾。
(1)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物质保障。( )答案 √(2)我国国土辽阔,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答案 × 我国人均耕地少,受自然条件制约,后备耕地资源有限。(3)我国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耕地资源丰富,水土资源配置良好。( )答案 × 我国耕地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水热组合好,水土资源配置不佳。(4)季风气候不稳定导致我国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答案 √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1.不同时期国内粮食生产的状况
2.增加粮食总产量的途径扩大耕地数量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增加粮食总产量的两个基本途径。(1)1949年以前,主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增加。(2)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有限,20世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的。
3.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途径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
4.调节粮食安全的手段(1)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2)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包括谷物和大豆)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3)建立粮食储备。
要点笔记过度消耗土地生产力不利于土壤的持续利用,可能引发土壤结构破坏、理化性质破坏等土壤退化问题。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1.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目标(1)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2)目标:“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
3.耕地保障对粮食安全的意义(1)耕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安全必须支撑我国的粮食安全。(2)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要保护耕地资源,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3)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划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耕地红线。
(5)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的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坡耕地改造、高效节水等。
将下列措施与调节粮食安全的手段连线。
探究一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特征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参考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我国耕地情况如下表:
结合材料探究:(1)说出材料体现的我国耕地特点。(区域认知)(2)说出国土资源部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作用。(综合思维)提示 (1)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2)等别成果对我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坚守耕地质量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我国人口众多,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广大、多丘陵山地,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具有以下特征。
特别提醒 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例题1耕地压力指数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一定区域范围内为保障食物需求的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图甲为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分布图,图乙为2000—2012年东、中、西三大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乙中代表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曲线依次是( )A.Ⅰ、Ⅱ、ⅢB.Ⅰ、Ⅲ、ⅡC.Ⅱ、Ⅲ、ⅠD.Ⅲ、Ⅱ、Ⅰ(2)导致Ⅰ区和Ⅱ区的耕地压力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B.耕地质量C.农业科技水平D.人口数量思路点拨本组题以我国耕地分布为材料,需要结合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人口、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等综合分析,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考查。
解析 第(1)题,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城市建设用地占用了较多的耕地,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压力指数最大;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西部地区尽管人均占有较多的耕地资源,但受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耕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均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大,致使其耕地仍承受了较大的压力。第(2)题,Ⅰ区、Ⅱ区分别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虽然面积更大,但由于受降水、热量、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开垦成耕地的面积有限,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比西部地区大;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耕地质量更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先进、农业投入多,农业发达;东部地区人口数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很小,耕地压力指数较大。答案 (1)C (2)D
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耕地资源少。据此完成1~3题。1.当前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耕地减少 ②土地退化 ③非农业用地减少 ④土壤肥力升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不属于土地退化形式的是( )A.水土流失B.次生盐渍化C.土地沙化D.耕地减少3.导致土地退化的原因为( )①过度放牧 ②植被破坏 ③不合理灌溉 ④生活和生产排放的有毒物质 ⑤退耕还林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
解析 第1题,③④与现实情况不符。第2题,考查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A、B、C三项都是由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造成的土地退化现象。第3题,导致土地退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①②③④均是。⑤为改善土地退化的措施。答案 1.A 2.D 3.C
读我国历史时期耕地变化和漕运干线示意图,完成4~5题。
4.图中( )A.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中温带B.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晚于准噶尔盆地C.耕地开发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D.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5.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A.西周初期,生产力发展B.西汉中期,生产力发展C.隋唐时期,人口大量增加D.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
解析 第4题,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于西汉中期,早于准噶尔盆地(明清时期);黄河流域耕地开发最早,耕地开发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地区。第5题,图示西周初期,我国的耕地主要在黄河下游地区;西汉中期,扩展到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及长江流域,即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是西汉中期,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扩展的;隋唐和明清时期,耕地向珠江流域、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扩展。答案 4.C 5.B
探究二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被彻底改变了。“北粮南运”的“北”和“南”有两种含义:对于京津地区,“北”指东北地区;对于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北”指东北地区和冀鲁豫地区。对于东北地区,“南”指京津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对于冀鲁豫地区,“南”指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结合材料探究:(1)“北粮南运”的粮食主要输出地和输入地分别有哪些?(区域认知)(2)作为主要的粮食输入地,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什么需要输入大量的粮食?(综合思维)
提示 (1)输出地:东北地区和冀鲁豫地区。输入地:京津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2)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人均耕地面积少,粮食需求量大;农业生产以城郊农业为主,主要农产品为蔬菜、水果、乳畜产品、水产品等。
1.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主要手段如下:(1)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与防洪排涝,平整土地。(2)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3)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和增施化肥。(4)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5)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6)发展农业机械化。
2.调节粮食安全的手段在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基础上,我国通过跨区域调剂、国际贸易和粮食储备等手段对粮食安全进行调节,具体表现如下表:
规律总结我国“北粮南运”的原因(1)北方生产供给增强。这得益于北方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以及水利设施的改善等因素。(2)南方市场需求增加。南方畜牧业、饲料工业发展,拉动了北方粮食南下。(3)消费结构升级。南方经济增长拉动消费水平提高,对东北优质大米需求增加。
(4)粮食种植区域变化。南方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北方水稻地位越来越高。(5)人口向南方流动。东南沿海一带汇集了大量农民工,其粮食消费增加了“北粮南运”量。
例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为2012年中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2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
(1)与全国高余粮地区相比,高缺粮地区的主要分布区域是哪里?分析其形成原因。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据图2,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粮食安全问题,解答本题首先要读出图例,注意区域定位,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如下图分析缺粮原因。并结合图2及所学知识分析江苏农业生产的条件及背景即可。
解析 第(1)题,从图1中可以直接看出高缺粮地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及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其缺粮原因可以从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等方面分析,解决措施主要有粮食跨区域调剂、发展农业科技等。第(2)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苏南和苏北人口变化及粮食增产变化。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而粮食增产快。第(3)题,江苏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市场、技术、生态环境、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 (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原因: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措施:粮食的跨区域调剂;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即可)
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多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南沿海地区2.制约蒙新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经营规模D.机械化水平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东北地区1996年、2006年、2016年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不断提高,说明东北地区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B项正确。华北平原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先升高后降低,A项错误。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三个年份的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率均为持续降低,C、D两项错误。第2题,蒙新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缺乏,其成为制约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答案 1.B 2.B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他在讲话中给河南这个农业大省提出了新要求:“……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据此完成3~5题。3.“粮食安全的重任”说明了农业是( )A.经济发展的先行官B.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C.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D.发展经济的助推器
4.河南省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但却不是我国商品粮基地,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形崎岖,水热条件的限制较大B.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模式C.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劳动力短缺D.农业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5.为实现“稳步提升粮食产能”的目标,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发展乡镇企业B.发展多种经营C.改善乡村环境D.加大技术投入
解析 第3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是发展经济的助推器。第4题,河南省平原面积广,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河南省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商品率较低;河南省农村人口比例较大,不存在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科技比较先进。第5题,本题的限制性条件是提升粮食产能,由此分析,发展乡镇企业会占用大量耕地,影响农业增产;发展多种经营会使种植业的比重降低,不利于粮食增产;改善乡村环境和粮食增产没有直接关系;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是实现粮食增产的最有效途径。答案 3.C 4.B 5.D
探究三 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措施
2020年6月25日是第30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自然资源部将围绕节约集约用地和加强耕地保护、新《土地管理法》实施等内容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各地、各单位要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对加强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大力宣传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宣传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以及各地做好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的经验做法。
结合材料探究:(1)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综合思维)(2)土地退化的表现主要有哪些?(综合思维)(3)防治土地退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人地协调观)提示 (1)人口数量大,对耕地的需求量大;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质量低的耕地比重大。(2)土地退化的表现主要有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3)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牧业措施。
1.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的背景——未来粮食安全面临众多挑战(1)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2)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3)受耕地、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4)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我国不同区域中、低产田的主要问题与质量提升的重点任务
方法技巧 科学开发与整理土地的办法
例题3每年,全国通过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同时,采取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增加耕地面积。读2011—2015年我国耕地增减变化情况统计图,完成下题。
简述2011—2015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增减变化的特点,并提出保持我国耕地增减平衡或略有增加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特点:除2013年增加的耕地面积略高于减少的耕地面积外,其余四个年份增加的耕地面积都低于减少的耕地面积;2011—2015年我国耕地总面积波动式减少。措施: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法律法规;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形成有效保护空间;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治的力度;保护耕地生态条件;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要有计划进行。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耕地保护,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图例,结合图例明确耕地面积的变化,如下图。然后从增减平衡角度分析耕地保护措施。
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使土地生产力不断恢复,而且能使土地永续利用。据此完成1~2题。1.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方面考虑,在我国下列几组地区中,前者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后者应退耕还牧,维护生态平衡的一组是( )A.塔里木盆地和云贵高原B.黄淮海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C.长江三角洲和黄淮海平原D.江南丘陵和太湖平原
2.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有(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规模盲目扩大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题,塔里木盆地与江南丘陵不适合通过大规模整治土地,提高单产;长江三角洲耕地质量高;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面积比例高,应整治土地,提高单产;鄂尔多斯高原应退耕还牧,以维护生态平衡。第2题,基本农田是肥力高、质量好的耕地,不能占用;城市开发建设应本着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的原则进行,必须适度开发。答案 1.B 2.C
2016年5月,国土资源部宣布,全国106个重点城市中,已有89个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将就此展开专项督查,并重点关注其他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确保耕地红线,制止各地城市不断“摊大饼”式的扩张。据此完成3~5题。3.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原因是( )A.城市建设占用大量耕地B.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C.我国低产田急剧减少D.粮食总产量逐年下降
4.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 )A.解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问题B.控制城市规模,降低服务等级C.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D.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5.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举措,对我国城市建设的有利影响是( )A.城市用地集约化,分散城市布局,遏制大城市病B.有效疏散大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住房压力C.将重化工业搬迁于城市边缘,防止城市环境污染D.抑制房价,降低门槛,吸引农民工进城务工
解析 第3题,城市建设占用大量的优质耕地,使我国中、高产田急剧减少,是在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根本原因。第4题,确保耕地红线的重要意义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第5题,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举措,有利于促使城市用地集约化,防止城市发展出现“摊大饼”式的扩张现象。答案 3.A 4.C 5.A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正在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耕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
甲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
乙 全国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单位:亿亩)
注:1亩=1/15公顷。
(1)从乙图中可看出,中国耕地减少最快的年份是哪年?(2)甲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耕地的集中分布区,简述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3)面对我国耕地不断减少的严峻形势,分析为保护耕地资源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授课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课前篇自主预习,课堂篇探究学习,自然土壤,种植农作物,35亿,东部季风区,农田基本建设,作物产量,分布不均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公开课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影响粮食安全的四环节,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进出口,主要粮食作物,我国耕地资源状况,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未来粮食安全问题,耕地红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获奖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粮食危机,中国耕地资源,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祝同学们学习愉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