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展开 重庆南开中学高2024届高一(下)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B-11 N-14 O-16
第一部分(选择题 )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 下列做法中用到物质氧化性的是
A. 明矾净化水 B. 纯碱制玻璃
C. ClO2消毒杀菌 D.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明矾净化水是由于明矾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作用,而不是利用物质的氧化性,A不符合题意;
B.纯碱、石灰石、石英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制玻璃,是利用高沸点的酸酐制取低沸点的酸酐,没有利用物质的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
C.ClO2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使细菌、病毒蛋白质氧化而失去生理活性,故可以消毒杀菌,C符合题意;
D.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是利用混合物中物质沸点的不同进行分离,与物质的氧化性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2. 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不正确的是
A. 苏打:Na2CO3
B. 石英的主要成分:Si
C. 胆矾:CuSO4·5H2O
D. 铝土矿的主要成分:Al2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苏打是Na2CO3的俗称,也叫纯碱,A正确;
B.石英的主要成分是SiO2,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成分是Si,B错误;
C.胆矾、蓝帆是CuSO4·5H2O的俗称,C正确;
D.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3.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简式:H2C=CH2 B. KOH的电子式:
C. 乙烷的球棍模型: D.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烯分子中含有2个C原子和4个H原子,两个C原子形成共价双键,每个C原子分别与2个H原子形成2个共价单键,故其结构简式为H2C=CH2,A正确;
B.KOH是离子化合物,K+与OH-之间以离子键结合,在阴离子OH-中H、O原子之间以共价单键结合,故KOH电子式为,B正确;
C.图示为乙烷的空间填充模型,不是球棍模型,C错误;
D.Cl是17号元素,Cl-是Cl原子获得1个电子形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2、8、8,所以Cl-结构示意图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煤的液化和气化均为物理变化
B. 工业酒精中往往含有甲醇
C. 液化石油气是混合物
D. 许多水果和花卉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含有酯
【答案】A
【解析】
【详解】A.煤的液化和气化过程中均有新物质存在,因此发生的变化为化学变化,A错误;
B.工业酒精中往往含有甲醇,甲醇有强的毒性,B正确;
C.液化石油气含有多种有机物,因此属于混合物,C正确;
D.花卉和水果中含有多种低级酯,因而具有芳香气味,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A。
5. 密闭容器中A(g)与B(g)反应生成C(g),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它们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 A(g)+B(g)=C(g) B. A(g)+3B(g)=2C(g)
C. 3A(g)+B(g)=2C(g) D. 2A(g)+3B(g)=2C(g)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比。密闭容器中A(g)与B(g)反应生成C(g),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它们之间有以下关系:2v(B)=3v(A)、3v(C)=2v(B),则化学方程式为2A(g)+3B(g)=2C(g),故合理选项是D。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3H6和C4H8一定互为同系物
B. NH3的沸点比PH3的沸点更高
C. 234U和238U是铀的两种同位素,238 U转换成234U是化学变化
D. 16O=C=18O 为某种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该分子含非极性共价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C3H6和C4H8符合通式CnH2n,符合该通式的物质可能是烯烃,也可能是环烷烃,因此二者不一定互为同系物,A错误;
B.NH3、PH3结构相似,都是由分子构成,但NH3分子之间除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外,还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导致NH3的沸点比PH3的沸点更高,B正确;
C.234U和238U是铀的两种同位素,238 U转换成234U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反应而不是化学变化,C错误;
D.该分子结构对称,因此CO2分子为非极性分子,但C、O是不同元素,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的C=O双键为极性共价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7.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Na2CO3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气泡
B. 常温下,形状和大小相同的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Mg条更剧烈
C.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
D. Br2从NaI溶液中置换出I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Cl的非金属性比C强,依据元素周期律,可证明HClO4的酸性比H2CO3强,但不能证明HCl的酸性比H2CO3强,所以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Na2CO3溶液中加盐酸,产生气泡”的实验事实,A符合题意;
B.Mg与Al为同周期元素,Mg在Al的左边,依据元素周期律,Mg的金属性强于Al,所以常温下,形状和大小相同的Mg、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Mg条更剧烈,B不符合题意;
C.O与S为同主族元素,O在S的上方,依据元素周期律,非金属性O大于S,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2O>H2S,C不符合题意;
D.Br和I为同主族元素,Br在I的上方,依据元素周期律,Br的非金属性大于I,所以Br2从NaI溶液中置换出I2,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可逆反应:aA(g)+bB(s)⇌cC(g)+dD(g),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反应过程中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1<P2 ,a+b>c+d B. P1<P2,a+b=c+d
C. T1<T2,ΔH>0 D. T1>T2,ΔH<0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先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图2中A%与时间关系可知:压强:P1<P2;增大压强,A%不变,说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相等的反应,所以a=c+d,则a+b>c+d,A正确;
B.根据选项A分析可知压强:P1<P2;增大压强,A%不变,说明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反应,由于B物质状态是固体,所以方程式系数关系是a=c+d,B错误;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先达到平衡状态。根据图1中C%与时间关系图可知:温度T2>T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反应方向移动。由于升高温度,C%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ΔH<0,C错误;
D.根据选项C分析可知温度:T2>T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9. 化学平衡状态I、II、III的相关数据如表,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编号
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K
979K
1173K
I
Fe(s)+CO2(g) ⇌FeO(s)+ CO (g) ΔH1
1.47
2.15
II
CO (g)+ H2O(g) ⇌CO2(g)+ H2(g) ΔH2
1.62
b
III
Fe(s)+ H2O(g) ⇌FeO(s)+ H2(g) ΔH3
a
1.68
A. a>b B. 加压,平衡状态II不移动
C. 升温,平衡状态III逆向移动 D. 反应I、II均为放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反应I+反应II=反应III,则K3=K1×K2,代入数据解得a=1.47×1.62=2.38,,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979K平衡常数a=2.38,1173K平衡常数b=0.78,a>b,A项正确;
B.反应Ⅱ为CO(g)+H2O(g)⇌CO2(g)+H2(g),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B项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项正确;
D.反应I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D。
10. 化合物(YW4X5Z8·4W2Z)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YZ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200℃以下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键也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X
C. 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X>Y>Z
D. 100~200℃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W2Z
【答案】A
【解析】
【分析】YZ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该气体应为NO2;Y为N元素,Z为O元素;在化合物(YW4X5Z8·4W2Z )中W2Z应为结晶水,则W为H元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则X的核电外电子总数为21-1-7-8=5,则X为B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为H元素,X为B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
A.W是H,Y是N元素,H与N元素形成的肼分子中含有N-H极性键和N-N非极性键,A正确;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N>B,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HNO3>H3BO3,B错误;
C.对于主族元素来说,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B)>X(N)>Y(O)>Z(H),C错误;
D.化合物(YW4X5Z8·4W2Z )为NH4B5O8·4H2O,已知该200℃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说明失去的是结晶水,若100 ~ 200℃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H2O,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变为NH4B5O8,此时的质量保留百分数为,与图示曲线数据( 80.2% )不一致,说明100~200℃阶段不是失去4个H2O,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1. 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P·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进程Ⅰ是放热反应 B. 平衡时P的产率:Ⅰ=Ⅱ
C. 生成P的速率:Ⅱ>Ⅲ D. 进程Ⅳ中,Z为催化剂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进程I中S的总能量大于产物P的总能量,因此进程I是放热反应,A正确;
B.进程I中使用了催化剂X,但是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产率,因此在两个进程中平衡时P的产率相同,B正确;
C.进程M中由S·Y转化为P·Y的活化能高于进程I中由S·X转化为P·X的活化能,由于这两步反应分别是两个进程的决速步骤,因此生成P的速率为I>III,C正确;
D.由图中信息可知:进程IV中S吸附到Z表面生成S·Z,然后S·Z转化为产物P·Z,由于P·Z没有转化为P+Z,因此,Z没有表现出催化作用,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12.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在干燥的空气中失水可得到Na2CO3·H2O(s)或Na2CO3(s):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H1>0
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H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Na2CO3(s)中滴加几滴水,温度升高
B. 碳酸钠晶体的失水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 Na2CO3(s)中Na+和CO数目之比为1:2
D. Na2CO3·H2O(s)=Na2CO3(s)+H2O(g) ∆H=∆H1-∆H2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Na2CO3(s)中滴加几滴水,发生反应:Na2CO3(s)+10H2O(g)=Na2CO3·10H2O(s),由于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H2>0,则Na2CO3(s)+10H2O(g)=Na2CO3·10H2O(s)为放热反应,∆H<0,反应发生后,物质温度升高,A正确;
B.Na2CO3(s)、Na2CO3·H2O(s)、Na2CO3·10H2O(s)是三种不同的物质,碳酸钠晶体的失水过程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根据盐Na2CO3(s)的组成可知Na2CO3(s)中Na+和CO数目之比为2:1,C错误;
D.已知:①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H1>0
②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H2>0
根据盖斯定律,将②-①,整理可得Na2CO3·H2O(s)=Na2CO3(s)+H2O(g) ∆H=∆H2-∆H1,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3. 工业上可采用CO(g)+2H2(g)⇌CH3OH(g) ΔH<0 合成甲醇。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2通入CO和 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CO和H2转化率的比值不再变化时,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
B. 平衡后再通入1 mol H2,既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增大H2平衡转化率
C. 平衡后再通入1 mol CH3OH(g),CH3OH(g)的体积分数将变大
D. 平衡后升温,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将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该反应中CO和H2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2,加入的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也是1:2,则在任何情况下二者的转化率都相等,二者转化的比值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据此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平衡后再通入1 mol H2,由于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因此能加快反应速率,但能增大CO平衡转化率,而H2平衡转化率反而降低,B错误;
C.平衡后再通入1 mol CH3OH(g),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CH3OH(g)的物质的量减小,但平衡移动的趋势是微弱的,最终达到平衡时CH3OH(g)的体积分数还是将变大,C正确;
D.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升温,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导致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由于气体的质量不变,则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将减小,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4. 向体积均为1 L的两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反应:2X(g)+Y(g) ⇌Z(g) ΔH,其中甲为绝热过程,乙为恒温过程,两反应体系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ΔH>0
B. a点平衡常数:K=12
C.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na<nc
D. 反应速率:va正<vb正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在甲绝热下,开始压强开始增大,说明反应发生后体系温度升高,故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ΔH<0,A错误;
B.反应开始时n(X)=2 mol,n(Y)=1 mol,设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x,则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平衡时n(X)=(2-2x) mol,n(Y)=(1-x) mol,n(Z)=x mol,n(总)=(3-2x) mol由于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开始的一半,所以2 mol+1 mol=2(3-2x) mol,解得x=0.75 mol,若在恒温下K(a)=,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实际反应温度高于c点,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故a点平衡常数:K<12,B错误;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气体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气体压强增大。a、c两点气体压强相同,由于温度:a>c,所以气体的物质的量:na<nc,C正确;
D.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因为甲是在绝热条件下,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反应温度:a>c,则化学反应速率:va正>vb正,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第二部分(填空题)
15. 短周期元素A、B、C、D、E、F、G,其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列表如表。用化学用语回答:
元素代码
A
B
C
D
E
F
G
原子半径/nm
0.075
0.099
0.077
0.074
0.102
0.037
0.117
主要化合价
-3,+5
-1,+7
-4,+4
-2
-2,+6
+1
-4,+4
(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2)以上元素可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___。
(3)写出同时含A、C、D、F四种元素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任写一种)_______。
(4)C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置换出G单质。当1 mol还原剂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若该反应可在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可判断该反应的ΔH_______0(填“>”、“<”或“=”,下同)、ΔS_______0。
(5)B和E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2B2是一种黄红色液体,遇水迅速反应,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和淡黄色的沉淀。若0.1 mol的E2B2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放热Q kJ的热量,写出E2B2与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答案】(1)第二周期第ⅤA族
(2)H2O (3)(NH4)2CO3、NH4HCO3、CH3COONH4等
(4) ①. 2NA ②. > ③. >
(5)2S2Cl2(l)+2H2O(l)=3S(g)+SO2(g)+4HCl(aq) ΔH= -20Q kJ•mol-1
【解析】
【分析】同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其主族序数,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的绝对值之和为8,O和F无正价,A、B、C、D、E、F、G分别为N、Cl、C、O、S、H、Si元素,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元素为N,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2、5,结合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关系可知:N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ⅤA族;
【小问2详解】
以上元素可形成的简单氢化物分别为CH4、NH3、HCl、H2O、H2S、SiH4,由于水、氨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导致物质的熔沸点升高,H2O的分子之间的氢键比NH3强,故H2O沸点最高;
【小问3详解】
同时含A、C、D、F四种元素的离子化合物为NH4HCO3或(NH4)2CO3、CH3COONH4;
【小问4详解】
C和SiO2反应可以生成Si和CO,反应方程式为:2C+SiO2Si+2CO↑,在该反应中C为还原剂,SiO2为氧化剂,每有2 mol C反应,转移4 mol电子,则当1 mol还原剂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2NA;若该反应可在高温条件下自发进行,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ΔS>0,可判断该反应的ΔH>0;
【小问5详解】
E2B2为S2Cl2,该气体遇水迅速反应,产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是SO2,产生的淡黄色的沉淀是S单质,同时产生氯化氢。由于0.1 mol的E2B2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放热Q kJ的热量,则其与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2Cl2(1)+2H2O(1)=3S(s)+SO2(g)+4HCl(aq) △H=-20Q kJ/mol。
16. 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K2Cr2O7。光照下,草酸(H2C2O4)能将其中的Cr2O转化为Cr3+。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Al2Fe(SO4)4·24H2O]即可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
(1)写出铁明矾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2)在25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作对比实验,完成实验设计表:
实验编号
初始pH
废水样品体积/mL
草酸溶液体积/mL
蒸馏水体积/mL
①
4
60
10
30
②
5
60
10
30
③
5
60
V1
V2
则:V1=_______ V2=_______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Cr2O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3)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_______(填化学式)。
(4)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_______;实验①中O~t1时间段反应速率v(Cr3+)=_______mol·L-1·min-1(用代数式表示)。
(5)该课题组对铁明矾[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Fe2+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_______;
假设三:_______;
(6)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表中内容。
【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试剂有K2SO4、FeSO4、K2SO4·Al2(SO4)3·24H2O、Al2(SO4)3等。溶液中Cr2O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________
_______
【答案】(1)Al2Fe(SO4)4·24H2O=2Al3++ Fe2+ +4SO+24H2O
(2) ①. 20 ②. 20
(3)CO2 (4) ①. 溶液的pH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②.
(5) ①. Al3+起催化作用 ②. SO起催化作用
(6) ①. 用等物质的量的K2SO4·Al2(SO4)3·24H2O代替实验①中的铁明矾,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与实验①相同,进行对比实验 ②. 反应进行相同时间后,若溶液中c(Cr2O)大于实验①中c(Cr2O),则假设一成立;若两溶液中的c(Cr2O)相同,则假设一不成立
【解析】
【分析】重铬酸钾与草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H2C2O4+8H⁺=6CO₂↑+2Cr3++7H₂O;对铁明矾[Al2Fe(SO4)4·24H2O]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考虑组成离子Fe2+、Al3+、的影响;要证明Fe2+起催化作用,需做对比实验,再做没有Fe2+存在时的实验,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铁明矾[Al2Fe(SO4)4·24H2O]在水中电离出Fe2+、Al3+、和水,电离方程式为:Al2Fe(SO4)4·24H2O=2Al3++ Fe2+ +4SO+24H2O,故答案为:Al2Fe(SO4)4·24H2O=2Al3++ Fe2+ +4SO+24H2O;
【小问2详解】
控制变量,保证Cr2O、催化剂的浓度不变,控制溶液总体积为100mL,则可以为V1=20,V2=20,故答案为:20;20;
【小问3详解】
草酸中碳元素化合价为+3价,被氧化为+4价,所以氧化产物为CO2,故答案为:CO2;
【小问4详解】
实验①曲线斜率,反应速率快,实验表明溶液c(H+)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v(Cr3+)=2v()= mol•L-1•min-1,故答案为:溶液的pH对该反应的速率有影响; ;
【小问5详解】
根据铁明矾[Al2Fe(SO4)4·24H2O]组成分析,作出假设二:Al3+起催化作用;假设三:起催化作用,故答案:Al3+起催化作用;起催化作用;
【小问6详解】
要证明Fe2+起催化作用,需做对比实验,再做没有Fe2+存在时的实验,所以要选K2SO4·Al2(SO4)3·24H2O,注意由于需要控制Al3+和浓度比,不要选用K2SO4和Al2(SO4)3,具体为:用等物质的量K2SO4·Al2(SO4)3·24H2O代替实验①中的铁明矾,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与实验①相同,进行对比实验;反应进行相同时间后,若溶液中c(Cr2O)大于实验①中c(Cr2O),则假设一成立;若两溶液中的c(Cr2O)相同,则假设一不成立,故答案为:用等物质的量的K2SO4·Al2(SO4)3·24H2O代替实验①中的铁明矾,控制其他反应条件与实验①相同,进行对比实验;反应进行相同时间后,若溶液中c(Cr2O)大于实验①中c(Cr2O),则假设一成立;若两溶液中的c(Cr2O)相同,则假设一不成立。
17. 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MnO2的回收的工艺流程有如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以锌锰废电池中碳包(含碳粉、Fe、Cu、Ag和MnO2等物质)为原料:
I.将碳包中物质烘干,用足量稀HNO3溶解金属单质,过滤,得滤渣a;
II.将滤渣a在空气中灼烧,得到粗MnO2;
III.向粗MnO2中加入酸性H2O2溶液,MnO2溶解生成Mn2+,有气体生成;
IV.向III所得溶液(pH约为6)中缓慢滴加0.50 mol·L-1Na2CO3溶液(pH约为12),过滤,得滤渣b,其主要成分为MnCO3;
V.滤渣b经洗涤、干燥、灼烧,制得较纯的MnO2。
(1)Ι:Ag与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II:灼烧的目的是为了除去_______。
(3)III:MnO2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溶解一定量的MnO2时,H2O2的实际消耗量比理论值高,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
(4)IV:若实验条件改为“向0.50 mol·L-1Na2CO3溶液中缓慢滴加III所得溶液”,滤渣b中可能会混有较多的_______杂质(填化学式)。
(5)V:MnCO3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第二种:以低品位软锰矿(MnO2,含少量SiO2、Fe2O3、Al2O3等)为原料制备MnO2,其工艺流程如图:
(6)“焙烧”过程中铁、锰浸出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焙烧较适宜的硫酸铵/矿重量比是_______,焙烧时间是_______,焙烧温度是_______。
(7)焙烧产生的气体可调节溶液的pH使某些金属离子沉淀,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8)滤渣的成分除了Fe(OH)3,还有_______(写化学式)。
【答案】(1)3Ag+4HNO3=3AgNO3+NO+2H2O
(2)碳粉(或C) (3) ①. MnO2+H2O2+2H+=Mn2++O2+2H2O ②. 2H2O2O2+2H2O
(4)Mn(OH)2 (5)2MnCO3+O22MnO2+2CO2
(6) ①. 7 ②. 3h ③. 700℃
(7)NH3 (8)Al(OH)3、SiO2
【解析】
【分析】第一种:锌锰废电池中Ag与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NO、 AgNO3,MnO2与C不能与HNO3反应,因此过滤得到的滤渣a含有MnO2和碳粉,将其灼烧,C变为CO2气体逸出,则灼烧可除去碳粉,剩余固体为MnO2向其中加入酸性H2O2, MnO2溶解中生成Mn2+、O2,在MnO2催化下,H2O2部分分解,Mn2+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锰或碱式碳酸锰, MnCO3在空气中灼烧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MnO2、CO2;
第二种: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含少量SiO2、Fe2O3、Al2O3等)为原料制备MnO2,矿石粉碎后加入硫酸铵焙烧,得到硫酸锰、硫酸铁、硫酸铝,然后加水溶解,再加入MnO2氧化调节pH,过滤除去杂质氢氧化铝、氢氧化铁、SiO2,得到硫酸锰溶液,溶液加入碳酸氢铵得到碳酸锰沉淀,过滤后加硝酸溶解碳酸锰,得到硝酸锰,硝酸锰加热分解得到MnO2。
【小问1详解】
Ag与足量稀HNO3反应生成AgNO3、NO、H2O,根据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g+4HNO3=3AgNO3+NO+2H2O;
【小问2详解】
灼烧的目的是为了除去MnO2与C混合物中的C,使其转化为CO2气体逸出;
【小问3详解】
MnO2在酸性条件下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Mn2+,O2,H2O,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H2O2+2H+=Mn2++O2+2H2O;
溶解一定量的MnO2时,H2O2的实际消耗量比理论值高,这是由于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能够使H2O2分解产生H2O、O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2O2+2H2O;
【小问4详解】
若实验条件改为“向0.50 mol/LNa2CO3溶液中缓慢滴加III所得溶液”,溶液显碱性, III中所得溶液含有锰离子,锰离子可以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锰,则滤渣b中可能会混有较多的Mn(OH)2;
【小问5详解】
MnCO3在空气中灼烧时会和氧气反应生成MnO2、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CO3+O22MnO2+2CO2;
小问6详解】
根据“焙烧”过程中铁、锰浸出率的影响图,可知焙烧较适宜的硫酸铵/矿重量比是7,焙烧时间是3 h,焙烧温度是700℃;
【小问7详解】
焙烧得到MnSO4,产生的气体为NH3;
【小问8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滤渣的成分除了Fe(OH)3,还有Al(OH)3、SiO2。
18. 研究CO2、NOx的反应机理,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消除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1)CO2和乙烷反应制备乙烯。298 K时,相关物质的相对能量如图所示,CO2与乙烷反应生成乙烯、CO和气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在Ru/TiO2催化下发生反应:CO2(g)+4H2(g) ⇌CH4(g)+2H2O(g)。若无副反应发生,T℃时向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4 mol H2,初始总压强为5.0a MPa,反应进行到5 min时,CO2与CH4的体积分数相等;10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总压强为3.5a MPa。(已知:分压=总压×组分物质的量分数)
①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为_______(填标号)。
A.v(CO2)正和v(CH4)逆的比值为1:1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四种物质的分压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
D.c(CO2)·c4(H2)=c(CH4)·c2(H2O)
②0~5 min内,v(H2)=_______。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3)工业上常用催化法将CO2合成为羧酸以实现资源化处理。如图是在催化剂作用下CO2合成乙酸(CH3COOH)的反应路径与机理图示,催化循环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反应条件上注明催化剂的化学式);反应的中间产物共_______种。
升高温度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速率增大,但2NO(g)+O2(g) ⇌2NO2(g)的速率却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某化学小组为研究特殊现象的原因,查阅资料知:2NO(g)+O2(g) ⇌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①2NO(g) ⇌N2O2(g)(快)
v1正=k1正c2(NO) v1逆=k1逆c(N2O2) ΔH1<0 Ea1>0
②N2O2(g)+O2(g) ⇌2NO2(g)(慢)
v2正=k2正c(N2O2)c(O2) v2逆=k2逆c2(NO2) ΔH2<0 Ea2>0
(4)在1500K、恒容条件下,反应2NO(g)+O2(g) ⇌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请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用含k1正、k1逆、k2正、k2逆的式子表示)。
(5)反应①和反应②的活化能大小关系为Ea1_______Ea2(填“>”、“<”或“=”)。已知速率常数有如下关系:。根据速率方程分析,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 (填字母)。
A.k2正增大,c(N2O2)增大 B.k2正减小,c(N2O2)减小
C.k2正增大,c(N2O2)减小 D.k2正减小,c(N2O2)增大
(6)由实验数据得到v2正~c(O2)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当x点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_______ (填字母)。
(7)科学家发现某些生物酶体系可以促进H+和e-的转移(如a、b和c),能将海洋中的NO转化为N2进入大气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过程Ⅰ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NO+2H++ e-NO+H2O,则根据图示,写出过程Ⅰ→Ⅲ的总反应式_______。
【答案】(1)CO2(g)+C2H6(g)=C2H4(g)+CO(g)+H2O(g) △H= +177 kJ·mol-1
(2) ①. AB ②. 0.4 mol·L-1min-l ③.
(3) ①. CO2+CH3OH+H2CH3COOH+H2O ②. 5
(4)
(5) ①. < ②. C
(6)a (7)NO+=N2↑+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CO2与C2H6反应生成C2H4、CO和H2O (g)的反应为C2H6(g)+CO2(g) =C2H4(g)+CO(g)+H2O(g),则△H=[52+(-110)+(-242)-(-84)-(-393)]kJ/mol= +177 kJ/mol,故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CO2(g) =C2H4(g)+CO(g)+H2O(g) △H=+177 kJ/mol;
【小问2详解】
①A.v(CO2)正和v(CH4 )逆的比值为1:1,符合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A符合题意;
B.反应混合物都是气体,气体的质量不变,该反应是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按照计量数之比充入反应物,任何时刻四种物质的分压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不能判断平衡,C不符合题意;
D.反应在1 L恒容密闭容器,T℃时向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4 mol H2,初始总压强为5.0a MPa,发生反应:CO2(g)+4H2(g) ⇌CH4(g)+2H2O(g),反应进行到10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总压强为3.5a MPa,此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3.5 mol,假设反应产生CH4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n(H2O)=2x mol,n(CO2)=(1-x)mol,n(H2)=(4-4x)mol。n(总)=(1-x)mol+(4-4x)mol+x mol+2x mol=3.5 mol,解得x=0.75 mol,由于容器的容积是1 L,故平衡时各种气体的浓度分别为c(CH4)=0.75 mol/L,c(H2O)=1.5 mol/L,c(CO2)=0.25 mol/L,c(H2)=1 mol/L,则化学平衡常数K=,若c(CO2)·c4(H2)=c(CH4)·c2(H2O),则此时Qc=1,与化学平衡常数不相等,因此未处于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B;
②反应进行到5 min时,CO2与CH4的体积分数相等,则反应产生CH4的物质的量是0.5 mol,反应消耗H2的物质的量是2 mol,故在0~5 min内,v(H2)=;
反应在1 L恒容密闭容器,T℃时向1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4 mol H2,初始总压强为5.0a MPa,发生反应:CO2(g)+4H2(g) ⇌CH4(g)+2H2O(g),反应进行到10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时总压强为3.5a MPa,此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3.5 mol,假设反应产生CH4的物质的量为x mol,则n(H2O)=2x mol,n(CO2)=(1-x)mol,n(H2)=(4-4x)mol。n(总)=(1-x)mol+(4-4x)mol+x mol+2x mol=3.5 mol,解得x=0.75 mol,则此时各种气体的平衡分压:p(CO2)=,同理可得p(H2)=,p(CH4)=,p(H2O)=,化学平衡常数Kp==;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由CO2与CH3OH及H2O反应制取CH3COOH的总反应方程式为:CO2+CH3OH+H2CH3COOH+H2O;
在反应过程中,HI、LiOH、CH3I、CH3Rh※I、CH3COORh※I为反应的中间产物,因此共5中中间产物;
【小问4详解】
①2NO(g) ⇌N2O2(g)(快),②N2O2(g)+O2(g) ⇌2NO2(g)(慢),而目标反应:2NO(g)+O2(g) ⇌2NO2(g) ΔH=ΔH1+ΔH2,由反应达到平衡时,v1正= v1逆,v2正= v2逆,所以v1正×v2正=v1逆×v2逆,即k1正c2(NO)×k2正c(N2O2)c(O2)=k1逆c(N2O2)×k2逆c2(NO2),则K==;
【小问5详解】
因为决定2NO(g)+O2(g)=2NO2(g)速率的是慢反应②,所以反应①的活化能E1远小于反应②的活化能E2;决定反应速率的是反应②,而温度越高k2正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二氧化二氮的浓度减少,导致两者的积减小,故合理选项是C;
小问6详解】
v2正升高到某一温度时v2正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氧气的浓度增大,所以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变为相应的点为a点;
【小问7详解】
过程Ⅰ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NO+2H++e-NO+H2O,过程II中反应为:NO++3e-+2H+H2O+N2H4,过程III中反应为:N2H4N2+4H++4e-,所以过程I→III的总反应为NO+=N2↑+2H2O。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利用CO2合成甲醚的反应,9%,20,则,解得x=8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铜梁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铜梁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