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6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1页
    2016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2页
    2016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6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16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6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伟岸(àn)   修身(xiū)   预兆(zào)    不知所错(cuò)
    B.悬念(xuán) 缠绕(yào) 摄影(shè)   络绎不决(jué)
    C.哈达(hā) 聆听(líng) 坚难(jiān) 兴致勃勃(bó)
    D. 劳碌(lù) 天分(fèn)  晶莹(yíng) 妙手偶得(ǒu)
    【知识点】字音字形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常用字的正确读音。A项“预兆”读“zhào”,“不知所错”正确字形是“措”;B项“缠绕”
    读“rào”,“络绎不决”正确字形是“绝”;C项“哈达”读“hǎ”,“坚难”应为“艰难”。
    【答案】D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每一条河流都是一曲古老的赞歌,唱出了远古文明的   ,从未看过翻滚的巨浪的人,难以想象万马奔腾、
       的壮丽景象。让我们迈开脚步,打开   ,投入大自然的   。
    A.光芒 一碧万顷 心曲 怀抱
    B.辉煌 一泻千里 心扉 怀抱
    C.光芒 一往无前 心扉 情怀
    D.辉煌 一望无际 心曲 情怀
    【知识点】词语成语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可用排除法,第三条横线,固定搭配“打开心扉”,排除AD,第四条横线,一般说“投入怀抱”,而不说“投入情怀”,所以排除C,选择B。
    【答案】B
    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②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③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④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A.“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
    B.“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这个句子中,“人和事”作主语。
    C.“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一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
    4.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唐代诗人,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行路难》。
    B.《红岩》中的许云峰和成岗被捕后,面对徐鹏飞的威逼利诱,拒绝出卖党组织。
    C.《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因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连累了唐僧,被唐僧赶回花果山。
    D.《童年》中年幼的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和外祖母去了外祖父家。
    【知识点】文学名著文学常识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文常和文学名著内容。《西游记》“孙悟空被唐僧赶回花果山”的起因是“三打白骨精”。
    【答案】C
    5.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5分)
    (1)蓬山此去无多路,      _。
    (2)念天地之悠悠,      _!
    (3)      _,狐裘不暖锦衾薄。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_。
    (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_。
    【知识点】古诗文默写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名句的默写。都是上下句直接默写,很简单。读清楚已给出的句子,注意不要错写、少写和多写。
    【答案】
    (1)青鸟殷勤为探看;(2)独怆然而涕下;(3)散入珠帘湿罗幕;(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稍逊风骚。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题。(3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汉江①临泛
    王维
    楚塞②三湘接,荆门九派③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①汉江:即汉水。②楚塞:指古代楚国地界。③九派:长江干流及其支流的统称。
    6.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使至塞上》首联写了诗人奉使出征,独当重任,到边疆察看,过居延属国的内容。
    B.《汉江临泛》尾联通过具体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也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情绪。
    C.《使至塞上》用一“直”一“圆”展现了边塞的壮阔;《汉江临泛》用一“浮”一“动”渲染了水势的磅礴。
    D.王维的诗以“诗中有画”著称,这两首诗在意境创造上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知识点】表现手法思想内容赏析词语、句子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课内和课外诗歌的比较阅读。《汉江临泛》的尾联“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并没有细腻的景物描写,“好风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答案】B
    (二)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来源:学|科|网Z|X|X|K]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疲弊。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必有过人之节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B.匹夫见辱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C.而其志甚远也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D.而轻用其锋       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卒然临之而不惊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由 此 观 之 犹 有 刚 强 不 能 忍 之 气 非 子 房 其 谁 全 之
    10.【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是     ;【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     。(4分)
    【知识点】内容理解断句句子翻译虚词用法实词解释
    【试题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和虚词。A项“过”的含义分别是:超过,胜过/过错;B项“见”的含义分别是:表被动/看见;C项“远”的含义分别是:远大/形容词作动词,疏远;D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
    2.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关键字词和特殊句式的调整。(1)句中“卒”应解释成“突然”,(2)句中“王”应该翻译成动词“称王”,“词色”应该翻译成“言语和神色”。
    3.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大致了解句子的含义,这整个句子的意思是: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然后根据句意来断句。
    4.此题考查文章的内容理解。甲文是课内重点篇目,根据积累回答;乙文从关键语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可以概括出答案:忍耐。
    参考译文:
    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出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高祖为此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答案】
    1.D;2.(1)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2)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3.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4.【甲】逆境(磨难、困境亦可);【乙】忍耐。
    (三)阅读选文,完成11~12题。(5分)
    【材料一】
    旅游的意义在于带着一定的文化理解去解读和体验一座山、一道河流、一个城市、一个国家。 ——《旅游天地》
    【材料二】[来源:学#科#网Z#X#X#K]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假期间,某初中生随同家人开启了文化之旅。他从沈阳出发,途经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感受欧阳修醉乎山水的情致;再赴杭州西湖,徜徉于白堤柳岸,忆一段白居易勤政爱民的佳话;最后到了武汉的黄鹤楼,登楼游赏,寻觅崔颢在浩渺烟波中眺望故乡的身影。
    【材料三】
    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春夏两季,云低雾浓,古木葱茏,雨后山野空气清新,寺宇庭院一尘不染;秋季水位涨高,乘风破浪,白水秋风;冬季晴雪初霁,“幽峭精绝”的冬景令人称绝。身临这山灵水秀的旷世奇观,把自己完全交给大自然,在峨眉秀丽的山色中尽情吮吸天地间的精华! ——《行走峨眉山》
    作为亚洲第一长河,长江是仅次于非洲尼罗河与南美洲亚马逊河的世界第三长河。它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上的雪域中缓缓流出,注入浩瀚的东海。长江滋润着两岸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一个个文明。 ——《漫步世界看山川》
    洛阳这座城市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是洛阳的著名景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寺院;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
    11.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旅游的意义不仅在于欣赏景点的外在之美,更在于理解其文化内涵。
    B.游人在安徽滁州登临琅琊山,会感受到白居易勤政爱民的情怀。
    C.峨眉山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部,这里一年四季景色宜人。
    D.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亚洲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
    12.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联。(3分)
    上联: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
    下联:           
    【知识点】综合性学习
    【试题解析】1.此题考查对材料的探究。B项感受到的应该是“欧阳修的勤政爱民的情怀”。
    2.此题考查对联的拟写。拟写对联,要注意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平仄相对。
    首先分析上联的内容和结构:洛阳城中/寻/历史足迹,根据上联内容和结构,从三则材料中选择一处景点拟写即可。
    【答案】
    1.B2.例:峨眉山上赏自然奇观
    (四)阅读选文,完成13~18题。(20分)
    好 感
    朱鸿
    ①常听老人说,人生喜忧参半,但我的人生却因收藏“好感”而时时充满快乐。
    ②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遂把一百元人民币呈给售票员。售票员皱眉,不高兴。当然不高兴,因为我只有两站路,而且找钱几乎会用尽她所有的零钱。售票员的不高兴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站,他也两站,一元钱就不用找了。”售票员转阴为晴,退了我的钱。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我谢了邻座的先生,下车告别之际又谢谢他。他四十岁的样子,湖北仙桃人,在西安工作,住丈八路潘家庄。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
    ③还有一次,我匆匆上课,出了小区才发现因为换衣服忘了带钱,但如果返回取钱,我就会迟到。我呼住一辆三轮车,司机让我上车。我站着未动,对他说:“我坐过你的车。”司机说:“好像坐过。”“我今天还要坐你的车。”“没有问题,请上来吧。”我说:“今天我忘了带钱,你能不能拉我?”司机一愣,然后微笑着对我说:“忘了带钱也拉你,请上来吧。”我说:“谢谢你!我肯定会付你钱的。”于是坐了他的车,嘱他拉我至长安路。到站我又谢谢他,就跨桥进校上课了。
    ④之后有数月我没有碰到这个司机,遂觉亏欠。从明德门至长安路一程五元,然而这司机就是靠一程五元的累积维持生计的。夏天的黄昏,我在路上走着,忽见他驾着三轮车迎面驶来,赶紧喊他。他停下来,等我上车。我说:“我一直在寻你。”他说:“寻我?干什么?”我说:“春天我坐你的车到长安路,没有付钱,今天付给你。”我掏出五十元,当作付他十倍的车钱,并说:“谢谢你,你那天没有拒绝我。不要找了!”他诧异地说:“不行,不行!”我说:“行,行!”就走了。这种好感来而往之,是循环的,我也收藏了。
    ⑤三十年来,我总会想起一位陌生的兄长,并久享他所赠我的好感。那是1984年,我刚刚从大学毕业。我想吃一顿羊肉泡馍,便进馆子排队买票。不料一步一步挪到柜台,才知道钱不够。难免羞愧,便打算抽身放弃。这时候有一个青年越过两人,挤到柜台前说:“我给他补够。”就数了九毛钱给了服务员。我心里滚烫,并以目光致谢,他声色平静地回应了我,悄然返回自己的位置,继续排队。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的女朋友,一直向他微笑。这是一个敦实的小伙子,肤色略黑,充盈着一种可以信赖的英气。他所赠的好感我已经收藏了多年,早就增值了。
    ⑥陌生兄长的赠予在我心中悄然生根。一次,适逢一个妇女刷卡乘车,她连刷三次也未反应,又没有两元的零钱可以投箱,司机便转方向盘准备把车开向路边,喊她下车。当此之际,我想起了多年前为我补够钱让我吃了一顿羊肉泡馍的那位陌生的兄长……于是我走过去,替她刷了卡,那一刻我对自己很是满意,因为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
    ⑦从此以后,在公交车上,但凡碰到老者或残疾者,我便会给他们让座;在路上,碰到匍匐在地的乞丐,我也会给他盒子里放一点零钱;在街上,碰到弱者受欺,我更会仗义为弱势而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好感可以任凭创造,可以常有。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3.阅读选文②~⑤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段落

    ③~④

    概括内容
    我乘公交车没零钱,邻座先生帮我付车费。
    A
    B
     
    A:                                            
    B:                                            
    1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3分)
    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15.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6.请分析选文第⑤段中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滚烫:                                         
    平静:                                         
    17.请结合全文举例分析第⑤段中“增值”的内涵。(举一例即可)(2分)
                                                
    18.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3分)
                                                
                                                
    【知识点】人物形象句子表达效果分析、理解、概括
    【试题解析】1.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题干锁定范围,抓住关键信息:人物、事件分,概括即可。
    2.此题考查句子赏析。首先确定赏析角度,句子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动词、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等。句中“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表明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了……”,然后结合着具体的语境,套用比喻作用的格式回答。
    3.此题考查人物描写及作用。锁定句子,判断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从“一愣”和“说”可以看出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人物形象来分析。
    4..此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回到原句,分析上文,上文讲了陌生兄长为我补足我差的钱的事件,“滚烫”应该是我内心的感动,而兄长的“平静”可以从他的心理来分析,他帮助了别人,神态平静,可见他不求回报的的心理。
    5..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明确“增值”的含义,首先明白什么增值了,结合原句理解,“增加的价值”相对的是“陌生兄长赠予我的好感”,“增值”的含义就是我把好感又赠予了别人,至于事例,结合后文第⑥⑦段内容即可回答。
    6.此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标题的含义一般包括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通读全文,理解分析“好感”的含义,从文中内容来分析,好感就是因人与人之间的帮助而产生的感激和愉悦之情;结合文章最后一句“它会净世暖心,会养性滋仁”分析,题目的含义是净世暖心、养性滋仁的温馨氛围。
    【答案】
    1.A.司机拉载没带钱的我,我后来遇到他,为表谢意,付了他十倍车钱。B.我买羊肉泡馍钱不够,陌生兄长主动帮我补足了钱。2.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得到邻座先生的帮助内心感到温暖。 3.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机开始的惊讶和后来乐于帮助我的明确态度,表现了司机的善良、乐于助人。4.“滚烫”写出陌生兄长帮我补钱后,我内心的无限感动;“平静”写出陌生兄长帮我补钱后,他自然、平常的表现,突出他助人后不求回报的心理。5.“增值”指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如:我替妇女刷卡;我给乞丐零钱;我为弱者争辩;我给老者或残疾者让座。6.“好感”是因人与人之间的帮助而产生的感激和愉悦之情;“好感”是净世暖心、养性滋仁的温馨氛围。
    (五)阅读选文,完成19~22题。(13分)
    ①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劳?为什么你花了许多时间去度假,回来后依旧没有生活的热情?这是因为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让你得到放松。那么抛弃它,来一场休息的革命!
    ②休息方式有很多种,睡眠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它对睡眠不足者或体力劳动者非常适用。“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引起的。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通过睡眠,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但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一味地补睡眠并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③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到:太累了,今晚我要睡个好觉。其实这是一个陷阱。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你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的方式来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让精神放松下来。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下班后游泳半小时你就会神采奕奕,而周末两天不出门你依旧无精打采。
    ④既然睡眠不是帮助脑力劳动者休息大脑的最好方式,那么什么休息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个区域活动,另一个区域就休息。所以,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比如,你星期五写了很长时间的企划案,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剪剪枝,以便使头脑清醒,而不是睡到日上三竿。
    ⑤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进行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研究学问时,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感到疲倦,甚至不能连续半小时集中精力在一个问题上。但是,他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他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思考下去。他说:“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大脑。我在治学中充分利用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所以,如果你有好多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以免过度疲劳,耗尽精力。
    ⑥如果你的精神超级紧张,不妨尝试去做点儿有挑战的事。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精神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精神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想获得有效的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竟然完全康复。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和你的职业类似。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做学徒,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等。
    ⑦可见,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的确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它调整了我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
    (选自《科学之友》,有删改)
    19.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20.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极度”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21.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2.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对睡眠不足者来说,睡眠是一种非常适用而又有效的休息方式。
    B.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
    C.卢梭在治学中通过将脑力劳动转换为体力劳动的方式来消除疲倦。
    D.当精神超级紧张时,你可以尝试再做一份与自己职业不类似的有挑战性的工作。
    【知识点】说明的方法词语赏析内容理解
    【试题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说明文的首段和尾段一般都有中心句。本文的尾段“可见”后面的内容就概括了本文的内容。
    2.此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首先理解“极度”的含义,“极度”表程度,程度极高的意思。然后结合它在句子中的作用和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来组织语言。
    3.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锁定划线句,“比如”二字表明是举例子,“而不是”表明是作比较。结合举例子和作比较的作用以及具体语境回答。
    4.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这种题型一定要回到原文原句,逐一比较,确定出与原文不符合的内容。C项应该在原文第⑤段,卢梭的原话是“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可见卢梭的方式不是将脑力转化为体力,而是改变思考的问题。
     
    【答案】
    1.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或脑力劳动者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2.“极度”指程度极高的意思,表程度;说明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人的大脑皮层兴奋程度极高。如果删去了就没有程度上的强调,所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3.举例子、作比较;具体而突出地说明了“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4.C。

    三、写作(50分)
    23.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最后一分钟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 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2)下面是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请仔细品读,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提示】漫画中的文字是“衔泥带得落花归”。
    要求:
    ①请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知识点】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
    【试题解析】题目一是半命题作文“最后一分钟的……”,标题可以立意为一种感受、感悟,触动或者改变,这种稍微抽象一点的立意比较好扣题,选材范围包括抒写真情、励志奋斗,成长脚步,也可以是一种对文化的思考。如果立意写得具体一些,比如最后一分钟的陪伴、坚持等,内容就要围绕这些词语,写好最后一分钟里发生的事情。这个题目稍有深度,值得学生思考和玩味,题目很有启发性。
    题目二是漫画式材料作文,这幅漫画体现中国语文传统诗配画。首先观察画面:妈妈抱着小孩子,旁边还有一句话“衔泥带得落花归”点题。从妈妈的角度,可以写辛苦。从“落花归”也会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以写奉献,有的学生由此想到写到英雄精神,更见思路开阔。同时,“衔泥”也可以写积累等等。

    【答案】
    参考例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是一幅咏春图。画家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家人,冬尽春来之际,于庭院处,抬头望日,春光乍现的景象。画作神来之笔是穿行于画面上方,于家人头顶翔过的两只燕子。它俩身后,落下的点状物,则是画作点明的主题:“衔泥带得落花归”。
      让我颇觉新鲜的创意在于,燕子衔泥的口中,竟然吐出了春天的使者——花朵。这是此画的匠心所在。咏春图中,古往今来,始终以咏花题材为众。于是才有了由物及人,延伸而来的“惜春”主题,以及表现“惜春”情怀的“葬花词”。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学过的龚自珍的《已辛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丰子恺伯伯落笔之时,无疑想到了这千古名句。但他别具匠心,点墨成金地,既用线条,更用极简的文字,仅用七个字,就浓缩了春花在中国文人心中高雅的归宿:“衔泥带得落花归”!我喜欢这立意,尤其是诗画相得益彰表现出来的境界。它比“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有价值,价值就在于,融入了呵护生命的建构!
      如果说,这幅画的主题到此结束了,那是你只解读了它的表层蕴涵。丰老伯还有诗句,为画笔点睛:“禽鸟也知勤作室”。一般的文人墨客,吃饱了,喝得了,不愁来日,只叹今朝,留下无尽感伤。“落红不是无情物”,仅这一句,就结束了悲观惜春的诗史。更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积极人生态度,端上了诗歌的台面。丰子恺不愧是大家。他曲径通幽,不着痕迹但连诗带画地,强调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直白四行诗,小小一幅画,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世间两个规律:万物归根;人勤日饱。今日赏春的我们,在绿化带烧烤时,能不能一手举着串,一手捧着《护生集》一类的诗画书?吃一口动物蛋白,品一句精神食粮,知晓生命在于享受,更在于奔跑,与时光赛跑,撕得“必赢”的名牌!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D  2.B  3.D  4.C 
    5.(1)青鸟殷勤为探看 (2)独怆然而涕下 (3)散入珠帘湿罗幕 (4)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稍逊风骚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
    6.B
    (二)
    7.D
    8.(1)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9.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10.【甲】逆境(磨难、困境亦可)
    【乙】忍耐
    (三)
    11.B
    12.例:峨眉山上赏自然奇观
    (四)
    13.A.司机拉载没带钱的我,我后来遇到他,为表谢意,付了他十倍车钱。
    B.我买羊肉泡馍钱不够,陌生兄长主动帮我补足了钱。
    14.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得到邻座先生的帮助内心感到温暖。
    15.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司机开始的惊讶和后来乐于帮助我的明确态度,表现了司机的善良、乐于助人。
    16.“滚烫”写出陌生兄长帮我补钱后,我内心的无限感动;“平静”写出陌生兄长帮我补钱后,他自然、平常的表现,突出他助人后不求回报的心理。
    17.“增值”指我将好感赠予了别人。如:我替妇女刷卡;我给乞丐零钱;我为弱者争辩;我给老者或残疾者让座。
    18.“好感”是因人与人之间的帮助而产生的感激和愉悦之情;“好感”是净世暖心、养性滋仁的温馨氛围。
    (五)
    19.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或脑力劳动者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
    20.“极度”指程度极高的意思,表程度;说明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人的大脑皮层兴奋程度极高。如果删去了就没有程度上的强调,所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1.举例子、作比较;具体而突出地说明了“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
    22.C
    三、写作(50分)略



    相关试卷

    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共17页。

    精品解析: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3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共17页。

    精品解析: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板):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原卷板),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精品解析2021年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