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第1课时 耕地资源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第三节 第1课时 耕地资源课件PPT,共48页。
第一单元第1课时 耕地资源地 理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 ZHONG TONG BU XUE AN YOU HAU SHE JI2023内容索引课前篇 自主预习课堂篇 探究学习课前篇 自主预习一、耕地资源的价值1.耕地:自然土壤经过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用、培育和改良,形成的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2.耕地资源:已开发利用的耕地;尚未开发利用的宜耕荒地。3.世界耕地资源特点:一是数量的稀缺性,二是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耕地集中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4.耕地的经济价值: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农产品多是从耕地中获得的。判断正误并纠错(1)耕地资源就是已开发利用的耕地。( )答案 × 耕地资源包括已开发利用的耕地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宜耕荒地。(2)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温带湿润平原地区。( )答案 √视野拓展望天田又称雨育水田,指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望天田也属于雨育农田类型之一,主要是旱地改为水田后,由于灌溉设施跟不上,或水源不足,灌溉得不到保证,主要依靠天然降雨来种植作物形成的。二、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1.耕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截至2016年底,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2.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严重影响着我国耕地的产出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益。3.耕地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 4.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1)截至2016年底,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为8 029.15万亩。相对于耕地需求而言,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仅总量不足,而且质量较低,以荒草地、盐碱地、内陆滩涂和裸地等为主,开发难度较大。(2)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少,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河南、云南、甘肃等地区。判断正误并纠错(1)我国耕地总体质量较高,分布均匀。( )答案 × 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匀。(2)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少,分布零散。( )答案 √课堂篇 探究学习问题探究探究一 耕地资源的价值下图阴影部分表示世界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 结合材料探究:(1)判断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资源。(2)描述该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3)说出材料中该自然资源体现的价值。提示 (1)耕地资源。(2)主要分布于温带、亚热带的平原地区或沿海平原地区。(3)阴影部分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区,说明了耕地资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必需的农产品,影响人口分布。指点迷津耕地资源概况 要点笔记耕地是由自然土地发育而成的,但并非任何土地都可以发育成为耕地。能够形成耕地的土地需要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特别提示 耕地与基本农田耕地是指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1米、北方宽小于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耕地又可分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五种。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一般来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典题演练例1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维护生态安全、贡献国民经济、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等。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强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 )A.维护生态安全 B.贡献国民经济C.保障基本生活 D.保障粮食安全(2)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总数巨大 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垦荒地 D.地理环境的变化思维导引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从1949年开始,除曲线②外其他曲线所代表的耕地功能一直存在,而曲线②所反映的耕地功能在1985年之后才出现。结合常识可知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国民经济三项功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有,与曲线②不符;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工业化脚步加快,应注重对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最终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耕地维护生态安全的功能逐渐显现,所以曲线②反映的功能为维护生态安全。第(2)题,由图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曲线③和曲线④功能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可知曲线①应为保障粮食安全功能,其并未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强度减弱,是因为人口总数巨大且新增人口多致使粮食需求有增无减。答案 (1)A (2)A对点训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甲地耕地主要分布在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乙地耕地主要分布在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甲地耕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高山冰雪融水为农业发展提供水源;乙地耕地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较为充足。答案 盆地周围山麓绿洲地带(或山麓冲积扇)水源河谷地区 热量问题探究探究二 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参考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我国耕地情况如下表。结合材料探究:(1)列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参考因素。(2)说出材料体现的我国耕地特点。(3)说出国土资源部公布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作用。提示 (1)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农业土地利用水平等。(2)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3)公布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对我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坚守耕地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有重要支撑作用。指点迷津典题演练例2耕地压力指数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食物自给水平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条件下,为了满足每个人正常生活的食物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图甲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分布图,图乙为2000—2012年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甲 图乙 (1)图乙中代表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曲线依次是( )A.Ⅰ、Ⅱ、Ⅲ B.Ⅰ、Ⅲ、ⅡC.Ⅱ、Ⅲ、Ⅰ D.Ⅲ、Ⅱ、Ⅰ(2)导致曲线Ⅰ、Ⅱ代表地区的耕地压力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 B.耕地质量C.农业科技水平 D.人口数量素养立意本组题以我国耕地分布为中心进行设计,需要结合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人口、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等综合分析,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考查。解析 第(1)题,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城市建设用地占用了较多的耕地,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压力指数最大;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西部地区尽管人均耕地面积大,但受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耕地生产力水平较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较大,致使其耕地仍承受了较大的压力。第(2)题,曲线Ⅰ、曲线Ⅱ分别代表东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虽然面积更大,但由于受降水、热量、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开垦成耕地的土地面积有限,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比西部地区大;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耕地质量更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先进、农业投入多,农业发达;东部地区人口数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压力指数大。答案 (1)C (2)D对点训练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重点。而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与世界相比,中国耕地的特点非常突出。读中国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情况图,完成1~2题。注:1亩=1/15公顷 1.形成图中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的原因,正确的是( )A.生态退耕B.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非农建设用地增加迅速D.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2.专家警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①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 ②大面积围湖造田 ③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 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12—2017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占用的耕地面积增多,人均耕地面积减小,C正确;生态退耕、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加剧等不是主要原因,A、D错误;农业人口比重增加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小无关,B错误。第2题,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会在现有基础上推动非农建设用地的增加,不利于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①错;大面积围湖造田会加剧生态环境破坏,②错;通过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增加粮食产量,可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③对;我国减少的耕地中,水蚀、风蚀等自然灾害毁损的耕地较多,因此需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尽量减少灾害毁坏耕地,④对。答案 1.C 2.C素养培优素养目标——区域认知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图1为世界耕地资源分布及各洲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比较示意图,图2为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2007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 图2 (1)世界各洲中, 洲的耕地比重(耕地面积/洲总面积)最大。耕地比重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比较亚洲与大洋洲耕地面积在数量上的差异和1990—2001年耕地面积变化的差异。(3)根据图2分析我国耕地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提示 (1)欧 平原面积广阔。(2)亚洲总面积大,大洋洲总面积小;亚洲人均面积小,大洋洲人均面积大。1990—2001年,人均耕地面积亚洲不变,大洋洲减少;耕地总面积亚洲增加,大洋洲基本没变。(3)特点:人均耕地面积少于世界大多数国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建议:控制人口数量;工程建设少占耕地;治理土地退化。当堂检测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完成1~2题。 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 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2.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解析 第1题,从我国各类土地利用所占的比例看,我国土地资源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人均占有耕地少。第2题,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可以发展多种农业类型,有利于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答案 1.A 2.A读我国四大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2013年12月30日统计)图,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 )A.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B.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4.东北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春季土壤水分多,夏季降水丰富B.耕作方式先进,机械化程度高C.农作物耐旱程度高,需水量小D.河流较多,无须修建大量灌溉设施解析 第3题,读图分析,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的比重不能说明灌溉设施少;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大,不能说明其面积最大;耕地比重大的地区位于西部,其25°以上坡耕地比重也大;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最大,面积最大,大于东部地区。第4题,东北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小,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不需要大量灌溉,当地农业发展的水分较充足,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有夏季风带来的降水。答案 3.A 4.A读我国历史时期耕地变化和漕运干线示意图,完成 5~6题。 5.图中( )A.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暖温带和中温带B.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晚于准噶尔盆地C.耕地开发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D.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6.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A.西周初期,生产力发展B.西汉中期,生产力发展C.隋唐时期,人口大量增加D.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解析 第5题,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亚热带,部分分布在暖温带和中温带;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于西汉中期,早于准噶尔盆地;黄河流域耕地开发最早,耕地开发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地区。第6题,图示西周初期,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西汉中期,扩展到黄河流域大部分及长江流域,即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是西汉中期,原因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耕地在不断扩展。答案 5.C 6.B7.读我国主要耕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区域所表示的耕地类型分别是 和 ,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和 。 (2)A、B区域的界线大致是 ,这条分界线与我国 ℃等温线及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解析 第(1)题,读图,图中A、B区域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所表示的耕地类型分别是旱地和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小麦和水稻。第(2)题,A、B区域的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0 ℃等温线及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答案 (1)旱地 水田 小麦 水稻(2)秦岭—淮河线 1月0
第一单元第1课时 耕地资源地 理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 ZHONG TONG BU XUE AN YOU HAU SHE JI2023内容索引课前篇 自主预习课堂篇 探究学习课前篇 自主预习一、耕地资源的价值1.耕地:自然土壤经过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用、培育和改良,形成的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2.耕地资源:已开发利用的耕地;尚未开发利用的宜耕荒地。3.世界耕地资源特点:一是数量的稀缺性,二是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耕地集中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4.耕地的经济价值: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农产品多是从耕地中获得的。判断正误并纠错(1)耕地资源就是已开发利用的耕地。( )答案 × 耕地资源包括已开发利用的耕地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宜耕荒地。(2)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温带湿润平原地区。( )答案 √视野拓展望天田又称雨育水田,指无灌溉工程设施,主要依靠天然降雨,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的耕地,包括无灌溉设施的水旱轮作地。望天田也属于雨育农田类型之一,主要是旱地改为水田后,由于灌溉设施跟不上,或水源不足,灌溉得不到保证,主要依靠天然降雨来种植作物形成的。二、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1.耕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截至2016年底,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2.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严重影响着我国耕地的产出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益。3.耕地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 4.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1)截至2016年底,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为8 029.15万亩。相对于耕地需求而言,我国耕地后备资源不仅总量不足,而且质量较低,以荒草地、盐碱地、内陆滩涂和裸地等为主,开发难度较大。(2)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少,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河南、云南、甘肃等地区。判断正误并纠错(1)我国耕地总体质量较高,分布均匀。( )答案 × 我国耕地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匀。(2)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少,分布零散。( )答案 √课堂篇 探究学习问题探究探究一 耕地资源的价值下图阴影部分表示世界某种自然资源的分布。 结合材料探究:(1)判断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自然资源。(2)描述该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3)说出材料中该自然资源体现的价值。提示 (1)耕地资源。(2)主要分布于温带、亚热带的平原地区或沿海平原地区。(3)阴影部分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区,说明了耕地资源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必需的农产品,影响人口分布。指点迷津耕地资源概况 要点笔记耕地是由自然土地发育而成的,但并非任何土地都可以发育成为耕地。能够形成耕地的土地需要具备可供农作物生长、发育、成熟的自然环境。特别提示 耕地与基本农田耕地是指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小于1米、北方宽小于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耕地又可分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五种。基本农田是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是耕地的一部分,而且主要是高产优质的那一部分耕地。一般来说,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都是基本农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法定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典题演练例1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维护生态安全、贡献国民经济、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等。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强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 )A.维护生态安全 B.贡献国民经济C.保障基本生活 D.保障粮食安全(2)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总数巨大 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垦荒地 D.地理环境的变化思维导引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从1949年开始,除曲线②外其他曲线所代表的耕地功能一直存在,而曲线②所反映的耕地功能在1985年之后才出现。结合常识可知保障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国民经济三项功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就有,与曲线②不符;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工业化脚步加快,应注重对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最终达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耕地维护生态安全的功能逐渐显现,所以曲线②反映的功能为维护生态安全。第(2)题,由图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曲线③和曲线④功能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可知曲线①应为保障粮食安全功能,其并未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强度减弱,是因为人口总数巨大且新增人口多致使粮食需求有增无减。答案 (1)A (2)A对点训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甲地耕地主要分布在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乙地耕地主要分布在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甲地耕地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高山冰雪融水为农业发展提供水源;乙地耕地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较为充足。答案 盆地周围山麓绿洲地带(或山麓冲积扇)水源河谷地区 热量问题探究探究二 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参考国土资源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我国耕地情况如下表。结合材料探究:(1)列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参考因素。(2)说出材料体现的我国耕地特点。(3)说出国土资源部公布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作用。提示 (1)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农业土地利用水平等。(2)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3)公布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对我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坚守耕地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有重要支撑作用。指点迷津典题演练例2耕地压力指数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一定区域范围内,一定食物自给水平和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条件下,为了满足每个人正常生活的食物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之比。图甲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分布图,图乙为2000—2012年东、中、西部三大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甲 图乙 (1)图乙中代表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曲线依次是( )A.Ⅰ、Ⅱ、Ⅲ B.Ⅰ、Ⅲ、ⅡC.Ⅱ、Ⅲ、Ⅰ D.Ⅲ、Ⅱ、Ⅰ(2)导致曲线Ⅰ、Ⅱ代表地区的耕地压力指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 B.耕地质量C.农业科技水平 D.人口数量素养立意本组题以我国耕地分布为中心进行设计,需要结合西部、中部、东部地区的人口、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等综合分析,体现了对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考查。解析 第(1)题,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密集,城市建设用地占用了较多的耕地,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压力指数最大;中部地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西部地区尽管人均耕地面积大,但受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耕地生产力水平较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较大,致使其耕地仍承受了较大的压力。第(2)题,曲线Ⅰ、曲线Ⅱ分别代表东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虽然面积更大,但由于受降水、热量、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开垦成耕地的土地面积有限,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比西部地区大;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耕地质量更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先进、农业投入多,农业发达;东部地区人口数量明显多于西部地区,实际人均耕地面积小,耕地压力指数大。答案 (1)C (2)D对点训练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重点。而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与世界相比,中国耕地的特点非常突出。读中国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情况图,完成1~2题。注:1亩=1/15公顷 1.形成图中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的原因,正确的是( )A.生态退耕B.农业人口比重增加C.非农建设用地增加迅速D.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2.专家警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必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为实现这一目标,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①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 ②大面积围湖造田 ③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 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害毁坏耕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2012—2017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农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占用的耕地面积增多,人均耕地面积减小,C正确;生态退耕、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加剧等不是主要原因,A、D错误;农业人口比重增加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减小无关,B错误。第2题,提倡农村住房公寓化会在现有基础上推动非农建设用地的增加,不利于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①错;大面积围湖造田会加剧生态环境破坏,②错;通过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增加粮食产量,可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③对;我国减少的耕地中,水蚀、风蚀等自然灾害毁损的耕地较多,因此需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尽量减少灾害毁坏耕地,④对。答案 1.C 2.C素养培优素养目标——区域认知耕地是人类获取食物的重要基地,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图1为世界耕地资源分布及各洲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比较示意图,图2为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比较(2007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1 图2 (1)世界各洲中, 洲的耕地比重(耕地面积/洲总面积)最大。耕地比重大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比较亚洲与大洋洲耕地面积在数量上的差异和1990—2001年耕地面积变化的差异。(3)根据图2分析我国耕地的特点。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提示 (1)欧 平原面积广阔。(2)亚洲总面积大,大洋洲总面积小;亚洲人均面积小,大洋洲人均面积大。1990—2001年,人均耕地面积亚洲不变,大洋洲减少;耕地总面积亚洲增加,大洋洲基本没变。(3)特点:人均耕地面积少于世界大多数国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建议:控制人口数量;工程建设少占耕地;治理土地退化。当堂检测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完成1~2题。 部分国家人均耕地面积比较图 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 1.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B.土地资源总量不足,种类少C.土地资源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D.各类土地资源空间分布较均匀2.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 )A.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B.人均耕地少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解析 第1题,从我国各类土地利用所占的比例看,我国土地资源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人均占有耕地少。第2题,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可以发展多种农业类型,有利于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答案 1.A 2.A读我国四大地区各类耕地所占比例(2013年12月30日统计)图,完成3~4题。 3.据图可知( )A.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B.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灌溉设施少C.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最大D.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4.东北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小,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春季土壤水分多,夏季降水丰富B.耕作方式先进,机械化程度高C.农作物耐旱程度高,需水量小D.河流较多,无须修建大量灌溉设施解析 第3题,读图分析,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的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的比重不能说明灌溉设施少;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大,不能说明其面积最大;耕地比重大的地区位于西部,其25°以上坡耕地比重也大;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最大,面积最大,大于东部地区。第4题,东北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最小,说明该地区农业发展不需要大量灌溉,当地农业发展的水分较充足,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有夏季风带来的降水。答案 3.A 4.A读我国历史时期耕地变化和漕运干线示意图,完成 5~6题。 5.图中( )A.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暖温带和中温带B.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晚于准噶尔盆地C.耕地开发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D.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6.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及主要原因是( )A.西周初期,生产力发展B.西汉中期,生产力发展C.隋唐时期,人口大量增加D.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解析 第5题,耕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亚热带,部分分布在暖温带和中温带;塔里木盆地的耕地开发于西汉中期,早于准噶尔盆地;黄河流域耕地开发最早,耕地开发从黄河流域向南、北方向扩展;耕地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地区。第6题,图示西周初期,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地区;西汉中期,扩展到黄河流域大部分及长江流域,即我国耕地向长江流域扩展的时间是西汉中期,原因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耕地在不断扩展。答案 5.C 6.B7.读我国主要耕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区域所表示的耕地类型分别是 和 ,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和 。 (2)A、B区域的界线大致是 ,这条分界线与我国 ℃等温线及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解析 第(1)题,读图,图中A、B区域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所表示的耕地类型分别是旱地和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小麦和水稻。第(2)题,A、B区域的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0 ℃等温线及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答案 (1)旱地 水田 小麦 水稻(2)秦岭—淮河线 1月0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