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4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第2课时 粮食安全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第三节 第2课时 粮食安全课件PPT,共57页。
第一单元第2课时 粮食安全地 理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 ZHONG TONG BU XUE AN YOU HAU SHE JI2023内容索引课前篇 自主预习课堂篇 探究学习课前篇 自主预习一、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耕地总量呈减少趋势(1)耕地加速流向非农建设用地。(2)由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生态政策的实施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耕地损毁,我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2.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1)非农建设大量占用良田,而新补充的耕地质量较差,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2)耕地负荷重,长期重用轻养,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地退化严重。(3)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工业“三废”污染、“白色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造成土壤板结和耕地污染。3.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1)耕地集约利用:通过加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投入,辅之以先进技术和管理,达到在单位面积耕地上获得更高产出效益的一种耕地利用方式。(2)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显著增加了化肥、农药、机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大力推广良种培育、耕种技术、灌溉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积极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等耕地制度的改革,使单位面积耕地产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耕地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耕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微思考“加大耕地开发力度”和“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相矛盾吗?提示 不矛盾。加大耕地开发力度并非单指扩大耕地面积,同时也包括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良耕地、增加肥力等措施。若是不顾当地的生态环境,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不仅不能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反而会引起耕地退化,降低耕地的生产能力。扩大耕地面积的途径主要通过土地整理来实现,而不能依靠开垦新的宜耕地来实现。生态条件恶化的地区还要做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还沼泽,做到开发耕地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判断正误并纠错(1)近年来,国家实行最为严格的土地政策,耕地数量有所增加。( )答案 × 近年来,国家实行最为严格的土地政策,耕地减少速度有所减缓,受生态退耕政策、非农建设用地增加等的影响,我国耕地数量有所减少。(2)近年来,耕地污染使得耕地质量下降。( )答案 √二、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维系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1.粮食安全首先要保障粮食数量,即生产和储备足够多的粮食。(1)我国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在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提供优先支持,实现了粮食从增产到稳产高产。(2)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2.粮食安全还要保障粮食质量。粮食质量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提高耕地质量:(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2)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3)维持土壤肥力。3.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4.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微思考为实现2030年我国耕地保有量18.25亿亩(注:1亩=1/15公顷)的目标,你认为今后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提示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多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质量差、开垦难度大、生态环境限制因素多,因此,今后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是土地整理。(1)粮食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答案 √(2)粮食质量安全与耕地质量安全关系不大。( )答案 × 粮食质量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判断正误并纠错课堂篇 探究学习问题探究探究一 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耕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耕地分布图 结合材料探究:(1)概括我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2)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耕区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说明其主要表现。简述该地区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3)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种植水稻的面积大幅度减少,而种植蔬菜、花卉的面积在不断增加,请分析原因。提示 (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2)表现: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措施:保护植被,禁止乱垦滥挖;合理排灌,提倡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因此当地的农业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转为大规模生产需求量大、效益更高的蔬菜、花卉。指点迷津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1.耕地总量呈减少趋势2.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3.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 要点笔记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人口增加,人地矛盾,解决关键是控制人口增长。 特别提示 1.中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 2.土地退化在我国的地区差异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不同。如西北内陆地区以土地荒漠化(主要由风蚀作用形成)、草场退化等为主,北方地区以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土壤侵蚀等为主,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丘陵地区以水土流失为主,西南地区以石漠化(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等地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为主。典题演练例1长江中游地区地形条件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近几年由于土地利用发生复杂变化,有限的耕地资源被不断侵蚀,区域粮食生产安全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影响。下图为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转换图和不同地形起伏度下耕地数量转换特征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995—2000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转入率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A.生态环境政策B.经济发展速度减缓C.当地重点发展种植业D.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2)关于两图,描述正确的是( )A.耕地净减少量在1995—2000年达到最大 B.耕地净减少量与地形起伏度呈正相关C.耕地利用转换主要发生在地形起伏度较小的地区 D.2000—2005年耕地转化为林地,生态环境改善(3)统计发现,在耕地转换中,平原地区较集中,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一带一路”带动平原地区发展B.平原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C.平原地区原有耕地较为集中D.平原地区产业转出思维导引耕地面积变化取决于耕地转入和耕地转出的关系→根据示意图找出1990—2015年耕地和不同类型土地之间的转入转出关系→判断选项。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1995—2000年城乡建设用地为耕地的主要转换来源,因此生态环境政策最可能是耕地转入率较大的原因,A正确;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不会使土地由城乡建设用地变为耕地,B错误;当地以丘陵、山地为主,不会重点发展种植业,C错误;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主要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不会促进耕地转入,D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耕地净转换率在1995—2000年最大,净增加量最大,不是净减少量最大,A错误;耕地净减少量与地形起伏度呈负相关,B错误;耕地净减少量在地形起伏度小的地区最大,C正确;2000—2005年耕地转入类型主要是林地,生态环境恶化,D错误。第(3)题,耕地转换在每一个城市化时期均有体现,与“一带一路”关系较小,A错误;城市化水平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平原地区原有耕地较为集中,转换也较为集中,C正确;耕地转化与产业转移关系较小,D错误。答案 (1)A (2)C (3)C对点训练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1亩=1/15公顷)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 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1~2题。1.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2.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打工,几年后杨树成材再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外出打工(且以打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误。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误。第2题,由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造成一定的耕地资源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进行改善,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答案 1.C 2.D问题探究探究二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依据耕地现状分布,根据耕地质量、粮食作物种植情况、土壤污染状况,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将达到质量要求的耕地依法划入。结合材料探究:(1)说出我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2)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什么作用?(3)我国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的区域可能位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中的哪个地区?提示 (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2)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3)北方地区。指点迷津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1.保障粮食数量(1)我国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在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提供优先支持,实现了粮食从增产到稳产高产。(2)保障耕地数量目前粮食单产提升难度很大→需要一定数量的耕地→保护耕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2.保障粮食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 特别提示 1.土地的管理与开发 2.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复种指数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分、肥料、劳动力和农业科技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技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我国南方水热条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级行政区,复种指数均在200%以上。提高复种指数,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具有重要作用。3.分析世界粮食问题的角度(1)产生原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地区粮食生产和消费严重不平衡;发展中国家贫困,粮食生产技术仍较落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需求快速增长。(2)解决措施:主要措施是控制人口规模和提高单产。耕地面积扩大的潜力不大,应主要采取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单产的办法来增加粮食产量,同时,还必须注意保持生态平衡。典题演练例2每年,我国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同时,采取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增加耕地面积。读2011—2015年我国耕地面积增减变化情况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1)简述2011—2015年我国耕地面积增减变化的特点。(2)提出为保持我国耕地面积增减平衡或略有增加应采取的措施。素养立意本题以我国耕地面积增减变化为中心考查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及应对措施,需要结合示意图中数值变化分析总面积增减变化特点,根据材料中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提出针对措施,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材知识,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同时有助于培养人地协调观。解析 第(1)题,通过比较五个年份我国耕地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判定我国耕地面积增减趋势,再确定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中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是环境发展需要,可有计划地进行,因此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为减少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面积,加大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增加耕地面积等。答案 (1)除2013年增加的耕地面积略多于减少的耕地面积外,其余四个年份增加的耕地面积都少于减少的耕地面积;2011—2015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呈波动式下降。(2)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保护基本农田的法律法规;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形成有效保护空间;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面积,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治的力度;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要有计划进行。对点训练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1.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错误。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供需一直难有结余,A错误;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的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些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占用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江三角洲稻谷产量大幅下降,使稻谷供需难有结余,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正确。第2题,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多,稻谷供需盈余;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正确。安徽省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错误。安徽省纬度较黑龙江省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高,C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错误。第3题,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大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其运输成本上升,B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错误。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错误。答案 1.C 2.A 3.B素养培优素养目标——综合思维1.材料一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为2012年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1 材料二 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2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图2 (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高缺粮区的主要分布区域是 ,分析其形成原因。保障高缺粮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根据图2,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提示 (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 形成原因: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主要措施: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2.我国三个地区某年耕地减少的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减少的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部、西部地区,试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提示 原因: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工业、交通、住房占用大量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措施:节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科学开发土地资源,加强对土地的整理。当堂检测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完成1~3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东部沿海地带 D.东部季风区2.近年造成③地耕地不断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B.水土流失C.生态退耕 D .沙尘暴吞没耕地3.为确保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下列措施中,当前最适宜的是( )A.围垦东部沿海湿地,扩大耕地面积B.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C.完善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D.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住房公寓化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故适合发展种植业。第2题,③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经济发展较快,非农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占用大量耕地,导致耕地不断减少;南方平原地区水土流失少;生态退耕,耕地减少有限,不是最主要原因;南方沙尘暴少。第3题,大规模围垦东部沿海湿地,会造成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不利于经济发展;完善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当前最适宜;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住房公寓化,目前无法实现。答案 1.D 2.A 3.C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解析 选项四个粮食主产区中,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平原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耕地被占用最多,符合题意。答案 A顺口溜:“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据此完成5~6题。5.顺口溜描述的现象是( )A.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 B.地表整体下沉C.耕地分散 D.耕地面积扩大6.下列措施可以解决顺口溜描述现象的是( )A.退耕还林 B.退宅还耕C.土地复垦 D.修筑梯田解析 第5题,顺口溜描述的是“空心村”现象,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第6题,退耕还林是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主要措施;土地复垦是解决土地塌陷的主要措施;修筑梯田是解决无序开垦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答案 5.A 6.B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35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98公顷,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600多万公顷。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1/3。材料二 下图为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构成图。(1)我国耕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比重小的根本原因为 。 (2)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解析 第(1)题,我国耕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比重小的根本原因可从我国的地形方面寻找答案。第(2)题,引起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可从材料二得出,但引起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的不断膨胀。答案 (1)我国山地多,平原少(2)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耕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造成耕地减少;等等。
第一单元第2课时 粮食安全地 理高中同步学案优化设计GAO ZHONG TONG BU XUE AN YOU HAU SHE JI2023内容索引课前篇 自主预习课堂篇 探究学习课前篇 自主预习一、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耕地总量呈减少趋势(1)耕地加速流向非农建设用地。(2)由于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生态政策的实施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耕地损毁,我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2.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1)非农建设大量占用良田,而新补充的耕地质量较差,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2)耕地负荷重,长期重用轻养,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地退化严重。(3)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工业“三废”污染、“白色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造成土壤板结和耕地污染。3.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1)耕地集约利用:通过加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投入,辅之以先进技术和管理,达到在单位面积耕地上获得更高产出效益的一种耕地利用方式。(2)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显著增加了化肥、农药、机械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大力推广良种培育、耕种技术、灌溉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积极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等耕地制度的改革,使单位面积耕地产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耕地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开发,耕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微思考“加大耕地开发力度”和“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相矛盾吗?提示 不矛盾。加大耕地开发力度并非单指扩大耕地面积,同时也包括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良耕地、增加肥力等措施。若是不顾当地的生态环境,盲目扩大耕地面积,不仅不能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反而会引起耕地退化,降低耕地的生产能力。扩大耕地面积的途径主要通过土地整理来实现,而不能依靠开垦新的宜耕地来实现。生态条件恶化的地区还要做到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还沼泽,做到开发耕地与保护环境相协调。判断正误并纠错(1)近年来,国家实行最为严格的土地政策,耕地数量有所增加。( )答案 × 近年来,国家实行最为严格的土地政策,耕地减少速度有所减缓,受生态退耕政策、非农建设用地增加等的影响,我国耕地数量有所减少。(2)近年来,耕地污染使得耕地质量下降。( )答案 √二、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维系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1.粮食安全首先要保障粮食数量,即生产和储备足够多的粮食。(1)我国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在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提供优先支持,实现了粮食从增产到稳产高产。(2)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同时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2.粮食安全还要保障粮食质量。粮食质量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提高耕地质量:(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2)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3)维持土壤肥力。3.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4.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微思考为实现2030年我国耕地保有量18.25亿亩(注:1亩=1/15公顷)的目标,你认为今后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提示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多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质量差、开垦难度大、生态环境限制因素多,因此,今后补充耕地的主要途径是土地整理。(1)粮食安全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答案 √(2)粮食质量安全与耕地质量安全关系不大。( )答案 × 粮食质量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判断正误并纠错课堂篇 探究学习问题探究探究一 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耕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耕地分布图 结合材料探究:(1)概括我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2)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耕区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说明其主要表现。简述该地区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应该采取的措施。(3)历史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地区种植水稻的面积大幅度减少,而种植蔬菜、花卉的面积在不断增加,请分析原因。提示 (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2)表现: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措施:保护植被,禁止乱垦滥挖;合理排灌,提倡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因此当地的农业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转为大规模生产需求量大、效益更高的蔬菜、花卉。指点迷津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1.耕地总量呈减少趋势2.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3.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 要点笔记耕地供需矛盾的实质是人口增加,人地矛盾,解决关键是控制人口增长。 特别提示 1.中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 2.土地退化在我国的地区差异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表现不同。如西北内陆地区以土地荒漠化(主要由风蚀作用形成)、草场退化等为主,北方地区以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土壤侵蚀等为主,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丘陵地区以水土流失为主,西南地区以石漠化(云贵高原、两广丘陵等地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土层浅薄,生态环境脆弱)为主。典题演练例1长江中游地区地形条件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近几年由于土地利用发生复杂变化,有限的耕地资源被不断侵蚀,区域粮食生产安全和耕地可持续利用受到严重影响。下图为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转换图和不同地形起伏度下耕地数量转换特征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1995—2000年长江中游地区耕地转入率较大的原因可能是( )A.生态环境政策B.经济发展速度减缓C.当地重点发展种植业D.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2)关于两图,描述正确的是( )A.耕地净减少量在1995—2000年达到最大 B.耕地净减少量与地形起伏度呈正相关C.耕地利用转换主要发生在地形起伏度较小的地区 D.2000—2005年耕地转化为林地,生态环境改善(3)统计发现,在耕地转换中,平原地区较集中,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一带一路”带动平原地区发展B.平原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C.平原地区原有耕地较为集中D.平原地区产业转出思维导引耕地面积变化取决于耕地转入和耕地转出的关系→根据示意图找出1990—2015年耕地和不同类型土地之间的转入转出关系→判断选项。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1995—2000年城乡建设用地为耕地的主要转换来源,因此生态环境政策最可能是耕地转入率较大的原因,A正确;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减缓不会使土地由城乡建设用地变为耕地,B错误;当地以丘陵、山地为主,不会重点发展种植业,C错误;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主要促进第二、三产业发展,不会促进耕地转入,D错误。第(2)题,由图可知,耕地净转换率在1995—2000年最大,净增加量最大,不是净减少量最大,A错误;耕地净减少量与地形起伏度呈负相关,B错误;耕地净减少量在地形起伏度小的地区最大,C正确;2000—2005年耕地转入类型主要是林地,生态环境恶化,D错误。第(3)题,耕地转换在每一个城市化时期均有体现,与“一带一路”关系较小,A错误;城市化水平不是主要原因,B错误;平原地区原有耕地较为集中,转换也较为集中,C正确;耕地转化与产业转移关系较小,D错误。答案 (1)A (2)C (3)C对点训练家住北方某县的小王夫妇,效仿村里一些年轻人的做法,在自家5亩(1亩=1/15公顷)耕地上栽植了杨树后就外出打工了。八年后,小王夫妇将已成材的杨树出售,获利24 000元。与原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相比,这些收入虽不丰厚,但他们还算满意。据调查,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这种“农地杨树化”现象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据此完成1~2题。1.当地“农地杨树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效益高 B.木材销路好 C.劳动投入少 D.种树有补贴2.针对“农地杨树化”引起的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大开荒力度 B.增加木材进口 C.增加粮食进口 D.鼓励农地流转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年轻人在自家耕地上栽种杨树之后外出打工,几年后杨树成材再出售,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这个过程劳动投入少,还可以兼顾外出打工(且以打工为主),所以“农地杨树化”现象突出,并不是因为其生态效益高或是木材销路好,C正确,A、B错误。材料中并无信息表明种树有补贴,D错误。第2题,由材料“该县耕地上栽植杨树的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可知,“农地杨树化”造成一定的耕地资源浪费,可通过鼓励农地流转进行改善,一方面,当地农民可在耕地流转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实行农地流转可减少耕地资源的浪费。D正确。答案 1.C 2.D问题探究探究二 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永久基本农田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施永久特殊保护的耕地。依据耕地现状分布,根据耕地质量、粮食作物种植情况、土壤污染状况,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将达到质量要求的耕地依法划入。结合材料探究:(1)说出我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2)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什么作用?(3)我国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的区域可能位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中的哪个地区?提示 (1)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2)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3)北方地区。指点迷津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1.保障粮食数量(1)我国始终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在政策、资金、科技等方面提供优先支持,实现了粮食从增产到稳产高产。(2)保障耕地数量目前粮食单产提升难度很大→需要一定数量的耕地→保护耕地→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2.保障粮食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 特别提示 1.土地的管理与开发 2.复种指数复种指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1年)在同一地块耕地面积上种植农作物的平均次数。复种指数受当地热量、土壤、水分、肥料、劳动力和农业科技水平等条件的制约。热量条件好、无霜期长、总积温高、水分充足是提高复种指数的基础;经济发达和农业科技水平高,则为复种指数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我国南方水热条件好,耕地利用率高,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省级行政区,复种指数均在200%以上。提高复种指数,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产量具有重要作用。3.分析世界粮食问题的角度(1)产生原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地区粮食生产和消费严重不平衡;发展中国家贫困,粮食生产技术仍较落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需求快速增长。(2)解决措施:主要措施是控制人口规模和提高单产。耕地面积扩大的潜力不大,应主要采取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单产的办法来增加粮食产量,同时,还必须注意保持生态平衡。典题演练例2每年,我国建设占用、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使得耕地面积减少,同时,采取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措施增加耕地面积。读2011—2015年我国耕地面积增减变化情况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1)简述2011—2015年我国耕地面积增减变化的特点。(2)提出为保持我国耕地面积增减平衡或略有增加应采取的措施。素养立意本题以我国耕地面积增减变化为中心考查我国耕地面积变化及应对措施,需要结合示意图中数值变化分析总面积增减变化特点,根据材料中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提出针对措施,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材知识,体现了对综合思维的考查,同时有助于培养人地协调观。解析 第(1)题,通过比较五个年份我国耕地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判定我国耕地面积增减趋势,再确定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造成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中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是环境发展需要,可有计划地进行,因此可采取的有效措施为减少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面积,加大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增加耕地面积等。答案 (1)除2013年增加的耕地面积略多于减少的耕地面积外,其余四个年份增加的耕地面积都少于减少的耕地面积;2011—2015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呈波动式下降。(2)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耕地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保护基本农田的法律法规;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形成有效保护空间;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的耕地面积,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加大土地开发、复垦、整治的力度;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要有计划进行。对点训练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3题。1.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错误。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供需一直难有结余,A错误;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的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些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占用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江三角洲稻谷产量大幅下降,使稻谷供需难有结余,已不再是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正确。第2题,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多,稻谷供需盈余;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正确。安徽省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错误。安徽省纬度较黑龙江省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高,C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丰富,D错误。第3题,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大米的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其运输成本上升,B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错误。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错误。答案 1.C 2.A 3.B素养培优素养目标——综合思维1.材料一 我国粮食供需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图1为2012年我国粮食供需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1 材料二 区域粮食供需状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图2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图2 (1)与全国高余粮区相比,高缺粮区的主要分布区域是 ,分析其形成原因。保障高缺粮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根据图2,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提示 (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 形成原因:人均耕地少,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主要措施: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2)苏南人口增长快,粮食增产慢;苏北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3)市场需求大;技术水平高;生态环境好;政策支持。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2.我国三个地区某年耕地减少的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减少的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部、西部地区,试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提示 原因: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工业、交通、住房占用大量耕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措施:节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科学开发土地资源,加强对土地的整理。当堂检测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区图,完成1~3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C.东部沿海地带 D.东部季风区2.近年造成③地耕地不断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B.水土流失C.生态退耕 D .沙尘暴吞没耕地3.为确保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下列措施中,当前最适宜的是( )A.围垦东部沿海湿地,扩大耕地面积B.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C.完善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D.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住房公寓化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故适合发展种植业。第2题,③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经济发展较快,非农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占用大量耕地,导致耕地不断减少;南方平原地区水土流失少;生态退耕,耕地减少有限,不是最主要原因;南方沙尘暴少。第3题,大规模围垦东部沿海湿地,会造成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破坏;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禁止建设用地,不利于经济发展;完善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当前最适宜;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住房公寓化,目前无法实现。答案 1.D 2.A 3.C4.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解析 选项四个粮食主产区中,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平原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耕地被占用最多,符合题意。答案 A顺口溜:“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据此完成5~6题。5.顺口溜描述的现象是( )A.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 B.地表整体下沉C.耕地分散 D.耕地面积扩大6.下列措施可以解决顺口溜描述现象的是( )A.退耕还林 B.退宅还耕C.土地复垦 D.修筑梯田解析 第5题,顺口溜描述的是“空心村”现象,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第6题,退耕还林是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主要措施;土地复垦是解决土地塌陷的主要措施;修筑梯田是解决无序开垦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答案 5.A 6.B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耕地总面积为1.35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98公顷,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近几年来,全国耕地面积减少了600多万公顷。从耕地的质量来看,我国耕地中高产稳产田仅占1/3。材料二 下图为近年来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构成图。(1)我国耕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比重小的根本原因为 。 (2)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解析 第(1)题,我国耕地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比重小的根本原因可从我国的地形方面寻找答案。第(2)题,引起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可从材料二得出,但引起耕地减少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的不断膨胀。答案 (1)我国山地多,平原少(2)人口不断膨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占用耕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造成耕地退化;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造成耕地减少;等等。
相关资料
更多